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徽省主粮中霉菌及其毒素污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霉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种类多,同时也侵染田间谷物和贮藏的粮食.如遇到合适的气温、湿度可继续生长繁殖,引起粮食霉变.同时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霉菌毒素,当人畜食入后可对健康造成危害.杂色曲霉素(ST)、烟曲霉震颤素(FT)可引起人畜急慢性中毒或致癌,在世界上已得到证实.安微是农业省,粮食生产品种多,产量高,全面掌握霉菌毒素的污染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部份主粮中霉菌及其毒素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四川省部分地区玉米、小麦、大米3种主要粮食中霉菌侵染状况和伏马菌素B_1(FB_1)、杂色曲霉素(ST)、烟曲霉震颤素(FT)3种霉菌毒素的污染状况。结果显示3种粮食中霉菌侵染严重,其侵染率分别为92.3%、87.2%、72.4%。菌相以曲霉菌为主,同时检出了产生ST毒素的杂色曲霉菌。FB1和ST在粮食中污染较普遍,FB_1检出率为12.8%~100%,含量15.2~27.0mg/ng;ST检出率为34.3%~56.9%,含量24.0~75.0μg/kg。FT在粮食中污染率和含量均较低。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四川省部分地区大米和小麦两种主粮中杂色曲霉菌(A.v)和杂色曲霉素(ST)污染调查,结果表明在大米和小麦中,A.v污染率分别为5.5%和10.5%;ST污染率为53.4%和65.8%;ST平均含量为15.5μg/kg和58.6μg/kg。对不同地区和不同贮藏期粮食进行分析,A.v检出率越高,粮食中ST污染率和含量越高;贮藏期延长,A.v和ST检出率及ST含量增高。实验产毒表明所有A.v菌株均能产生ST,平均产毒量达7190.2μg/kg,证实A.v是ST形成的主要菌种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地区主粮中霉菌污染分离分析聂美莉,乌力吉,金晓亮,要建军霉菌侵染是当前食品卫生工作中一项急待解决的问题。为了全面解决区内粮食霉菌污染情况及一些霉菌产毒菌分布情况,于1988~1989年对自治区粮食中霉菌污染分离情况进行了分析检测。1材料及方法对...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部份主肿霉菌及其毒素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了四川省部分地区玉米,小麦,大米3种主要粮食中霉菌侵染状况和伏马菌素B1(FB1)杂色曲霉素(ST),烟曲霉震颤素(FT)3种霉菌毒素的污染状况。结果显示3种粮食中毒菌侵染严重、其侵染率分别为92.3%,872%,72.4%,菌相以曲霉菌为主,同时检出了产生ST毒素的杂色曲霉菌。  相似文献   

6.
粮食中霉菌与霉菌毒素污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中霉菌与霉菌毒素污染情况调查林朝蔡海珊张荣何云亚象山县卫生防疫站(浙江315700)霉菌在粮食中生长繁殖产生有毒代谢产物,当人们食入污染这些毒性代谢产物的食物后可产生急性或慢性中毒症及各种疾病。杂色曲霉素是自然存在较广的致癌毒素,国内有报道和胃癌...  相似文献   

7.
绝大多数国家有关食物和饲料的一般法规都禁止含有毒或有害物质(包括霉菌毒素)的产品出售。到目前为止在霉菌毒素方面只有黄曲霉毒素(AFT)列在法令里,而其他霉菌毒素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霉菌在谷物中产生的毒素往往不止一种。虽已有分别的测定方法,但商品中存在的毒素是未知的,一种种分别进行分析,很费时间。本法适用于谷物中黄曲霉毒素(AFT)、棕曲霉毒素、展青霉素、杂色曲霉素和赤霉烯酮同时存在时的筛选和检测。[提取] 称取磨细均匀有代表性的谷物样品50g(玉米粉处理见下段)于500ml圆底烧瓶中,加25ml0.1 M磷酸和250 ml氯仿,振荡30分钟,用垫玻璃纤维纸和10 g助滤剂(Celite)的磁漏斗过滤。取滤液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主粮霉菌污染及菌相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粮食在田间生长、储藏、销售过程中极易受霉菌污染,粮食一旦霉变,不仅其营养价值会破坏,商品价值会降低,而且霉菌及其产生的毒素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霉菌对粮食的污染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为了解贵州省粮食霉菌污染情况,我们对贵州省产主粮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样品来源 在全省9个地区3 2个县(市) ,根据分层两级随机抽样方法,共采集小麦5 0份,大米62份,玉米72份,各类样品每份约5 0 0g ,均采自粮仓或农户,外观正常。1.2 霉菌分离方法[1 ]  取样品约3 0g ,用75 %酒精处理1min ,以去除粮粒表面的蜡质和微生物,用…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安徽省部分地区小麦、玉米、大米三种主要粮食中霉菌侵染状况。杂色曲霉素(ST)用化学方法提取,毒素含量测定用灵敏、快速的ELLSA方法。结果表明三种粮食中霉菌侵染严重,侵染率分别为96.27%,84.79%和26.80%。霉菌菌相以曲霉为主。ST在粮食中污染较普遍,阳性率为67.2%~100%,平均含量为0.49~231.53μg/kg。尤其在小麦中阳性率高达100%,平均含量达161.3μg/kg,1994年收获的小麦、玉米平均含毒量明显高于1995年收获的小麦、玉米,说明ST在粮食储藏过程中易产生  相似文献   

11.
我省生产和食用的主粮是稻谷、玉米和小麦,为了解霉菌及黄曲霉毒索B1污染分布情况,我们对一九八三年本省自产入库的以上主粮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烟曲霉震颤素(简称FT)主要是由烟曲霉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该类毒素对大鼠、小鼠、家兔、猪、羊等中枢神经系统有较强毒性,可引起动物的强烈痉挛乃至死亡。虽然目前尚未见到对人体健康有直接危害的专门报告,但由于烟曲霉广泛分布在土壤中,尤以稻田,菜地土样中检出率高,因此极有可能污染粮食、蔬菜和饲料,对人畜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为了解吉林省主粮中烟曲霉和FT的污染状况,对吉林省产三种主粮(玉米,小麦,水稻)170分样品,蔬菜和粮地内土样20份,进行了烟曲霉分离。结果粮食和土样中烟曲霉的污染较严重,粮样中烟曲霉的侵染率为6.1%~9.0%,平均菌落数为1.7~4.6个;土样中检出率分别为80%,50%;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170份样品和从中分离的10株典型菌株的产毒培养物的毒素提取液进行烟曲霉震颤素的检测,结果只有2份玉米样品的FT阳性,含毒量分别为92mg/kg,126.5mg/kg;10株烟曲霉均未检出FT,说明吉林省主粮中FT的污染较轻。从粮食中分离的菌株产FT的能力不强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粮食中霉菌毒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调查湖北省粮食中主要霉菌及毒素污染情况。方法:采取随机分层定点方法采集大米、小麦、玉米共182份样品,按卫生部营卫所提供的方法进行毒素测定。结果:三种粮食中串珠镰刀菌素B平均污染率为39.75%,杂色曲霉素为78.57%。黄曲霉毒素B1为80.36%。结论:三种粮食中串珠镰刀菌素B、杂色曲霉素和黄曲霉素污染均较严重。  相似文献   

14.
上海地区小麦中霉菌毒素的污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上海郊县1995年的小麦样品100份.应用薄层层析法检测黄曲霉毒素B1(AFB1),用气相色谱法检测镰刀菌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酸(DON)和雪腐镰刀菌烯酸(NIV)。样品中DON、NIV和AFB1的污染率分别为53.0%、35.0%和45.0%,平均含量分别为280.9μg/kg、103.4μg/kg和0.86μg/kg。有17份样品同时检出AFB1,DON和NIV,可见镰刀菌毒素和黄曲霉毒素可共同污染粮食。本次调查我们还发现小麦中DON和NIV的含量存在相关关系(r=0.55.P<0.01),而AFB1与这两种毒素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r<0.10,P>0.05)。  相似文献   

15.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和薄层色谱法,对安徽、河南部分地区1991年因特大洪涝灾害造成粮食霉变而引起食物中毒的小麦和大米样品,进行了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B_1(AFB_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T-2毒素(T-2)及赭曲霉毒素A(OA)等]的检测。在测定的样品中,检出了高含量的DON和T-2。其中,霉变小麦中,T-2的污染阳性率为96.9%。最高含量为1064.4μg/kg,平均含量为212.1μg/kg;6份霉变大米中,T-2平均含量达532.0μg/kg。  相似文献   

16.
月饼中霉菌污染状况及菌相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月饼中霉菌污染状况及菌相分布。方法:中秋前对市售的22份月饼样品按卫生部《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部分的要求进行检验。结果:霉菌检出率为68.2%(15/22),霉菌中草酸青霉检出率为27.3%。结论:生产环境不符合卫生要求与包装方式不当,是造成霉菌生长繁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霉菌毒素是由许多霉菌自然产生的有毒有机化合物。近50种霉菌化合物可引起人类和动物的霉菌毒素中毒症。通常认为霉菌毒素中毒是由于食入被霉菌污染的食物所引起,但也有报道证实,空气中的霉菌毒素也可导致疾病发生。现已从灰尘中分离出多种霉菌毒素,其中包括黄曲霉毒素和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大多数霉菌毒素,就其化学结构、毒理学特性以及干扰细胞代谢的方式而言,大体上或多或少都进行过研究。但除早已熟知的麦角中毒外,人们对食品中霉菌毒素的产生所知较少。本文总结了有关食品中霉菌毒素产生的一些最主要的发现。植物性来源的食品美国联邦食品储藏研究所在广泛的比较研究中曾将能产生黄曲霉毒素的黄曲霉菌株接种于大量不同的植物性食品中,生长六天后测定其毒素含量。受检的有各种粮食制品、豆类果实,土豆干制品、各种熟食、果实、水果干、调味品、饮料以及苹果汁和浆果酱  相似文献   

19.
我国部分克山病区和非病区主粮中霉菌的污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秀芳  刘兴Jie 《卫生研究》1996,25(3):157-159
自克山病地区及非病区的291份稻谷和玉米样品中分离霉菌,菌相分析未发现各菌群中有意义的地区性差异。产生串珠镰刀菌素(moniliformin,简称 MF)的串珠镰刀菌及其变种的检出率,玉米比稻谷高约10倍。该类菌的分离结果与样品中 MF 的测定结果基本平行。二者对比说明,该菌的产毒株在病区可能比非病区多。  相似文献   

20.
变质面粉食物中霉菌及其产毒性实验分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卫生防疫站(150010)于海川高迎春孙振兰林口县卫生防疫站贾彬杨君1995年4月8日,某县砖厂民工食堂发生一起罕见的因食用霉菌污染的面粉蒸制的馒头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采集变质面粉及剩余食物进行霉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