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究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疑似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34例,均采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统计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磁共振血管成像单一及联合检查诊断脑血管缺血的结果。结果: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检查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63例,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56例,联合检查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72例;磁共振血管成像、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联合检查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准确性97.76%、特异性96.72%、灵敏性98.63%,较单一检查高,联合检查误诊率3.28%、漏诊率1.37%,较单一检查低(P<0.05)。结论: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与磁共振血管成像联合检查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可显著提升诊断准确性、特异性、灵敏性,减少误诊及漏诊,有利于疾病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ASL技术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濮阳市人民医院治疗的72例疑似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3.0T磁共振MRA、3D-ASL检查.以最终病理诊断结果为基准,分析MRA、3D-ASL诊断结果.结果 本研究72例患者,经病理诊断确诊阳性48例...  相似文献   

3.
刘佩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9,19(10):129-130,141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联合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疑似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78例研究对象,均行磁共振血管成像、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金标准。比较磁共振血管成像、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单独诊断及联合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结果:磁共振血管成像联合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诊断灵敏度高于单一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检查,漏诊率低于单一检查(P<0.05);磁共振血管成像联合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诊断准确度高于单一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P<0.05),但与单一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检查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磁共振血管成像联合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诊断特异度、误诊率与单一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检查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磁共振血管成像联合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灵敏度高,漏诊率低,可为临床提供较为准确、及时影像学信息,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磁共振成像(MRI)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的一种全新的影像检查技术,其不同于传统的X线或CT,是一种生物磁自旋成像技术,其原理是利用身体内部的氢质子在外加的强磁场作用下激发射频脉冲,产生核磁共振现象,经过空间编码技术,用探测器检测并接受以电磁形式放出的核磁共振信号,输入计算机,经过数据处理转换,最后形成图像。MRI所获得的图像异常清晰、分辨率高、信息量大,特别对软组织层次显示较好,大大提高了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5.
董慧颖 《系统医学》2021,(15):95-97
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应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该院收治的81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观察组).再选取81名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人(对比组),给予所有的研究者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将两组研究者检查后的颈部血管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经比较,对比组与观察组的...  相似文献   

6.
作者收集了诊断明确的52例颅内病变的低场MRA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的21例经X线脑血管造影检查;52例均采用3DTOF法MRA扫描;本组52例中可100%的显示Willis血管环及其附近4公分以内的血管段,额极动脉以前及侧裂动脉主干可清晰显示者达69.2%(32/52);52例中31例为脑血管疾病,诊断率为48.4%(15/31),X线脑血管造影的诊断率为76.2%(16/21);由于低场强3DTOF法脑血流成像具有无创、无痛、安全、成像快捷等优点,所以可作为脑血管疾病的初查、筛选或作为不能接受DSA检查的患者的诊断手段;作者还指出了与高场强MRA相比低场强MRA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过程中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试验组),同时选取2018年5月-2019年6月期间无脑血管疾病的60例患者(对照组),所有患者接受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后并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检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过程中应用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能够准确找出病变位置,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可有效避免了误诊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应用3.0T磁共振血管成像与3D-ASL脑灌注成像技术的效果.方法:筛选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80例,所有患者分别进行3.0T磁共振血管成像与3D-A S L脑灌注成像检查,比较诊断准确率.结果:3D-ASL脑灌注成像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为了降低饱和作用,提高单体积三维TOF法静脉血管及动脉小分支的显示能力,我们采用了静脉注射造影剂(Gd-DTPA)的方法缩短血液的T1值,减少饱和作用影响。结果表明,增强MRA不但动脉小分支显示能力提高,而且扫描层面内的重要脑内静脉血管结构显示很清楚,血管的CNR提高。增强MRA短时间内同时显示高分辨率的动静脉血管结构将明显提高MRA的临床应用价值,减少对静脉血管疾病的遗漏。  相似文献   

10.
车囡囡 《临床医学》2021,41(10):52-53
目的 探讨颈部血管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荥阳市人民医院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50例作为试验组,并以1:1配比选取同期非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均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比两组颈部血管指标(粥样硬化斑块、内中膜厚度增加、颈动脉狭窄)异常情况、病变部位(颈...  相似文献   

11.
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是一类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质量。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labeling,ASL)技术可以无创性地反映脑组织血流灌注的变化,为ICVD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本文针对ASL在ICVD中的应用现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CT和MRI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缺血性脑卒中致残率很高,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质量,CT和MRI功能成像能够提供脑血流、代谢等方面的信息,在形态学发生变化前早期发现缺血病变,有利于临床及时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并探讨3D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对脑血管病变的评估价值,用以提升脑血管疾病检出率.方法:以2019年1月—12月在我院脑内科进行治疗的50例存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脑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外选择50例同时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组成对照组,对所有人员实施3D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检测,对比两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45例脑缺血患者同时进行DSA和MRA,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检查缺血性脑血管患者的血管520条,DSA发现130条正常,390条异常(75.0%),其中动脉粥样硬化120处,狭窄201处,闭塞69处;MRA诊断血管狭窄的敏感性为95.4%,特异性为96.2%,假阳性为1.3%,假阴性为15.5%。 结论 MRA在缺血性脑病的中具有方便,安全,准确等优点,可作为有效的筛选检查。  相似文献   

15.
缺血性脑卒中可修复组织称为半暗带, 治疗脑卒中的关键是对半暗带进行溶栓, 但是半暗带存在的时间窗具有高度不稳定性, 需要成熟的无创性成像技术对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发展情况进行准确判断。MR对比剂能够显著提高组织对比度、靶向特定病理相关标志物, 在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研究中具有广泛应用。本文对MR对比剂在缺血性脑卒中血脑屏障渗漏、炎症反应、分子靶向、干细胞示踪几个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磁共振心脏成像(心脏MRI)由心肌活性间接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5例临床怀疑冠状动脉硬化型心脏病的患者进行心脏MRI灌注及延迟强化扫描,间接诊断冠脉病变,并与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心脏MRI间接判断冠状动脉病变与冠脉造影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与冠脉造影相比,心脏MRI对于左前降支病变,诊断符合率92.7%,灵敏度91.8%,特异度100%;对于右冠状动脉病变,诊断符合率80%,灵敏度89.7%,特异度56.2%;对于回旋支病变,诊断符合率81.8%,灵敏度84.6%,特异度75.0%.结论心脏MRI由心肌活性间接判断冠状动脉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磁共振在脑静脉系统的成像技术,评价磁共振脑静脉血管成像在脑静脉显示和疾病诊断的价值。方法本组35例受检者,行二维时间飞跃法(2D-TOFMRV)和二维相位对比法(2D-PCMRV)后,做3D增强MRV(3D-CEMRV)扫描。将原始数据进行最大信号强度投影。对所显示的脑静脉系统的图像与病变进行分析,以评估三种MRV显示静脉结构与血栓的可靠性。结果所有受检者的诊断结果经DSA和随访证实。25例正常,其中10例在2D-TOFMRV和2D-PCMRV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表现,但3D-CEMRV均表现正常。10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在2DTOFMRV、2D-PCMRV和3D-CEMRV图像上均表现为上矢状窦未见显影2例,变细1例,局部管腔变窄1例,右侧横窦未见显影2例、变细2例;右侧乙状窦未见显影1例。另有1例2D-TOFMRV表现为左侧横窦与正常血管相同的高信号,而在3D-CEMRV则出现对比剂充盈缺损。3D-CEMRV显示静脉窦结构和诊断静脉窦血栓的可靠性明显优于平扫MRV。结论2D-TOF及2D-PCMRV结合3D-CEMRV静脉成像技术组成全脑静脉系统成像,为显示脑内静脉结构及诊断静脉窦血栓的可靠的和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测对于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7月至2010年12月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80例同期的非缺血性脑血管病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测量血管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内径。结果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例数为17例,检出率为21.25%;观察组检出55例,检出率为68.75%,两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测对于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着相对较高的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旋转DSA三维重建技术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0例疑有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均在旋转DSA三维重建系统的操作床上行普通DSA,然后行旋转DSA三维重建成像处理,作出正确诊断。结果40例疑有脑血管疾病病人普通DSA检查阳性率为90.0%,旋转DSA三维处理后阳性率为95.0%。共确诊38例,其中脑动脉瘤25例,脑动静脉畸形9例,烟雾病2例,脑动静脉畸形伴脑动脉瘤2例。结论旋转DSA与普通DSA比较,能提高脑血管疾病的诊断率,对评价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三维颈动脉超声成像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与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的一致性,并分析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住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42例(共54条血管),首先行DSA检查及常规颈动脉超声,再利用三维颈动脉超声扫描系统进行扫查,并进行颈动脉三维重建,测量斑块数目及管腔狭窄率,与DSA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一致性.结果 三维颈动脉超声对颅外段颈动脉的斑块检出率高于DSA.对于颈动脉直径狭窄率超过70%的重度狭窄,三维超声与DSA检查的一致性Kappa值为0.908,提示三维超声结果可靠.结论 三维颈动脉超声无创、无放射性,可直观显示颈动脉颅外段详细的三维解剖结构,斑块形态及位置,并能较准确判定颈动脉狭窄程度,有望成为评价颈动脉斑块及狭窄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