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时脾脏血管内皮细胞的活化程度,了解脾切除后选择素(selectin)水平的变化,探讨脾切除治疗的ITP的指征。方法 A组为12例激素疗效不佳,术前sE-selectin、sP-selectin/Pl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的ITP病例;B组为8例肝炎后性肝硬化继发脾机能亢进病人。二组病人均行脾切除,术前、术后检测血小板(Plt)、选择素(P-selectin、L-selectin)、可溶性选择素(sE-selectin、sL-selectin、sP-selectin)。结果 A组术后获随访11例,10例反应极好,1例反应良好。术前sE-selectin水平A、B两组均高于正常,术后快速下降;A组术前sP-selectin/Plt远高于B组(7.55vs2.03fg/plt,P=0.02),术后1个月两组均下降至正常水平;A组sE-selectin、P-selectin、sP-selectin/Plt在术后6个月仍维持低水平。A、B两组术前和术后L-selectin、sL-selectin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 E-selectin、P-selectin参与ITP血小板破坏的病理过程。sE-selectin、sP-selectin-Plt水平可作为术前预测ITP脾切除疗效的参考指标,高者可能手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癌切除联合脾动脉结扎治疗肝癌并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策略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31例的临床资料和手术疗效.结果 患者术前血小板计数平均为(59.50±22.43)×109/L,术后第2周血小板计数为(136.01±70.41)×109/L(P<0.05).术前白细胞计数平均为(3.32±1.25)×109/L,术后第2周白细胞计数为(9.63±3.36)× 109/L(P<0.05).术前、术后红细胞计数以及脾动脉结扎前后门静脉压力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选择性使用肝癌切除联合脾动脉结扎治疗肝癌并门静脉高压症可以缓解脾亢情况,有益于康复.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巨脾切除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乙肝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8例乙肝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腹腔镜脾切除术.在腹部放置3个套管,脾周韧带及脾门用超声刀解剖,脾门血管用Endo GIA夹闭离断.结果:8例病人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脾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血小板明显上升,从平均36×109/L[(17~56)×109/L]升至437×109/L[(316~624)×109/L],随访7~24个月血小板均大于100×109/L.结论: 超声刀、Endo GIA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已使腹腔镜脾切除术成为治疗乙肝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亢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移植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合并慢性肾衰竭的围手术期处理及移植效果。方法对1例ITP合并慢性肾衰竭患者施行亲属活体肾移植术。术前予以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及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冲击治疗,使其手术当日血小板升至170×109/L,术中未予脾切除,术后常规给予免疫抑制剂、防治感染、支持等治疗。结果受者手术顺利。移植后肾功能恢复正常,随访4年,血小板水平高于术前,凝血指标正常。结论对于ITP合并慢性肾衰竭的患者,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术中不必行脾切除,适当的术前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LS)治疗特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采用腹腔境行脾切除治疗25例ITP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所有ITP患者顺利施行LS,包括2例辅助小切口LS,无手术死亡、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3.5年(1~7年),脾切除术后有效率80.0%(20/25例),2年有效率72.0%(18/25例),其中包括2例激素治疗出现胃溃疡大出血导致重度贫血及激素副作用的ITP患者。分析显示脾切除效果与患者年龄有关,≤50岁脾切效果明显优于>50岁的患者(P<0.05)。术后随访发现脾切术后第7天血小板计数与术后2年复查血小板计数相一致,术后第7天平均血小板计数在脾切除有效者为307×109/L,明显高于脾切除无效的103×109/L(P<0.05)。患者病程、激素治疗是否敏感、术前血小板计数均与脾切除疗效无关(P>0.05)。
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安全、可行并且有效,对年龄小于50岁、激素治疗无效或需大剂量激素治疗ITP患者宜积极行腹腔境脾切除术;脾切除时患者年龄、术后第7天血小板计数可能是判断脾切除效疗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接受肾移植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两例ITP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两例患者肾移植术前血小板计数分别为41×109/L及34×109/L,凝血功能正常,临床无活动性出血表现,均成功进行肾移植手术,术中、术后无明显出血。1例患者术后接受氢化可的松冲击治疗3 d并服用以环孢素为基础免疫抑制剂,术后7 d血小板计数恢复至正常范围并维持稳定。另1例患者术后接受甲泼尼龙冲击治疗3 d并服用以他克莫司为基础的免疫抑制剂,术后应用多种提升血小板药物并输注血小板治疗,血小板波动在10×109/L~30×109/L。两例患者移植肾功能均恢复良好。结论 ITP患者的肾移植手术出血的风险性主要与患者在术前有否活动性出血有关,术前无活动性出血的尿毒症患者行肾移植是相对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LS)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2003年1月至2008年8月期间行LS治疗ITP患者20例,将术前与术后1、2、7、14、30、90及180 d的血小板计数进行比较.结果 20例ITP患者均顺利完成LS,平均手术时间为156 min,术中出血平均50 ml,平均住院时间为9 d.完全停用药物14例;4例患者术后需继续服用激素治疗,但激素用量较前明显减少;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术后1、2、7、14、30、90及180 d的血小板数量分别为(251.6±91.4)×109/L、(312.6±90.1)×109/L、(343.2±103.7)×109/L、(300.0±98.2)×109/L、(175.6±42.6)×109/L、(151.8±42.1)×109/L及(207.0±53.4)×109/L,分别与术前[(38.3±19.4)×109/L]比较,经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LS治疗ITP是可行和安全的,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细胞肝癌(下称肝癌)行肝部分切除术后患者血小板计数与肝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行肝部分切除术的212例经病理诊断为肝细胞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血小板计数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及凝血酶原时间(PT)等肝功能指标恢复的关系.结果 212例肝癌患者中,低血小板计数(<100×109/L)为78例,正常血小板计数(≥100×109/L)为134例,出现肝功能恢复延迟的为27例.Kaplan-meier分析显示,肝癌肝部分切除术后,血小板计数低的患者出现肝功能恢复延迟的几率显著升高,为血小板计数正常患者的3.6倍.结论 术后患者低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导致肝功能恢复延迟,术后低血小板计数可作为肝癌术后肝功能恢复差的指标,提高肝癌术后血小板计数是防治肝功能衰竭的可行策略.  相似文献   

9.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切除后远期疗效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脾切除后远期疗效的判断指标。方法 远期随访1980 年5 月至1995 年11 月脾切除治疗ITP106 例。结果 具下述指标的病人远期疗效较好:①年龄≤14 岁。②术后一周内血小板达100 ×109/L。③术后血小板峰值达200 ×109/L。④脾脏重量为平均值的2 倍左右。⑤脾脏淋巴滤泡平均直径500μm 。⑥生发中心平均直径200μm 。结论 上述指标均可在脾切除后1 ~2 周获得,综合这些指标,对远期疗效可作一判断。  相似文献   

10.
脾切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总结脾切除对内科治疗无效或反复复发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治疗效果。方法对近20年间经内科治疗无效的58例ITP患者行脾切除手术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52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12年,其中随访1年以上者48例。 结果术后2周内血小板恢复正常(≥100×109/L)者47例,占81.03%(47/58)。术后2个月随访,总有效率79.31%(46/58)。术后52例均获随访6个月,总有效率为78.85%(41/52),11例复发。结论对内科治疗无效或复发性ITP,脾切除治疗有效。术前对激素治疗暂时有效、术后血小板回升较早及回升幅度较高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