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确定河南省某包装公司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确定其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的防护效果。方法采用职业卫生检测法、现场职业卫生调查法、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等方法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结果工作场所空气中异丙醇、乙酸甲酯、丁酮、乙酸乙酯、苯、甲苯、二甲苯、乙苯、甲醇、粉尘的8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满足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制袋机操作工、干式复合机放卷操作工、吹膜工8 h等效声级为85.5d B(A)~88.0d B(A),噪声超标,其余工种的8h等效声级满足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结论用人单位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异丙醇、乙酸甲酯、丁酮、乙酸乙酯、苯、甲苯、二甲苯、乙苯、甲醇、粉尘、噪声,粉尘和化学毒物作业危害分级为0级(相对无害作业);噪声作业危害分级为Ⅰ级(轻度危害),噪声的危害较重。粉尘和化学毒物的职业病防护设施防护效果较好,噪声的职业病防护重点应为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及劳动者实际接触噪声时间的控制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纺织机械厂作业环境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分布以及采取和职业防护措施。方法对该企业进行劳动卫生学调查、现场检测以及职业健康检查;所得数据采用卡方检验。结果该行业作业环境粉尘和毒物浓度测定结果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清砂工接触噪声8 h等效声级为87 d B(A),冲压工接触噪声8 h等效声级为88 d B(A),噪声强度超标。结论噪声是该行业对职工危害最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应引起相关部门重视。还要注意粉尘、噪声、酸、碱等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对生产工人健康的远期影响及多种有害因素对人体的联合作用;在噪声的防护上加强技术改造,重点是加强个人防护,防止职业病发生。  相似文献   

3.
李香玲  杨虎  赵容 《职业与健康》2014,(20):2959-2961
目的确定北京市凤山矿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并确定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采用职业卫生检测法、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等方法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结果工作场所中石灰石粉尘的8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呼尘0.09-0.39 mg/m^3,总尘0.16-1.01 mg/m^3,满足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要求。碎运破碎机工人8 h等效声级为93.6 dB(A),噪声超标;其他工种的8 h等效声级满足噪声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结论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石灰石粉尘、稳态噪声,粉尘作业为0级(相对无害作业);稳态噪声危害程度分级为Ⅰ级(轻度危害)和Ⅱ级(中度危害),稳态噪声的危害程度较高;粉尘的职业病防护措施效果较明显,噪声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应重点关注个体防护用品的使用及劳动者实际接触噪声的时间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北京某公司合金精密铸件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提出相应防护对策和管理措施。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法、检查表法、检测检验法和职业健康检查相结合的方法。结果该建设项目选址、总平面布局、采光、照明、通风、辅助用室等均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具备完善的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丁酮、粉尘、噪声,其中丁酮和粉尘的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砂带机操作位所产生的生产性噪声8 h等效声级为94.2 d B(A),超过国家标准限值。结论针对该项砂带机操作位噪声超过标准限值现象,应重视该岗位劳动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佩戴及使用,尽量降低工人接触噪声时间。该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整体基本有效,建设单位应严格落实职业病危害管理制度,同时加强个人防护和对职业病危害作业人员的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5.
目的识别与分析某乙二醇生产线职业病危害因素,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及其防护对策。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检验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乙二醇生产线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化学毒物、噪声。检测结果表明,2个接尘工种作业人员接触粉尘浓度CTWA范围为0.7~2.4 mg/m~3,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作业人员接触一氧化碳、甲醇、乙二醇、二氧化氮、硫化氢、盐酸、氢氧化钠浓度低于职业接触限值;对11个接触噪声的工种进行了噪声等效声级测定,作业工人接触的8 h等效声级为64.8~82.1 d B(A),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的规定。结论乙二醇生产线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的防治应从职业卫生管理、工程防护设施、严格佩戴个人防护用品以及职业健康监护等方面综合着手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护设施或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识别、分析和评价玻璃磨砂工艺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护,为用人单位提供职业病防治建议。方法依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采用现场调查、现场检测等方法对30个有磨砂工艺的玻璃制品厂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并对其进行汇总,分析所涉及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发生规律和分布特点。结果该类型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粉尘与生产性噪声,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一般在15. 1%~24. 4%之间,为矽尘。噪声8 h连续等效A声级为80. 4~87. 1dB(A),均为噪声作业岗位。其中,粉尘超标粉尘短时间检测结果超标率为46. 7%,其中进行了湿式作业的作业点粉尘浓度超标率为11. 1%,岗位噪声8 h连续等效A声级超标率为55. 6%,未进行湿式作业的作业点粉尘浓度超标率为100. 0%,岗位噪声8h连续等效A声级超标率为75. 0%;设置了局部通风的作业点粉尘超标率为37. 5%,岗位噪声8 h连续等效A声级超标率为62. 5%,未设置局部通风的作业点粉尘超标率为50. 0%,岗位噪声8 h连续等效A声级超标率为63. 6%;产尘点密闭的作业点粉尘超标率为42. 9%,产尘点未密闭的作业点粉尘超标率为62. 5%,岗位噪声8 h连续等效A声级超标率为81. 3%。该30家企业玻璃磨砂作业岗位均为噪声作业岗位,且生产性噪声岗位超标率为63. 3%。用人单位均为作业岗位发放了有效的防尘面罩及防噪耳塞,但作业人员未全部佩戴防噪耳塞。结论该类型企业均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粉尘、噪声超标严重,通过湿式作业、设置局部通风、密闭等工程防护措施能有效降低粉尘超标概率,通过密闭能有效降低噪声超标概率,该类型用人单位应将湿式作业、设置局部通风、密闭等措施作为工程防护要点,并加强个人防护用品的佩戴监督及培训,才能使职业病防治得到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某稀土合金生产线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对职业病危害作业进行分级,为监管部门和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法、职业健康监护等方法并结合国家职业卫生相关标准对职业病危害作业进行分级,并根据企业现有情况,提出针对性整改措施。结果该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稀土粉尘、氟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高温和噪声等。粉尘危害集中在电解车间。粉尘岗位8 h时间加权浓度合格率为为其中2#电解车间电解岗位粉尘分级为Ⅱ级,属中度危害作业,其它电解车间电解岗位粉尘分级为Ⅰ级,属轻度危害作业;各岗位噪声检测结果和有毒物质的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卫生限值的要求,合格率为100%。结论该项目电解车间稀土粉尘危害较为严重,针对稀土粉尘浓度超标现状,应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有效运行,完善各项职业病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状况,指导职业病危害防控工作。方法对作业现场进行职业卫生调查,主要包括生产工艺、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防护设施、防护用品等;依据国家相应标准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工作。结果本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石灰石粉尘、噪声等。检测结果显示,粉尘检测浓度最大值为2.93 mg/m3,各粉尘检测点浓度均符合标准,潜孔钻机和挖掘机司机接触8 h等效声级强度超过标准限值,分别达到了86.0 dB和90.6 dB。结论本项目粉尘与噪声危害需受到重视,有害因素的防护应注重职业病防护设施的维护和个体防护用品的使用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某光伏玻璃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确保工人的生产安全和身体健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方法对该企业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本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粉尘、化学毒物、噪声、高温、热辐射等。检测结果表明,24个接尘工种中8个工种作业人员接触粉尘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粉尘CTWA范围为0.8~6.7 mg/m~3;镀膜工接触异丙醇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异丙醇CSTEL范围为510.3~1 019.7 mg/m~3;29个接触噪声的工种中3个工种作业工人接触的8 h等效声级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企业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基本有效、可行,但仍要加强通风除尘(排毒)设施的维修保养,加强个人防护用品的佩戴,落实各项职业卫生管理措施,以降低职业病发生的风险,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某煤矿机械化改造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提出控制职业病危害的措施和建议。方法主要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检查表分析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煤尘、矽尘、电焊烟尘、木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硫化氢、二氧化锰、噪声、高温、紫外辐射等;工作场所中粉尘浓度检测结果中,呼尘范围为0.53~13.87mg/m~3,总尘范围为0.58~25.38mg/m~3,噪声作业人员8 h等效声级范围为65.2~100.4 d B(A),煤尘与噪声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该项目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应急救援设施、职业卫生管理等均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辅助用室、职业健康监护等方面存在不足。结论该项目各类防护设施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建议完善职业病防护设施,加强职业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防治职业病发生,调查和分析某材料公司关键职业性危害因素,并提出建议。方法根据现场调查法,结合填表法,综合考虑该公司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性危害因素,并通过采样检测法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某材料公司关键职业性危害因素是粉尘和噪声,其关键控制点生产线的工艺生产和劳动环境中可能存在粉尘(主要是高分子材料树脂类和金属粉尘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噪声和工频电场等等。这些关键生产线上接触职业性危害因素的工人作业时间为每天约8 h,部分工作区域职业性危害因素检测超标,比如噪声检测点存在5个点超标。经调查,发现该公司防尘排毒措施、防噪声措施以及职业卫生安全组织管理不到位。结论该公司防护设施尚需完善,建议该公司责任方要加强管理,强化教育培训,加强防护投入,严抓职业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家具厂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制定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依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规范,通过职业病卫生学调查,对家具厂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和评价。结果该家具厂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木粉尘、苯、甲苯、二甲苯、噪声。结论该家具厂多个作业场所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超标现象,应合理改善作业环境,加强个人防护,防止职业病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识别、评价、控制某纸尿裤厂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方法收集某企业相关资料、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危害因素检测及健康体检,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职业防护水平,对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结果该厂的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卫生辅助用室设置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其他粉尘、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丙酮、乙醇、噪声、高温、工频电场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粉尘、毒物浓度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而部分噪声作业岗位噪声强度超标。结论该厂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可行、有效,但部分岗位仍需加强治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某水泥粉磨站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为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和职业卫生检测对该水泥粉磨站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进行调查和检测。结果该水泥粉磨站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水泥粉尘、矽尘、石灰石粉尘、石膏粉尘、其他粉尘、噪声等。熟料库巡检工、辅料棚铲车司机、水泥库巡检工、插袋工、袋装水泥装车工接触粉尘浓度超标;作业人员接触噪声8 h等效声级60.2~92.8 dB(A),其中配料库皮带巡检工、粉磨站巡检工接触噪声强度超标。结论粉尘、噪声是水泥粉磨站职业病危害防治的重点危害因素,应采取有效的工程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保护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识别、评价及控制某秸杆发电厂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方法采用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有害作业分级等方法,对某生物质发电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结果生物质发电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高温、化学毒物、生物因素及工频电磁场等。其中除灰岗位粉尘浓度2.3 mg/m~3为Ⅱ级作业,汽机巡检岗位噪声强度80 dB为Ⅰ级作业。结论灰料装卸/运输、锅炉清灰、汽机巡检的噪声作业、燃料收集与储存接触微生物作业及化学品水处理酸/碱的装卸作业为本项目的关键控制部位。必须加强卫生工程防护、个人防护及职业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分析某生物质发电项目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有害作业分级等方法,通过对某生物质发电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分析生物质发电行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结果生物质发电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高温、化学毒物、生物因素及工频电磁场等。其中除灰岗位为粉尘Ⅱ级作业,汽机巡检岗位为噪声Ⅰ级作业。结论灰料装卸/运输、锅炉清灰、汽机巡检的噪声作业、燃料收集与储存接触微生物作业及化学品水处理酸/碱的装卸作业为本项目的关键控制部位。必须加强卫生工程防护、个人防护及职业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甘南地区某金矿职业有害因素在各作业点的分布及作业工人个体接触水平,提出预防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方法 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的测定无机含氮化合物》及《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对全泥氰化车间进行检测及分析.结果 氰化钠、氰化氢、氢氧化钠、矽尘、活性炭粉尘和噪声为该企业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显示,化学物质全部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限值.粉尘超限倍数超标率为37.5%.噪声8h等效声级计算超标率为75.0%.结论 矽尘和噪声是破碎筛分、磨矿分级、预浸吸附工段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应加强除尘和防尘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在密集的高噪声设备与预浸吸附罐区域之间加设隔声墙面.加强工人个人防护和加强职业健康监护,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识别南京市某钢铁企业400 m2烧结机技术改造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预测危害程度及职业卫生防护设施防护效果,论证该项目职业病防护措施的可行性。方法依据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采用类比法及工程分析法进行定性及定量评价。结果该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氯化氢、氟化氢、石灰石粉尘、白云石粉尘、煤尘、其他粉尘、噪声、高温等。类比检测项目有其他粉尘、一氧化碳、噪声。粉尘检测值为0.4~15.9 mg/m3;一氧化碳检测值为1.14~2.28 mg/m3;噪声LEX,8 h为75.6~79.1 dB(A),检测结果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预计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可控制在职业接触限值以内。结论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可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识别、分析电子废弃物拆解处理过程产生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探讨防护对策和措施。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法、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收集数据资料,并结合采取的工程控制措施,对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进行评价。结果在采取工程控制措施的前提下,电子废弃物拆解过程产生的其他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0.33~3.10 mg/m3,8 h等效噪声强度为79.1~84.0 d B(A),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结论电子废弃物拆解过程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可控制的,工程防护措施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解深圳市宝安区某医疗产品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风险及防护设施防护效果,对该企业进行控制效果评价,完善卫生防护设施,为同类行业防治职业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卫生检测、风险评估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异丙醇、正己烷、二氯甲烷、环己酮、丙酮、丁酮、甲醇、粉尘、噪声等。检测结果显示,甲苯、正己烷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最大值分别为17.8和8.9 mg/m~3;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1.0~3.1 mg/m~3;噪声40 h等效连续声级结果为78.1~84.8 d B(A);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均低于最低检出限。213名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检查报告发现噪声禁忌证3名,未发现职业病患者和疑似职业病患者。结论该项目在确保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正常运行、个人防护措施到位和各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落实的情况下,其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符合相关职业卫生法规、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