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用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比分析运动平板心电图,评价运动平板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拟诊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之前运动平板心电图比较,ST段改变位置与病变位置的符合率,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两种冠心病检查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比较,CAG均为100%,优于TET。TET敏感度87.5%,特异度52.4%,假阳性率47.6%,假阴性率12.5%,TET检查中提示可能病变位置与实际结果的符合率:LAD58.8%,LCX50.0%,双支病变符合率76.9%,三支病变符合率100%。结论运动平板实验对比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存在假阳性及假阴性,不能单凭运动平板实验决定或者否定冠心病,运动平板心电图ST段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单支血管病变符合率最低,三支血管病变符合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活动平板和冠状动脉造影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患者进行活动平板试验,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将二者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活动平板试验174例中68例阳性,冠状动脉造影阳性49例,阴性19例;活动平板试验106例阴性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12例,阴性94例,活动平板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0.32%、83.18%、72.06%。冠状动脉病变的支数与平板运动试验阳性有关联,双支,三支病变敏感性高于单支病变,并且与活动平板试验阳性的出现时间及持续时间相关。结论活动平板试验与冠心病有相关性,病变支数增加,敏感性增高,并且与活动平板试验阳性的出现时间及持续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128层螺旋CT在评估冠状动脉放置支架后通畅情况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63例冠状动脉置入支架术后患者,病史3~18个月.随访检查,先行128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检查,检查结束后在1-2周内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对照.结果 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结果显示,63例患者接受置入支架93枚,有86枚支架图像显示清楚,其中68枚支架无狭窄,18枚支架再狭窄,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一致性高.敏感度:85.7%,特异度:95.8%,阳性预测值:81.8%,阴性预测值:95.8%,准确诊断指数为0.925,阳性似然比为20.41,阴性似然比为0.149,准确度为92.5%,Kappa值为0.79.结论 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是评价冠状动脉支架通畅或再狭窄的无创性的非常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其准确性高,能大部分取代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对诊断男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20例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男性患者分为2组:甲组为平板运动试验阳性同时伴有典型的胸痛或胸闷发作者50例;乙组为平板运动试验阳性不伴有胸痛或胸闷发作者70例,比较2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甲组50例中冠状动脉造影明显狭窄48例,其中单支病变9例、双支病变22例、三支病变17例;乙组70例中动脉造影明显狭窄22例,均为单支病变。以冠状动脉造影阳性为标准,甲组冠心病诊断阳性率为96.0%高于乙组的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男性平板运动试验阳性同时伴有典型胸痛或胸闷发作者诊断冠心病的价值要明显高于仅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结合冠状动脉造影评估伴有临床症状的代谢综合征患者平板运动试验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方法 对符合中华内分泌协会诊断标准并伴有临床症状的38例代谢综合征患者(MS组),与同样伴有临床症状的38例不具备诊断标准的非-S患者(非-S组)均进行平板运动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8例MS组中,30例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而冠状动脉造影异常28例.8例平板运动试验阴性中,冠状动脉造影阴性7例;38例非MS组中,28例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而冠状动脉造影异常22例.10例平板运动试验阴性中,冠状动脉造影阴性7例.MS组中共29例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而其中多支病变22例占75.9%.非MS组中共25例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而其中多支病变12例占48%.伴有临床症状的代谢综合征患者与非代谢综合征患者相比,平板运动试验的敏感性(93.3%对78.5%),特异性(87.5%对70%),假阳性(7.7%对21.5%),假阴性(12.5%对30%)以及多支病变发生率(75.9%对48%)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提示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在伴有临床症状的代谢综合征患者具有更显著的价值,并预示比非代谢综合征患者存在更为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采用运动平板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某院救治疑似冠心病52例患者作研究对象,对其做冠脉造影后再进行常规心电图和运动平板心电图检查,分析两项检查结果,最后将检查结果与冠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2例疑似冠心病患者通过冠脉造影诊断出48例患者为阳性,4例为阴性患者。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为:真阳性30例,真阴性3例,假阳性2例,假阴性17例,敏感度为69.23%,特异度为53.85%;运动平板心电图检查结果为:真阳性41例,真阴性5例,假阳性1例,假阴性5例,敏感度为88.46%,特异度为76.92%。运动平板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明显比常规心电图高。结论:运动平板心电图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比常规心电图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与压力导丝测定冠脉血流储备分数的对比,探讨运动平板试验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缺血评价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在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临界病变的36例患者,在行压力导丝测定冠脉血流储备分数检查之前均行运动平板试验检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运动平板试验评价冠脉临界病变缺血的ROC曲线下面积Az值为0.84。评价冠脉临界病变缺血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及假阴性率,非单支病变与单支病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及假阳性率,非单支病变与单支病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平板试验在冠脉临界病变缺血评价中的价值为中等,评价冠脉临界病变缺血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有随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假阴性率有随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在临床工作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心电图ST段下移形态学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本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157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测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心电图检测.对比心电图ST段下移形态学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测结果.结果 本组患者中,冠心病患者101例,正常患者56例;根据心电图检测,ST段下移患者91例,不符合ST段下移标准的患者66例,其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的冠心病患者(观察组)ST段下移78例,其他患者(对照组)13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ST段下移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段下移标准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60.7%,特异度为67.5%,阳性预测值52.6%,阴性预测值74.2%,假阳性率32.5%,假阴性率39.3%,且单支病变的敏感度分别与双支、多支病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电图ST段下移形态学在诊断单支病变的敏感度较双支、多支病变高,但从整体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与特异度都存在一定的局限.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双源CT评价药物洗脱支架及金属裸支架置入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双源CT对47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患者进行CT冠状动脉成像。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评价药物洗脱支架和金属裸支架图像质量得分及支架内再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等指标。结果 59例患者共置入86枚支架,可用于影像学评价的有75枚,占87.21%。双源CT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90%、98.46%、90.90%及98.46%。药物洗脱支架与金属裸支架在图像质量及再狭窄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源CT可用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随访,对药物洗脱支架与金属裸支架评估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运动平板试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68例临床诊断疑似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间隔10d分别进行运动平板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分析平板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结果运动平板试验对于冠心病的诊断,敏感性为70.5%,特异度为69.8%,准确度为70.2%,且病变范围越大,运动平板试验阳性率越高。结论运动平板试验在冠心病早期无创诊断中有着重要的参考减值,阳性患者有较大的冠心病可能,综合其临床表现和高危因素综合诊断,可疑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能够更为精准的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运动平板试验(treadmill exercise ECG testing,TET)对CohnⅠ型无症状心肌缺血(slient myo-cardial ischemia,SM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动态心电图检查拟诊的145例CohnⅠ型SMI进行TET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观察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TET诊断CohnⅠ型SMI的敏感性为89.3%,特异性为67.2%,准确性为80.0%,阳性预测值为78.9%,阴性预测值为82.0%;多支冠状动脉病变TET阳性率与单支病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有≥2个危险因素组TET检查敏感性和准确性均高于无/1个危险因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TET假阳性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ET对CohnⅠ型SMI的特异性较低,但敏感性较高,与SMI的危险因素相结合,能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降低假阳性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代谢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率及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分成对照组(按常规治疗)和罗格列酮组(常规治疗+罗格列酮治疗),在行PCI术前1d,罗格列酮组患者在原来用药的基础上予罗格列酮8mg,poqd,以后以4mgd治疗;对照组采用原来药物治疗,不加用罗格列酮。两组患者术后常规随访6个月。结果罗格列酮组升高了HDL-C,降低了TG、CRP,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降低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率趋势;未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论罗格列酮能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血糖、血脂代谢指标,并可减轻炎症反应,有益于减少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无保护冠状动脉左主干(ULMCA)病变的疗效.方法 对40例ULMCA病变患者采用PCI治疗,随访6~20个月,观察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经PCI治疗即时成功率100.0%,术中无严重并发症.住院期间未发生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术后随访6~20(7±2)个月,术后4周发生急性心肌梗死l例,CAG证实回旋支开口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再次PCI治愈;术后动员28例患者在6~12个月进行CAG复查,其中回旋支开口支架内再狭窄3例,左主干远端-前降支开口再狭窄1例,2例再狭窄患者有心绞痛症状,3例再次行PCI,无需要CABG患者.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心血管不良事件总的发生率12.5% (5/40),再狭窄率10.0%(4/40).结论 对经过选择的ULMCA病变进行PCI是安全可行的,有良好的近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白细胞、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等炎症因子对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支架再狭窄的影响。方法对74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管腔狭窄≥50%)证实为CHD患者进行PCI治疗,其中22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随访,造影证实原支架内血管直径狭窄≥50%,定为支架内再狭窄。再狭窄组86例,无再狭窄组136例。入院当日详细记录2组患者病史,进行体格和血常规检查;次日晨空腹取静脉血检查血脂、血糖、血浆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和肝、肾功能等。对2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组比较,年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和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狭窄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比例以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浆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无再狭窄组[吸烟:63.9%(55/86)比48.5%(66/136),高血压:77.9%(67/86)比64.7%(88/136),糖尿病:50.0%(43/86)比22.8%(31/136),白细胞计数:(8.8±1.2)×10^9/L比(7.1±2.5)×10^9/L,C反应蛋白:(15±26)mg/L比(7±16)mg/L,纤维蛋白原:(3.6±0.8)g/L比(3.3±0.9)g/L,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糖尿病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对支架内再狭窄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炎症因子白细胞、血浆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对PCI术后支架再狭窄有明显影响,传统危险因素吸炯、糖尿病、高血压明显影响PCI术后炎症的恢复,增加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行冠脉成形及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行冠脉成形及支架植入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在原有降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n=31)加服罗格列酮;对照组(n=29)用药方案不变。术后随访6mo,观察患者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及再次血管重建术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在随访结束时行活动平板检查,结果 阳性的再次行选择性冠脉造影术。结果2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无死亡、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发生。6mo内研究组9例再次心绞痛发作,5例活动平板试验阳性,其中5例(16.1%)冠脉支架内再狭窄;而对照组18例再次心绞痛发作,其中15例活动平板阳性,15例(48.4%)冠脉造影术证实支架内再狭窄,2组再狭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3)。结论 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行冠脉成形及支架植入术患者,罗格列酮能有效降低支架内再狭窄。  相似文献   

16.
叶海容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1):1612-1613
目的:评价动态心电图(DEC)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拟诊冠心病患者78例.分别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和DEC检查,将两种检查结果对比分析。结果:78例患者中,DEC检查阳性45例,其中CAG阳性35例,阴性10例。DEC检查阴性33例,其中CAG阴性25例,阳性8例。DEC检出冠心病的敏感性为58.4%(35/60),特异性为44.4%(8/18),阳性预测值58.4%(35/60),阴性预测值44.4%(8/18),预测准确性为55.1%(43/78),假阳性率为55.5%(10/18),假阴性率为41.6%(25/60);冠状动脉单支病变较多支病变者易出现DEC假阴性。结论:DEC检查是冠心病诊断的一项筛选检查,与冠脉造影结合起来可以提高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内药物涂层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与血清胆红素的相关性。方法对82例成功行经皮冠脉药物涂层支架植入术的患者术后再次行冠脉造影,以原病变冠脉直径狭窄程度≥50%为支架内再狭窄,按有无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16例和非再狭窄组66例。比较2组胆红素等临床血清学指标及临床资料,探讨血清胆红素是否与支架内再狭窄有关。结果再狭窄组总胆红素水平低于非再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尿酸是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总胆红素是再狭窄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血清总胆红素与冠脉支架内再狭窄密切相关,高水平总胆红素可能降低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王峻奇  冀舒文  马赵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9):1323-1325,I0002
目的 探讨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6例疑有冠心病的患者冠状动脉进行DSCT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分析比较DSCT冠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疾病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结果 36例DSCT冠脉成像与CAG相比较: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100.00%,特异性66.67%,阳性预测值93.75%,阴性预测值100.00%,准确率97.20%;配对X2检验(x2 =0.500,P >0.05),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768,P<0.01).按病变血管计算,其诊断冠脉明显狭窄的敏感性95.24%,特异性96.08%,阳性预测值90.91%,阴性预测值98.00%,准确率95.83%;配对x2检验(McNemar检验)(X2=0.167,P>0.05),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899,P<0.01).DSCT和CAG两种检查方法在评价冠心病及冠状动脉明显狭窄的血管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 双源CT对冠心病的诊断准确度接近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DSCT与CAG具有较高的符合性与一致性,是一种无创、安全可靠的冠状动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运动平板试验诱发心肌缺血,评价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联合运动平板(TET)对隐匿型冠心病(SM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80名[其中男55例,女25例;平均年龄(54±8)岁]疑似SMI患者,一周内先后行TET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TET前及TET后2h分别检测IMA,结合CAG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冠心病(CHD)组和非冠心病(NCHD)组,观察TET前后IMA浓度的变化并比较CHD组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IMA的水平,分析IMA及其与TET联合诊断SMI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80名入选对象中,诊断为CHD33例,NCHD47例。NCHD组TET前后IMA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CHD组TET前后IM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CHD和CHD组间比较,TET前IM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T后IMA水平CHD组显著高于NCHD组[(13.3±3.5)vs(4.7±1.8)ng/mL,P〈0.01]。TET后IMA对SMI诊断的敏感性为81.8%,特异性为76.6%,阳性预测值为71.1%,阴性预测值为85.7%,TET后IMA联合TET对SMI诊断的敏感性为93.8%,特异性为87.5%。阳性预测值为83.3%,阴性预测值为95.5%。结论:IMA是心肌缺血的早期生化标志物,TET后2h测定IMA对诊断SMI有较高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与TET联合诊断SMI的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中心脏变时功能不全对诊断冠心病的作用。方法选择疑诊冠心病患者51例,行平板运动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得出冠心病组、非冠心病组。计算运动后1 min心率恢复值及心率储备率并进行比较,利用此两种变时性指标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标准,与传统的ST段标准比较。结果冠心病组的患者运动后1 min心率恢复值及心率储备率均低于非冠心病组。以此两种变时功能不全的指标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标准,与传统的ST段标准相比,其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特异性明显提高。结论运动试验中心脏变时功能不全可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