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5年11月,我院采用一期后路手术方式治疗并获得较满意疗效的117例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所有患者均行X线片,CT及磁共振检查,确定所有患者均为L4~S2范围内的腰骶段脊柱结核,所选取的117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Frankel分级分别为:B级3例,C级60例,D级54例)。手术方式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并联合局部化疗方法,术前术后联合正规抗结核治疗。定期随访每间隔3个月一次,复查术后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X线片评估结核活动情况及植骨融合情况,对比记录术前后手术患者的腰骶角变化。并在每次随访时对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以及Frankel分级进行重新评估。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1个月,平均(12.6±3.4)个月。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未发生术后结核复发病例。腰骶部前凸角度从术前平均(13.3±5.4)°恢复至术后3个月平均(25.4±5.2)°,末次复查平均为(24.1±4.9)°;ESR由术前的(46.33±19.98)mm/h下降至术后3个月的(12.12±3.56)mm/h和术后6个月的(10.06±2.50)mm/h;VAS评分由术前的(6.23±1.54)分减小至术后3个月的(1.92±0.86)分,术后6个月则为(0.53±0.51)分;术前及术后的腰骶部前凸角度、ESR、VAS评分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椎间隙骨性融合时间8~12个月,平均8.9个月,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末次随访时117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恢复,Frankel评分结果为:13例C级,36例D级,68例E级。结论对于腰骶部脊柱结核,在术前术后的积极抗结核药物治疗的辅助下,通过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腰椎革兰氏阴性细菌性(gram-negative bacterial,GNB)脊柱炎的有效外科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6月至2013年3月,我科共收治16例胸腰椎GNB脊柱炎患者,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41~76岁,平均(57.3±13.9)岁。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接受了一期后路或前后路联合病灶清除、椎体间或横突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术后应用生理盐水局部灌洗引流直至清亮。术后3、6、12个月及回顾性研究时随诊,观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神经功能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疗效Mac Nab评定以及X线、三维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结果手术时间86~224 min,平均142.3 min,出血120~1200 ml,平均427.5 ml;术后灌洗引流时间9~19天,平均13.4天。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0~76个月,平均44.7个月。VAS评分术后3个月(2.38±0.86)分、6个月(1.36±0.86)分、12个月(0.70±0.71)分,末次随访(0.59±0.59)分,均较术前(7.66±1.03)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的ASIA分级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采用Mac Nab标准评价疗效,优10例,良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达81.3%。1例临床证实复发,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末次随访的影像学评分(4.82±0.18)分较术前(1.32±0.23)分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期后路或前后路联合病灶清除、椎体间或横突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联合术后持续灌洗引流是治疗GNB脊柱炎的有效手术方式。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疗程8周,也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2月~2004年12月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42例,4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结核中毒症状和胸腰部疼痛,活动受限。15例伴截瘫(Frankel分级B级1例,C级6例,D级8例),30例患者有不同程度后凸畸形(15。~60。,平均30.6。),影像学显示单椎体破坏11例。双椎体破坏31例。结果切口一期愈合,无窦道形成。随访1.5~2.5年,平均1.8年。15例截瘫者除1例术前B级术后恢复至D级外,其余均恢复到E级。后凸Cobb角平均矫正21。。植骨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5个月,随访期内结核无复发。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疗效确切,脊柱稳定性重建可靠,矫正后凸畸形较理想,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病灶清除、Ⅰ期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6月至2007年7月收治脊柱结核患者51例,其中胸椎10例、胸腰段16例、腰椎25例。胸椎、胸腰段结核采用I期病灶清除前路植骨钢板内固定,腰椎使用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观察术后结核治愈率、植骨融合、畸形矫正和神经恢复情况。结果平均随访1年零3个月,所有病例切口均Ⅰ期愈合。1例术后2个月切口破溃,换药2个月愈合。2例多发结核复发,分别行保守和手术治愈,其余病例无复发现象。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植骨无移动、吸收。无后突畸形发生。结论I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能有效清除病灶、矫正后突畸形、早期重建脊柱稳定性及促进椎体间植骨的融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成人腰骶椎结核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7月至2013年7月,我科收集的16例腰骶椎(L_5,S_1)结核患者,伴有椎旁或椎管脓肿形成。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23~66岁,平均(46.7±12.5)岁;术前病变节段腰骶角为18°~24°,平均(21.9±1.9)°。术前ASIA神经功能分级:C级5例,D级8例,E级3例。均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通过研究术后并发症、VAS疼痛评分、ASIA分级、病变节段腰骶角、植骨融合时间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随访32~60个月,平均(45.1±8.0)个月,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腰骶角为24°~30°,平均(28.1±1.7)°,末次随访为24°~29°,平均(27.1±1.6)°,较术前得到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神经功能障碍者术后均得到不同程度恢复,至末次随访,根据ASIA分级,1例由C级恢复至D级,4例由C级恢复至E级,8例由D级恢复至E级,VAS疼痛评分均较术前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在术后9~15个月,平均(11.6±2.2)个月达到植骨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及假关节形成。结论对于有手术适应证的腰骶椎脊柱结核成人患者,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方法安全有效且并发症少,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一期前路植骨钛板内固定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 对1997年5月~2003年6月收治的23例胸腰椎结核患者,术前常规应用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和乙胺丁醇四联抗痨治疗最少3周,并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血沉恢复正常或连续观察低于50mm/h后进行手术。采取病灶清除、一期前路植骨、“K”形钛板内固定。术后继续抗痨治疗10-12个月。结果 手术时间2-3 5h,平均2 6h。输血400~1200ml,平均600ml。伤口一期愈合,随访时间18 -61个月,植骨融合时间为4~9个月,平均6个月。5例截瘫患者均恢复,术后脊柱后凸角度平均矫正19°。结论 采取病灶清除、一期前路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具有矫正后凸畸形,稳定脊柱,并发症少,术后早期离床活动的优点。是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3例平均年龄42·3岁,平均病程5·6个月的脊柱结核患者,采用一期病灶清除结合植骨内固定,手术前后配合正规化疗,根据X线片观察脊柱融合时间,手术前后后凸角度变化以及按照Frankel分级的神经功能变化。结果全部病例伤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时间17·3个月,植骨界面骨性融合时间平均5·6个月。后凸平均矫正度数为11·7°,7例术前伴有神经损害症状者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1级。结论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骨结构重建可靠,治疗过程相对简化,住院周期缩短,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的手术技术,观察疗效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对明确诊断下腰椎不稳的71例患者行后路双侧椎板间开窗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单侧切除椎间盘保留侧方及前方的纤维环,刮除终板的软骨层,植入足量的自体松质骨。术后不同随访时间观察症状改善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平均随访37.3个月(23~82个月),原有的神经压迫症状消失,术后疼痛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改善率分别为(83.52±2.41%和(72.66±4.1)%。术后6~9个月移植骨间隙轮廓不清,CT示椎体与植骨块交界处无透亮区。11例(15.5%)患者融合不良,植骨块吸收,但症状改善。结论腰椎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结合椎弓根固定符合腰椎的自然生物力学特征,即椎体的压力支撑原则以及后结构的张力带原则,是腰椎稳定性重建的理想植骨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内固定对强直性脊柱炎Andersson病变的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7月,于我院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Andersson病变且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内固定治疗的患者9例,均为男性,年龄39~67岁,平均(52.6±7.5)岁。病变节段:T_(10~11) 1例,T_(11~12) 7例,T_(12)~L_1 1例。Frankel分级:C级6例,D级3例。评估获得随访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前后VAS评分、Frankel评分及病变节段后凸Cobb’s角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56个月,平均(32.8±8.75)个月,手术时间105~175 min,平均(133.9±25.3)min,失血量450~850 ml,平均(596.7±146.3)ml。术后3个月VAS评分平均为(2.80±0.43),较术前(8.53±1.11)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VAS评分平均为(1.60±0.45),较术后3个月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Frankel评分:D级2例,E级7例。术后3个月Cobb’s角为(15.2±3.73)°,较术前(28.3±5.93)°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术后24个月时(15.6±4.09)°矫正角度无明显丢失(P0.05)。所有植骨均发生融合,融合时间6~13个月,平均8.6个月。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内固定可有效去除Andersson病变、恢复正常脊柱序列及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一期经后路腰椎病灶清除、自体髂骨取骨植骨融合、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我院采用一期经后路腰椎病灶清除、自体髂骨取骨植骨、腰椎内固定融合治疗的12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22~62岁,平均(43.8±11.1)岁。术前追溯均有羊接触史或食用史。C反应蛋白、血沉、MRI、CT、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ose bengal plate agglutination test,RBPT)及试管凝集试验(standard tube agglutination test,SAT)检查诊断明确,应用链霉素+多西环素+利福平联合抗感染治疗后2周,采用经后路腰椎病灶清除、自体髂骨取骨植骨融合、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继续抗布病用药3个月,动态复查相关感染监测指标,直至布氏杆菌SAT阴性后继续应用2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腰痛及下肢痛缓解程度,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评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150~220 min,平均(179.3±22.6)min,出血200~450 ml,平均(288.3±79.9)ml。术中均无大血管及脊髓损伤,术后伤口甲级愈合。术后随访15~36个月,平均(24.5±7.8)个月,所有患者布氏杆菌感染中毒症状消失,术后3个月复查血沉等感染指标正常,术后4~8个月X线片复查提示椎间植骨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3个月、6个月、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分别为(2.92±0.76)分、(1.33±0.47)分和(0.33±0.62)分,较术前(6.58±0.76)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SIA脊髓功能分级较术前均明显好转(P0.05)。结论 经后路腰椎布氏杆菌病灶清除手术可彻底清除椎管内脓肿或肉芽组织,充分行神经根及椎管减压。经后路椎弓根手术可获得腰椎即刻稳定,可恢复并维持正常的腰椎生理曲度,防止术后腰椎失稳。一期后路手术联合长期抗生素用药,是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一期经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固定融合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科对47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行一期经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固定融合术治疗。其中男22例,女25例;年龄21~68岁,平均45.9岁。累及节段:胸椎(T_(6~10))6例,胸腰段(T_(11)~L_1)32例;腰椎(L_(1~2))9例。Gulhane Askeri Tip Akademisi分型,Ⅱ型28例,Ⅲ型19例。病程3~15个月,平均8.7个月。术后采用Cobb’s角纠正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36~57个月,平均(45.6±6.3)个月。钛网植骨均获骨性融合,融合时间9~18个月,平均(14.2±3.4)个月。所有患者均无局部结核复发,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术后3个月Cobb’s角、VAS评分(t=20.967,P=0.000;t=59.671,P=0.000)及末次随访Cobb’s角、VAS评分(t=19.746,P=0.000;t=80.113,P=0.000)均较术前明显改善。Frankel分级除10例由D级恢复为E级、4例由C级恢复为D级外,其余患者术前、术后均为E级。结论一期经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固定融合术治疗胸腰椎结核可以充分减压,同时实现固定、融合以及维持脊柱稳定性的目的,从而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前路病灶切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评价前路病灶切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自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对88例脊柱结核患者行前路病灶切除植骨内固定治疗,男50例,女38例,年龄16~58岁,平均43.6岁。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结核全身症状并局部疼痛,叩压痛,活动受限。影像学显示单椎体破坏塌陷22例,双椎体破坏楔形塌陷66例,均有大小不等的冷脓肿和不同程度的后凸畸形;Cobb角17。~50。,平均35。。不全截瘫25例,血沉35~136mm/h,术前抗结核治疗2~4周。前路彻底切除病灶,撑开矫正后凸畸形,平均矫正20。,椎间自体大块髂骨嵌入植骨钢板螺钉内固定,置入抗结核药。术后规则抗结核药物治疗9个月。结果切口一期愈合86例,延期愈合2例,获随访76例,随访时间1.5~5年,平均2~8年。植骨块术后6~8个月完全融合,无移位、折断和吸收。25例截瘫术后6个月内完全恢复,50例矫正角度无丢失,26例矫正角度丢失4。~6。。血沉于术后2~3个月降至正常。随访期内病灶无复发。结论前路病灶切除髂骨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既能彻底切除病灶防止复发,又能矫正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恢复脊柱支撑功能,防止晚发神经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经后路固定加后外侧或前外侧病灶清除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一期经后路固定加病灶清除的38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胸椎结核19例患者行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且一期经胸椎后外侧入路行结核病灶清除;腰椎结核15例,腰骶椎结核4例患者行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后改变体位一期经腰椎前外侧入路行结核病灶清除.手术后继续规范抗结核治疗.随访患者疼痛及畸形以及神经系统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得到随访.1例背部切口轻度慢性炎症,2例双下肢神经系统功能未完全恢复.所有患者结核中毒症状全部消失,胸部腰背疼痛明显改善,后凸畸形好转.植骨融合,治愈率92.1%(35/38).结论脊柱结核经后路固定,胸椎结核经后外侧腰椎结核经前外侧病灶清除术式安全,疗效确切.术前术后规范抗痨用药及营养支持是保障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单纯后路手术对胸腰椎肿瘤患者临床治疗的优越性.方法 随机选取接受单纯后路肿瘤切除术治疗的胸腰椎肿瘤患者100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并对患者手术前、手术后2周及1个月的疼痛感,手术前、手术1个月及6个月后的功能状态和手术前及手术后1个月的神经功能状态等进行评估.结果 10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所有患者在术后2周及1个月的疼痛较术前均有所缓解,术后1个月及6个月的生活质量较术前均有所改善,术后1个月的神经功能状态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后路手术可明显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解除肿瘤对脊髓的压迫,使患者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脊柱内镜下椎体内病灶清除并持续灌洗引流在腰椎结核手术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行椎弓根穿刺取病理组织活检或培养确诊为腰椎结核,口服抗结核药物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后,入院经脊柱内镜下椎体内病灶清除及灌洗引流治疗的31例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有无大血管、脊髓及神经损伤来评估患者术中情况;通过手术前后患者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局部结核恢复情况;术后随访18~84个月,平均46个月,末次随访患者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骶骨倾斜角(sacral inclination,S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影像学资料,综合评估患者术后脊柱结构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3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大血管、脊髓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ESR术后3个月(11.58±2.79) mm/h,6个月(11.77±4.22) mm/h,12个月(9.97±3.38) mm/h,均恢复至正常水平,和术前1天(45.94±8.02) mm/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术后3个月(4.69±0.85) mg/L,6个月(4.50±0.42) mg/L,12个月(4.37±0.18) mg/L,均恢复至正常水平,与术前1天(44.72±5.80) 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由术前(6.42±1.31)分,降至术后3个月(2.26±1.32)分,术后6个月(1.87±0.92)分,术后12个月(1.74±0.97)分,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患者LL (42.61±2.81)°,SI (38.16±2.62)°,JOA评分(26.10±1.54)分,与术前LL (33.58±1.79)°,SI(30.81±1.87)°,JOA评分(15.26±1.93)分比较,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影像学腰椎X线片提示病变椎体未见明显塌陷及椎间隙变窄,CT及MRI提示椎体病灶愈合。结论脊柱内镜下椎体病灶清除并灌洗引流治疗腰椎结核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安全并有效,可为脊柱结核提供一种新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自 1990年 1月至 2 0 0 0年 1月 ,我科收治并获得随访掌指骨内生软骨瘤 33例 ,均采用病灶刮除植骨术治疗 ,取得良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性 18例 ,女性 15例 ,年龄 15~ 5 6岁 ,平均 32岁。左手 14例 ,右手 19例 ,肿瘤位于掌骨 7例 ,近节指骨 19例 (其中拇指 1例 ) ,中节指骨 6例 ,末节指骨 1例 ,合并病理性骨折 5例。手术采用臂丛麻醉 ,上臂用气囊止血带。掌骨取背侧 ,指骨取尺测或桡侧纵切口进入 ,注意保护肌腱及血管神经。用三种不同角度的小刮匙彻底刮除肿瘤组织 ,并用 2 .5 %碘酒烧灼瘤腔 3~ 5分钟 ,75 %酒精脱碘 ,生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3种不同植骨材料在腰椎椎间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其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6年12月收治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97例,其中腰椎管狭窄症43例,腰椎滑脱症2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32例;男51例,女42例;年龄39~70岁,平均52.4岁。病变节段:L_(3~4) 15例,L_(4~5) 52例,L_5~S_1 30例。手术方法均采用后路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根据椎间植骨材料不同,分为同种异体冷冻干燥骨组(A组)、自体骨组(B组)和脱钙骨基质(demineralized bone matrix,DBM)组(C组),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前、术后随访均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并行X线及CT检查评估植骨融合率、融合时间、椎间高度(disc height index,DHI)、内固定失败率。结果三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39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B组31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3~49个月;C组27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0~18个月。A组术后3例切口渗液,其余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B组和C组无感染发生,切口均I期愈合。A组植骨融合时间为(15.8±4.3)个月,4例(11.8%)出现植骨不融合,其中断钉2例。在植骨融合率、融合时间、椎间高度丢失、内固定失败率方面,A组差于另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植骨融合率分别为96.2%和92.0%,融合时间分别为(12.7±4.8)个月和(13.5±4.5)个月,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中使用同种异体骨植骨融合率最低,且内固定失败发生率较高;自体骨与DBM植骨融合率高,内固定失败发生率小。应用DBM是一种安全、有效地促进腰椎椎间融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青年患者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就诊并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GCT患者共32例。其中男14例,女18例,均为初次手术治疗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膝关节周围GCT病灶刮除植骨术。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4~30个月,术后4例复发,复发率12.5%,末次随访时根据MSTS标准评定疗效:优21例,良8例,可3例,差0,总体优良率90.6%。结论:膝关节周围GCT患者行病灶刮除植骨术疗效满意,正确使用广泛刮除术配合辅助方法是降低其复发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观察前路减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支撑体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1月至2009年11月行前路减压、n—HA/PA66支撑体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46例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男33例,女13例,平均年龄54.5岁。收集患者术前及术后胸腰椎正侧位X线片、三维CT等影像学资料以及使用Frankel分级标准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等临床资料;通过侧位x线片测量融合节段高度及融合节段后凸角,通过CT三维重建评价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本组病例随访平均50(42~64)个月,至末次随访植骨融合率为97.8%。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的平均伤椎上下椎间高度分别为94.3mm、108.0mm、106.9mm、106.2mm;平均后凸角分别为18.2°、5.7°、6.0°、6.3°。患者术后1周的融合节段高度及后凸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01);术后1周、6个月及末次随访的融合节段高度及后凸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P〉0.05),至末次随访时支撑体下沉平均为1.7mm。患者神经功能术前:A级3例、B级6例、C级16例、D级19例、E级2例;至末次随访:A级1例、B级2例、c级3例、D级14例、E级26例,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n—HA/PA66支撑植骨内固定能有效恢复及维持融合节段生理高度及弧度、促进植骨融合、方便术后手术节段的影像学观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胸腰段植骨材料。使用前路减压、n—HA/PA66支撑体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中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