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70年代以前膝关节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以截肢为主,新辅助化疗的实施、影像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工假体材料和制作工艺的提高,为膝关节肿瘤的保肢治疗提供了必要条件,研究证实,与截肢术相比,保肢术并不影响患者的远期生存率。现代保肢手术已成为膝关节肿瘤外科治疗的主流。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股骨远端骨肿瘤切除、肿瘤型膝关节假体重建术后假体的中长期存留使用情况、假体失败的类型,并探讨导致假体失败的主要原因。方法选自1998年至2013年因股骨远端骨肿瘤于我中心行肿瘤切除、股骨远端肿瘤型膝关节假体重建和假体翻修的335个假体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手术性质、假体固定方式、假体设计参数,并发症及处理方式进行统计,同时对患者进行影像学、功能学、肿瘤学随访。平均随访(85.4±49.7)个月,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存留曲线及假体预期存留率,Log-rank检验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假体失败根据其原因按国际保肢学会(ISOLS)推荐分类方法分为五型并记录:Ⅰ型:软组织失败;Ⅱ型:无菌性松动;Ⅲ型:结构性失败;Ⅳ型:假体周围感染和Ⅴ型:肿瘤复发累及假体。结果截止到最后一次随访,293例接受股骨远端肿瘤型膝关节假体重建或翻修患者,其中190例无瘤生存,46例带瘤生存,57例死亡,18例截肢。其中8例因假体周围感染截肢,10例因肿瘤复发截肢。对于入组的335个假体,应用K-M曲线法进行假体存留分析中,股骨远端肿瘤型膝关节假体5年存留率78.7%,10年存留率69.2%。根据假体失败的定义标准,共出现假体失败73例。根据ISOLS推荐假体失败类型分类:其中Ⅰ型失败3例,Ⅱ型18例,Ⅲ型16例,Ⅳ型26例,Ⅴ型10例。假体周围感染是导致假体失败的最常见原因,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最常见的致病菌。国产与进口型假体总存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假体缺损段骨水泥固定与生物固定方式间假体存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初治手术假体显著优于翻修手术假体(P=0.04);组配型假体存留优于定制型假体(P=0.02)。针对股骨远端假体应用设计参数的多因素分析显示,股骨远端假体截骨长度12.5 cm(P=0.03)、假体柄直径12.5 mm(P=0.01)、柄长127.5 mm(P=0.003)者存留较优。结论股骨远端肿瘤型膝关节假体能够较好地重建膝关节周围骨肿瘤切除后的骨缺损,但其仍存在一定的失败率,假体周围感染是导致假体失败的最主要原因,须进一步延长随访时间进行观察,同时积极探索降低假体失败率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患者肿瘤型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疗效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21年7月于上海市宝山区罗店医院收治的52例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肿瘤型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根据Enneking骨骼肌肉肿瘤术后评分量表得出临床疗效后,通过Logistic回归判断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类型、肿瘤分期、病变累及部位、截骨长度和假体类型等临床资料是否为影响因素。结果 52例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患者,经肿瘤型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后,显效21例,有效19例,无效12例,总体有效率为76.9%(40/52)。临床疗效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类型、病变累及部位和假体类型均不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肿瘤分期、截骨长度显著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肿瘤分期为影响肿瘤型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术疗效的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截骨长度不是影响肿瘤型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术疗效的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52例患者出现3例感染、1例假体松动、2例关节挛缩,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肿瘤局部复发,并发症发生率为15.4%(8/52)。结论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患者肿瘤型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疗效与肿瘤进展有关,越早进行手术,减少术后并发症,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旋转铰链型膝关节假体(rotating hinge knee,RHK)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为临床医生提供数据参考。方法计算机全面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disc)、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PubMed、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等中英文数据库,以"膝关节置换术或成形术"、"膝关节假体"、"术后并发症"为检索词进行检索,纳入2001年1月至2017年12月发表的,与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使用RHK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关的研究。采用观察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利用I~2进行各研究间的异质性大小的评价,利用STATA软件进行所得数据的Meta分析,计算合并并发症发生率和95%置信区间。结果 RHK置换术后合并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3.6%(95%CI:17.4%~31%),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合并发生率为6.5%(95%CI:4.8%~9.9%),术后无菌性松动合并发生率为2.9%(95%CI:2.0%~4.8%),术后髌骨相关并发症发生率3.8%(95%CI:2.0%~7.4%),术后假体周围骨折合并发生率均为3.8%(95%CI:2.0%~5.7%)。结论 RHK置换术后各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均较高,临床应用需严格把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5.
国产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翻修术的临床疗效与相关诊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翻修手术的原因与围手术期的相关注意事项,提高翻修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09年1月间完成13例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翻修手术.男9例,女4例.平均年龄45.3岁.股骨远端11例,胫骨近端2例.骨巨细胞瘤9例,骨肉瘤3例,骨韧带样纤维瘤1例.原肿瘤假体均为国产,铰链膝关节10例,旋转铰链膝关节3例.翻修手术时间为首次手术后1-29年.翻修手术原因11例为假体无菌性松动,3例为假体松动伴窦道形成,2例伴有假体断裂.翻修手术前肢体功能平均评分16.7.翻修手术时6例应用原假体,4例将原铰链膝关节更新为旋转铰链膝关节;3例单纯更换假体的松动部分.3例合并窦道的患者均行一期翻修手术.结果 所有患者的切口均一期愈合并获得随访,最长为8年,最短为1年,平均为3年4个月.1例骨肉瘤患者于翻修术后1年因肺转移死亡,12例无瘤生存.10例无窦道的患者中1例于术后5年发生假体再松动,余未发生与假体有关的并发症.3例合并窦道一期翻修的患者中,1例术后7年无异常,2例因感染复发而行截肢手术.11例保留住肢体的功能评分平均为23.6分.肢体长度较翻修术前无明显变化.结论 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翻修术的主要原因为假体无菌性松动、感染和假体断裂.翻修术前应依据患者病情决定手术的具体方式;合并窦道的患者应行二期翻修术;肿瘤假体松动诊断一旦确立,应及时行翻修手术,可获得令患者满意的肢体功能,但肢体的长度无法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肿瘤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的临床效果。方法15例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患者行胫骨近端瘤段骨广泛切除和肿瘤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手术。其中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39.8(26—62)岁,均为单侧胫骨,左膝8例,右膝7例。按照放射影像学Campanacci’s分级:原发III级9例,原发II级6例,另3例原发II级患者先行肿瘤边缘切除后植入同种异体骨后局部复发。手术采用膝关节前正中纵行切口,或纵“S”形切口切开,所有病例切除活检通道。根据肿瘤的范围,在肿瘤边界外3cnl进行切除。分别于胫骨近端和股骨远端植入大小合适的肿瘤型全膝关节假体,并用骨水泥固定。髌骨不进行置换,把髌韧带止点与假体固定装置以及翻转的腓肠肌内侧头部分肌瓣缝合,并用打断筋膜后网状纵横延展的肌瓣覆盖,把两侧与切口两边的深筋膜缝合,重建伸膝装置。结果所有患者均能较好地耐受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77±24)min,术中出血量平均(593±115)ml,输血量平均(613±160)ml。15例都获32~53个月的随访,没有发生神经血管损伤、感染、深静脉栓塞、假体周围骨折、假体松动和断裂。术后1年患者MSTS功能评价:优5例,良6例,中4例,差1例,优良率73%。伸膝肌力平均4.2(3—5)级,膝关节屈曲平均(98.1±12.4)°,伸膝平均3.3°(0—15)°。结论瘤段骨广泛切除和肿瘤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能较好地恢复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行内轴型高屈曲度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保留后交叉韧带型(cruciate retain,CR)假体与不保留交叉韧带型(cruciate substitute,CS)假体的早中期疗效。方法调取我院就诊的重度骨关节炎患者采用上述两种内轴型膝关节假体进行初次人工膝关节置换的资料。以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行内轴型高屈曲度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其中CR组171例,CS组200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5年的KSS评分、膝关节最大屈曲度和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KSS评分,CR组:术后3个月(89.61±0.91)、6个月(88.68±0.95)、1年(87.61±1.09)、2年(89.38±0.97)、3年(88.18±0.89)、5年(89.63±0.89)高于术前(50.72±1.55)(P0.05);CS组:3个月(87.63±0.93)、6个月(89.48±1.12)、1年(89.68±0.99)、2年(88.48±0.96)、3年(91.61±0.95)、5年(90.61±0.94)高于术前(51.54±1.48)(P0.05)。膝关节最大屈曲度CR组:术后3个月(100.4±11.4)、6个月(115.2±21.5)、1年(117.6±11.7)、1年(118.2±11.2)高于术前(70.6±12.7)(P0.05);CS组:术后3个月(100.6±11.3)、6个月(101.4±15.3)、1年(121.1±12.3)、1年(121.3±12.4)高于术前(74.8±12.8)(P0.05)。两组患者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8个指标同组术前、术后相同时间点比较(P0.05);两组患者组间及组内术后各时间点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术后早期两种假体在一定程度上纠正膝关节畸形、提高屈曲度,有较高的满意度。然而,比较两组假体置换术后,早期效果、关节活动度的改善及患者主观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9.
胸部肿瘤术后并发症及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云  于大平 《中国癌症杂志》2004,14(4):369-370,372
目的:探讨胸部肿瘤围术期死亡及并发症发生原因,对避免手术风险,提高手术生存率。方法:分析我院20年来手术切除3490例胸部肿瘤。结果:手术死亡90例,手术病死率2.58%(90/3490);其中:肺癌切除手术死亡67例,手术病死率1.72%(67/2896);食管及贲门癌手术死亡19例,手术病死率3.9l%(19/486);纵隔肿瘤手术死亡2例,手术病死率1.85%(2/108)。围术期并发症主要为心肺系统疾病,应激性溃疡,术后出血,残端瘘,吻合口瘘,乳糜胸及隔疝。结论:肺脏、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及吻合口瘘为围术期死亡主要原因,尤以呼吸系统并发症为第一位原因。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术后并发症10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综合治疗技术的提高,乳腺手术的范围在逐渐缩小,但在基层医院,由于术后综合治疗不能很好地开展,故传统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仍是一种主要的术式。由于技术和分期等的原因,术后较易发生并发症。本院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实施乳腺癌手术280例,术后发生并发症103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脊柱肿瘤大概占人体骨肿瘤的6%~10%~([1]),各种类型骨肿瘤均可发生于脊柱。手术切除是目前最基本、最重要的临床治疗手段~([2]),对于脊柱肿瘤的治疗确有其突出之处,但其并发症发生率也不容忽视~([3])。由于脊柱手术并发症的总体发生率较高,因此,了解并发症的原因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明显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我们对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间收治的9例行脊柱肿瘤手术的患者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骶骨肿瘤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原因。方法2003年1月~2008年12月23例骶骨肿瘤行手术切除,手术时平均年龄42岁(16~68岁);男性10例,女性13例。其中脊索瘤8例、骨巨细胞瘤6例、神经纤维瘤1例、恶性神经鞘瘤1例,转移瘤3例、骨母细胞瘤1例、骨肉瘤2例、软骨肉瘤1例。统计分析患者性别,年龄,肿瘤性质,有无糖尿病,肥胖,吸烟,是否应用激素,以前是否有过手术,放疗,术前是否行化疗,动脉栓塞,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入路,有无脑脊液漏,术后膀胱和肠道功能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以上因素与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关系。结果6例患者(26%)术后出现切口并发症。增加并发症发生的因素有以前做过手术(P=0.016;OR8.01),手术时间〉3h(P=0.036;OR3.79),年龄〉50岁(P=0.076;OR1.59),术后膀胱和肠道功能障碍(P=0.089;OR2.53)。结论骶骨肿瘤切除手术切口并发症与再次手术,手术时间长,高龄患者以及术后膀胱和肠道功能障碍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3.
我们从1996年1月至1998年8月,对30例胸中、下段食管癌经左胸切除,行胃食管弓上或弓下吻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方法 临床资料:本组男22例,女8例,年龄44岁~77岁,平均65岁;60岁以上19例(75%),病程1~6个月。胸中段食管癌23例,胸下段食管癌7例,病变范围4cm~10cm。术前伴有慢支肺气肿6例,陈旧性肺结核3例。心电图提示,心肌劳损、房性早搏4例,存在轻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10例。术后病理诊断食管鳞癌27例,腺癌3例。按1987年国际抗癌联盟对食管癌的TNM分期:T2N0M…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使用高形合度(ultra-congruent,UC)衬垫型假体和后稳定型(posterior-stable,PS)假体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晚期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行TKA治疗的严重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根据术中使用假体不同分为UC组(51例)和PS组(53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住院花费、术前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merican knee society score,KSS)、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vement,ROM)、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UC组平均手术时间及术后引流量少于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551E-4、P=9.902E-5);UC组平均住院花费略高于PS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1);两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1、P=0.227);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术后VAS评分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506);至末次随访时,两组KSS (临床、功能)评分、ROM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均=0.000),两组术后KSS评分、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805、P=0.288);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假体松动、关节感染、关节不稳及脱位,PS组在随访期间出现4例髌股关节疼痛,其中1例髌骨Clunk综合征,UC组出现1例髌股关节疼痛。结论与PS型假体相比,UC型假体衬垫没有立柱凸轮结构,不需髁间截骨,保留骨量更多,损伤更小,降低了假体的限制性,增加形合度,减少了应力和磨损。使用UC型假体行TKA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短期临床疗效与PS型假体相近,但使用UC假体手术时间更短,术后引流量更少,同时较少发生髌股关节疼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骶骨肿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临床分析与防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常见的骶骨肿瘤术后并发症类型及相应预防治疗措施,为提高骶骨肿瘤的手术治疗水平、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5年8月进行手术切除的92例骶骨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骶骨肿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类型、原因及相应处理措施。结果骶骨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内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术中大量出血和伤口相关并发症:本组中14例(15.2%)围手术期失血量大于3000ml,切口局部发生延迟愈合的8例(11.59%),切口感染5例(7.25%)。在获得长期随访的69例患者中30例(43.48%)发生肢体麻木、括约肌功能障碍和男性性功能障碍。行ISOLA内固定者术后6例(17.14%)出现腰部僵直。结论术中大量出血、神经根丛损伤、伤口并发症、腰椎骨盆失稳-重建相关并发症是除肿瘤局部复发之外最常见骶骨肿瘤术后并发症类型,相应的预防治疗措施可以将并发症的危害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6.
随着膝部肿瘤患者的增加和假体置换后寿命的延长,肿瘤型膝关节假体远期并发症随之增加。假体松动、下沉并骨折处理起来比较困难。我们于2011年收治1例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20年股骨干皮质穿孔伴同侧下肢严重短缩畸形的患者,现将治疗经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不同手术方式术后主要并发症的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04年1月至2012年1月经手术治疗的264例分化型甲状腺癌资料.结果 患侧腺叶及峡部切除术77例,术后喉返神经损伤1例(占1.3%),低钙血症1例(占1.3%);患侧腺叶及峡部+对侧大部切除术137例,术后喉返神经损伤4例(占2.9%),低钙血症9例(占6.6%);甲状腺全切术50例,术后喉返神经损伤2例(占4.0%),低钙血症11例(占22.0%).结论 甲状腺全切术、患侧腺叶及峡部切除术与患侧腺叶及峡部+对侧大部切除术术后喉返神经损伤率无统计学差异;甲状腺全切术术后低钙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患侧腺叶及峡部切除术与患侧腺叶及峡部+对侧大部切除术.  相似文献   

18.
肿瘤型假体置换术后再手术的原因与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肿瘤型假体置换术后再手术的原因,探讨再手术的策略。方法 复习10年间再手术的21例患者。男13例,女8例。再手术时平均年龄37.3岁。再手术时间2周。20年。再手术的原因:肿瘤复发8例,假体松动5例,切口不愈合4例,关节脱位3例,假体断裂1例。行截肢术和肿瘤假体返修术各6例,肿瘤扩大切除术3例,病灶清除腓肠肌内侧头肌瓣转移术4例,切开复位术和关节旷置术各1例。结果 18例获得平均3年4个月的随访,死亡4例,余14例无异常。再手术后保留肢体功能满意率为84.6%,肢体功能优良率为53.9%。结论 肿瘤假体置换术后。再手术应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策略,在不违犯保肢手术的原则下,仍然可行保留肢体的手术,并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结肠造瘘术后33例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结肠造瘘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处理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7月—2003年7月施行的315例结肠造瘘术后所发生的33例并发症。结果:33例并发症主要为:瘘口的坏死6例(18.2%)、回缩3例(9.1%)、狭窄5例(1512%)、瘘口周围疝2例(6.1%)、内疝1例(3%)、瘘口的脱垂2例(6.1%)、瘘口旁脓肿3例(9.1%)、出血3例(9.1%)、瘘1例(3%)、接触性过敏性皮炎6例(18.2%)、穿孔1例(3.0%)。结论:结肠造瘘术后的并发症主要由于操作不当造成,预防容易,治疗难。  相似文献   

20.
本文总结了我院1986年5月至1990年4月301例子宫全切的术后并发症92例,发生率30.56%。无病人死亡。并发症主要是感染,以泌尿系最多见,其次腹部切口感染、阴道残端感染及出血等,从术式来看,随着手术范围扩大,术后并发症也逐渐增加,附带阑尾切除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最高(8/9)。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术后并症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超过5小时者达73.33%。提示:子宫切除术后主要的并发症是感染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