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动态血气监测113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16年间危重病患者并发ARDS 113例655例次动脉气分析,酸碱紊乱类型和氧合指数(PaO2/FiO2)等资料。结果(1)酸碱失衡类型:113例中单纯酸碱紊乱44例,含呼碱20例,呼酸11例,代酸10例,代碱3例,二重酸碱紊乱53例,含呼碱并代酸12例,呼碱并代碱14例,呼酸并代酸21例,呼酸并代碱6例,三重酸碱失衡(TABD)16例,含呼碱型TABD11例,酸型TABD5例,治愈各组以单纯呼碱(17例_和呼碱并代碱(12例)等类型多见;死亡组以呼酸并代酸(19例),TABD(14例),呼酸(9例)_等类型多见;(2)氧合指数,113 患者的氧合指数均<26.7kPa;(3)113例ARDS治愈52例(46.0%),死亡61例(54.0%)。结论:通过对113例危重患者并发ARDS的血气分析,动态监测血气和计算氧合指数,对ARDS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而正确分析判断酸碱失衡类型是正确治疗和提高治愈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82例动态血气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党参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实验研究—血气和酸碱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测定了油酸复制大鼠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模型血气和酸碱指标的变化,并观察了党参对其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党参有提高油酸型呼吸窘迫综合征大鼠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降低二氧化碳分压的作用,并能纠正大鼠酸碱平衡紊乱,从而对党参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2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例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分析,认为氧合指数与预后有相关性。因此对有ARDS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动态监测动脉血气,计算氧合指数,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对呼气末正压(PEEP)的调整,应循序渐进地提高,并兼顾循环系统的稳定和血氧分压的水平,不宜盲目加大PEEP,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采用内毒素先后 2次致伤大鼠 ,建立大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模型的可能性。方法 :18只大鼠随机分为 2组 :内毒素组 (10只 ) ,大肠杆菌脂多糖 (L PS,1mg/ kg)腹腔注射 ,16 h后机械通气下气管内滴入 L PS(1mg/ 0 .5 ml)。对照组 (8只 ) ,用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替代 L PS。气管内滴入后每 0 .5 h监测血流动力学及动脉血气值的变化 ,当达到 ARDS的诊断标准 (氧合指数 Pa O2 / Fi O2 ≤ 2 0 0 mm Hg)后 1.5 h放血处死动物。并开胸取肺进行肺组织病理观察。结果 :内毒素组中 8只大鼠达到 ARDS诊断标准。Pa O2 / Fi O2 在滴注 L PS后逐渐下降 ,在 ARDS时、ARDS后 0 .5~ 1.5 h较基础值降低非常明显 (P<0 .0 1) ;与对照组相比 ,两组 Pa O2 / Fi O2 基础值无显著差异 (P>0 .0 5 ) ,但在 ARDS时、ARDS后 0 .5~ 1.5 h,内毒素组较对照组降低显著 (P<0 .0 1) ;内毒素组 Pa CO2 在 ARDS时、ARDS后 0 .5~ 1.5 h较基础值升高非常显著 (P<0 .0 1) ,在相同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升高也非常显著 (P<0 .0 1) ;两组在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 (MAP)、中心静脉压 (CVP)无明显差异 ,组内各时间点相比也无显著改变 (P>0 .0 5 )。内毒素组当 Pa O2 / Fi O2 ≤ 2 0 0 mm Hg时 ,肉眼观察肺组织可见大量的粉红色出血点 ,肺  相似文献   

6.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危重病 ,其病死率即使在目前已广泛使用机械通气的情况下仍高达 5 0 %以上。肾移植术后并发ARDS国内外报道均较少。我院 1998年 1月~ 2 0 0 1年 10月共进行肾移植术 2 4 9例 ,其中并发ARDS 8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8例中男性 6例 ,女性 2例 ;年龄 37~ 6 3岁 ,平均 (5 2± 6 .5 )岁。ARDS并发于肾移植术后3月内 6例 ,6月内 2例 ;其中死亡 5例 ,好转 3例。所有病例均符合 1992年欧美ARDS联席会议提出的诊断标准[1] 。1.2 临床表现 发热 7例 ,体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辅助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2例 ARDS 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疗程14 d。监测氧合指数( PaO2/FiO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 HR、RR、PaO2/FiO2的变化、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评分、呼吸机支持时间的差异。结果治疗14 d 后,观察组 HR、RR 和 PaO2/FiO2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 P <0.05或 P <0.01);治疗后观察组 APACHE 评分低于对照组( P <0.01);观察组呼吸机支持时间短于对照组( P <0.01)。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辅助治疗 ARDS 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清除自由基,减轻肺损伤,提高 PaO2/FiO2,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6):92-95
目的 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生物标志物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7~2018 年根据柏林定义诊断为ARDS 而收住ICU 的重症患者,入科48 h 留取血标本,测定SP-D、IL-8 浓度,并收集患者的基本临床数据和实验室指标。结果 生存组和死亡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死亡组乳酸(3.80±1.22)mmol/L、氧合指数(99.91±36.70)mmHg、CRP[120.00(97.15,166.13)]mg/L、PCT[6.79(3.77,19.60)]ng/mL、APACHⅡ评分(26.25±6.82)分、SP-D[6274.39(3127.36,7996.32)]pg/mL、IL-8[61.57(54.13,79.78)]pg/mL 差于生存组乳酸(2.50±0.59)mmol/L、氧合指数(173.66±46.92)mmHg、CRP[68.65(31.47,107.75)]mg/L、PCT[1.43(0.88,9.53)]ng/mL、APACHⅡ评分(18.83±6.09)分、SP-D[3961.03(1810.23,5053.25)]pg/mL、IL-8[22.53(15.81,26.75)]pg/mL,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和死亡组多因素分析:氧合指数、APACHⅡ评分为ARDS 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34,95%CI=1.000~1.069,P=0.048;OR=0.093,95%CI=1.005~1.450,P=0.044)。轻度、中度、重度ARDS 患者血液SP-D、IL-8 浓度逐渐增高,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9.090,P=0.000;F=9.544,P=0.002)。根据柏林定义,以氧合指数作为严重程度的指标,结果显示,SP-D、IL-8 浓度和氧合指数均呈负相关(r=-0.680,P=0.001;r=-0.763,P=0.000)。结论ARDS 患者的血SP-D 和IL-8 的浓度升高,且浓度随病情加重而升高。因此,血SP-D 和IL-8 可能成为ARDS 的生物标志物,且可反映ARDS 疾病的严重程度,为ARDS 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现察无刨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Y)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BDS)的临床疗效.方法 22例接受NIPPV治疗的ABDS患者,分析治疗前后氧合指数(PaO2/FiO2)、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心率(HR)的变化.结果 NIPPV治疗成功为12例,成功率为54.6%,10例治疗失败患者全部改用有创通气,死亡9例,总病死率为40.9%.NIPPV治疗成功组中,患者在治疗1~2h、8h、24h的PaO2/FiO2、SpO2、RR、HR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NIPPV治疗失败组中.治疗1~2hPaO2/FiO2、SpO2、RR、HR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与NIPPV治疗成功组治疗的PaO2/FiO2、SpO2、RR、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IPPY对病情相对较轻的ARDS患者是有效的支持治疗手段,在早期可选用NIPPV治疗,但是对病情危重的ARDS患者治疗效果差,应及时改用有创通气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氧合指数(PaO2/FiO2)用于反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肺内分流(Qsp/Qt)准确度下降程度。方法符合ARDS诊断标准患者12例,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Vt6ml/kg),留置Swan-Ganz导管,采用低流速法测定准静态肺压力-容积曲线。逐步调整PEEP水平,观察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的变化,分别留取外周及肺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分别计算Qsp/Qt和PaO2/FiO2,对结果进行回归分析。结果①Qsp/Qt和PaO2/FiO2两者之间存在线性相关,但决定系数r2只有0.432,相关性偏小;②Qsp/Qt(%)的多元回归方程:y=56.542-3.371x1-0.056x2+0.594x3+2.84x4,x1为PaO2/FiO2,x2为Hgb,x3为PAWP,x4为CI,校正r2=0.538,(P<0.01)。结论用PaO2/FiO2测算ARDS的Qsp/Qt精确度下降,决定系数r2只有0.432,Qsp/Qt除外PaO2/FiO2还受Hgb、肺动脉楔压(plumonary artery wedge pres-sure,PAWP)及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等影响。  相似文献   

11.
109例呼吸系统重症患者血气分析及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立 《重庆医学》2007,36(10):912-913
目的分析危重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及其变化。方法用丹麦IL1610型血气分析仪对我院ICU收治的109例危重患者进行动脉血气的全自动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支气管哮喘组、COPD组、呼吸衰竭组和晚期肺癌组的pH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PD组、呼吸衰竭组和晚期肺癌组PaO2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PD组和呼吸衰竭组PaCO2升高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PD组、呼吸衰竭组HCO3-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支气管哮喘组PaO2降低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主要表现为呼吸性碱中毒(呼碱)或呼吸性酸中毒(呼酸);COPD组、呼吸衰竭组和晚期肺癌组主要以呼酸或呼酸合并代碱为主,除晚期肺癌组外还出现多种酸碱失衡的临床改变。结论动脉血气监测可用于评价呼吸功能状况和判断酸碱失衡类型,对危重患者的及时救治和预后判断均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发能模拟显示出诊断分析过程的血气分析软件供临床和教学使用。方法:用易语言编写全部程序,可用于Windows等操作系统。结果:该软件能准确判断各种酸碱失衡和呼吸功能障碍;能分为六个步骤模拟显示出血气分析的诊断分析过程。判断出酸碱失衡的类型后,能提供该类型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和治疗建议。结论:该软件可供临床医师血气分析诊断分析时使用,也可用于教学和培训,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先进性和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缓解期COPD病人肺功能与动脉血气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缓解期肺功能与动脉血气的关系。方法 用6200Autobox,DL体积描记仪和IL-1620型血气分析仪分别测定缓解期COPD患者肺功能、动脉血气,并对肺功能和动脉血气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 PaCO2与FVC%Pred,FEV1%Pred、FEV1/FVC%Pred,Vmax75%Pred、Vmax50%Pred、Vmax25%Pred呈非常显著负相关(P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ARDS患者21例,应用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联合血浆置换进行治疗,治疗期间用Swant-Ganz漂浮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并检测氧代谢指标.结果 与连续性血液净化前比较,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后,平均动脉压回升,心率下降,肺动脉压及肺动脉楔压也明显降低,动脉血氧分压明显上升(P<0.05).氧供及氧耗均有所增加(P<0.05),动脉血乳酸含量明显降低(P<0.05).氧摄取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可改善ARDS患者的全身血流动力学状况,提高患者的氧供,但对氧摄取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支气管封堵器应用于儿童肺包虫囊肿手术对动脉血气指标、肺萎陷情况和肺不张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肺包虫囊肿手术患儿63例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3例.对照组术中应用双腔支气管导管法进行通气,研究组术中应用支气管封堵器进行通气.比较2组动脉血气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无腹水的时血气的变化。方法 对36例肝硬化无腹水患者进行血气分析,并与36例正常对照组对比,结果 肝硬化无腹水患者PaO2和PaCO2均较正常对照组低(P〈0.01)。结论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无腹水时存在低氧血症及过度通气综合征,适当应用利尿剂和抗组织按药物,有利于患者的病情改善。  相似文献   

17.
研究背景:术前肺功能检查并被认为是评估脊柱侧凸患者手术风险的必要检查。术前动脉血气分析也被用于术前评估侧凸患者的肺功能。然而,目前关于动脉血气分析在脊柱侧凸术前应用的临床研究非常少。 方法:2002年1月至2010年4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伴有中重度肺功能损害(FVC%<60%)的脊柱侧凸患者被纳入本项研究。所有入选病例的人口学资料、医学记录、影像学资料均被收集。所有患者在术前均接受动脉血气分析检查(arterial blood gas tests,ABGs)及肺功能检查(pulmonary function tests, PFTs)。动脉血气分析中包含5个参数:动脉血氧分压(PaO2),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O2 (A-a),PH值和标准剩余碱(SBE)。肺功能检查包含3个参数:第一秒用力呼气量比值(FEV1%),用力肺活量比值(FVC %),最大呼气流量比值(PEF %)。将纳入病例分为术后肺部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术前动脉血气分析中的5项参数在两组间分别进行对比分析。同样,术前肺功能检查中的3项参数也分别在两组间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总共73例(男性23例,女性50例)伴有中重度肺功能损害的脊柱侧凸患者被纳入本项研究。患者平均年龄16.53岁(10-44岁),术前Cobb角平均97.42°(50-180°)。共有15例(20.5%)患者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包括低氧血症(33.3%)、术后需要呼吸支持(26.7%)、肺炎(13.3%)、肺膨胀不全 (13.3%),气胸(6.7%)以及胸腔积液 (6.7%)。在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中,两组在人口学特征、围手术期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气分析中的5项参数在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但是,随着动脉血氧分压的下降,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逐渐增高。 结论:在伴有中重度肺功能损害的脊柱侧凸患者的手术治疗中,术前动脉血气分析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相关性。然而,随着动脉血氧分压的下降,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9月~2012年11月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ICU接受治疗的50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ARDS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于治疗前及治疗72 h后,检测ARD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治疗72 h后,对照组血清CRP、IL-1及TNF-α的水平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血清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清SOD和GSH-Px的含量明显低于治疗组,而对照组MDA含量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可减轻ARDS患者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压力CO2气腹对兔动脉血气分析值和红细胞流变性的影响。方法 18只雌性健康兔按气腹压力随机均分为3组:气腹压0mmHg组(Ⅰ组)、气腹压10mmHg组(Ⅱ组)和气腹压15mmHg组(Ⅲ组)。每组兔均在不同的压力下接受气腹1h。测定CO2气腹前5min(T0)、CO2气腹后30min(T1)、CO2气腹后60min(T2)的动脉血气分析值和红细胞流变性参数。结果气腹后30~60min,Ⅱ组与Ⅰ组比较,pH、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下降(P〈0.05),PaCO2、红细胞刚性指数和聚集指数显著增加(P〈0.05)。Ⅲ组各参数变化更为显著(P〈0.01)。PaO2、红细胞压积气腹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CO2气腹后,动脉血pH下降、PaCO2升高,红细胞流变性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