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冠心病早期筛查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有一支或多支病变.对照组随机选取本院同期体检健康者40例,对颈动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并比较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的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情况.结果 冠心病组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处、颈外动脉起始处IMT值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35±0.24) mm比(0.72 ±0.13)mm,(1.61±0.31)mm比(0.76±0.17)mm,(1.18 ±0.21)mm比(0.70 ±0.12)mm,均P<0.05];颈内动脉起始处IMT值和斑块积分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0 ±0.22)mm比(0.68 ±0.12)mm,(2.2±0.6)分比(0.6±0.2)分,均P<0.01].结论 颈动脉IMT及斑块形成可以反映动脉粥样硬化,对预测冠心病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普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观察普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 5 0例冠心病和 15例非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壁斑块及血流参数 ,并将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 :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壁的斑块明显大于非冠心病患者 ,其颈动脉内中膜的厚度也明显超过非冠心病患者 ;应用普伐他汀治疗后 ,冠心病患者的斑块积分和内中膜厚度均有所减小 ;血流参数在对照组和治疗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普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有消退作用  相似文献   

3.
薛梅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7):2578-2579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利用高频超声分别测定高血压组及正常对照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并观察其斑块特征.按国际标准将所有病例分为高血压1、2、3级三组.结果: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高血压分级的关系随着高血压分级的逐渐增加,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逐渐增厚.颈动脉2级组与对照组、1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3级组与对照组、1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但1级组与对照组、3级组与2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粥样斑块与高血压分级的关系随着高血压分级的逐渐增加,斑块的发生率逐渐增加,各级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超声技术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快的超声特征,为早期防治高血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性。方法:回顾本院同期进行颈动脉彩色超声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140例。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和冠状动脉正常组(对照组),比较各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发生率,及对冠状动脉疾病的预测意义,并观察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与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之间的意义。结果:冠状动脉病变组的颈动脉内膜厚度比对照组有增厚;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颈动脉内膜厚度和斑块发生率随之增高。颈动脉斑块对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高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当同时存在颈动脉斑块和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时,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进一步升高,分别为85.71%、95.24%、97.67%。经超声检查有颈动脉斑块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阳性率明显增高。结论:颈动脉彩超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斑块形成可提示冠状动脉病变意义,能提高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阳性率。  相似文献   

5.
普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颈动态粥样斑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普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50例冠心病和15例非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及血流参数,并将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壁的斑块明显大于非冠心病患者,其颈动脉内中膜的厚度也明显超过非冠心病患者;应用普伐他汀治疗后,冠心病患者的斑块积分和内中膜厚度均有所减小;血流参数在对照组和治疗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普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有消退作用。  相似文献   

6.
杜亚娟 《云南医药》2007,28(2):171-175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多因素、全身性的系统性疾病之一,往往同时累及多处血管。而冠心病(CHD)是AS导致器官病变受损的最常见类型,已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头号杀手。因此,寻找简单、易行的筛选、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方法已成为心血管领域的热点。国内外一些资料证实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与冠状动脉硬化有一定的相关性,颈动脉因其位置表浅,易暴露,且与皮肤平行,高频超声显像的颈动脉血管解剖结构清晰,结合彩色多普勒显像,可得到高质量的图像,辨别动脉内中膜的厚度、斑块的性质与数目,其操作简便易行、测量值可靠、安全重复性好,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成为常用的研究AS的血管之一。本文就CAS超声检测指标及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锦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及50例对照人群的临床资料。结果心肌缺血患者、心肌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积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通过高频超声测定,斑块积分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呈明显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频超声技术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可以作为一种无创、准确判定动脉粥样硬化的方法,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9.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早期动脉硬化有关,颈动脉内径的改变也是反映颈动脉硬化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主要研究不同年龄段高血压患者IMT及颈动脉内径改变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动脉硬化斑块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平顶山市第四人民医院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住院102冠心病患者及相同年龄组正常人56人。用高频超声检查颈动脉,测量血管的内-中膜厚度,对斑块进行分级。结果冠心病组102例有颈动脉硬化病变的89例,占87.3%,正常对照组56例有颈动脉硬化病变的9例,占23.2%,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心肌梗死组较心绞痛组颈动脉病变的程度重。结论颈动脉硬化斑块与冠心病有相关性,且颈动脉硬化斑块的程度可预测冠心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影响机制。方法:6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同时提供饮食、运动处方。治疗组另给予阿托伐他汀每日20mg口服。9个月治疗前后,采用高频超声技术检测颈动脉,记录颈动脉斑块的部位、数目、性质、大小,并测定血脂水平。结果:治疗组在降低血脂,增加斑块稳定性,缩小斑块体积,治疗效果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技术能够显示斑块内部结构及表面特征,能够检测有破裂倾向的不稳定斑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颈总动脉超声检查预诊冠心病的价值,寻找一个较理想的早期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的指标。方法 用超声观察临床确诊的冠心病患者的双侧颈总动脉(CCA)及球部,并与部分冠脉造影对照。观察动脉内径、内-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及数量、是否钙化、彩色血流、血流速度、搏动指数、阻力指数(RI),计算颈总动脉内一中膜横切面面积(IMCSA)。结果 本研究显示,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多为动脉内径增大、IMT增厚、IMCSA增大、血流速度(舒张期和平均血流速度)减慢、PI和RI增加。本研究还显示,斑块形成以心绞痛组发生率最高,高血压组和心肌梗死组次之,以软性斑快为主,多在双侧CCA及分叉处。结论颈总动脉尤其分叉处的IMT增加或内-中膜精糙,回声增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对预测冠心病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伴发颈动脉狭窄(CAS)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是否有CAS将77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CAS组(128例)和非CAS组(647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方法分析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CAS的发生率为16.5%(128/775)。CAS组年龄高于非CAS组[(69±6)岁比(68±4)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S的发生率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而增加(x2=11.425,P〈0.01)。左主干病变CAS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病变(x2=7.88,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只有年龄和冠心病多支病变是CA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冠心病患者伴发CAS的发生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高龄是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探讨颈动脉超声对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60例入选对象分为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S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每组40例,应用颈动脉超声进行检测。结果冠心病组颈动脉内膜粗糙,多处斑块形成,内中膜厚度增加,内中膜厚度与腔内径比值大于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0例中发现颈动脉斑块98例,冠心病组93例,对照组5例。冠心病组动脉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测对冠心病的预测具有确切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冠心病颈动脉斑块及血hs-CRP、D-dimer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80例,非冠心病对照组30例。冠心病组又分为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三个亚组。超声探测各组颈动脉IMT、Crouse积分;并检测血浆hsCRP、D-dimer水平;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冠心病组IMT、Crouse积分、hsCRP、D-dimer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冠心病组三个亚组中IMT,Crouse积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UAP组、AMⅠ组的hsCRP水平依次升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AP组比,UAP组、AMⅠ组患者血D-dimer浓度显著升高,有显著差异(P<0.05);与UAP组比较,AMⅠ组hsCRP明显高于UAP组(P<0.05),D-dimer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经直线相关分析,D-dimer、hsCRP浓度分别与IMT及Grouse积分呈正相关;血浆D-dimer同时与hs-CRP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r=0.682,(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有助于识别冠心病高危患者。hsCRP、D-dimer是反映斑块的稳定性的可靠指标。颈动脉超声结合hsCRP、D-dimer检测,对冠心病患者不同缺血状态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颈动脉超声积分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 选择138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03例)和非冠心病组(35例),冠心病组又分为单支病变组58例、双支病变组25例、多支病变组20例,应用心血管超声系统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计算积分.结果 冠心病组的颈动脉超声积分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多支和双支病变组的颈动脉超声积分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高于非冠心病组.结论 颈动脉超声积分与冠心病及其病变程度相关,有利于准确的评估冠心病及其危险程度,从而更有效地防治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冠心病组和对照组是否患有颈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对粥样硬化作对比分析,以期为颈动脉粥样硬化作为老年冠心病的一个预测因子提供临床上的一些资料,也方便今后临床医师在诊治中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到2011年6月在我院进行疑似冠心病患者检查的资料,统计并分析他们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共96例,其中70例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72.9%,对照组52例,其中24例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4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组颈动脉lMT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结论利用颈动脉超声来预测冠心病的检测,既方便又简单,而且费用低、安全性高,最主要可以减轻患者不必要的痛苦及经济负担,同时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测,可以对相关动脉疾病高危人群的患者做一个合理的预防规划。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病变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病变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北京安贞医院2010年1—1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并确诊为冠心病住院患者329例,依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颈动脉狭窄<50%组(272例)和颈动脉狭窄≥50%组(57例),统计分析2组患者血管病变及相关因素。结果①冠心病患者中颈动脉狭窄≥50%的患病率为17.3%(57/329),颈动脉狭窄≥70%的患病率为3.6%(12/329)。②合并颈动脉狭窄≥50%的冠心病患者中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比例为66.7%(38/57),明显高于颈动脉狭窄<50%组[52.2%(142/272)](P<0.05)。③2组问年龄、BMI、脉压差、血脂水平、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多支病变与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50%(r=0.01,P=0.046)、2型糖尿病(r=0.11,P=0.046)有相关性。结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与颈动脉狭窄≥50%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段乃荣  关金玲  赵芳  曹毅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0):3056-3057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住院患者共131例,其中冠心病组54例,冠心病高危组46例,对照组31例,测量颈动脉管壁内-中膜厚度、斑块长度及厚度,所得数据用SPSS 17.0软件包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冠心病组与冠心病高危组颈动脉内膜增厚的发生率与厚度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以上两组与对照组之间颈动脉内膜增厚的发生率与厚度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6、3.48,均P<0.05),三组之间的颈动脉斑块积分及斑块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8,P<0.05).结论 颈动脉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预测冠心病的发生及发展,尤其以颈动脉斑块的特异度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