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观察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变化及其与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内分泌科检查确诊的2型糖尿病(DM)患者93例164只眼(DM组)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4例,女性59例;平均年龄(59.3±5.6)岁。平均糖尿病病程(5.11±4.64)年。所有患者均行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A/B型超声、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以及空腹血糖、平均动脉压检查。患者平均眼轴长度(23.04±0.78) mm;平均空腹血糖(8.88±2.59) mmol/L;平均动脉压(100.44±9.63) mmHg。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国际分期标准将DM组分为无DR(NDR)组、轻度NPDR组、中度NPDR组、重度NPDR组,分别为64、33、37、30只眼。选取同期正常受试者25例42只眼作为对照组。应用Topcom 3D-OCT仪测量受检者黄斑SFCT。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法分析SFCT变化及其与DR严重程度的关系以及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平均动脉压、眼轴长度与SFCT的相关性。结果 DM组SFCT为130.5~340.0 μm,平均SFCT为(224.24±42.10) μm。正常对照组SFCT为141.5~415.0 μm,平均SFCT为(276.77±48.07) μm 。DM组SFCT与正常对照组SF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86,P<0.05)。NDR组、轻度NPDR组、中度NPDR组、重度NPDR组间SF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DR组SFCT较轻度NPDR组SFCT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NPDR组SFCT与重度NPDR组SFCT比较,中度NPDR组SFCT较厚,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SFCT与DR严重程度呈负直线相关关系(r=-0.555,P=0.000);糖尿病病程与SFCT呈负相关(r=-0.332,P=0.001);而空腹血糖(r=-0.123)、平均动脉压(r=-0.116)、眼轴长度(r=-0.018)与SFCT无相关性(P>0.05)。结论 DM患者较正常对照者SFCT变薄;不同分期DR患者间SFCT也存在差异,随DR严重程度增加SFCT逐渐变薄。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者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的变化。方法 横断面观察研究。20例DME患者32只眼纳入研究。男性12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7.6±9.3)岁。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频域(SD)光相干断层扫描(OCT)、验光检查。根据OCT黄斑水肿形态,分为弥漫水肿型、囊样水肿型、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型、硬性渗出为主型。应用Cirrus HD-OCT对患眼黄斑区行加强深度扫描(EDI),测量SFCT。与国内同年龄段正常人群平均SFCT值(286.84±28.80) μm进行比较。患者年龄、屈光度、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BCVA、中央视网膜厚度与SFCT的相关性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不同类型黄斑水肿间SFCT差异比较行单因素变量分析。结果 患眼SFCT 120.50~361.50 μm,平均SFCT(223.81±43.74) μm,与正常人群平均SFCT值比较,厚度下降63.03 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可信区间-78.80~-47.26 μm,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FCT与患者年龄(r=0.124)、屈光度(r=0.277)、糖尿病病程(r=0.286)、空腹血糖水平(r=0.408)、BCVA(r=0.087)、中央视网膜厚度(r=0.036)无相关性(P>0.05);不同类型黄斑水肿之间SF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42,P>0.05)。结论 DME患者SFCT较同年龄段正常人群明显变薄。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部脉络膜厚度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黄斑部脉络膜厚度改变。方法 临床检查确诊的DR患者33例43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6例20只眼,女性17例23只眼。根据裂隙灯显微镜联合90D前置镜、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并依照DR国际分期标准,将患眼分为非增生型DR(NPDR)不伴显著性黄斑囊样水肿(CSME)(NPDR CSME-)组、NPDR伴CSME(NPDR CSME+)组,分别为16、27只眼。选取同期年龄>45岁健康志愿者和血压控制良好且眼底检查正常的高血压患者11例11只眼作为对照组。三组受检者间性别、年龄、眼别、等效球镜度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562, F=0.580, χ2=0.129, F=0.421;P值均>0.05)。采用Topcon 3D OCT-1000仪分别测量各组黄斑中心凹下(C 0.0 mm),通过黄斑中心凹的水平方向距黄斑中心凹鼻侧(N)、颞侧(T)各500、1000、1500、2000、2500 μm处共11个位点的脉络膜厚度,以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结果 NPDR CSME+组C 0.0 mm、T 0.5 mm、T 1.0 mm、T 1.5 mm、T 2.0 mm、T2.5 mm、N0.5 mm、N 1.5 mm位点脉络膜厚度较对照组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59、4.605、5.997、9.096、9.777、11.563、3.765、3.339,P<0.05);N1.0 mm、N 2.0 mm、N 2.5 mm位点脉络膜厚度亦较对照组变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889、3.157、2.194, P>0.05)。NPDR CSME-组各位点脉络膜厚度与对照组各位点脉络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194、3.157、3.339、2.889、3.765、3.459、4.605、5.997、9.096、9.777、11.563,P>0.05)。NPDR CSME+组T2.5 mm、T 2.0 mm、T1.5 mm位点脉络膜厚度与NPDR CSME-组相同位点脉络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563、9.777、9.096,P<0.05);两组其余各位点脉络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194、3.157、3.339、2.889、3.765、3.459、4.605、5.997, 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r=-0.096)、NPDR CSME-组(r=0.026)、NPDR CSME+组(r=-0.067)黄斑中心凹下处脉络膜厚度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无相关(P>0.05)。结论 NPDR黄斑水肿患者黄斑部脉络膜厚度较正常人变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糖尿病黄斑缺血(diabetic macular ischemia,DMI)患者黄斑区脉络膜厚度特征。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经FFA检查确诊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不伴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80例102眼纳入本研究。其中DR伴DMI患者37例47眼为DMI组,DR不伴DMI患者43例55眼为NDMI组;选择同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经散瞳检查明确眼底无明显DR的2型糖尿病患者33例50眼作为对照组(NDR组)。所有患者均利用EDI-OCT测量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比较三组间SFCT差异。结果 三组间性别及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412,P=0.494;F=0.784,P=0.459)。EDI-OCT检查结果显示,DMI组、NDMI组及NDR组SFCT分别为(357.13±101.41)μm、(296.00±95.88)μm、(342.68±80.76)μm,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37,P=0.003)。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与NDMI组比较,DMI组SFCT明显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08,P=0.001);与NDR组比较,NDMI组SFCT明显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8,P=0.011);DMI组与NDR组SF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65,P=0.446)。结论 DR患者SFCT变化与是否存在DMI有关,DMI患眼较不伴DMI患眼SFCT明显增厚。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伴临床有意义的黄斑水肿(clinically significant macular edema,CSME)时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的情况,探讨糖尿病患者SFCT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按2014年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分期标准将NPDR患者分为伴CSME(NPDR CSME+)组15例(21眼),不伴CSME(NPDR CSME-)组21例(36眼).比较两组之间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CRT)及SFCT是否存在差异性.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 NPDR CSME+组与NPDR CSME-组间性别、眼别、年龄、眼轴长度、眼压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间最佳矫正视力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NPDR CSME+组SFCT为(328.24±101.92) μm,NPDR CSME-组为(235.31±66.98)μm,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156,P=0.000).NPDR患眼CRT与SFCT呈正相关关系(r=0.473,P=0.000).结论 NPDR伴有CSME时,SFCT显著增厚,并且SFCT的增厚与CSME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荟萃分析系统评价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患者在常规全视网膜光凝(PRP)后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的变化.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及Cochrane Library英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及中国知网中文数据库,搜集行PRP术...  相似文献   

7.
Yu XB  Dai H  Lu YY  Long L 《中华眼科杂志》2007,43(6):505-508
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PDT)治疗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后激光照射区视网膜厚度的变化。方法对25例(27只眼)黄斑中心凹下CNV患者进行PDT治疗,激光光斑直径1.8—4.3mm(平均2.9mm),应用相干光断层扫描仪(OCT)测量黄斑中心凹和3mm激光照射区平均视网膜厚度,分别比较PDT治疗前和后24h、1周、1和3个月的视网膜厚度。结果PDT治疗前和后24h、1周、1和3个月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分别为(278.07±85.31)、(324.52±96.08)、(242.74±67.40)、(234.26±51.04)μm和(239.73±52.81)μm;3mm激光照射区的平均视网膜厚度分别为(266.71±60.82)、(309.25±82.69)、(257.48±52.48)、(245.44±47.54)μm及(244.88±44.22)μm。PDT治疗前与治疗后24h、1和3个月比较,PDT治疗后24h与1周、1和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DT激光照射区视网膜厚度在治疗后24h明显增厚,治疗后1周即恢复治疗前水平。提示PDT治疗后激光照射区视网膜水肿的发生可能与CNV渗透、激光照射引起的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通透性增加及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暂时性功能失代偿有关。(中华聪群杂志.2007.43:505—508)  相似文献   

8.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临床主要表现为黄斑部神经上皮层的浆液性脱离.大部分CSC为自限性且预后良好[1],但也有部分病情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导致视功能的不可逆性损伤.视功能损伤原因与中心凹视锥细胞凋亡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外核层(ONL)厚度可反映视锥细胞凋亡的程度,且ONL厚度与视力预后明显相关[2,3].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技术分辨率高,可以清晰的显示ONL、外界膜(ELM)、内外节层和光感受器内外节连接(IS/OS)层等视网膜各层结构.因此我们运用SD-OCT测量了CSC患者及一组正常人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ONL厚度,分析CSC患者ONL厚度与病程及视力的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弱视眼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变化。方法:循证医学研究。以弱视、脉络膜中英文为检索词,在万方、中国知网、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中检索文献。排除信息不完整或不相关文献以及综述性文献。采用STATA 15.0对文献进行meta分析。选择加权均数差(WMD)和95%可信区间( CI )作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不同分期的黄斑区脉络膜厚度(choroidal thickness,CT)的变化,探讨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CT及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发生发展的关系,评价深度增强成像的光相干断层扫描(enhanced depth imaging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EDI-OCT)在早期DR中脉络膜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择内分泌科确诊为2型DM患者55例85眼,按2014年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分期标准将DM组分为无DR(NDR)组19例28眼,轻、中度NPDR组16例27眼,重度NPDR组20例30眼,同时,选取同期正常受试者24例35眼作为对照组。比较四组之间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CT值的差异。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结果:四组中位BCVA(LogMAR)变化:对照组为0.00,NDR组为0.10,轻中度NPDR组为0.15,重度NPDR组为0.3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DR病变程度的加重,BCVA越来越差。不同分期NPDR中黄斑区CT变化:对照组、NDR组、轻中度NPDR组、重度NPDR组中心凹下、T1、T3、N1、N3、S1、S3、I1、I3各对应位点CT比较,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3.975、3.365、3.991、4.290、6.208、5.079、3.234、2.907、3.843,均P<0.05),不同分期NPDR患眼中,轻中度NPDR黄斑区CT变薄,薄于正常人群,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CT却增厚。

结论:不同分期NPDR患眼中,轻中度NPDR黄斑区CT变薄,薄于正常人群,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CT却增厚。提示DM患者眼底病变中不仅视网膜血管发生病变,脉络膜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CT的变化在DR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推测在DR发生之前可能已有CT的变化,这对DM患者脉络膜病变的早期诊断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单眼发病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与其对侧眼和健康人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青光眼门诊确诊为POAG的单眼发病、对侧眼正常的患者(POAG组)以及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对所有参与...  相似文献   

12.
脉络膜为外层视网膜提供氧和营养,维持光感受器细胞的代谢活性,其血管系统的正常结构与功能对于视网膜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观察脉络膜形态对于跟踪糖尿病患者的病理变化较有意义。随着高分辨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技术的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深度增强成像技术( enhanced depth imaging-technique,EDI)可定量测量脉络膜厚度,为诊断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此,我们对OCT在检测糖尿病患者脉络膜厚度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3种不同图像模式测量的脉络膜厚度值差异.方法 临床检查确诊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20例21只眼(A组)纳入研究.所有患眼视网膜倾斜且与水平线夹角大于5.0°.选取视网膜倾斜角度测量结果为视网膜水平的20例21只眼(B组)作为对照.2组间性别、年龄、等效球镜度数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0、-0.345、0.489,P>0.05).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增强扫描模式下分别在1∶1像素、1∶1 ∶m、连续测量3种图像模式下测量其距离黄斑中心凹鼻侧或者颞侧1500∶m处的脉络膜厚度.比较1∶1像素模式、连续测量模式与1∶1 μm模式测量的脉络膜厚度值的差异.结果 A组1∶1μm、1∶1像素、连续测量图像模式测量所得脉络膜厚度分别为(304.81±87.74)、(342.86±91.43)、(307.86±89.35) μm.1∶1像素图像模式测得的脉络膜厚度值比1∶1 μm图像模式测得的脉络膜厚度值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99,P<0.01);连续测量图像模式测得的脉络膜厚度值与1∶1 μm图像模式测得的脉络膜厚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90,P>0.05).B组1∶1像素图像模式、连续测量图像模式脉络膜厚度测量值与1∶1 μm图像模式脉络膜厚度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21、-1.822,P>0.05).结论 1∶1像素图像模式测量的脉络膜厚度值偏大;1∶1μm图像模式测量脉络膜厚度较为准确;连续测量图像模式提供了随访测量脉络膜厚度更方便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黄斑区脉络膜厚度与非高度近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成功手术复位后视力的相关性.方法 行手术治疗后视网膜均成功复位的非高度近视RRD患者53例53只眼纳入研究.手术前后所有患者双眼同时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取穿过黄斑中心凹横向与纵向的两扫描切面图像进行黄斑中心凹形态分析,并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CFT)及脉络膜厚度.分析不同黄斑中心凹形态、CFT、脉络膜厚度与患眼手术后BCVA的相关性.根据手术后患眼的脉络膜厚度分为脉络膜厚度≤150.00 μm组及脉络膜厚度>150.00 μm组,分析两组手术后BCVA提高程度的差异.随访期间观察患眼光感受器内外节连接(IS/OS)及外界膜连接状态,将IS/OS及外界膜中断患眼分为重建及未重建两种状态,对比分析两种状态下手术后BCVA、CFT及脉络膜厚度的差异.结果 末次随访时,患眼平均BCVA为0.52±0.47.频域OCT检查显示,患眼平均CFT为(207.45±63.63) μm,平均脉络膜厚度为(175.46±62.68) μm.患眼手术后BCVA与IS/OS连接形态、脉络膜厚度有明显相关性(r=4.92、4.63,P<0.05);与手术后外界膜连接状态以及是否存在视网膜下液、视网膜前膜、黄斑水肿和CFT无相关性(r=0.24、1.20、0.30、0.03、0.14,P>0.05).脉络膜厚度>150.00 μm组手术后2周~3个月BCVA提高程度较脉络膜厚度≤150.00 μm组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8,P<0.05).IS/OS重建及未重建患眼比较,平均BCVA、平均脉络膜厚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53、2.396,P<0.05);平均CFT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54,P>0.05).外界膜重建及未重建患眼比较,平均BCVA、平均脉络膜厚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40、3.563,P<0.05);平均CFT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17,P>0.05).结论 黄斑区脉络膜厚度与非高度近视RRD成功手术复位后BCVA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前后段联合手术对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的脉络膜厚度的影响。

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将在青岛市市立医院确诊为PDR且具备前后段联合手术条件的患者60例60眼纳入研究。并根据是否伴有有临床意义的黄斑水肿(clinical significant macular edema,CSME)将PDR组分为CSME(+)组31例31眼和CSME(-)组29例29眼。将27例27眼与患者年龄及性别匹配的正常眼作为对照组。所有PDR患眼均行前后段联合手术。使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增强深部成像技术(enhanced depth imaging 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EDI-SDOCT)对对照组和PDR组术后1wk,1、3、6mo进行扫描,并测量黄斑中心凹(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及距黄斑中心凹鼻侧(nasal choroidal thickness,NCT)、颞侧(temporal choroidal thickness,TCT)各1 500μm的脉络膜厚度。比较前后段联合手术后患眼脉络膜厚度的变化。

结果:CSME(+)组和CSME(-)组前后段联合术后1mo SFCT、NCT、TCT较术后1wk,3、6mo均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mo SFCT、NCT、TCT较术后1wk,1、3mo均减少,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SME(+)组和CSME(-)组术后1wk,1、3mo的SFCT、NCT、TCT均大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mo的SFCT、NCT、TCT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比较CSME(+)组与CSME(-)组术后1wk,1、3、6mo SFCT、NCT、TC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PDR患者前后段联合术后1mo内脉络膜厚度是增加的,1mo之后脉络膜厚度是降低的,术后6mo脉络膜厚度接近正常状态。PDR是否伴有CSME对术后脉络膜厚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