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戚越  高桂琴 《黑龙江医药》1997,10(6):370-371
卡前列甲酯栓即 dL—15甲基 PGF_2α甲酯,商品名叫卡孕栓。由东北制药厂生产,是一种新型抗早孕药物。本文综合我院184例临床资料,认为卡孕栓配伍丙酸睾丸酮终止早孕效果好,安全简便,副作用轻,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依沙吖啶引产失败后用卡前列甲酯栓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35例中期妊娠和依沙吖啶1次羊膜腔注射引产失败后,再用卡前列甲酯栓的效果,方法:卡前列甲酯栓1mg,放置于阴道后穹窿,若3h后无宫缩,再放1次,结果:35列孕妇,引产成功率100%,引产后24h内阴道流血量200±20mL。出现腹泻,恶心等不良反应各1例。结论:卡前列甲酯栓用于依沙吖啶中期引产失败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卡前列甲酯栓终止孕12~16周妊娠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6月来本院要求终止妊娠的孕12~16周的孕妇120例,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服用米非司酮50mg,早晚各1次,连服2d,后于阴道后穹隆放置卡前列甲酯栓1mg;对照组采用羊膜腔内注入利凡诺100mg终止妊娠;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完全流产率为85.00%,对照组为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产时间观察组为(6.42±2.31)h,对照组为(60.54±3.90)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出血量观察组为(34.67±5.21)ml,对照组为(78.69±21.34)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卡前列甲酯栓终止孕12~16周妊娠效果优于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依沙吖啶引产失败后用卡前列甲酯栓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35例中期妊娠用依沙吖啶1次羊膜腔注射引产失败后,再用卡前列甲酯栓的效果。方法:卡前列甲酯栓1mg,放置于阴道后穹窿,若3h后无宫缩,再放1次。结果:35例孕妇引产成功率100%。引产后24h内阴道流血量200±20mL。出现腹泻,恶心等不良反应各1例。结论:卡前列7甲酯栓用于对依沙吖啶中期引产失败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本文32例10-16孕周要求中止妊娠妇女,采用丙酸睾丸酮100mg肌,每天1次共3天,后住院阴道置入前列甲酯栓,结果完全流产率为62.5%,流产时间平均为12.2小时,出血量平均为62ml。对于高危因素孕妇也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制的卡前列甲酯栓(代号 PG05,简称卡孕栓)具有扩张宫口、促进子宫平滑肌收缩作用,在丙睾的配合下引发内源性前列腺素的分泌,共同完成自然流产过程。经北京协和、友谊等四大医院试用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院从1992年开始应用,现将42例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①病例选择:凡来我院要求药物流产的患者,经盆腔检查及 B 超证实确系宫内妊娠,并符合停经日数,无前列腺素禁忌证,无严重的心、肝、肺、肾并发症,不计年龄、孕  相似文献   

8.
卡前列甲酯栓和米索前列醇在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卡前列甲酯栓和米索前列醇在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药物流产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人工流产的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片联合米索前列醇口服作为药物流产方案,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片口服联合卡前列甲酯栓置于阴道后穹窿作为药物流产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药物流产率、胚胎排出时间以及药物流产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药物流产成功率为73.58%,显著高于对照缌观察组药物流产成功患者的胚胎排出时间为(2.81±1.09)h,显著短于对照组.在药物流产过程中,观察组恶心的发生率为18.87%,腹泻的发生率为1.89%,腹痛的发生率为20.7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卡前列甲酯栓终止8~12周妊娠的成功率显著高于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同时前者的胚胎排出时间更短,不良反应更少,是更为安全、有效的药物流产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卡前列甲酯栓在无痛人工流产术术中软化宫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门诊行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63例患者,观察组术前给予卡前列甲酯栓1mg,对照组术前未使用卡前列甲酯栓,记录两组宫颈软化程度及术中出血量。结果观察组中宫颈软化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38.1%、93.7%,而对照组分别为25.4%、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卡前列甲酯栓在无痛人工流产术术前给予应用,不仅具有显著降低扩张宫颈的难度,还具有明显减少术中出血等优点,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米非司酮配伍卡前列甲酯或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28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86例(平均年龄28±s5a,停经45±4d)使用米非司酮配伍卡前例甲酯或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结果:完全流产91.3%,不全流产6.6%,继续纤娠或胚脂停止发育2.1%。完全流产在有阴道分娩史为94.4%,而在有剖宫产史为85%,两差别有显意义(P<0.05)。米非司酮配伍2种不同型的前列腺素完全流产率无差异,是一种安全、有效、痛苦少的药物流产方法。  相似文献   

11.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0~24周妊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与依沙吖啶终止妊娠10~24周的引产效果比较。方法将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来河南省济源市第二人民医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妇女随机分为两组,50例/组,A组为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予米非司酮150mg口服,米索前列醇以妊娠周决定剂量阴道置入。B组为依沙吖啶100mg羊膜腔注射。结果比较二组用药至出现规律宫缩时间,产程、产时及产后2h内出血量,胎盘、胎膜残留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引产成功率,住院天数二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0~24周妊娠效果优于依沙吖啶,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快捷的引产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米非司酮+卡前列甲酯栓与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终止孕周为8~12周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孕周为8~12周的112例妊娠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予米非司酮+卡前列甲酯栓行药物流产;对照组患者予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行药物流产,比较两组患者的流产成功率、流产失败率、胚胎排出时间、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流产成功率为73.21%,失败率为26.79%,胚胎排出时间为(3.06±1.38)h;对照组流产成功率为55.36%,失败率为44.64%,胚胎排出时间为(3.75±1.22)h,两组患者流产成功率、流产失败率、胚胎排出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腹泻、腹痛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3.21%、1.79%、3.57%、2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71%、5.36%、19.64%、39.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卡前列甲酯栓用于孕8~12周妇女的人工流产时,流产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卡前列甲酯栓联合利多卡因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拟行人工流产术患者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仅采用利多卡因宫旁麻醉后实施人工流产术;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前40min将卡前列甲酯栓1枚置于阴道后穹窿。比较2组镇痛有效率、宫颈松弛程度及手术时间、术中阴道出血量、术后阴道出血时间。结果治疗组术中镇痛有效率和宫颈松弛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时间、术后阴道出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阴道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甲酯栓联合利多卡因用于人工流产术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米非司酮配伍卡前列甲酯或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28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86例(平均年龄28±s5a,停经45±4d)使用米非司酮配伍卡前列甲酯或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结果:完全流产91.3%,不全流产6.6%,继续妊娠或胚胎停止发育2.1%。完全流产在有阴道分娩史者为94.4%,而在有剖宫产史者为85%,两者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米非司酮配伍2种不同型的前列腺素完全流产率无差异。是一种安全、有效、痛苦少的药物流产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蔡玉兰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3):1257-1258
自2001年12月~2003年12月,将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及依沙吖啶,应用于10~16周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妇女115例,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张春华  柯然利 《海峡药学》2012,24(2):157-158
目的 在微管人工流产术中应用卡前列甲酯栓,对提高患者的术中舒适性,减少出血量的疗效影响.方法 早孕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在宫颈表面麻醉下行微型吸管人工流产术;观察组在微型吸管人工流产术前15min使用卡前列甲酯栓0.5mg置于阴道后穹窿,然后在宫颈表面麻醉下进行微型吸管人工流产术.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27,P<0.05),观察组术中疼痛程度明显更轻.观察组的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为1.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33% (P<0.05).观察组的术后不适感消失时间为(24.3±6.8)min,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7.1±7.5)min(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为(39.5±8.4)mL,术后出血量为(78.7±10.5)mL,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64.1±10.2)mL,(140.5±16.8)mL(均P<0.05).结论 在卡微管人工流产术中应用卡前列甲酯栓,确实减轻了孕妇人工流产时的疼痛感,减少了人工流产综合反应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并且有助于减少术中、术后子宫出血量,流产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无痛人工流产患者术前阴道放置卡前列甲酯,观察不同用药时间、不同剂量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2012年1-6月于我院计划生育门诊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女性共1 000例,随机分成5组,每组200例,妊娠时间4565 d。A组:术前1 h阴道后穹窿置卡孕栓0.5 mg;B组:术前1 h阴道后穹窿置卡孕栓1 mg;C组:术前2 h阴道后穹窿置卡孕栓0.5 mg;D组:术前2 h阴道后穹窿置卡孕栓1 mg;E组:术前不用药(对照组)。所有患者静脉麻醉下行人工流产术,术中判定宫颈软化情况及术中阴道流血量,观察不良反应。结果应用卡孕栓后,D组宫颈软化程度最满意,88%不需扩张可以直接手术,软化效果明显好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B、C三组软化效果亦明显好于E组。D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其他四组(P<0.05)。A、B、C、D四组间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的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卡前列甲酯术前1 h阴道放置软化宫颈疗效确切,能简化手术,并有利于进一步机械性扩张宫颈。而术前2 h放置时,不仅能更加有效地软化宫颈,更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且不增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的几率。  相似文献   

19.
白文彩 《河北医药》2013,35(16):2498-2498
产后出血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积极探索预防产后出血的方法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探索一种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我院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间600例住院孕产妇进行资料回顾,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收至我院分娩女性,均为足月妊娠,且无合并症及并发症,近期内未使用过前列腺素抑制剂的自然临产的初产妇共600例,平均分为2  相似文献   

20.
卡孕栓(又名卡前列甲酯栓)放入阴道吸收快,使平滑肌收缩抑制宫颈胶原合成酶的作用,可使胶原合成纤维的合成下降,宫颈软化扩张.机械扩张如导尿管扩宫棒均在术前6~8h插入宫颈或宫腔,卡前列甲酯栓只需90~120min,因此,大大缩短了流产的时间.30例人工流产术均为正常出血量,无1例大出血,较安全可靠,笔者体会,可以用卡前列甲酯栓作为人流术前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