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5,(11)
目的探讨驻疆官兵情绪调节方式对心理应激的影响及情绪调节方式与军龄的关系。方法随机整群抽取驻疆官兵800名,进行军人情绪调节方式问卷、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调查,随后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1)驻疆官兵情绪调节方式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自我安慰(17.29±2.83)、行为抑制(16.14±3.02)、情感求助(15.70±3.19)、认知重视(13.01±2.98)。(2)军龄6~12年组认知重视得分最高,显著高于1年组(P0.05);1年组自我安慰得分最高,显著高于3~5年组(P0.01)。(3)自我安慰、情感求助、认知重视进入驻疆官兵心理应激回归方程,共解释了总变异的21.2%。结论不同军龄驻疆官兵情绪调节的行为抑制、自我安慰使用频率具有显著的差异性;自我安慰、情感求助、认知重视对驻疆官兵心理应激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由于驻疆部队所处的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少数青年官兵会出现一定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调节,就会发展成为心理疾病,影响官兵的身心健康,不利于部队的安全稳定.
驻疆部队自然环境比较艰苦,生活比较单调,交通不够便利,信息来源较少,缺乏与外界沟通、交流,相对内地部队而言,青年官兵情绪易低落,容易产生孤单、寂寞的情绪体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驻藏某部高原军人罹患心身疾病情况及其心理影响因素,为其心身疾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选择驻西藏某部军人483名,应用自编心身疾病调查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生活事件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进行调查。结果483名军人的心身疾病患病率达58.0%;罹患心身疾病组军人的标准EPQ-N分、生活事件总分、适应因子、突发事件因子及工作环境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消极应对方式因子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军人的社会支持未见明显差异。结论驻藏高原军人的心身疾病患病率较高,情绪不稳定、遭遇较多的生活事件及采用消极应对方式是其发病率高的重要心理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沙漠军人心理疲劳状况,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对我国沙漠地区某部队234名军人(实验组)和市区某部队258名军人(对照组)进行中文版多维疲劳量表(MFI-20)和个人基本资料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军人的疲劳总均分、体力疲劳因素分均明显偏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其疲劳程度与入伍前户籍、军衔等因素相关。结论沙漠地区军人心理疲劳问题值得关注,应针对其相关因素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5.
松弛训练对分业训练军人心理和生理应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军事活动中保持和提高军人心理、生理应激能力的措施。方法对单兵分业训练中的军人用松弛训练进行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测查并检测生理指标观察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实验组SCL-90阳性项目数、总均分、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不稳定心理者占1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1%(P〈0.01);实验组血粘度、血浆粘度、乳酸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血红蛋白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松弛训练可以改善心境,使血乳酸、血红蛋白水平及血流变学得到改善,是军事活动中值得推荐的行为疗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激源与军人急性心理应激反应之间存在的中介因素,以及诸中介因素对军人急性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和具体作用路径,为部队测量、选拔、培养军人具备良好的应激心理素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心理测验法和实验法调查683名被试的心理中介因素和急性心理应激反应情况,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构建军人急性心理应激模型。结果首先提出纯理论假设模型:战场应激源通过心理健康、人格特征,再分别通过战争认知、应对方式、自信(自我效能)影响军人急性心理应激反应。经验证纯理论假设模型数据拟合较差,不能被接受。依据影响因素与急性应激的相关矩阵及MMPI各因子间的相关矩阵,逐步修改评估理论模型,最终得到模型的各种数据指标为:均方根残差RMR=0.04、卡方值与自由度的比值χ2/df=0.88、拟合优度GFI=0.98、校正的拟合优度AGFI=0.95、标准拟合指数NFI=0.94、比较拟合指数CFI=1.00、差别拟合指数IFI=1.10。结论最后确定的模型数据拟合佳。该模型揭示了战场应激源、心理中介因素(心理健康、个性特征、应对方式、战争认知、自我效能)、军人急性心理应激反应三者间的影响及具体作用路径。 相似文献
7.
自编心理应激问卷作为军人心理应激水平评估工具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青年士年心理应激因素。方法:以自编军人心理应激问卷对662名士兵作调查,并检验问卷各因子与SDS(自评抑郁量表)和SAS(自评焦虑量表)间的相关性。结果:诱发士兵心理应激的因素依次是人际关系、期望值受挫、心理社会冲突、家庭个人问题和军事训练;家庭背景(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军龄与上述因素有交互作用;军人心理应激问卷各因子得分与SDS、SAS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自编心理应激问卷可作为军人心理应激水平的评估工具;今后应加强士兵心理学干预,从上述各方面着手,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驻疆部队军人执行特殊任务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为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军人的心理健康维护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886名执行特殊任务军人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执行特殊任务期间,有明显抑郁、焦虑症状的军人分别为733人(82.7%)、753人(85.0%)...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弹性、焦虑、抑郁对驻疆边防一线官兵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心理弹性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635名驻疆边防一线官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驻疆边防一线官兵除睡眠效率、催眠药物外,睡眠质量其余各因子均失常;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质量总分失常比例大于50%;驻疆边防一线官兵除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外,睡眠质量总分及其他因子均与焦虑、抑郁呈正相关(P0.05),与心理弹性呈负相关(P0.05);驻疆边防一线官兵心理弹性对睡眠质量总分有反向预测作用,焦虑对睡眠质量总分有正向预测作用。结论驻疆边防一线官兵的睡眠质量较差,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联合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可相对客观反映睡眠质量,适当使用镇静安神类药物,可提高心理弹性水平,对改善睡眠质量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追踪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赴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军人心理应激特点和变化规律.方法 将整个赴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医疗任务划分为5个阶段,采用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ET),对医疗队中150名军人进行动态追踪调查,比较不同任务阶段军人心理应激的动态变化以及每个阶段的性别、年龄、人员类别、人员层次、文化程度差异.结果 ①心理应激得分呈显著的阶段差异(P<0.05),集结期最高,海外任务早期最低.②女性应激得分呈显著的阶段差异(P<0.05),集结期最高,医学观察期最低;男性应激得分未发现各阶段统计学差异.除医学观察期外,女性应激得分显著高于男性(P<0.05).③"≥41岁"组应激得分呈显著的阶段差异(P<0.05),集结期最高,海外任务早期最低.除海外任务早期外,"31~40岁"组和"≥41岁"组应激得分显著高于"≤30岁"组(P<0.05).④护士应激得分呈显著的阶段差异(P<0.05),集结期最高,医学观察期最低.护士集结期、国内集训期应激得分显著高于医师和行政后勤人员(P<0.05).⑤军官应激得分呈显著的阶段差异(P<0.05),集结期最高,海外任务早期最低.军官集结期、国内集训期和医学观察期的应激得分显著高于战士(P<0.05).⑥研究生和本科生应激得分呈显著的阶段差异(P<0.05),在集结期最高.本科生应激得分在集结期、国内集训期和海外任务后期显著高于研究生和专科生(P<0.05).结论 赴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军人心理应激呈明显阶段差异和人群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中国健康教育》2017,(6)
目的调查了解驻疆某部新兵情绪调节方式对训练倦怠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驻疆某部新兵420名,对新兵训练倦怠自评问卷和军人情绪调节方式量表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新兵训练倦怠总分值为(27.48±6.16)分,4种情绪调节方式使用频率均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自我安慰(3.16±0.79)分、行为抑制(2.79±0.78)分、情感求助(2.82±0.72)分、认知重视(2.24±0.73)分。训练倦怠高分组认知重视得分显著高于训练倦怠低分组(t=-9.491,P0.01),情感求助、自我安慰得分显著低于低训练倦怠组(t值分别为3.376、3.107,P0.01)。回归分析显示,认知重视、情感求助、自我安慰是新兵训练倦怠的重要影响因素,解释了其总变异的33.2%,且认知重视对训练倦怠具有促进作用,情感求助、自我安慰对训练倦怠具有抑制作用。结论认知重视、情感求助、自我安慰对新兵训练倦怠具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军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的编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目的 编制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 (PSET)并对其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方法 应用心理测量和统计分析 ,修订条目 ,并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测试对象为 4 2 6名陆军战士。结果 PSET包含的 10条目与总分相关系数均在 0 .3以上 (0 .394~ 0 .5 5 6 ,P <0 .0 1) ;反映条目内部一致性的Cronbachα系数为 0 .75 97;再测信度系数为 0 .32 5~ 0 .5 97(P <0 .0 5或P <0 .0 1) ;PSET总分与SCL - 90各因子分相关系数为 0 .4 84~ 0 .6 6 6 (P <0 .0 1)。结论 PSET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是测量军人心理应激水平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主动性人格和军人心理应激的关系.方法 采用主动性人格问卷和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EST),对某部队529人进行调查.结果 积极性人格对军人心理应激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变革性人格对军人心理应激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而坚韧性人格对军人心理应激的预测作用不显著;结论 积极性人格可以减少、降低军人心理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4.
和平年代军人除了担负战备训练和执勤守卫任务,还担负了大量的抢险救灾等非作战任务。无论是洪水、地震、台风、海啸,还是森林大火、重大车祸、矿难、爆炸等恶性突发事件,军人总是冲在一线,但灾害现场种种场面会强烈刺激官兵的感观,伤害他们的心理安全,引发急性应激障碍。急性应激障碍,一般在异乎寻常的应激源的刺激下几分钟内出现,如果应激性环境消除,症状会在2~3天内迅速缓解,如果应激源持续存在或具不可逆转性,症状一般可在2~3天后开始减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训练倦怠与新入伍军人应激条件下心血管反应间的关系以及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方法 2019年9月,随机抽取进疆387名新入伍军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训练倦怠自评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以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为测试指标,中介作用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新入伍军人测试任务期心率、收缩压、舒张压高于基线期、结束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38.516、88.436、96.347,均P<0.01)。新入伍军人应激时的心率反应与身心耗竭、低成就感、训练倦怠、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r=-0.172、-0.119、-0.116、-0.144,均P<0.05)。社会支持在训练疏离与应激时心率反应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其95%CI为(0.181~0.466);社会支持在身心耗竭与应激时心率反应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其95%CI为(0.077~0.301)。结论新入伍军人的心率、血压易受到应激影响,社会支持在身心耗竭、训练疏离与应激时心率反应间具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现代战争军人心理反应及其防治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新时期部队官兵的心理特征,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方法 联合战役演习卫勤保障工作中对野战演习部队官兵进行调查分析及心理测试。结果总结出现代战争部队官兵的心理特征:参战军兵种多,心理表现复杂;作战环境艰苦,易产生畏难情绪;战前训练强度大,存在恐惧心理;联合作战合成性强,战斗应激反应增多;联合作战要求高,官兵心理压力大;备战持续时间长,易出现精神疲劳综合征。并提出了做好部队官兵心理卫生工作的4点措施:(1)加强心理卫生教育,普及心理卫生常识;(2)加强心理训练,提高官兵心理素质;(3)掌握官兵心理性格特征,学会按心理活动规律带兵;(4)建立心理保健网络,加强心理咨询与治疗。结论 归纳出的4点措施,对做好官兵心理卫生工作,保障和提高部队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慢性职业应激源及其应激心理反应作用于原发性高血压(EH)的过程,并初步构建应激性高血压职业应激作用的模式。方法选择某铁路分局工龄≥3年的在职男性,包括全部乘警和2个列车组的全部列车员,共403人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方程模式(SEM)分析职业应激源、应激心理反应、焦虑、A型行为及高血压的常见危险因素对EH作用的路径。结果①职业应激源是各种心理生理等应激反应和焦虑等情绪障碍发生的诱因,通过引起心理应激反应和心理应激反应下的特质焦虑,间接对EH产生影响。②A型行为对EH影响最大,总效应为0.398,紧张反应和职业任务次之,总效应分别为0.336、0.271,焦虑影响最小,总效应为0.160。③A型行为对紧张反应的影响主要为直接效应,而对焦虑的影响既有直接影响,又有间接效应;对EH的作用,一方面表现独立的危险因素,另一方面通过紧张反应和焦虑的调节间接对EH产生影响;而紧张反应、特质焦虑对EH主要表现为直接影响。结论本研究表明,职业应激源、应激反应、中介因素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构建了慢性职业应激诱发原发性高血压可能的机制模型。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研究运动对慢性心理应激大鼠血清皮质醇、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建立慢性心理应激模型,进行6周游泳训练:测定各组大鼠血清皮质醇、IL-2、IL-6的含量。结果(1)应激组大鼠血清皮质醇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IL-2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30min运动组血清IL-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60 min运动组血清IL-2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皮质醇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应激+30 min运动组、应激+60 min运动组血清皮质醇含量显著低于应激组(P〈0.01),IL-2和IL-6水平显著高于应激组(P〈0.01)。结论慢性心理应激引起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释放过量皮质醇,使免疫功能受到抑制;适量运动能够调节HPA轴适应性,降低皮质醇的过量释放,维护免疫功能稳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