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拉米夫定耐药者HBV P基因rtL180M和rtM204V/I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米夫定(Lamivudine)等核苷类似药物已广泛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它能抑制HBV复制中的逆转录过程,显著降低HBV DNA载量。但长期使用会引起HBV多聚酶基因RT保守区发生点突变并导致临床耐药。我们对141例拉米夫定临床耐药者和60例未经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P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以探明突变发生频率以及与耐药可能存在的相互关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拉米夫定能显著抑制HBV复制,减轻肝脏炎性反应,口服方便及不良反应少,因而在临床广泛应用,但长期应用可产生HBV多聚酶基因变异,发生耐药现象.为了能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我们采用恩替卡韦或拉米夫定加用阿德福韦酯对拉米夫定耐药的肝硬化患者进行后续抗病毒治疗,旨在了解其在这类患者中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阿德福韦酯的耐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德福韦酯为核苷类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新药,是一种逆转录酶抑制剂,对HBV 野生株及对拉米夫定耐药的HBV变异株均有抑制活性。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2年的耐药变异率为1.6%,其耐药与HBV P基因D区的rtN236T变异有关,该变异株对阿德福韦酯的敏感性下降,伴随HBV DNA升高和(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反跳。对阿德福韦酯耐药的 HBV对拉米夫定仍有反应,联合用药有望减少阿德福韦酯耐药的发生。对治疗前、后的血清HBV DNA多聚酶区以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后进行序列分析,是目前监测阿德福韦酯耐药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4.
据Medseape.com5月17日报道(原载AIDS 2006:20:863-870),拉米夫定耐药性在HBV和HIV双重感染的病人中是普遍存在的。 悉尼ASW大学艾滋病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中心的Matthews博士指出,主要的发现包括几乎所有HBV病毒血症和HBV基因组发生多个点突变意义未明的患对拉米夫定耐药,包括引起具有疫苗逃逸型特征的变异株在体外发生免疫逃逸突变的那些病人。他们在长期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HIV—HBV双重感染的大量人群中调查了HBV突变的流行和模式。大约三分之二的病人存在HBV病毒血症。HBV病毒血症与较低的CD4细胞计数、较高的HIVRNA水平、较高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及HBeAg阳性等相关。结果证实,四分之三的HBV病毒血症患因HBV多聚酶变异导致拉米夫定耐药。这种变异随着治疗时期的延长而增加,94%治疗超过4年的患出现变异。在HBV外膜基因中及在BCP/前C区的变异也常见。  相似文献   

5.
拉米夫定治疗与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拉米夫定是核苷类似物,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复制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其主要抗病毒机制是抑制HBV多聚酶的逆转录酶活性,有效阻止病毒核酸的复制合成,但它不能清除病毒的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HBV多聚酶具有逆转录酶、DNA聚合酶、RNA酶H的活性,计算机模拟分析表明,HBV多聚酶有A到E共5个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突变与阿德福韦酯临床耐药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生强  徐东平 《肝脏》2009,14(2):170-172
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ADV)为5'-单磷酸脱氧腺苷(5'-dAMP)的无环磷酸化嘌呤类核苷酸类似物,口服后在血浆或组织内迅速转化为游离ADV,在细胞激酶作用下磷酸化为有活性的代谢产物ADV二磷酸盐,在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中,与天然的三磷酸脱氧腺苷竞争结合HBV多聚酶,并能结合到HBVDVA链上,阻止其延伸,终止病毒复制。体外试验表明,HBV野毒株和YMDD突变株对ADV同样敏感,对已发生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耐药的病例,改用或加用ADV对降低血清病毒水平有效。虽然ADV治疗期间出现病毒耐药突变的机率较LAM低,但鉴于核苷类药物需长期应用,ADV治疗引起的HBV多聚酶/反转录酶基因突变可累积增加,对于HBV突变引起的临床耐药及出现耐药后的补救治疗等问题仍是临床常见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1.3拷贝乙型肝炎病毒(HBV)拉米夫定耐药株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及其包装细胞系。方法在野毒株1.3拷贝HBV载体的基础上采用定点突变的方法将rtL180M,rtM204V位点突变,构建拉米夫定耐药病毒株,并通过PCR、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别以正向和反向将野毒株和耐药株分别连接于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2的相应酶切位点,构建成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经双酶切及PCR扩增鉴定。重组载体转染包装细胞,筛选培养细胞克隆并进行病毒滴定。结果通过双酶切、PCR扩增、测序鉴定证实成功构建了1.3拷贝HBV拉米夫定耐药株的逆转录病毒载体。成功建立包装细胞系并测得病毒滴度均为1×105cuf/ml。结论含正向及反向1.3拷贝HBV拉米夫定耐药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及其包装细胞系构建成功,可以用于拉米夫定耐药细胞模型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药物是核苷(酸)类似物(NAs),但长期使用可导致HBV发生基因突变引起耐药,导致治疗失败。HBV多聚酶/反转录酶(RT)区是NAs药物治疗作用的靶点,公认的耐药突变也都发生在RT区内。不同NAs药物的耐药形式往往不同,但也存在交叉耐药和多重耐药突变形式。深入观察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耐药突变及演变规律,分析各种突变形式的表型特点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用灵敏方法对患者病毒RT区耐药相关突变进行动态监测,早期发现HBV耐药,合理进行挽救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何谓YMDD变异,有何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BV DNA多聚酶包含4个小的高度保守的结构域,分别为A、B、C、D区,YMDD基序位于C区,YMDD是指酪氨酸(Y)-蛋氨酸(M)-天门冬氨酸(D)-天门冬氨酸(D)。YMDD基序是DNA多聚酶的活性部位,拉米夫定结合于此区,干扰HBV的复制。长期应用(一般在6个月以上)拉米夫定后可出现YMDD变异,YMDD变异共分2型:Ⅰ型YMDD变异为HBV DNA多聚酶C区第522第密码子蛋氨酸(M)被缬氨酸(V)取代(M522V)成为YVDD。此型变异常同时伴有HBV DNA多聚酶B区第528个密码子亮氨酸(L)被蛋氨酸取代(L528M)。Ⅱ型YMDD变异为HBV DNA多聚酶C区第522个密码子被异亮氨酸(I)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以基因测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多聚酶区基因突变的方法,并分析拉米夫定耐药者HBV多聚酶区基因主要耐药突变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巢式PCR方法对174例拉米夫定耐药患者血清HBV多聚酶区进行扩增,对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将YMDD突变阳性与阴性的病例分别进行HBV耐药基因突变的分析和比较。结果本研究154例YMDD突变阳性的患者中有10种突变类型,其中以rtM204I突变最多见,为46例(29.9%),其次为rtL180M/M204V(26.6%)、rtL180M/M204I(17.5%)、rtV173/L180M/M204V(13.0%)、rtM204V(2.6%)、rtL180M/M204V/M204I(5.8%)、rtV173L/L180M/M204V/M204I(1.3%)、rtV173L/M204IrtM204I/M204V(1.3%)、rtM204I/M204V(1.3%)。另外,rtM204V联合rtL180M或rtV173L的突变率较rtM204I联合rtL180M或rtV173L显著增高。从rtL180M突变角度来看,rtL180M与rtM204V的联合突变率最高,其次为rtL180M联合rtM204I突变,rtL180M与rtL173M的联合突变率最低。从rtV173L突变角度来看,rtV173L联合rtM204V或rtL180M突变的发生率均高于rtV173L联合rtM204I的突变率,且rtV173L突变多联合rtM204V和rtL180M突变同时发生。结论拉米夫定耐药株的氨基酸突变复杂多样,需要对拉米夫定耐药多个相关位点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