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颗粒细胞瘤(granular cell tumor,GCT)是一种少见的起源于神经系统的软组织良性肿瘤,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最常发生于头颈部区域,尤其多见于舌部,有8%的GCT发生于消化道[1],发生于乳腺者更为少见,大约占此类肿瘤的6.6%[2]。本文报道1例乳腺GC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文献探讨该瘤的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要点。1临床资料患者为女性,27岁,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侧乳  相似文献   

2.
Baastrup病,又名吻合棘病(kissing spine),最早于1933年由丹麦放射科医生Baastrup发现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是一种相邻棘突附着面及其间软组织发生病理改变的疾病[1]。本病通常累及腰椎,颈椎Baastrup病也有少数报道[2-3],最常见于L4~5节段[4-6],临床上常表现为下腰痛[7-9],是由于腰椎相邻棘突不断接近并撞击而导致,疼痛常与体位变化相关,在脊柱伸展时加剧,屈曲时可缓解[10],临床上可通过触诊相应的棘突间隙而引起疼痛。  相似文献   

3.
正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是较为常见的原发骨肿瘤,欧美报道约占全部原发骨肿瘤的5%[1],但来自亚洲的报道,其相对发病率似乎更高,北京积水潭医院的大宗病例报道GCT占该中心全部诊治原发骨肿瘤的13.7%[2],另外也有一些文献显示亚洲人种发病率较高[3],因此GCT的治疗在中国值得重视。GCT好发于膝关节等关节周围,尤其常见于股骨远  相似文献   

4.
正骨骼是转移性疾病的第三大好发部位,仅次于肺和肝。脊柱又是骨转移最常见的部位,最常见于胸椎,其次是腰椎和颈椎~[1]。5%~10%的癌症患者会发展为脊柱转移~[1]。不同的原发肿瘤的脊柱转移瘤发生率也不尽相同。常见的易发生骨转移的肿瘤包括:乳腺癌(72%)、前列腺癌(84%)、甲状腺癌(50%)、肺癌(31%)、肾癌(37%)、胰腺癌(33%)。脊柱转移瘤可以侵犯骨质、硬膜  相似文献   

5.
<正>颗粒细胞瘤(granular cell tumor,GCT)是一种临床少见的软组织肿瘤,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临床上以卵巢、头颈部、胃肠道多见,原发于乳腺者不多[1],容易发生误诊、误治。笔者报道甘肃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例乳腺颗粒细胞瘤,并结合既往文献总结其临床病理特点,以期能够加深对本病的认识。一、病例资料患者,女,40岁,于2014年12月8日因"左乳肿物1年余"来院就诊。查体:左乳5点方向距乳头2.0 cm处可触及一2.0 cm×1.5 cm大小肿物,质硬,边界不清,与皮肤轻度粘  相似文献   

6.
颗粒细胞瘤(granular cell tumor,GCT)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神经鞘的施万细胞软组织肿瘤,占所有软组织肿瘤的0.5%[1-3].5%~10%的患者表现为多发性病变,可出现在身体任何部位,最常见的部位包括胃肠道、头颈部、女性生殖器区域等[3].乳腺GCT较少见,通常是良性肿瘤,但约2%的患者伴有肿瘤浸润和转移等恶性特征[4],在临床和影像学上与乳腺癌或纤维腺瘤难以鉴别.本文对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诊治的1例乳腺GCT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对乳腺GCT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0引言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renal carcinoma associated with Xp11.2 translocations/TFE-3 gene fusions)在2004年WHO分类里首次被归为一个亚型[1],各个年龄段(2~79岁)均可发生,但主要见于儿童和年轻人,约占此类人群中肾癌比例的1/3[2],而在中老年肾癌患者中仅占1.6%(4/244)[3]。近来研究发现,Xp11.2易位/  相似文献   

8.
正颗粒细胞瘤(granular cell tumor,GCT)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神经鞘的雪旺氏细胞(Schwann cells)的软组织肿瘤~([1]),好发于头颈部、皮肤,乳腺GCT较为罕见~([2])。它是以增生为主的良性病变,仅有少数表现为恶性,伴转移及浸润~([3-5])。笔者报道1例乳腺GC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文献对乳腺GCT的诊断、病理特征及治疗进行探讨。一、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9.
骨巨细胞瘤(GCT)是一种有局部侵袭性的良性骨肿瘤。女性较男性多见,并且好发于20~40岁的青壮年[1-3]。骨巨细胞瘤的生物学行为较特殊,术后易复发。目前临床实践中常从肿瘤影像或病理等方面来分析其生物学行为,并对其预后进行判断。而以往骨巨细胞瘤的研究报道,不同年龄段患者术后复发率存在差异[4-5],提示年龄可能是影响骨巨细胞瘤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因素。但由于以往的研究多为全身骨骼骨巨细胞瘤的病例,并未明确反映出年龄与脊柱骨巨细胞瘤复发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脊柱转移瘤的MRI诊断--附6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柱是骨转移瘤的好发部位,尸检证实70%的骨转移瘤发生在脊椎[1]。我院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为脊柱转移瘤且资料完整的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院1998年9月1日~2000 年 7 月 31 日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为脊柱转移瘤且资料完整的 68 例脊柱转移瘤患者中,男49例,女19例。年龄22~76岁,中位年龄52 9岁。原发病变为肺癌27例,乳腺癌 9 例,前列腺癌、食管癌各 5 例,直肠癌4 例,胸腺瘤、肾癌各 3 例,胃癌、腮腺癌、甲状腺癌、恶性淋巴瘤、右足纤维肉瘤、鼻咽癌、左臀部软组织肉瘤各 1 例,原…  相似文献   

11.
正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s,GCT)占原发骨肿瘤的4%~5%。多侵犯四肢长骨末端,以股骨下端、胫骨上端、桡骨远端、肱骨近端多见。约5%的GCT发生于扁骨,骨盆最多见。脊椎骨中最常发生于S1~5。病灶内刮除术后,辅助冷冻治疗或苯酚等局部烧灼治疗,局部复发率约25%。20%~30%的患者有持续进展的潜在恶性,约5%出现肉瘤变,经常发生于放射治疗后[1-5]。组织学上没有恶变就可以发生转移,肺转移的发  相似文献   

12.
正2013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FDA)正式批准denosumab(地诺单抗,商品名叫Xgeva或Prolia)用于复发、手术不可完全切除及发生转移的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患者的临床治疗[1]。denosumab作为全人源性单克隆抗体,对外科手术无法干预的GCT患者有着很好的疗效及生物安全性。笔者通过将"denosumab"、"RANKL"、"骨巨细胞瘤"、"骨相关事件"等作为关键词,计算机检索数据库Pubmed、EMBASE、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点回顾近5年来关于denosumab的作用机制及在治疗GCT的临床应用和最新研究进展。一、GCT1.流行病学概况:目前认为GCT多数具有局部侵袭  相似文献   

13.
椎管内恶性淋巴瘤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报告患者女 ,5 5岁。左下肢疼痛近 1年 ,加重伴麻木、无力 3个月余 ,于 2 0 0 0年 3月 12日入我院。查体 :腰骶部扣击痛。左下肢较对侧细约 2cm ,左侧膝跟腱反射消失。Lasegue’ssign( )、kernig’ssign( )。左髋关节肌力IV级 ,膝关节IV  相似文献   

14.
颈椎尤文氏肉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文氏肉瘤 (ewingsarcoma)好发于青少年四肢长管骨 ,原发于脊柱者少见 ,约占脊柱发病率的 3.5 %~ 15 %。骶椎、腰椎、胸椎、颈椎发病依次减少 ,故发生在颈椎者更少见。现将我们收治的一例报告如下。患者女 ,11岁。于 2 0 0 1年 3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颈项部疼痛 ,夜间明显 ,同时伴低烧 (37.5~ 38℃ ) ,颈部活动稍受限。无头痛、头晕 ,无肢体麻木及感觉异常 ,当时未予重视 ,疼痛自行缓解。 2 0 0 1年 4月颈项部再次出现类似疼痛 ,即行X线、CT、及MRI检查 ,提示为颈 3肿瘤累及椎体、椎弓及椎板 ,胸部及腹部检查未见异常。颈 …  相似文献   

15.
热疗综合放疗化疗治疗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鼻咽癌的治疗方法是放射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者 (N2 或N3)单纯根治性放疗后颈淋巴结残存率约 36 % ,直径 >8cm的淋巴结残存率达 88% [1 ] 。因此 ,降低颈淋巴结复发率 ,提高其完全缓解率是治疗鼻咽癌成功的关键。我科于 1995年 4月— 1999年 12月间收治的 10 3例经病理证实为鼻咽鳞癌颈淋巴结转移患者 ,采用热疗、放疗和化疗综合治疗。现回顾性分析热疗在其治疗中的作用 ,总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 研究对象 男 76例 ,女 2 7例 ,年龄 13— 75岁 ,平均年龄 5 1岁 ,均经病理证实为低分化鳞癌。按 1992年福州会议分期法…  相似文献   

16.
正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在全球发病率约占世界人口的4%~13%~[1],我国60岁以上的人群OA发病率约为60%~[2]。世界卫生组织将OA与心血管疾病及癌症并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3]。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我国将成为世界OA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4]。为此,现就OA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综述如下。一、OA发病机制目前该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发病与遗传、年龄、肥胖、创伤等因素有关。一般认为是生物力学因素破坏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活动脊柱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手术预后相关的因素,探讨活动脊柱GCT的外科治疗相关的综合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120例脊柱GCT病例,其中男42例,女78例,年龄11~65岁,平均(33.7±11.7)岁;外院手术复发后来我院就诊38例,首次来我院就诊82例;颈椎38例(31.7%),胸椎58例(48.3%),腰椎24例(20.0%)。分析患者的肿瘤位置、Enneking分级、术前选择性动脉栓塞、手术方式、术后放射治疗、双膦酸盐治疗等6项临床指标与术后肿瘤复发的关系。结果本组120例中,66例接受次全椎节切除术(subtotal spondylectomy,STS)治疗,54例接受全椎节切除术(total spondylectomy,TS)治疗,其中行en bloc全椎节切除术(total en bloc spondylectomy,TES)20例。随访3~84个月,平均(43.9±26.3)个月。术后复发29例,23例首次复发时间在术后2年内。STS、分块全椎节切除术及TES术后肿瘤复发率分别为33.3%、11.1%、5.0%。29例复发病例中,22例采用STS,7例采用TS,复发率分别为33.3%和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方式是影响活动脊柱GCT复发的重要因素。TS尤其是肿瘤TES能显著降低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成人脊柱良性肿瘤手术治疗经验,探索儿童脊柱良性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儿童脊柱良性肿瘤患者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2~14岁,平均(9.2±3.7)岁。颈椎5例,胸椎6例,腰椎9例,胸腰椎多发2例。其中前路(3例)采取颈椎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路(19例)采取刮除植骨内固定手术,对于椎体肿瘤注意尽量保留病椎上下终板,保留骨骺。结果本组病例无失访,随访1~5年,平均(3.1±1.2)年;除1例出现复发,其余患者术后局部疼痛症状在术后2周内明显好转,VAS疼痛评分由术前的(5.8±1.2)分下降至术后2周时的(1.7±0.8)分(P0.05);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2例由C级恢复至E级,10例由D级恢复至E级,其余患儿无神经功能障碍。其中并发扁平椎改变患儿8例,病变椎体高度由术前(0.5±0.1)cm到术后1年增加到(1.2±0.3)cm(P0.05)。结论在儿童脊柱良性肿瘤切刮除手术治疗中,如果能对脊柱椎体骨骺进行一定的保留,同时仅行有限节段的脊柱融合治疗,内固定的早期取出,都有利于减少手术对儿童脊柱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是常见的原发性骨肿瘤,好发于青壮年,无明显性别差异,在我国占骨肿瘤的10%~15%,高于欧美国家5%~8%的比例.GCT常采用1941年Jaffe的病理分级:I级(良性)、II级(潜在恶性)、III级(恶性)分类.在WHO骨肿瘤分类中,将GCT描述为"一种侵袭性的潜在恶性病变"[1].GCT的治疗目标即去除肿瘤病灶,控制肿瘤复发和修复或重建骨缺损,维护骨骼功能.手术是公认最有效和最主要的治疗.肿瘤病灶刮除加植骨术是传统术式,操作简单且术后功能恢复好,但肿瘤复发率较高[2-3]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椎管内脊膜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手术治疗原则。[方法]对1988年2月至2001年2月收治的28例椎管内脊膜瘤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其中颈段5例,胸段19例,腰段4例。[结果]28例均行手术治疗,26例肿瘤全部切除,2例次全切除。术后23例经1—12年(平均5.5年)随访,评定为优18例,良3例,进步1例,差1例,优良率91,3%。[结论]椎管内脊膜瘤是椎管内较常见的肿瘤,多位于脊柱胸段。确诊以病理检查为主要依据,手术彻底切除肿瘤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