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Mfn2介导缬沙坦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缬沙坦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新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VSMCs,采用AngⅡ诱导其增殖,用不同浓度的缬沙坦(10-5、10-6、10-7mol/L)进行干预,细胞计数及四氮唑盐试验(MTT)检测VSMCs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线粒体融合素基因-2(mitofusin-2,Mfn2)、Raf、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1/2,ERK1/2)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AngⅡ能够明显促进VSMCs的增殖,下调Mfn2的表达、增强Raf和ERK1/2的表达;缬沙坦10-5、10-6mol/L可以拮抗AngⅡ的上述作用,而缬沙坦10-7mol/L无此作用;缬沙坦对无AngⅡ刺激的VSMCs增殖无明显影响.结论缬沙坦能有效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s增殖,其机制与调节Mfn2的表达、抑制Ras-Raf-ERK/MAP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PI3K抑制剂Wortmannin对表皮生长因子(EGF)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迁移及磷酸化Akt蛋白表达的影响,旨在探讨EGF诱导的VSMCs增殖和迁移的信号通路。方法:以低血清培养的VSMCs作为对照,采用细胞计数、划痕损伤实验和WesternBlotting技术,观察Wortmannin对EGF诱导的VSMCs增殖、迁移及磷酸化Akt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干预后24h,EGF组VSMCs增殖、迁移较对照组明显增强,同时磷酸化Akt蛋白的表达平行增高。而Wortmannin则明显抑制了VSMCs的增殖、迁移和磷酸化Akt蛋白的表达。结论: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了EGF诱导的VSMCs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3.
研究AGEs-RAGE通路阻断对糖尿病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迁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以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抗体预孵VSMCs后,再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刺激VSMCs细胞,Transwell法检测VSMCs迁移能力变化,MTT法及ELISA分别检测VSMCs增殖及p27蛋白表达的变化,DCFH法测定VSMCs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RT-PCR法测定NOX1 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RAGE抗体可以明显抑制AGEs诱导的VSMCs迁移作用(P<0.01),且抑制迁移作用较其抑制增殖作用强,细胞ROS水平降低(P<0.01),NOX1 mRNA表达量下降但P27蛋白表达变化不大。实验结果表明,用RAGE抗体阻断AGEs-RAGE通路可以抑制VSMCs的迁移,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NOX1 mRNA表达从而降低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再狭窄是影响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 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远期疗效的主要障碍。它的病理生理过程特点是内膜增厚和动脉壁重塑,造成球囊扩张部位的血管管腔狭窄。在内膜剥脱之后立即有中层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死亡发生,随后存活VSMCs明显增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ERK1/2抑制剂PD98059、p38MAPK抑制剂SB202190对表皮生长因子(EGF)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及迁移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EGF组、PD98059(PD)组、SB202190(SB)组。以低血清培养的VSMCs作为对照,采用细胞计数、划痕损伤实验,观察PD98059和SB202190对EGF诱导的VSMCs增殖及迁移的影响。结果:干预后24h,EGF组VSMCs增殖、迁移较对照组明显增强,加用PD98059和SB202190后,明显抑制了VSMCs的增殖和迁移。结论:EGF诱导的VSMCs增殖和迁移可能是通过p38MAPK和ERK1/2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抗骨桥蛋白抗体防治内皮剥脱术后血管狭窄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angioplasty ,PTCA)后血管再狭窄(restenosis ,RS)是一个过度的创伤愈合过程。血管中膜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细胞外基质的异常积聚以及血管重塑是造成再狭窄的主要原因。在RS的发病过程中,骨桥蛋白(osteopontin ,O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lncRNA GASL1能否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增殖.方法 构建lncRNA GASL1 相关的mRNAs共表达网络,并对其进行信号通路分析.将lncRNA GASL1(lncRNA GASL1组)或lncRNA NC(lncRNA NC组)分别转染人动脉VSMCs,采用CCK-8法检测lncRNA GASL1对VSMCs细胞活力的影响,免疫荧光检测增殖相关蛋白bcl-2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蛋白的变化,最后将lncRNA GASL1和Wnt/β-catenin通路抑制剂(ICG001)加入VSMCs细胞共培养,检测VSMCs细胞活力及bcl-2蛋白变化.结果 lncRNA GASL1 相关的mRNAs共374个,Pathway分析显示lncRNA GASL1 与Wnt/β-catenin通路相关性最高.CCK-8检测结果显示:lncRNA GASL1组细胞活力高于lncRNA NC组细胞;Western blot结果显示:lncRNA GASL1组细胞Wnt1、β-catenin蛋白含量高于lncRNA NC组;免疫荧光观察显示:lncRNA GASL1 组bcl-2蛋白含量高于lncRNA NC 组(P<0.05).将lncRNA GASL1 与ICG001 共培养VSMCs细胞后,CCK-8检测显示:lncRNA GASL1+ICG001组细胞活力低于lncRNA GASL1+对照剂组;免疫荧光观察显示:lncRNA GASL1+ICG001组bcl-2蛋白含量低于lncRNA GASL1+对照剂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ncRNA GASL1可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阻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后,lncRNA GASL1对血管平滑肌的促增殖作用下降.  相似文献   

8.
三氧化二砷作为传统中药砒霜的主要成分,具有明显的抗胃癌肿瘤细胞的作用,近年来其作用机制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逆转耐药;(2)抑制胃癌MGC803细胞增殖;(3)通过P38微管聚合调节细胞凋亡;(4)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5)调节Akt信号通路,抑制HGC-27细胞的增殖;(6)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7)调节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8)调节胃癌NCI-N87细胞增殖;(9)调节胃癌组织Flt-1、KDR和VEGFR-3表达。虽然三氧化二砷治疗胃癌的研究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其对肿瘤VEGF及其受体家族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所引发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分子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经过20余年的临床发展和应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日趋成熟,成功率可达90%以上,但术后6个月仍有30%~50%的再狭窄(RS)率,严重影响了其疗效。因此研究RS的发生机制和防治方法是当前一大热点和难点。目前研究表明RS发生机制是:①血管平滑肌细胞(SMC)的迁移和增殖;②血小板的聚集、黏附和生长因子的释放;③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我们先前报道人参总皂苷(total ginsenosides,TG)具有抗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作用,本工作重点探讨该作用是否与其抑制钙调神经磷酸酶( calcineurin,CaN)信号通路有关.方法 采用来自大鼠胸主动脉的培养VSMCs,以real time RT- PCR检测CaN的mRNA表达,并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CaN的催化亚基CnA的蛋白表达.结果 TG在抑制VSMC增殖的浓度(0.05 mg/mL和0.1 mg/mL)能显著抑制AngⅡ所引起的CaN mRNA和CnA蛋白表达的升高.结论 TG抑制CaN信号通路可能是其抗VSMC增殖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高旻  姜薇  孙帅  罗兰 《河北医学》2012,18(12):1671-1673
目的:比较GSTp和GSTm对血管紧张素II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过度增殖的抑制作用,以及对JAK/STAT3信号通路调控的影响,并探讨GSTp抑制作用的机制.方法:在VSMCs中过表达GSTp、GSTm及Y7F;MTT法检测细胞增殖,western blot检测STAT3磷酸化情况.结果:过表达GSTp和GSTm能够显著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及STAT3的磷酸化,GSTp的抑制效果较GSTm更佳,而Y7F抑制效果较差.结论:GSTp相比GSTm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效果更好,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转移酶活性而下调ROS水平,从而抑制下游增殖相关信号通路.这证明GSTp在维持血管平滑肌细胞稳定性及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血管内皮细胞(VECs)和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是血管壁的主要组成细胞。VECs能够保护血管内环境、维持血压以及调节血管运动,是维持血管生理功能平衡的关键。VSMCs可通过舒张和收缩改变血管直径使血管保持适当血压。VECs与VSMCs相邻,它能最先感知血液中的刺激影响VSMCs,进而影响血管的生理状态。在病理条件下,VECs发生损伤和功能失调,导致VSMCs表型转换、增殖及凋亡,进而引发多种心血管疾病。目前,VECs对VSMCs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而VECs功能失调对VSMCs的影响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之间的关系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PTCA术后RS仍然是限制其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SMC的迁移和增殖、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所导致的内膜增厚以及病理性的血管重塑被认为是RS形成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我们既往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工作表明,血府逐瘀浓缩丸(血管通)具有一定预防血管成形术后RS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选择方中活血化瘀的代表药物川芎、赤芍,取其有效作用部位川芎总酚和赤芍总甙制成芎芍胶囊,在建立猪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缬沙坦和阿托法他汀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中转录信号转导子和激活子3(Stat3)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探讨其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方法 分别将阿托法他汀、缬沙坦及二者联合作用于大鼠VSMCs.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状态;用流式细胞仪观察药物对细胞凋亡的影响,进一步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药物作用前后Stat3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JAK2、Stat3的表达及磷酸化活性.结果 阿托法他汀及缬沙坦都呈浓度依赖性方式抑制大鼠VSM-Cs的增殖水平,促进其凋亡,二者联合应用则具有协同作用.用阿托法他汀及缬沙坦处理VSMCs后p-JAK2、p-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下降(P<0.05),并且联合组蛋白表达水平与单独处理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阿托法他汀和缬沙坦对大鼠VSMCs的作用机制与Stat3信号转导通路高度相关,两者联合应用则具有协同作用,缬沙坦可加强阿托法他汀对VSMCs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VECs)与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在结构上紧密相连,在功能上互相影响。VECs可通过直接(Notch信号通路)或间接(细胞因子、外泌体)方式调控VSMCs表型转变,以应对缺氧、炎症或异常机械力等刺激并维持血管稳态,该过程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等动脉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本文将对VECs调控VSMCs表型转变的机制及其在动脉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6-姜烯酚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组织贴块法培养野生型(wild type,WT)和Toll样受体4敲除(Toll-like receptor 4 knockout,TLR4-/-)小鼠原代VSMCs.应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诱导VSMCs增殖.分别应用TLR4配体脂多糖(LPS)和TLR4抑制剂(Eritoran,E5564)激活和抑制TLR4,观察TLR4在VSMCs增殖中的作用.加入6-姜烯酚刺激,观察对VSMCs增殖以及对TLR4表达的影响.结果 6-姜烯酚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PDGF诱导的VSMCs增殖(P<0.05);PDGF和LPS均可激活TLR4并促进野生VSMCs的增殖(P<0.05),TLR4基因敲除抑制PDGF和LPS诱导的VSMCs增殖(P <0.05);6-姜烯酚下调VSMCs中TLR4表达(P<0.05).6-姜烯酚下调VSMCs中TLR4下游蛋白NF-κB的表达(P<0.05).结论 6-姜烯酚通过下调TLR4/NF-κB通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7.
目前血管再狭窄(RS)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易发生的主要不良反应之一,尤其是目前在经皮冠状动脉球囊血管成形术(PTCA)及术后支架植入术发展得越来越普遍的今日,预防再狭窄更有着其独特的重要意义。而其主要机制之一是炎症机制;中医认为"毒瘀互结"学说与其有很大的相关性,考虑毒瘀互结为RS的病理机制,所以我们若能从解毒活血化瘀方面改善甚至解决血管再狭窄问题,即可能为中医药对于冠心病的PCI治疗提供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雌激素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及Id3α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雌激素抑制VSMCs增殖的分子学机制。方法:培养Wistar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经17β-雌二醇(17β-E2)处理24h后,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水平,并提取细胞总RNA,经甲醛变性凝胶电泳后行Northern blotting分析,观察雌激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Id3α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经17β-E2处理的VSMCs增殖受到抑制,并呈现浓度依赖趋势,Id3α基因mRNA表达明显增强。结论:雌激素抑制VSMCs增殖,对Id3α基因表达的上调作用可能是其发挥抑制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骨质疏松症(OP)是由于骨量减少及骨微观结构破坏引起的一类全球常见的代谢性骨病。微小RNA(miRNA)是一类不编码蛋白质的内源性小RNA分子,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影响其他基因的表达。Wnt信号通路是一条在生物进化中高度保守的通路,影响着干细胞更新、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等。miRNA可通过调控Wnt信号通路进一步调节整个成骨细胞谱系的定向分化,在OP发病及治疗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文章详细分析miRNA通过Wnt信号通路对OP的调节机制,深入了解miRNA在OP中的作用,针对其临床转化运用作出展望,以求进一步探索miRNA通过调控Wnt信号通路治疗OP的可行性。文章主要就多种miRNA通过Wnt信号通路对OP的影响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中药防治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 (PTCA)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 ,已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治疗 ,PTCA的即时成功率高达 90 %以上 ,但术后再狭窄 (RS)率高达 30 %~ 5 0 % ,严重影响了其治疗价值。1  PTCA术后 RS发生机制PTCA术后 ,冠状动脉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一般认为 ,PTCA后 RS的形成包括三个相对独立又互有联系的环节 ,即血栓形成、内膜增生及血管重塑。首先 ,PTCA使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受到破坏 ,导致内皮下基质暴露于血流中 ,血小板功能激活 ,引发血小板的聚集、粘附 ,继而形成富含血小板的血栓 [1 ]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