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临床资料患者 ,男 ,2 0岁。于 12岁起无明显诱因突发双耳听力减退和双眼视力下降 ,头颅CT及脑电图检查未发现异常 ,诊断为视神经炎 ,经对症治疗双眼视力恢复到 1.5 ,听力基本恢复正常。 1988年再度出现听力减退 (此次无视力下降 ) ,纯音听阈测试双耳语言频率听阈均值 (PTA) 4 7dBHL ;听性脑干反应 (ABR)检查 ,双耳反应阈值提高 5 0dBnHL ,各波潜伏期和波间期正常。用维生素B1、B12 、ATP、肌苷等治疗后听力好转。 1992年 7月 10日因听力下降加重二十天 ,再次作纯音听阈测试双耳听力明显下降 ,PTA左耳 83.3dB…  相似文献   

2.
Starr[1]等将具有诱发性耳声发射(EOAE)正常、听性脑干反应(ABR)引不出或严重异常、纯音听阈(PTT)呈以低频听阈升高或以低频听阈升高为  相似文献   

3.
自耳声发射 (otoacousticemission ,OAE)用于临床以来 ,以诱发性耳声发射 (evokedotoacousticemission,EOAE )正常、听性脑干反应 (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 ,ABR)严重异常为特征的一组听功能障碍症状 ,引起人们的关注。这组症候群除EOAE正常、ABR异常外 ,还有镫骨肌声反射和对EOAE的传出抑制异常 ,言语识别率不成比例地明显差于纯音听力 ,以及听力图多为低频损失较重等[1] 。EOAE正常反映耳蜗外毛细胞功能正常 ,ABR从波Ⅰ就开始严重…  相似文献   

4.
关于听神经病之我见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11  
关于听神经病的定义 ,现在国内外学者有了较为一致的看法 ,即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 ,听功能检查示诱发性耳声发射 (evokedotoacousticemission ,EOAE)正常、而听性脑干反应 (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 ,ABR)缺失或严重异常的疾病[1]。其突出的临床特点为比纯音听阈下降更为严重的言语分辨率的损害[2 ]。关于听神经病的病变部位和发病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国内顾瑞等 1992年报道一类以低频感音神经性聋为主要特征的听力损失患者 ,其各种OAE反应可表现接近正常 ,与纯音听力不符 ,同时可伴有ABR等的异常 ,认为这种临床表现反…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噪声性聋患者的听性稳态反应(ASSR)阈与纯音听阈的关系,为客观评估噪声性聋及伪聋提供依据.方法 对40例(80耳)噪声性聋患者及20例(40耳)正常人分别进行ASSR与纯音听阈测试,分别比较0.25、0.5、1、2、3、4、6 kHz各频率ASSR反应阈与纯音听阈的差值及相关性.结果 正常组在0.25、0.5 kHz的ASSR反应阈与纯音听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2、3、4、6 kHz的ASSR反应阈高于纯音听阈,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噪声性聋组除2 kHz外其余各频率ASSR的反应阈与纯音听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ASSR反应阈与纯音听阈在0.25、0.5、1、2、3、4、6 kHz处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5、0.62、0.55、0.49、0.54、0.73、0.73.结论 噪声性聋患者ASSR反应阈与纯音听阈显著相关,且随着听力损失的加重,ASSR反应阈越接近纯音听阈;ASSR可作为噪声性聋及伪聋患者的客观听力评估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9例感音聋患者(8~75岁)针刺治疗前、后作纯音电测听、言语听阈(SRT)和言语分辨阈测验,其中3例因耳聋严重而未能作言语测听。经4~22次针刺(电针)治疗,前、后对比纯音和言语听阈的变化,平均不到5分贝。纯音听阈改善不超过10分贝,言语听阈改善不超过6分贝。有1例左耳1,000赫纯音听力降低20分贝。言语分辨阈改变,平均不到4%,有1例提高22%,也有一例降低20%。主观感觉4例无变化;有变化的5例中,有3例感到听电话等较前好,2例感到耳鸣减轻,2例声定向改进,一例  相似文献   

7.
1kHz短纯音诱发40Hz听觉相关电位的频率特性(摘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kHz短纯音诱发40Hz听觉相关电位的频率特性(摘要)于黎明顾瑞姜泗长听性脑干反应(ABR)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但由于用短声刺激记录的ABR主要反映高频(3kHz左右)的听阈,对平坦型听力下降者阈值与纯音听阈一致;当有高频听力下降时,其阈值往往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听性稳态反应(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s,ASSR)和短声诱发听性脑干反应(ABR)在感音神经性聋人群客观听阈评估中的作用及其在耳聋鉴定中的价值。方法对感音神经性聋组(35耳)及正常组(22耳)分别进行纯音听阈、ABR及ASSR测试,并记录0.5、1、2及4kHz ASSR反应阈(dBHL)、纯音听阈(dBHL)及ABR反应阈(dBnHL)。结果正常组在0.5、1、2、4kHz的ASSR反应阈与纯音听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R反应阈与各频率纯音听阈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耳聋组各频率ASSR反应阈与纯音听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R反应阈与0.5kHz纯音听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1、2、4kHz纯音听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SR与ABR联合测试是临床工作中用于客观听阈评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小儿多频稳态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多频稳态诱发电位 (multi -frequencysteadystateevokedpotential,MFSSEP)作为一种听力客观测试方法正应用于临床 ,为了进一步了解MFSSEP的临床应用价值 ,选取 10 3例同时做MFSSEP和ABR测试的患者资料 ,再从中筛选出 5 3例既有完整MFSSEP反应阈 ,又有纯音听阈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感音神经性聋组 10 3例 ,其中男 6 9例 ,女34例 ,年龄 3~ 12岁。听力正常组 16例 ,年龄 4~ 7岁。纯音听阈测试采用FA - 18型听力计。MFSSE…  相似文献   

10.
对称性听力损失 (根据纯音听阈和言语识别率 )的患者如果仅单耳佩戴助听器 ,那么未助听耳的言语识别率可能在随后的时间里呈进行性的下降 ,Silman(1984)将这种现象称作迟发性听觉剥夺 (late -onsetauditorydeprivation)。他首先报道了 44例双侧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男性 ,单耳佩戴助听器后 4到 5年有 17例对侧耳发生显著的言语识别率下降 ,并提出这一概念 ,值得注意的是纯音听阈和言语识别阈几乎没有改变[1 ] 。此后许多研究也得出相似的结果 ,并深入探讨了它的发生机制及预防措施。 1996年 15位著名听力…  相似文献   

11.
听神经病患者的多频听觉稳态反应特点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听神经病患者的多频听觉稳态反应阈与纯音听阈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6例经纯音测听、声导抗、言语测听、听性脑干反应(ABR)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确诊为听神经病的患者,行多频听觉稳态反应检查,并与纯音听阈进行比较。结果26例听神经病患者中多频听觉稳态反应同纯音听阈之间存在有明显的不一致性。多频听觉稳态反应阈较纯音听阈平均高44dB以上。结论多频听觉稳态反应阈同纯音听阈之间明显的不一致性是听神经病的又一项较为显著的听力学检查特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汉语普通话单音节最大言语识别率与纯音听力不成比例下降的判定标准.方法 对165名确诊为感音神经性聋的患者使用ER-3A插入式耳机分别进行双耳纯音测听和言语测听.以自行编制的言语测听软件播放音位平衡的普通话单音节测听表,每表25个单音节测试项的播放顺序可实现随机.同一耳别始终使用同一张表,以该耳所有纯音测听频率中的最小听阈减去5 dB作为起始测听强度,以5 dB为步距逐渐提高测试强度,获得患者该侧耳的言语识别率-强度(P-I)函数关系,读取最大言语识别率PBmax.根据气导纯音听力图计算三频率平均纯音听阈(pure tone average,PTA)PTA1(0.5、1、2 kHz)、PTA2(1、2、4 kHz)以及四频率平均纯音听阈PTA3(0.5、1、2、4 kHz);同时计算0.5、1、2 kHz与4 kHz纯音听阈的差值Slope0.5、Slope1、Slope2作为听力图高频走势的指征.利用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PBmax与以上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PBmax与听力图高频走势Slope无相关性,但与纯音听阈呈负相关,尤与PTA3相关性最大(r=-0.595,P=0.000).基于由PBmax与PTA3所绘制的散点图的下缘,可建立起包含99%观测值的言语识别率下限,其函数表达式为PBmax=100-10×PTA3/11.结论 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依据纯音0.5、1、2、4 kHz的平均听阈可确定其言语识别率下限,PBmax得分若低于此界限,则可认定其言语识别率与纯音听力不成比例地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汉语普通话单音节最大言语识别率与纯音听力不成比例下降的判定标准.方法 对165名确诊为感音神经性聋的患者使用ER-3A插入式耳机分别进行双耳纯音测听和言语测听.以自行编制的言语测听软件播放音位平衡的普通话单音节测听表,每表25个单音节测试项的播放顺序可实现随机.同一耳别始终使用同一张表,以该耳所有纯音测听频率中的最小听阈减去5 dB作为起始测听强度,以5 dB为步距逐渐提高测试强度,获得患者该侧耳的言语识别率-强度(P-I)函数关系,读取最大言语识别率PBmax.根据气导纯音听力图计算三频率平均纯音听阈(pure tone average,PTA)PTA1(0.5、1、2 kHz)、PTA2(1、2、4 kHz)以及四频率平均纯音听阈PTA3(0.5、1、2、4 kHz);同时计算0.5、1、2 kHz与4 kHz纯音听阈的差值Slope0.5、Slope1、Slope2作为听力图高频走势的指征.利用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PBmax与以上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PBmax与听力图高频走势Slope无相关性,但与纯音听阈呈负相关,尤与PTA3相关性最大(r=-0.595,P=0.000).基于由PBmax与PTA3所绘制的散点图的下缘,可建立起包含99%观测值的言语识别率下限,其函数表达式为PBmax=100-10×PTA3/11.结论 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依据纯音0.5、1、2、4 kHz的平均听阈可确定其言语识别率下限,PBmax得分若低于此界限,则可认定其言语识别率与纯音听力不成比例地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汉语普通话单音节最大言语识别率与纯音听力不成比例下降的判定标准.方法 对165名确诊为感音神经性聋的患者使用ER-3A插入式耳机分别进行双耳纯音测听和言语测听.以自行编制的言语测听软件播放音位平衡的普通话单音节测听表,每表25个单音节测试项的播放顺序可实现随机.同一耳别始终使用同一张表,以该耳所有纯音测听频率中的最小听阈减去5 dB作为起始测听强度,以5 dB为步距逐渐提高测试强度,获得患者该侧耳的言语识别率-强度(P-I)函数关系,读取最大言语识别率PBmax.根据气导纯音听力图计算三频率平均纯音听阈(pure tone average,PTA)PTA1(0.5、1、2 kHz)、PTA2(1、2、4 kHz)以及四频率平均纯音听阈PTA3(0.5、1、2、4 kHz);同时计算0.5、1、2 kHz与4 kHz纯音听阈的差值Slope0.5、Slope1、Slope2作为听力图高频走势的指征.利用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PBmax与以上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PBmax与听力图高频走势Slope无相关性,但与纯音听阈呈负相关,尤与PTA3相关性最大(r=-0.595,P=0.000).基于由PBmax与PTA3所绘制的散点图的下缘,可建立起包含99%观测值的言语识别率下限,其函数表达式为PBmax=100-10×PTA3/11.结论 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依据纯音0.5、1、2、4 kHz的平均听阈可确定其言语识别率下限,PBmax得分若低于此界限,则可认定其言语识别率与纯音听力不成比例地下降.  相似文献   

15.
单侧聋(single-side deafness,SSD)为非对称性听力损失(asymmetric hearing loss,AHL),即患耳听力极差,对侧耳听力正常或接近正常。2015年欧盟统一认可的人工耳蜗植入适应症中对SSD的定义为患耳纯音听阈显示为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而健耳听阈(0.5、1、2、4 kHz纯音的平均听阈)≤30 dB HL[1]。SSD病因较多,包括听神经瘤、梅尼埃病、腮腺炎、突发性聋等,其总患病率为12/10万~27/10万[2];英国每年SSD患者新发病例约有7500例[3]。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不同种类对侧刺激声对不同患者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distortionproductotoacousticemission ,DPOAE)的抑制作用 ,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一、材料和方法1.研究对象 :2 0例 ( 40耳 )健康人 ,2 5例 ( 2 7耳 )梅尼埃病患者 ,符合上海会议诊断标准[1] ,2 0例 ( 2 8耳 )低频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以及 5例 ( 5耳 )蜗后性聋患者 (其中听神经瘤 3耳、脑干病变 2耳 ) ,以上受试者均排除外耳及中耳疾患 ,均能引出明确的DPOAE。均行纯音测听、声导抗测试以及听性脑干反应 (auditorybrainste…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CE-Chirp声诱发听性稳态反应(auditory steady state response,CE-Chirp ASSR)与纯音听阈各频率反应阈值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中、重度听力损失患者18例(30耳)为受试者,听性稳态反应调制频率为90 Hz,分别测试窄带CE-chirp ASSR和纯音听阈500、1000、2000和4000 Hz的反应阈值,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0.5-4.0 kHz频率CE-Chirp ASSR反应阈与纯音听阈的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671、0.704、0.563、0.687(P<0.01)。结论 CE-Chirp ASSR反应阈与纯音听阈有显著相关性,在客观听力评估中有较好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幅值与超高频纯音听阈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ls otoacoustic emmission,DPOAE)与超高频纯音听阈用于早期耳蜗性听力损害的听力监测的可能性。方法 DPOAE以配对初始音诱发,两音强度均为70dB SPL,频率比为1:1.2,频率范围0.5 ̄8kHz。测定常规频率(125Hz ̄8kHz)及超高频率(9 ̄20kHz)的纯音听阈。比较正常听阈组与不正常听阈值的D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听觉稳态诱发反应(ASSR)对儿童传导性聋及骨导客观听阈评估的准确性。方法对26例(32耳)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进行气、骨导ASSR及纯音测听,并将ASSR反应阈和纯音听阈进行比较。结果气、骨导ASSR反应阈和纯音听阈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ASSR气、骨导反应阈均高于纯音气、骨导听阈,ASSR骨导反应阈可以预测相应的纯音骨导听阈。ASSR对儿童传导性聋评估的准确性和纯音测听相似。结论 ASSR可用作儿童传导性聋患者客观听阈的评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扩展高频纯音听阈在听力监测及早期发现噪声性听力损害中的价值.方法 对73名(142耳)耳科正常者(对照组)和78名(154耳)煤矿井下噪声暴露工人(实验组,其中常频纯音听阈正常组45名90耳,常频纯音听阈异常组33名64耳),行常频纯音测听、扩展高频纯音(0.5~16kHz)测听,将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纯音听阈在4.0、6.0 kHz及扩展高频区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扩展高频未检出率逐渐增加,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常频纯音听阈正常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其扩展高频听阈升高,未检出率在14 kHz开始升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常频听阈异常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扩展高频听阈升高,未检出率在11.2 kHz开始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扩展高频测听可用于噪声性聋的早期诊断和听力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