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帝内经》成书于《史记》之后《七略》之前的几十年期间,其主要内容的建构汲取了秦汉时期的医学成就,受到了秦汉诸家思想的影响极为深刻。这一时期的"重生"、"重民"、"重阳"、"重土"、"天论"、"天人合一"等思想,以及《淮南子》、《春秋繁露》、《史记》等重要著述都对《黄帝内经》的医学理论的构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至于这一时期的天文历法知识乃至医药学成就,更是其理论构建时必须吸纳的基本材料。  相似文献   

2.
阴阳五行学说是古代人们用以认识和解释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内经》中的阴阳五行学说不仅是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且与医学内容密切结合,成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古代许多著作中的阴阳五行学说与《内经》多有雷同,以致使一些学者对《内经》中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看法不一。为此,将《内经》与《春秋繁露》、《白虎通》中阴阳五行学说从八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其结果表明,《内经》与《春秋繁露》、《白虎通》在古代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观点上是一脉相承的。但是,在具体应用方面则有根本差别。《内经》重在运用阴阳五行学说来阐释人体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医学理论;并赋予其医学理论的具体内容,因此,《内经》中的阴阳五行学说,既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又是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春秋繁露》和《白虎通》中的阴阳五行学说,在其自然属性上加上封建道德属性,并加以神化,用以解释社会现象和道德伦常秩序,借以维护封建君主的统治地位。从而沿着唯心主义神学思想体系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淮南子》的出现全面影响了《黄帝内经》理论的建构和成书。其中的"兼收并蓄"治经理念成为《黄帝内经》理论建构的重要思路。秉承先秦道家宇宙观的本体论,认为宇宙万物同源于气,气是宇宙万物生成本原,道是宇宙万物运动变化的共同规律,在此大前提之下,也以"道"以"气"论述人类生命活动。在气、阴阳、五行哲学思想之下解释相关现象,其中包括人类生命活动,这些内容都对《黄帝内经》的理论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其中有关养生、病证(7类59种病症)、治疗,以及药物(20多种)的内容,不但反映了西汉早期医药学成就,也说明这一时期的医学成就对包括《黄帝内经》在内的医学理论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4.
房中养生是道教医学的重要内容。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两书中房中养生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房中养生思想、养生技巧、养生禁忌及房中养生方药等。  相似文献   

5.
《黄帝内经》与《淮南子》所阐述的养生思想颇多相似之处。"体道"是二者养生的共同原则。形神兼养是二者具体的养生方法。太上养神,其次养形。养神以静,养形以佚。导引、服气、药物养生等是二者常见的炼养方术。《黄帝内经》追求养生的最高境界是成为"真人",但其养生思想的落脚点却是日常百姓的饮食、起居、情志等的调养,其养生思想更平实,更具实践性。《淮南子》认为通过体道返性、和于术数等,亦可以成为"真人",这为后世道教养生提供了源泉;但其通过养生、养性、体道而成为真人的方法,对普通人而言,则较难以企及。  相似文献   

6.
[目的]补充《任应秋医学全集》中缺失的部分资料探究任应秋与沈仲圭的学术交谊,分析《苏子瞻先生养生杂记》中7篇方论的价值。[方法]运用他校法对《任应秋医学全集》缺失的资料进行补充考察并梳理外围资料以探究任应秋与沈仲圭两位学者的交际,以归纳的方式从《苏子瞻先生养生杂记》中提炼苏轼的养生学成就。[结果]沈仲圭《肺肾胃病研讨集》补充了《任应秋医学全集》缺失的《苏子瞻先生养生杂记》7篇方论,这与任应秋与沈仲圭之间密切的学术合作有关系。这7篇方论内容详实且考证精当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说明苏轼在养生领域具有很高的专业素养同时也展现了任老在中医养生学方面深厚的治学造诣与独到的学术眼光。[结论]研究《苏子瞻先生养生杂记》中任老所写的别传及所附方论对苏轼的医学成就和任老的学术旨趣都能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说法,只把老庄思想当做《内经》养生理论的唯一源泉。这种做法如同将医学的起源归功于黄帝,将药学的发明归功于神农的作法一样,是难以令人信服的。笔者认为《内经》养生理论和它的医学思想一样,是先秦各学派哲学思想融溶和锻铸之后的产物。为了说明问题,在研究先秦养生思想产生及与《内经》的关系时,必须首先从先秦养生思想产生的客观历史条件谈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黄帝内经》中的风俗,以期对现代人的养生防病有所启发。[方法]采用传统文献学的研究方法,通过认真研读相关文献,并结合先秦汉初相关生活的史料研究成果,总结、概括《黄帝内经》中的风俗对人民生活方式的影响。[结果]经研究发现,作为医家之宗的《黄帝内经》,不仅记载了《内经》时代的医学经验、古代哲学思想、科学技术知识等内容,而且还记载了饮食、信仰、仪式以及礼仪等反映当时社会习俗的内容,并通过与当时相关历史记载相参照,窥探出了《内经》时代的风俗状况。[结论]《黄帝内经》中风俗的研究,有助于人们从规避不良习俗、恢复正常生活习惯而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养生学说是目前世界上研究非常热门的一个学科体系 ,我国的养生学说是从《黄帝内经》的问世才有了初步系统的科学体系。《黄帝内经》中对养生方面有许多精辟的论述 ,可说是我国第一部讨论养生理论的渊源之作。从精气神、天人合一、情志养生、形体煅炼、生活规律等几个方面初步探识了《黄帝内经》的养生思想  相似文献   

10.
"中和"之"中"字源自古代甲骨文,是旗帜的象形,"和"字源自吹奏乐器的象形,延伸均有"节制"之意。"中和"是儒家修身治世的核心思想,在《周易》《论语》《中庸》中皆有充分阐释与应用。这一思想延伸至《内经》,"中和"思想也成为《内经》之生命观、疾病观、治疗观、养生观建立的基础,对《内经》医学理论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