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8 毫秒
1.
目的 探讨饮食干预对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对52例腹膜透析患者进行饮食评估,并给予营养宣教及饮食干预,比较饮食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6个月患者各营养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52例患者中蛋白质摄入不足28例,热量摄入不足17例.而蛋白质和热量摄入不足患者中,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评分提示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对患者进行营养宣教及饮食干预前患者SGA评分为(11.05±2.55)分,干预后3个月SGA评分为(9.92±2.21)分,到第6个月时下降至(8.38±1.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在干预前分别为(34.55±5.15)g/L和(0.29±0.07)mg/L,干预后6个月分别上升至(37.14±4.39)g/L和(0.35±0.08)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及时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并进行个体化的营养宣教及饮食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低白蛋白血症是维持腹膜透析蛋白质能量耗竭的常见表现,可预测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改善低白蛋白血症对于提高腹膜透析患者临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欲建立改善腹膜透析患者低白蛋白血症的临床路径,并观察实施后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病例自身前后对照设计,入选2014年5月1日~10月31日期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脏内科的临床稳定的腹膜透析患者。根据影响腹膜透析患者低白蛋白血症的发生机制,设定临床路径查找具体原因,然后采取膳食指导、调整透析方案、容量控制、积极治疗合并症等一项或多项的干预性措施,分别观察调整后3个月和6个月时患者的血清白蛋白的水平。结果 1本组腹膜透析患者共131人,平均年龄(63.4±13.5)岁,男性58人(44.3%),糖尿病76人(58%),中位透析龄为35(11~70)个月。导致低白蛋白血症的原因有合并症45人(34.4%);蛋白质热量摄入不足43人(32.8%);透析不充分4人(3.1%);容量超负荷4人(3.1%);蛋白丢失过多1人(0.8%);其他因素17人(13%);综合因素17人(13%)。2实施以上干预措施后,血白蛋白水平从基线的(32.3±2.6)g/L上升到3个月时的(33.3±4.2)g/L及6个月时的(34.6±3.7)g/L;混合线性模型分析显示,经年龄、性别、透析龄校正后,上升趋势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F=9.545,P0.001)。进一步对基线、3个月和6个月的血清白蛋白水平进行两两比较(方差分析),均有显著差异(3个月和基线比较,P=0.032;6个月和3个月比较,P=0.021)。进一步分析显示,血白蛋白水平的上升趋势在糖尿病和非糖尿病组,透析龄≥36月和36月组,超敏C反应蛋白≥4.06g/L和4.06g/L组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基于我们建立的改善低白蛋白血症的临床路径,可以有效改善腹膜透析患者的低白蛋白血症,此结果有待更大样本的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研究导致腹膜透析患者发生低钾血症的主要相关因素,为建立针对性的干预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7年7月至长海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规律随访的90例腹膜透析患者,利用两轮三日饮食日记法记录患者饮食情况,在第二轮饮食日记记录后次周采集标本,包括患者血钾、血白蛋白、血红蛋白、血前白蛋白、腹膜转运特性、腹透超滤量和尿量等指标。根据血钾水平分为低钾组(血钾<3.5mmol/L)、非低钾组(血钾≥3.5mmol/L)。结果 腹膜透析患者低钾血症的发生率为25.6%。低钾血症组和非低钾血症组在饮食摄钾量、饮食蛋白质摄入比、饮食热卡摄入比、血前白蛋白、丢钾总量以及性别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得出腹透患者低钾血症的直接相关因素为饮食摄钾量、饮食蛋白质摄入比、血前白蛋白及性别。饮食热卡摄入比、血白蛋白、血红蛋白、腹膜转运特性等不是低钾血症的直接相关因素。 结论 低钾血症在腹膜透析患者中较常见,饮食(饮食摄钾量、饮食蛋白质摄入比)是腹透患者低钾血症的直接相关因素,所以护士在患者随访管理时在饮食宣教和管理中应强化该项内容的指导和随访,同时在随访监测数据中应重点关注患者血前白蛋白的变化,其次应该尤其跟踪女性腹透患者自我管理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陈元  董捷 《中国血液净化》2013,12(4):228-229
1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54岁.糖尿病肾病,行腹膜透析5年.以家中静坐居多.目前透析方案:1.5%×2袋,2.5%×2袋,24h存腹,超滤:850~1500ml,尿量:200~300m1,血压:150/80mmHg(1 mmHg=0.133Kpa),下肢水肿:Ⅱ°,透析充分性检查:总尿素清除率(TKt/V) 2.1,总肌酐清除率55.47ml/(周·1.73m2).2012年1月,无明显原因,患者血清白蛋白由2011年11月36 g/L下降至32.8 g/L,血红蛋白由124 g/L下降至122g/L,血肌酐由753.9 umol/L下降至718umol/L,尿素氮由16.3mmol/L上升至26.48mmol/L,每日蛋白质摄入(DPI):0.71g/(kg ·d),每日热量摄入(DEI):20kcal/(kg·d).主诉食欲一般、饱腹感明显.2012年2月医护查房中,针对其白蛋白水平下降,主要考虑是蛋白质能量摄入不足所致,决定尝试增加其体力活动量,同时增加蛋白质摄入量,观察低白蛋白血症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优化饮食蛋白质摄入对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营养及其相关指标的作用,探讨优质蛋白摄入率的独立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成都第二临床学院成都市三人民医院肾脏科稳定PD治疗1个月以上患者,优质蛋白摄入率≥50%为优化组51例;优质蛋白摄入率50%为非优化组41例。比较分析两组教育模式、3日饮食日记,饮食中蛋白质、热量、磷蛋白比值低的鸡蛋白质摄入量及摄入比,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血磷、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FGF23)等,计算尿素清除指数、残余肾功能、周肌酐清除率、标准蛋白分解率,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PD患者优质蛋白摄入率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优化组与非优化组相比,每日蛋白摄入量[(1.09±0.41)比(0.86±0.25)g/(kg·d),t=3.097,P=0.003]、优质蛋白质量[(0.64±0.22)g/kg·d比(0.40±0.11)g/(kg·d),t=6.321,P0.001]、鸡蛋白摄入比[(8.01±3.90)比(5.80±4.32)%,χ2=80.126,P=0.012]、血清白蛋白[(39.54±4.09)g/L比(36.08±4.71)g/L,t=3.769,P0.001]、周尿素清除指数[(1.99±0.48)比(1.76±0.38),t=2.500,P=0.014]、周肌酐清除率[(62.21±15.73)L比(54.96±16.01)L,t=2.176,P=0.032]、残余肾功能[2.62(0.60,3.37)ml/min比1.52(0.44,3.00)ml/min,z=4.093,P=0.043]及接受强化微信管理[(76.47%)比(26.83%),χ2=22.574,P0.001]更高,有统计学意义。优化组与非优化组相比血磷、血FGF23无统计学意义[磷:t=0.646,P=0.519,FGF23:z=1.701,P=0.192]。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优质蛋白摄入量(回归系数10.589,P=0.001)、鸡蛋白摄入比(回归系数0.358,P=0.033)、血清白蛋白(回归系数0.328,P=0.031)、标准蛋白分解率(回归系数6.123,P=0.009)、微信管理(回归系数6.380,P0.001)、透析龄(回归系数4.54,P=0.002)是本研究中优质蛋白摄入率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常规教育PD患者以磷/蛋白比值低的鸡蛋白为基础蛋白质摄入,并结合微信管理,进行摄入率至少50%优质蛋白质的优化饮食,可使PD患者获得更好的血清白蛋白,不增加高磷血风险,更好保护残余肾功能,且透析更充分,优质蛋白摄入率的独立相关因素可作为指导临床实施PD优化饮食蛋白质摄入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透析方式对老年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1月至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肾内科接受透析的老年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营养状态的评估包括饮食记录、生物化学指标、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及体测量4个方面。结果共141例老年(年龄≥65岁)透析患者,其中78例腹膜透析患者,63例血液透析患者。老年腹膜透析患者平均标化饮食蛋白质摄入(norma-lized dietary protein intake,NDPI)为(0.87±0.27)g/(kg.d),营养不良发生率为30.8%,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平均NDPI为(0.94±0.23)g/(kg.d),营养不良发生率为33.3%,2组间饮食蛋白摄入和营养不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膜透析患者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以及皮下脂肪明显高于血液透析患者(P<0.05)。结论尽管老年透析患者饮食蛋白摄入低于美国肾脏病预后质量指南推荐值,但他们大多数都能维持好的营养状况。此外,对于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的脂质代谢异常应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钙、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检测结果,评价MHD患者钙磷代谢状况。方法入选2007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七年期间,仁济医院血液透析中心透析龄大于等于3个月MHD患者528例,随访患者从入选至患者死亡、终止血液透析、转肾移植、转其他中心、失随访或至研究终止日期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所有入选患者每3个月测定血清白蛋白、血钙,血磷,血i PTH。依据KDOQI和KDIGO指南血钙、磷和i PTH靶目标,分析MHD患者血总钙、血磷和血i PTH达标率,并分析年龄、性别、透析频率、透析龄对血总钙、血磷和血i PTH分布影响。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3.1±15.0岁,其中男性295例(占60.2%)。血总钙、血磷和i PTH达标率分别为51.3%、39.0%、26.1%。非老年患者(年龄小于65岁)血磷和血i PTH明显高于老年患者(年龄大于65岁)[血磷(2.02±0.40 mmol/L vs.1.75±0.40 mmol/L,P0.001)、i PTH[352.36(180.14,589.25)pg/ml vs.223.76(122.36,381.82)pg/ml,P0.001)]。18%MHD患者i PTH大于600pg/ml,25.6%MHD患者i PTH小于150pg/ml。每周3次血液透析组血磷水平显著低于每周2次血液透析组(1.87±0.42 mmol/L vs.1.95±0.41 mmol/L,P=0.043)。而每周3次血液透析组血钙水平显著高于每周2次血液透析组(2.32±0.21mmol/L vs.2.27±0.22 mmol/L,P=0.022)。透析龄5年及以上患者血总钙水平(2.35±0.22mmol/L vs.2.23±0.18mmol/L,P0.0001)、血磷水平(1.95±0.41mmol/L vs.1.84±0.44mmol/L,P=0.027)、血i PTH水平(443.17±393.76pg/ml vs285.19±282.95pg/ml,P0.0001)都显著高于透析龄5年以下患者。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P=0.001)、血钙(P0.001)、血i PTH(P0.001)、年龄(P0.001)、透析龄(P=0.004)是影响血磷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HD患者钙磷代谢控制尚不理想。与每周2次透析相比,每周3次透析可能更有利于控制血磷。透析龄大于5年患者钙磷代谢更难以控制。血钙,血i PTH,血清白蛋白,年龄,透析龄是影响血磷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适合中国人的理想腹膜透析剂量-6L/d与8L/d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鑫  汪涛 《中国血液净化》2004,3(2):68-72,77
NKF-DOQI推荐,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适宜的腹膜透析剂量应使总Kt/V至少达到每周2.0.而在我国香港,患者应用较低的透析剂量,预后优于西方国家的患者.目的探讨适合中国人的理想腹膜透析剂量.方法利用尿素动力学模型,在氮平衡的基础上,比较每天透析6L和8L的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各项判断指标.结果 26例每天透析6L和45例每天透析8L的患者参与此项研究.6L组患者蛋白质摄入(DPI)和蛋白分解率(nPCR)分别为(0.91±0.36)g/kg/d和(0.89±0.24)g/kg/d,处于氮平衡状态,实际Kt/V和理论Kt/V无显著差异;8L组患者DPI和nPCR分别为(0.79±0.22)g/kg/d和(0.86±0.15)g/kg/d,处于负氮平衡,实际Kt/V高于理论Kt/V.6L组患者尿量较多[6L,(635±591)ml/d vs 8L,(269±352)ml/d],而超滤量较少[(463±512)ml/d vs (862±415)ml/d],但总的体液的排出量[6L, (1098±523)ml/d vs 8L, (1131±451)ml/d]没有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在高血压、贫血、钙磷代谢紊乱、酸中毒的纠正和生活质量、营养状况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在患者目前的饮食蛋白摄入水平下,每天6L的透析剂量能够满足小分子溶质清除.随着患者残余肾功能的消失和尿量的减少,在充分限制水钠的前提下,如果透析6L/d不能有效的获得理想的超滤量时,应注意相应使用高浓度透析液或增加透析剂量以维持机体的容量平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氨基酸腹膜透析对腹膜透析患者透析效能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收治的腹膜透析患者40例,依据不同的腹膜透析液分为氨基酸腹膜透析组和葡萄糖腹膜透析组,每组各20例。葡萄糖腹膜透析组患者应用1. 5%葡萄糖腹膜透析液进行透析,氨基酸腹膜透析组患者接受0. 491%氨基酸腹膜透析液进行透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Ch)、转铁蛋白(Tri)、高密度脂蛋白(HDL)、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等一般生化指标、血肌酐(Ccr),透析液尿素-肌酐(R-Ccr)、腹膜-残余肾总尿素(Kt/v)等透析效能指标和前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前白蛋白(PA)等营养状况指标。结果氨基酸腹膜透析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h、Tri、HDL、CO2-c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葡萄糖腹膜透析组患者治疗后的Ch、Tri水平高于治疗前(P 0. 05);但治疗前后的HDL、CO2-cp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 0. 05)。相较于葡萄糖腹膜透析组,在治疗后氨基酸腹膜透析组患者Ch、Tri水平均明显较低(P 0. 05)。氨基酸腹膜透析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的Ccr、R-Ccr、Kt/v降低幅度均显著高于葡萄糖腹膜透析组(P 0. 05)。氨基酸腹膜透析组患者治疗前Alb、TF、PA分别为(38. 7±6. 8) g/L、(2. 53±0. 36) g/L、(461. 4±70. 3) g/L,治疗后Alb、TF、PA分别为(41. 5±3. 8) g/L、(2. 86±0. 13) g/L、(479. 6±75. 2) g/L;葡萄糖腹膜透析组患者治疗前Alb、TF、PA分别为(37. 7±4. 6) g/L、(2. 50±0. 46) g/L、(460. 1±76. 3) g/L,治疗后Alb、TF、PA分别为(38. 6±5. 7) g/L、(2. 40±0. 52) g/L、(351. 6±52. 4) g/L。氨基酸腹膜透析组患者治疗后的Alb、TF、PA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葡萄糖腹膜透析组治疗后的TF、PA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 0. 05)。治疗后,氨基酸腹膜透析组患者的Alb、TF、PA水平均显著高于葡萄糖腹膜透析组(P 0. 05)。结论氨基酸腹膜透析能够有效改善腹膜透析患者一般生化指标、透析效能和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高原地区尿毒症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分析通过综合治疗后的改善情况。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拉萨市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5例,平均年龄43. 9岁,男性占51. 4%,尿素氮下降率达标患者占91. 4%。综合治疗参照国内相关指南,嘱患者优质蛋白饮食,保证热量及维生素摄入,必要时辅以α酮酸制剂,同时保证患者充分的透析治疗。记录患者的基本资料及营养相关临床指标,比较进入透析时和规律透析3个月后的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结果及营养生化指标。结果开始进入透析治疗时,患者的血清白蛋白为(33. 30±4. 71) g/L,总胆固醇为(3. 38±0. 75) mmol/L,血肌酐水平为(797. 64±250. 11)μmol/L。规律透析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血白蛋白为(36. 33±3. 67) g/L,总胆固醇为(3. 78±0. 63) mmol/L,血肌酐水平为(882. 26±260. 17)μmol/L。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结果显示,营养不良患病率由82. 9%下降至68. 6%,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甘油三酯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高原地区尿毒症患者的营养不良情况更为严重,通过透析及综合治疗,营养状况可以得到显著改善。高原地区需要更加重视营养不良这一尿毒症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Peritoneal membrane transport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serum albumin and clinical outcome. We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albumin and peritoneal membrane transport status before and after the initiation of peritoneal dialysis. SETTING: Patients were followed at a tertiary-care regional nephrology program at St. Joseph's Hospital, McMaster University, Hamilton, Ontario, Canada. METHODS: Incident peritoneal dialysis patients between 1 January 1995 and 31 May 1998 were eligible if there was a peritoneal equilibration test within 180 days of starting dialysis, and a serum albumin value measured within 90 days prior to, and 20 to 70 days after initiating dialysis. MAIN OUTCOME MEASURES: Serum albumin, before and after the initiation of dialysis, and the presence of proteinuric renal disease were compared with the peritoneal equilibration test results. RESULTS: Among 67 identified patients, there were 7 high, 27 high-average, 26 low-average, and 7 low transporters and the mean serum albumin values before dialysis were 35.1, 37.4, 37.8, and 40.4 g/L, respectively (p < 0.001). Serum albumin values prior to the initiation of dialysis correlat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4-hour D/P creatinine ratio (r = -0.251, p = 0.040). After initiation of dialysis, the correlation was stronger (r= -0.447, p< 0.001). Serum albumin prior to initiation of dialysis was lower for those with proteinuric than nonproteinuric renal disease (36.4 g/L vs 38.8 g/L, p = 0.04). The trend to lower serum albumin in high transporters was seen in patients with both proteinuric and nonproteinuric renal disease. CONCLUSIO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higher peritoneal membrane transport and lower serum albumin is present before initiation of dialysis in both proteinuric and nonproteinuric renal disease.The poor outcomes associated with low serum albumin and higher peritoneal membrane transport might be explained by other underlying factors. The contribution of inflammation, malnutrition, and fluid overload requires further study.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评价各种营养指标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入选2006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7例,资料收集包括一般资料、主观综合营养评估(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饮食记录和分析、体测量、生化指标.随访截止时间 2009年6月,记录生存、退出透析或死亡等结局.Cox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营养指标对预后的影响,ROC 曲线分析各因素预测死亡的效果.结果 36个月后,9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有3例转为肾移植,1例转为腹膜透析,23例死亡,共27例(28%)退出血液透析.主观营养评估SGA评分良好组生存率明显高于SGA营养不良组(P=0.000),SGA、饮食蛋白摄入、血白蛋白、胆固醇和体质量指数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SGA预测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0.76)最大,是预测死亡效果最好的营养指标.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良好者生存率明显高于营养不良者,SGA是最有效预测患者死亡的指标,而且简单易行,适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的评估.  相似文献   

13.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代谢性酸中毒对营养状态的独立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血液透析剂量和酸中毒状态分别对机体营养状态的独立影响。方法选择解放军306医院血液净化中心4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例检测透析前血清HCO3^-、pH、血清白蛋白、标准化蛋白代谢率(PCRn)、Kt/v和体重指数(BMI)等指标,参试患者均为标准HCO3^-透析,持续时间平均(100±37)月,排除标准为:合并慢性肝脏疾病、恶性肿瘤以及恶病质状态。结果平均年龄为(61±13)岁,Kt/v为(1.34±0.15),PCRn为(1.09±0.06)g/(kg·d),血清白蛋白为(39.3±3.3)g/L,BMI为(20±2.3)kg/m^2,HCO3^-为(21.0±2.4)mmol/1,pH值为(7.36±0.06)。血清白蛋白水平与PCRn(P〈0.05)、HCO3^-(P〈0.05)、pH(P〈0.05)显著正相关,但与Kt/V和BMI无显著相关性,血清HCO3^-和PCRn显著负相关(P〈0.05)。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年龄、血清HCO3^-浓度和PCRn对血清白蛋白浓度的显著性意义,而Kt/v对血清白蛋白浓度无显著性影响,将参试患者分为2组,对于HCO3^-≤20mmol/L的病例,血清白蛋白浓度平均为(36.9±2.3)g/L,而对于HCO3^-≥20mmol/L的病例,血清白蛋白浓度平均为(41.1±2.8)g/L(P〈0.05);相应组PCRn分别为(1.08±0.07)g/kg/d和(1.09±0.06)g/kg/d(P=NS)。同时结果提示血清白蛋白浓度与透析剂量无显著相关性(Kt/V范围:0.95到1.82)。结论对于Kt/v达标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酸中毒对血清白蛋白水平为负性影响,同时与膳食蛋白摄入(通过PCRn进行评估)无关。当机体存在中度到重度代谢性酸中毒状态时,PCRn并不能反映真实的膳食蛋白摄入情况,可能与机体内源性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采用主观评估(微型营养评估法与主观全面评估法)与客观指标结合的综合评估方法,初步探讨复方α酮酸制剂对于透析患者蛋白营养不良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透析中心血清白蛋白低于35g/L老年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患者各24例,透析时间均大于一年,其中,血液透析组及腹膜透析组各设对照组12例。除对照组外,所有患者均服用开同6个月。营养评估采用综合评估法,即客观营养指标结合主观营养评估。客观指标包括:体重指数(BMI)、血白蛋白(Alb)、血前白蛋白和平均每日每公斤体重能量与蛋白质摄入(DEI、DPI)。主观评估采用了两种评分方法:即通用的主观全面评估法(Subject Global Assessment,SGA)与专门用于老年患者的微型营养评估法(Mini NutritionalAssessment,MNA),同时测定了患者饮食中的蛋白质与能量摄入情况。结果①伴营养不良的患者普遍存在SGA与MNA评分偏低,提示主客观的评估一致性较好;②与对照组相比,应用酮酸制剂治疗的透析患者3个月后,蛋白质与能量的摄入明显上升,虽体重指数改变不明显,但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升高,;治疗6个月以后,SGA评分、MNA评分明显上升;低血清白蛋白血症进一步改善,而蛋白质与能量的摄入未进一步增加,患者的体重指数BMI、透析充分性、C反应蛋白(CRP)、血脂改变仍不明显。结论复方酮酸制剂能够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改善营养状况,微型营养评估法更适合老年透析患者的营养评估。  相似文献   

15.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采用主观全面评定法(SGA)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进行营养评价,探讨MHD患者饮食蛋白质、能量摄入与营养不良的关系。方法由专职营养师对106例患者进行膳食调查,并采取SGA法对患者进行营养状态评价,同时对患者进行人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查。结果SGA评价:营养状况正常69例,占65.09%;中度营养不良28例,占26.41%;重度营养不良9例,占8.49%。营养正常组与中度营养不良组相比较,体质量、每日能量摄入、上臂围、上臂肌围、白蛋白、前白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营养正常组与重度营养不良组比较,除上述差异外,年龄、透析龄、每日标准体质量蛋白质摄入、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水平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透析患者营养不良与年龄、透析龄、每日标准体质量蛋白质和能量摄入有关。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调查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的营养和每日蛋白质摄入状况,分析CAPD患者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方法:2012年6月~2013年6月来本院161例CAPD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横断面调查,内容包括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估量表、体重指数和实验室检查,通过饮食日记法,了解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入状况,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AP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营养不良的发生与透析龄呈正相关,与工作状态、DPI、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红细胞和红细胞压积呈负相关(P0.05)。结论:CAPD患者的营养状况受多因素的影响,医务人员应重视评估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针对患者不同情况实施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18.
持续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存率及多变量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存率及其独立的预后因素,观察腹膜转运特性及相关临床特点对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选择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随诊腹膜透析患者232例,采用Cox模型回归分析透析开始时各临床指标对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CAPD患者1年、2年、3年及4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1.1%、77.7%、68.7%及55.8%;单因素COX模型回归分析表明:糖尿病患者、腹膜高转运状态、年龄增加、血浆白蛋白低于3.0的患者预期生存率均降低(P〈0.05)。232例患者中180(78%)位患者在开始透析的前6个月完成腹膜平衡实验(PET),其中高转运状态与死亡显著相关(与低于平均转运患者相比,RR2.70;95% CI 1.03 to 7.05;P=0.043)。经多因素COX模型回归分析,糖尿病和年龄是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死亡的相对危险度为非糖尿病患者的2.96倍(95% CI 1.62 to 5.38;P〈0.0001);年龄每增加10岁,相对危险度增加0.31(P=0.039)。结论根据透析前年龄、原发病、血清白蛋白和腹膜的转运状态可以对腹膜透析患者的预后进行初步判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天津市某医院接受维持性腹膜透析治疗且规律随访的患者,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原发病、腹膜透析龄、胃肠道功能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