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股静脉穿刺后不同按压方法效果观察。方法:将600例新生儿股静脉穿刺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拔针后采用改进新方法按压为观察组,传统方法按压为对照组;0.5小时后观察两种方法所得结果。结果:观察组按压方法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局部组织受损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改进新方法按压方法对新生儿股静脉穿刺后拔针按压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股静脉穿刺后不同按压方法效果观察。方法:将600例新生儿股静脉穿刺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拔针后采用改进新方法按压为观察组,传统方法按压为对照组;0.5小时后观察两种方法所得结果。结果:观察组按压方法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局部组织受损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改进新方法按压方法对新生儿股静脉穿刺后拔针按压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静脉穿刺主要包括静脉输液、静脉采血两种形式,在临床上疾病的抢救、治疗和康复中都占有重要地位。目前静脉穿刺后的按压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按压方法不正确、按压时间不足、按压面积太小和按压力度不均匀,而这些问题与患者的配合及静脉穿刺后皮肤出血、皮下出血、皮下淤血的发生率有一定的关系^[1,2]。  相似文献   

4.
临床工作中,病儿常需取血化验。股静脉隐蔽,加之患儿肥胖、哭闹不合作,不易触及股动脉搏动点。常规的股静脉穿刺难度大,成功率低,冬天病儿暴露多、时间长、易受凉,取血后按压不妥易致皮下血肿。近两年来,我科多应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代替股静脉穿刺抽血,避免了上述缺点,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更适合新生儿股静脉穿刺后针口的按压方法。方法:将480例新生儿股静脉穿刺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拔针后采用新方法按压为实验组;传统方法按压为对照组,0.5h后对照两种方法所得结果及患儿家长对新方法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按压方法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新方法的患儿家长满意度84.9%。结论:实验组按压方法优于对照组,新方法更有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林月双  杨连招 《海南医学》2012,23(9):150-151
目的探讨股静脉置管后早期穿刺口渗液的原因和有效的处理对策。方法对股静脉置管化疗出现穿刺口局部渗液的1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加强换药并观察穿刺口有无红肿、疼痛、脓性分泌物、组织坏死,拔管后取导管头细菌培养。结果股静脉置管早期穿刺口渗液主要与穿刺损伤局部组织和淋巴管、使用皮肤扩张器及患者病情有关。经加强换药,局部沙袋按压,12例患者穿刺口均无红肿、疼痛、脓性分泌物、组织坏死,导管头细菌培养为无菌生长。结论股静脉置管后出现穿刺口少量渗液时不要轻易拔管,只要加强换药,就不影响化疗方案实施;为减少股静脉穿刺口渗液发生,置管前应正确评估病情,避免在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区域置管,尽量避免使用皮肤扩张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股静脉置管后早期穿刺口渗液的原因和有效的处理对策.方法 对股静脉置管化疗出现穿刺口局部渗液的1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加强换药并观察穿刺口有无红肿、疼痛、脓性分泌物、组织坏死,拔管后取导管头细菌培养.结果 股静脉置管早期穿刺口渗液主要与穿刺损伤局部组织和淋巴管、使用皮肤扩张器及患者病情有关.经加强换药,局部沙袋按压,12例患者穿刺口均无红肿、疼痛、脓性分泌物、组织坏死,导管头细菌培养为无菌生长.结论 股静脉置管后出现穿刺口少量渗液时不要轻易拔管,只要加强换药,就不影响化疗方案实施;为减少股静脉穿刺口渗液发生,置管前应正确评估病情,避免在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区域置管,尽量避免使用皮肤扩张器.  相似文献   

8.
小儿股静脉采血方法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上股静脉血样采集方法已被国内外儿科临床护理人员广泛应用。本文从小儿股静脉采血的采血针的更新、患儿的准备、股静脉的解剖特点、穿刺部位定位、进针方法、按压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股静脉穿刺置管在血液净化中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学  李雄根 《当代医学》2011,17(1):9-10
目的 股静脉穿刺置管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98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股静脉置管,对其成功率、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98例患者共接受股静脉置管,一次性成功率达969%(95例),96%(94例)患者血流量能达到220ml/min以上,误穿动脉导致局部血肿发生4例,局部按压20分钟自行吸收,重新穿刺或行对侧股静脉置...  相似文献   

10.
手背部静脉穿刺点按压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护理工作中 ,每日都离不开周围静脉输液 ,常用于手背静脉穿刺。输液完毕 ,护理人员嘱患者手指压迫穿刺部位 ,以利于止血 ,但大部分患者压迫效果不佳 ,出现皮下瘀血现象 ,给再次穿刺造成一定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采取上举式按压静脉穿刺点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 资料和方法成年住院患者 10 0例 ,血压正常 ,无凝血机制改变 ,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即常规按压组和上举按压组 ,每组 5 0人 ,全部病例均一次穿刺输液成功。常规按压组病人以拇指按压穿刺部位 2min ,上举按组病人以拇指按压穿刺部位并上举 ,位置高于心脏水平面 ,按压 2m…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改良式定位联合“三明治点赞法”在新生儿股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52例股静脉穿刺采血新生儿按止血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6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穿刺股静脉按压止血护理,研究组使用改良式定位联合“三明治式点赞法”进行股静脉穿刺按压止血;比较两组新生儿采血情况(一次性穿刺采血成功率、采血耗时、止血耗时)、疼痛情况[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NFCS)、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NIPS)、啼哭持续时间]、皮肤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淤血、血肿、穿刺点持续渗血)等;比较两组新生儿采血前后生命指征[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结果:研究组新生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采血耗时、止血耗时和NFCS、NIPS评分、啼哭持续时间、淤血、血肿、穿刺点持续渗血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采血后两组新生儿呼吸频率、SpO2、HR均高于采血前,且研究组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定位联合“三明治式点赞法”用于新生儿股静脉穿刺后按压止血可提高一次性穿刺采...  相似文献   

12.
聂翠芝 《吉林医学》2013,34(23):4803-4804
目的:旨在通过采用内瘘针行股静脉直接穿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建立有效的血管通路。方法:25例8 686次血透患者均采用日本NIPRO公司产的内瘘针行股静脉直接穿刺,透析结束后拔出内瘘针按压15~30 min。观察这种血管通路的成功率、血流量、并发症、清除率和成本费用等。结果:股静脉穿刺操作简单迅速,流量可达200~300 ml/min,并发症发生率极低,成功率达97.8%,清除率高于动脉穿刺、与中心静脉置管和内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具有成本低、安全简单的优点。结论:股静脉直接穿刺是除动静脉内瘘外较为理想的血管通路,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朱琰 《赣南医学院学报》2021,41(12):1242-1243
目的:探讨自制手套式沙袋在小儿股静脉穿刺后局部压迫止血中的效果.方法:将93例经股静脉穿刺后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7例,对照组46例.实验组在股静脉穿刺后采用输液贴贴于患处,然后用自制沙袋压迫局部止血,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用棉签按压局部止血,24 h后比较两组患儿局部血肿、渗血、出血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有效率100%,对照组有效率8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手套式沙袋在小儿股静脉穿刺后局部压迫止血具有效果显著,操作简单,可减少局部出血、渗血、血肿及皮下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宁克颖  武治国  张文生 《安徽医学》2013,34(11):1643-1646
目的探讨婴幼儿不同部位静脉采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60例行静脉采血婴幼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年龄及采血部位的穿刺成功率、血标本合格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婴儿股静脉穿刺成功率最高,大隐静脉并发症发生率最低;幼儿以大隐静脉采血和按压时间最短、并发症发生率和疼痛程度最低。结论静脉采血建议婴儿选择股静脉,幼儿选择大隐静脉,但仍需因人而异,根据实际情况和采血量灵活掌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穿刺后皮下瘀血及血肿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536例住院小儿不同部位静脉穿刺后皮下瘀血及血肿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四肢静脉穿刺及头皮静脉穿刺发生皮下瘀血和血肿的几率较小。而颈外静脉和腹股沟股静脉穿刺容易发生皮下血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适当的穿刺部位,静脉穿刺后正确地拔针和准确地按压穿刺部位,可以减少皮下瘀血及血肿的发生,减轻患儿的痛苦。  相似文献   

16.
静脉输液完毕后,迅速拔出针头,在局部按压穿刺点止血为常规操作方法。正确按压既保护患者的血管,又保证下一次静脉穿刺顺利进行。不当按压会造成患者出血、瘀血、血肿等,不仅引起患者紧张、局部疼痛和浅表静脉缺失,而且也影响血管的清晰度,给下一次静脉穿刺带来困难,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临床上拔针后用自制止血按压带按压针口,达到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病人静脉穿刺拔针后需要按压,而其他病人又急需抢救,护理人员不得不交给病人或陪护按压。这样穿刺点不能持续按压,在替换时可能因按压部位改变而造成静脉出血和局部淤血。凝血机制异常,血管脆性增加,应用抗凝药物,静脉穿刺拔针后如果不能持续按压,更易发生穿刺部位出血和局部淤血。而这些病人往往需要长期输液,多次抽血化验。静脉是病人的“生命线”,保护好静脉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退出针芯为防止静脉血回流溢出时的按压部位。方法随机选择30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分为三组,每组各100例,Ⅰ组按压静脉留置针的套管,Ⅱ组按压套管上方1~2。。的穿刺静脉,Ⅲ组按压套管上方2cm以上的穿刺静脉。结果Ⅱ组静脉血溢出率低于Ⅰ组、Ⅲ组(均P〈0.01)。结论静脉留置针防止静脉血溢出的有效按压部位为套管上方1~2cm的穿刺静脉。  相似文献   

19.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也是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拔针按压是头皮静脉穿刺输液的最后一个环节。临床上拔针时由于按压方法不当,经常会导致穿刺处的疼痛、皮下瘀血、穿刺点出血等不良反应,不仅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影响以后的穿刺,且严重影响护患关系。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拔针按压方法进行改进,自2008年5~10月临床应用以来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肘窝部静脉穿刺抽血是护理工作的常规操作.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相当一部分患者肘窝部静脉穿刺抽血后在按压静脉穿刺点止血时常屈曲肘部,这一措施并不是减少穿刺点渗血的最佳方法.我们认为,采用前臂伸展按压止血法能更有效地减少穿刺后渗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