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估3D打印个体化截骨模板在重度膝关节炎合并下肢关节外畸形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9—2017-09行TKA治疗的6例(8膝)重度膝关节炎并下肢关节外畸形,术中采用3D打印个体化截骨模板辅助截骨。结果 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6.2(3~10)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假体型号及安装位置正确,下肢力线恢复良好,随访期间无明显假体松动及下沉。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为(115.9±13.6)°,股胫角为(4.5±3.4)°,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为(86.5±12.5)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膝关节炎并下肢关节外畸形TKA术中使用3D打印个体化截骨模板截骨可获得较好的假体位置和下肢力线,而且简化了手术步骤,取得了较好的早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临床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手术操作。由于不同人群的膝关节大小、形态存在较大差异[1-4],依据传统的基于欧美人体解剖学特点而设计和研发的机械引导装置及截骨工具施行TKA手术,精确度低,很难达到理想的手术效果。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关节外科医生,其TKA术后出现下肢力线对位误差大于3°的概率也超过10%[5]。随着计算机与影像学等相关技术的快速进展,出现了计算机导航辅助TKA技术。计算机导航辅助TKA较传统TKA具有一定的优势,表现在假体植入精确、下肢力线恢复好等方面[6-7]。但也有研究表明计算机导航辅助TKA与传统TKA相比临床疗效并没有明显提高[8],却增加了术后膝关节翻修的风险[9]。而且计算机导航辅助TKA的学习曲线长、导航设备昂贵、操作技术要求高,因此只能在某些大型医院开展,限制了其推广应用。综上分析,传统的 TKA 手术及计算机导航辅助TKA手术各有缺陷,因此现行的TKA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背景:伴有关节外畸形的膝骨关节炎临床上并不常见,手术治疗难度较大,目前术式选择关节内代偿性截骨还是关节外截骨矫形后再行膝关节置换术尚存争议。目的:探讨伴有关节外畸形的膝骨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方法、适应证和疗效。方法:2001年4月至2007年2月行关节外截骨的TKA或关节内截骨的TKA治疗膝骨关节炎合并关节外畸形患者8例,男1例,女7例;年龄39~72岁,平均63.9岁。7例股骨畸形由骨折畸形愈合造成,1例胫骨畸形伴弓形股骨为代谢性骨病所致。结果: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7~13年,平均11年。HSS评分从术前11~48分,平均34.5分,提高至术后76~94分,平均87.0分。下肢机械轴线由术前平均内翻偏移14.6°改善至术后平均内翻偏移2.1°。未见感染,骨延迟愈合、不愈合,血栓栓塞等并发症,中远期疗效良好。结论:伴有股骨关节外畸形的膝骨关节炎治疗难度较大,采用关节外截骨结合一期或二期TKA可有效恢复下肢机械轴线,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如果关节内截骨的TKA使用传统手术器械,术后下肢机械轴线可能恢复不良。  相似文献   

4.
正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假体生存率与下肢力线的精准重建密切相关,正确评价下肢力线对下肢畸形的矫形手术是非常重要的。许多研究只评估冠状面髋-膝-踝中心轴对线,由于距下关节(subtalar joint,STJ)也承担肢体的重量,为了更好的测量下肢力线,除了评估髋-膝-踝中心轴对线外,也有必要评估STJ的对线[1-3]。STJ是距骨与跟骨间的关节,由距骨下面与跟骨上面的关节面构成,STJ能够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已成为骨科手术中普及率最高的术式之一[1],最大程度恢复膝关节功能,实现假体遗忘和长期使用是病人和关节外科医生的共同追求.假体旋转、尺寸匹配及下肢力线是术后关节舒适度和远期寿命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一期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合并关节外畸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膝关节骨关节炎合并关节外畸形患者一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 2006年6月至2010年4月对9例骨关节炎合并关节外畸形患者行一期TKA.男 2例, 女7例;年龄 34~69岁,平均 51岁。股骨侧畸形5例.胫骨侧畸形4例;除 1例畸形由发育不良引起外.其余 8例均由骨折畸形愈合造成。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 7~54个月,平均 29个月。 HSS评分从术前平均 18.7分(6~39分).提高到术后平均 89.8分(81~96分)。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平均 46.7°(0°~100°).提高到术后平均 100.6°(85°~115°)。下肢力线由术前平均偏移 11.8°(2°~21°)减少到术后平均偏移 1°(0°~4°);未发现假体松动征象。除 1例患者随访发现截骨处延迟愈合外.其余患者均无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膝关节不稳及髌骨问题等并发症。结论虽然伴有关节外畸形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一期行 TKA手术难度较大.但通过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可以取得与普通 TKA相似的手术效果。如果可行.推荐采用关节内代偿性截骨加软组织平衡术矫正畸形。  相似文献   

7.
<正>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目前临床常用的严重膝关节损伤及病变治疗手段。TKA的长期生存率有赖于术中精确的软组织平衡和术后下肢机械轴线的良好恢复[1]。对于简单病例,应用标准的手术技术和手术器械就能解决问题。但对严重的膝关节畸形病人,需要在手术中运用一些特殊的手术技巧或手术工具及选用不同的假体,方能顺利解决手术中的难点。大部分存在关节内畸形的TKA通过适当的截骨和软组织松解,均可获得准确的软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个体化截骨导板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合并股骨关节外畸形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方法、疗效及适应证。[方法]2014~2016年收治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股骨关节外畸形患者,男2例,女2例,年龄62~70岁,平均年龄(66.12±3.02)岁。行下肢CT检查,重建下肢力线,应用3D打印技术制作膝关节1:1医用尼龙模型,确定假体型号,制作个体化截骨导板,术后观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未出现膝关节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近期内假体松动等并发症。HSS评分由术前(27.75±3.30)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87.75±6.34)分,而冠状面内翻成角畸形由术前(15.38±3.97)°改善至(1.45±0.26)°,近期效果良好。[结论]3D打印个体化截骨导板可有效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合并关节外畸形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精确恢复下肢机械轴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采用股骨外髁滑移截骨术(lateral condyle sliding osteotomy,LCSO)矫正股骨外弓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7月—2020年7月TKA中采用LCSO治疗的17例伴股骨外弓畸形的骨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男3例,女14例;年龄58~68岁,平均63.2岁。股骨外弓畸形病因:股骨发育畸形12例,股骨骨折畸形愈合5例。膝关节骨关节炎KellgrenLawrence分级:Ⅲ级4例,Ⅳ级13例。术前生理外翻角为9.5°~12.5°,平均10.94°。病程3~25年,平均15.1年。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测量股骨远端机械外侧角(mechanical lateral distal femur angle,mLDFA)、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angle,HKA)、机械轴偏向(mechanical axis deviation,MAD),评估关节外畸形在关节内矫正及下肢机械力线恢复情况;采用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膝评分和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评估疗效;行膝内、外翻应力试验,X线片复查截骨片愈合情况,评估关节稳定性及LCSO的安全性。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1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3.9个月。截骨片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2~5个月,平均3.1个月。术后膝内、外翻应力试验均为阴性,未发生外侧副韧带松弛、断裂,膝关节不稳,假体松动、翻修、感染等情况。末次随访时mLDFA、HKA、MAD及膝关节ROM、VAS评分、KSS膝评分和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伴有股骨外弓畸形TKA中应用LCSO疗效确切且安全,关节外畸形在关节内矫正,一次手术可同时恢复下肢机械力线和关节平衡。  相似文献   

10.
<正>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是治疗终末期膝关节疾病成熟有效的方法,通过矫正关节畸形、恢复下肢力线和减轻关节疼痛,重塑膝关节功能[1]。复发性关节血肿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极其罕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0.1%~1.6%,临床症状为突然出现的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无外伤事件[2]。关于术后复发性关节血肿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仅有少量相关文献报道,在诊疗方案上尚未形成共识[3]。若治疗不及时,容易延误病情,导致关节疼痛、僵硬,甚至假体关节感染[4]。本文报道1例右膝关节置换术后复发性关节血肿病例,并对其发病原因进行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AKO机器人辅助下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伴有严重内翻畸形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3月采用MAKO机器人辅助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内翻畸形>20°或伴有严重关节外畸形的膝骨关节炎患者13例(16膝),其中关节内畸形15膝,关节外畸形1膝,年龄50~80岁,平均(65.1±8.8)岁。记录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假体位置、冠状面下肢力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评估患者遗忘关节评分(FJS)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0个月,平均(6.5±2.5)个月,手术时长(95±7)min,术中出血量(23±5)ml,假体位置:胫骨平台内翻0.13°±0.34°,胫骨平台后倾2.75°±0.86°,股骨假体屈曲3.13°±1.45°,股骨假体外旋2.38°±1.20°,股骨假体内翻2.28°±1.00°,冠状面下肢力线内翻3.63°±1.50°,膝关节屈曲9.38°±2.78°。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1例出现下肢肌间静脉血栓。至末次随访,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75.9°±11.4...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计算机导航辅助与传统方法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的近期疗效,探讨计算机导航辅助应用于TKA的优势。方法将186例行TKA的骨关节炎患者(186膝)分为导航组(110膝)和非导航组(76膝)。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总引流量、术后下肢力线、术后KSS关节功能评分以及WOMAC评分。结果 18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个月。与非导航组相比,导航组手术时间平均延长9 min,手术切口平均长了2 cm,但术后引流量更少,下肢力线偏离≥3°更少,胫骨平台后倾更接近预设值0°;以上各项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KSS关节功能评分和WOMAC评分导航组均优于非导航组(P 0. 05)。结论计算机导航辅助TKA能提高下肢力线的精准度,提高膝关节假体安放的准确性,近期临床效果较传统手术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对晚期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和下肢力线的影响。方法对45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57膝)行TKA治疗,采用疼痛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KSS关节及功能评分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采用SF-36评分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摄双下肢全长片评估下肢力线。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48~60(54±4)个月。1例术后5个月发生膝前痛,行股四头肌肌力锻炼后缓解。随访期间所有膝关节假体位置良好,未见骨溶解、假体松动或下沉。末次随访时,VAS评分、ROM、KSS关节及功能评分、SF-36评分、下肢力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KA是治疗晚期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可以缓解疼痛,纠正畸形,恢复下肢力线,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李文鹏  丁勇 《实用骨科杂志》2022,(11):1002-1006+1048
<正>膝关节骨关节炎作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已成为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1]。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骨关节炎、恢复膝关节功能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膝关节置换术分为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 plasty,TKA)和单髁置换术(unicom partmentalkneearthro plasty,UKA),由于TKA缓解疼痛和功能恢复方面具有可预测性、持久性和有效性[2],长期以来被认为是膝关节置换的主要方式。但有研究发现,在膝关节骨关节炎中85%是孤立性内侧腔室病变[3],仅置换股骨内侧髁就可以极大缓解疼痛、恢复关节功能。同时也许多研究表明,与TKA相比,UKA具有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运动功能恢复好、术后早期临床评分更高的优点[4-6]。因此UKA再次得到重视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合并关节外畸形的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3月—2015年12月,收治15例(18膝)合并关节外畸形的KOA患者。男6例(6膝),女9例(12膝);年龄55~70岁,平均60.2岁;病程7~15年,平均10.8年。单膝12例,双膝3例。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临床评分为(57.44±1.06)分,功能评分为(60.88±1.26)分。膝关节活动度为(72.22±0.18)°。下肢力线偏移(18.89±0.92)°。合并股骨侧畸形8例(10膝),胫骨侧畸形5例(5膝),股骨侧及胫骨侧畸形2例(3膝)。术前3D打印骨骼模型、截骨导航模板并设计手术方案,选择合适的膝关节假体后实施TKA。结果手术时间65~100 min,平均75.6 min;术中出血量50~150 m L,平均90.2 m L。术后均未出现切口愈合不良、感染、血栓等并发症。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22个月。末次随访时,X线片示假体位置均良好,未发现松动、下沉;下肢力线偏移(2.00±0.29)°,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20,P=0.007);KSS临床评分为(87.50±0.88)分、功能评分为(81.94±1.4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53,P=0.000;t=35.551,P=0.000);膝关节活动度为(101.94±1.42)°,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33,P=0.000)。结论对于合并关节外畸形的KOA,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TKA,可达到个体化治疗、降低手术难度,有效矫正畸形,恢复患者膝关节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便携式导航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与常规人工TKA对术后下肢机械轴线和假体力线的影响。 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咨迅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根据纳入标准(测量了下肢力线的便携式导航辅助和常规初次TKA临床研究)和排除标准(膝关节内外翻畸形大于15°、术侧髋关节异常),收集所有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和非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截止日期为2018年5月,由两名评价员独立筛查文献、提取资料和方法学质量评估,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软件Rev Man 5.3.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一共纳入11篇临床文献(4篇随机对照试验,7篇非随机对照试验),分析1 334膝,其中导航组641膝,常规组693膝。Meta分析结果显示:导航组下肢机械轴线偏离±3°离群个数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 =0.57,95%CI(0.43,0.76),P<0.05],而冠状面股骨假体力线[RR =0.45,95%CI(0.20,1.06),P =0.07]、冠状面胫骨假体力线[RR =0.67,95%CI(0.41,1.11),P =0.12]、矢状面股骨假体力线[RR =1.03,95%CI(0.72,1.46),P =0.89]、矢状面胫骨假体力线[RR =1.13,95%CI(0.62,2.07),P =0.69]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便携式导航辅助TKA恢复下肢机械轴线的精准性优于常规人工TKA,但两者在恢复冠状面和矢状面假体植入位置准确性方面无差异;上述结果尚需要更多高质量、大样本及多中心随机试验来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7.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能够有效的恢复膝关节生理力线、解除膝关节疼痛、恢复膝关节正常的功能,是治疗终末期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的方法[1~3]。拟行TKA的患者通常伴有股骨远端解剖标志不清和形态的改变。TKA术中股骨假体的旋转力线是影响术后膝关节功能和假体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股骨假体旋转不良可导致术后髌骨轨迹异常、膝前区疼痛、胫股假体部件间剪切扭转应力增加和屈膝不稳定等[4-5]。因此如何精确定位股骨远端各  相似文献   

18.
正临床上股骨畸形很常见,部分膝内翻患者同时存在股骨畸形,术前对股骨干或股骨髁畸形认识不足可能导致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操作失误。笔者于2012-09及2015-06对2例(3膝)膝内翻合并股骨畸形行TKA,术中采用髓外定位及关节内代偿截骨,术后下肢力线正常,报道如下。1病例报道例1,女,60岁。因双膝内翻疼痛加重2年入院治疗,40年前曾因双膝内翻行双侧胫骨截骨矫形术。摄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介绍计算机导航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在伴有关节外股骨严重畸形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了在2005年1月至2010年为5月间,我院共收治了伴有股骨严重畸形的单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例,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进行了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结果平均随访27个月.术前膝评分平均10分,膝功能评分平均22分.术后膝评分平均85分,膝功能评分72分.术后下肢力线偏差均在3°以内.无患者出现导航相关并发症.结论对于伴有严重关节外畸形的患者,计算机导航全膝关节置换术不需要进行股骨、胫骨截骨,手术创伤相对较小,术后患者恢复快.对此类患者计算机导航全膝关节置换术具有良好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单侧膝内翻合并屈曲挛缩畸形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15例膝内翻(内翻角度5~20°)合并屈曲挛缩畸形(屈曲畸形角度>20°)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分析术中软组织的松解、下肢力线的恢复以及术后双下肢的等长问题。结果术中除1例原屈曲挛缩角度60°者手术矫正后仍残留5°屈曲,其余14例术后均达到膝关节完全伸直。结论对于膝内翻合并屈曲挛缩畸形,股骨、胫骨要求对线准确,保证假体置入后股骨头中心、膝关节中心与踝关节中心位于一条直线,使力线得到矫正;软组织松解的平衡要求每完成一步都要进行测量,预防术后关节不稳;下肢长度要恢复等长,防止术后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