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国产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9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国产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 ( UA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 8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治疗组各 90例 ,观察两组心绞痛发作 ,硝酸甘油含服量 ,心绞痛分级改善 ,药物不良反应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心绞痛发作 ,硝酸甘油含服量 ,心血管疾病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心绞痛分级比较 :治疗组 ~ 级明显减少 ,治疗组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低分子量肝素钙 ,能有效地控制 UAP发作 ,减少心肌梗死、猝死、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不稳定性心绞痛病理生理基础为血拴形成的过程,需要积极的治疗,否则可导致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给予肝素抗血拴治疗,常能减少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本文通过使用低分子肝素和静脉滴注肝素比较,发现两者在疗效和副作用方面的差异,为不稳定性心绞痛选择更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的疗效。方法: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阿司匹林和抗心绞痛常规治疗下,加低分子肝素5000U,每12h一次,连用14d,对照组(40例),给予阿司匹林和抗心绞痛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改善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表现方面总有效率分别为87.5%、70.0%(P<0.05),两组均未发生心脏事件。结论:低分子肝素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屈金刚 《中原医刊》2004,31(17):13-14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2 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和对照组 ,两组性别、年龄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以低分子肝素钙 5 0 0 0 U,皮下注射每 12h 1次 ,疗程 7天 ,其余和对照组常规抗心绞痛药物相同。结果 :住院期间治疗组 62人中 10人发作心绞痛 ,占 16 1% ;对照组 5 8人中 2 1例发作心绞痛 ,占 3 6 2 % ,P <0 0 5 ,有显著性差异 ;治疗后 6个月 ,治疗组 12人中 3人发作心绞痛 (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 2 5 % ) ;对照组 12人中 8例发作心绞痛 ,1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 75 % ) ,P <0 0 5 ,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可明显减少不稳定性心绞痛在住院期间和 6个月内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 ,且应用较为方便 ,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92例病例均为我院住院和门诊就诊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6例。两组病例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静脉滴注。14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持续时间缩短,心电图改善情况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和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8例,随机分为低分子量肝素组和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对照组常规服用硝酸盐类、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5%葡萄糖液500ml加硝酸甘油5~10 mg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14天.低分子量肝素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量肝素(每毫升含低分子肝素钙9 500IU)0.4~0.6ml,每天2次腹壁皮下注射,连用10天.结果:低分子量肝素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含服量均有明显减少;心电图心肌缺血情况有明显改善,且无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发生,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且无出血副作用出现.结论:低分子量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速避凝)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常规抗心绞痛治疗1周症状无明显改善的7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加用低分子肝素钙4100IU,每日2次,腹部皮下注射,连用7d。结果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后不稳定性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心电图ST段改善(P<0.01),总有效率为86.8%。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效果明显,并且无明显副作用,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方法 将6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硝酸酯类、抗血小板、β受体阻滞剂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速碧凝)0.4ml皮下注射q12h,共用10d.10d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用量、心绞痛持续时间、心电图变化.结果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有效缓解症状、改善心电图疗效.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效,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住院UAP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LMWH腹壁皮下注射,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硝酸甘油含服量、心电图改善情况、药物不良反应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和心电图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含服量以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LMWH治疗UAP临床疗效显著、安全,能减少心肌梗死、猝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5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符合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标准的患者106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替罗非班组加用替罗非班。观察两组患者30天后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左室射血分数及出血事件。结果替罗非班组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少于常规治疗组,替罗非班组的心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的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替罗非班可减少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心血管事件,改善心功能,不增加出血事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应用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2009年1月~2009年9月入住我院心血管病房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加用普通肝素,治疗组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总有效率78.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心电图改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有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有1例患者穿剌部位渗血,1例患者出现皮下瘀斑,2例患者牙龈出血;治疗组有仅有1例出现注射部位皮下瘀斑,停药后逐渐好转。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上低分子肝素的疗效明显高于普通肝素,并且出血危险性方面优于肝素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67例临床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采用单盲、对照的完全随机化方法,分为低分子肝素治疗及小剂量尿激酶全治疗组。通过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24h缺血总负荷及30d发生心梗的例数和死亡率,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疗效和安全性。两组治疗在减少心绞痛发作和缺血总负荷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但溶栓组发生心肌梗塞(AMI)2例,发生出血5例(鼻衄2例、牙龈出血2例、便血1例)。作者认为低分子肝素治疗比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有更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43例符合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先静脉滴注普通肝素5000U,然后以1000U/h维持静脉滴注,调整肝素剂量使激活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延长至参考值的1.5~2倍,连续使用7d;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4100U皮下注射,012h,连续使用7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心电图变化,凝血指标,出血情况等。结果两组均能显著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减少缺血负荷(P〈0.01),但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对凝血指标无明显影响(P〉0.05),而对照组对凝血指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作用相似,但低分子肝素作用更为明显,使用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14.
对 6 7例临床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采用单盲、对照的完全随机化方法 ,分为低分子肝素治疗及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组。通过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 2 4h缺血总负荷及 30d发生心梗的例数和死亡率 ,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疗效和安全性。两组治疗在减少心绞痛发作和缺血总负荷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但溶栓组发生心肌梗塞(AMI) 2例 ,发生出血 5例 (鼻衄 2例、牙龈出血 2例、便血 1例 )。作者认为低分子肝素治疗比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有更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舒血宁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万方医学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关于舒血宁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命中7篇符合条件文献Meta分析。结果:治疗2周后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效应Z=6.49(P0.00001),OR及其95%可信区间4.98,95%CI(3.07,8.10),其中3项研究对心电图进行评价,治疗2周后心电图改善情况试验组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总效应Z=3.89(P0.0001),OR及其95%可信区间2.53,95%CI(1.59,4.04)。结论:不稳定型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舒血宁和低分子肝素可明显改善心绞痛症状,有效控制心绞痛发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和研究针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用辛伐他汀结合低分子肝素钠的临床价值。方法整群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来赤峰学院附属医院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6例作为此次报告的研究对象,均分成两组,每组63例。对照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给予临床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而试验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用辛伐他汀结合低分子肝素钠进行干预。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心绞痛情况、心率、胆固醇、甘油三酯、心绞痛发生次数、持续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试验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后心绞痛情况、心率、胆固醇、甘油三酯等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结合低分子肝素钠在临床治疗冠心病上有着较好的作用价值,可以明显的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期间的各项指标,减少了心绞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低分子肝素对近期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对近期心脏事件、心肌供血、出血风险、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自1977年1月至2000年4月167例行支架术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3例)、LMWH组(84例).对照组术前术后常规应用阿司匹林和噻氯匹啶;LMWH组术前术后在应用阿司匹林和噻氯匹啶的基础上,加用LMWH0.4ml,皮下注射,1次/12h,连续10天.观察两组血栓形成、出血并发症、心绞痛发作及心肌缺血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有2例出现亚急性血栓,而LMWH组没有发生(P>0.1),两组均未发生需要输血的严重出血,LMWH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心肌缺血总负荷均较对照组少(P<0.01).结论支架植入术后应用LMWH可降低心脏事件发生,改善心肌缺血,且出血并发症少,应用较为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高危组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使用替罗非班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给予70例高危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标准化的低分子肝素抗凝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基础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增加替罗非班,观察在住院2周内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心肌梗死发生率、出血不良事件发生和心电图的改善情况.结果:相比对照组,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减少(P<0.05).两组心电图的改善和出血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可有效缓解高危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症状,减少心肌梗死发生率,有助于压低的ST段及T波倒置恢复,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的出血倾向,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疗效、安全性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再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发生率。方法 9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在对照组规范治疗(低分子量肝素钙+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其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负荷量0.4μg/(kg.min),静滴30min,继之维持量0.1μg/(kg.min)持续静滴36h。观察2周时心绞痛发生频率、程度、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18导联心电图变化及出血事件,记录6个月内MACE发生率。结果心绞痛症状总有效率观察组91.84%(对照组:72.92%),心电图总有效率87.76%(对照组:70.83%),MACE发生率18.36%(对照组:33.33%),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出血及不明显出血事件发生率二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出现大出血事件。结论在规范抗血小板、抗凝基础上应用替罗非班治疗UA,疗效确切,能有效控制心绞痛症状,改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明显降低MACE发生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应用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与低分子肝素三联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拜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治疗组(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与低分子肝素钠三联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复发次数减少百分比明显大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总出血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应用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与低分子肝素司三联治疗疗效较好,值得更广泛地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