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位心脏移植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通过对低温体外循环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心肌保护及体外循环的注意事项。[结果]供心热缺血3min,冷缺血129min,转机135min,后并行54min,受体主动脉阻断64min,自动复跳,供心术后心脏超声显示心脏结构正常,安全度过围术期,出院至今情况稳定。[结论]良好的供心心肌保护,合理的体外循环管理,内环境调整和多项监测指标正常范围是移植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1997年3月至2001年10月我院行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手术4例。术后长期生存2例;2例死亡。现将体外循环管理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国际心肺移植协会(ISHLT)统计,截止2005年1岁以内婴儿心脏移植共完成1535例,1~5年存活率已达86%,5~10年存活率82%[1],而国内尚没有成功报道。2005年12月28日我所成功为一例8月龄患有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施行了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术后至今已良好存活一年6个月。现就该手术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中有关问题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患儿男性,8个月,体重8.3 kg,体表面积0.38 m2。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紫绀型),右室双出口(SDD型),肺动脉狭窄,完全性房室隔缺损,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心下型),心功能Ⅲ级,心胸…  相似文献   

4.
我院于2003—12在体外循环下行同种原位心脏移植1例,获得成功,心脏功能恢复良好。随访1年,生活正常,心功能Ⅰ级。仅就该例心脏移植中的体外循环管理及供心保护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   3例受体为男性 ,扩张性心肌病。年龄 37~ 58岁 ,体重 50~73kg,左室内径 70 3~ 78 4mm ,射血分数 2 8%~ 36 % ,心室收缩缩短率 1 4 %~ 1 8% ,肺动脉压 4 0~ 4 5kPa。例 2合并糖尿病 ,慢性肾功能衰竭 ,完全依赖血管活性药物及强心药物 ,心功能Ⅳ级 ,另 2例心功能Ⅲ级。3例供体为车祸伤脑死亡者 ,男性 ,家属自愿捐献心脏。供、受体之间ABO血型一致 ,体重差 <2 0 % ,淋巴细胞毒抗体试验 <1 0 %。  静脉复合麻醉。应用Stockert体外循环机 ,Affinity膜肺 ,预充平衡液、清蛋白、血定安、碳酸氢…  相似文献   

6.
心脏移植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15例原位心脏移植体外循环(CPB)的管理经验。方法采用浅低温、高流量CPB。供体心脏心肌保护采用从主动脉根部灌注4℃St.Thomas液1000ml使供体心脏迅速停搏,再经主动脉根部一次灌注4℃威斯康星液(UW液)或康斯特保护液(HTK液)1000ml进行脏器保护。升主动脉开放前灌注温血低钾St.Thomas液。结果热缺血时间(7.7±1.7)min,冷缺血时间(142.4±11.5)min,CPB时间(165.2±22.8)min。其中10例为升主动脉开放后自动复跳,5例电击除颤后复跳。术后1个月左室射血分数(64.1±4.6)%,所有患者均存活。结论有效的供体心脏保护措施和合适的CPB管理方法是心脏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我院于2003年在体外循环下行同种原位心脏移植1例,获得成功,心脏功能恢复良好。随访生活正常7个月,第8个月死于突发脑溢血。仅就该例心脏移植中的体外循环管理及供心保护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原位心脏移植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对采用标准法原位心脏移植(例4应用双腔吻合)的体外循环心肌保护及术中监测要点进行分析。结果:体外循环总时间105~188min,平均139min,供心总缺血时间64~100min,平均85min,热缺血时间0-2mln,平均1min,血球压积0.20~O.34,平均动脉压8~14.4kPa。3例为自动复跳,1例为电击复跳。4例患者均存活至今,生活质量良好。结论:良好的体外循环管理和心肌保护、合适的预充液组成、连续的监测系统是保证体外循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心脏移植的体外循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在 1 999年底首次为一位扩张型心肌病患者 ,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心脏移植术 ,手术顺利 ,术后无明显的排异反应 ,现已存活 1年余 ,已恢复正常工作。现将体外循环管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患者男性 ,4 8岁 ,体重 55kg,扩张型心肌病 ,心胸比为 0 .65,心功能Ⅳ级 ,于 1 999年底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移植术。体外循环采用德国Stockert-Ⅱ型人工心肺机和日本Capi oxE膜式氧合器 ,宁波FAF -Ⅰ型微栓过滤器及宁波YT -1 0 0·SPAN血液滤过器。体外循环转流时间为 1 6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 90mi…  相似文献   

10.
我院于2000年4月5日成功完成了1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手术,至今存活210 d,目前该病人生活质量尚好,能正常生活和工作。1 临床资料1.1 病人资料及方法 患者,女,43岁,体质量为42 kg。主诉:劳力气促、心悸5年。临床有关辅助检查确诊为扩张型心脏病,经外院和我院长时间治疗仍反复心功衰竭,遂于2000年4月5日在体外循环下行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在静脉复合麻醉下,受体按常规体外循环方法,应用Stockert-Ⅲ型人工心肺机,Affinity膜式氧合器。预充液为乳酸林格氏液1 500 ml,贺斯500 ml,20%白蛋白250 ml,甘露醇200 ml,碳酸氢…  相似文献   

11.
我院于2005年6月至2007年1月为3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实施了原位心脏移植术,现将手术中体外循环管理方法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4例原位心脏移植术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经验.方法:4例均采用中低温,中、高流量灌注.术中注重心、肺、肾等重要器官及血液的保护.切取供心前灌注4℃改良St.Thomas液使其迅速停搏.供心离体后,用5 000 mL冷生理盐水冲洗心腔后经主动脉根部灌注4℃威斯康星大学溶液(University of Wisconsin solution,UW液)1 000 mL,放入冰生理盐水内保存.吻合全程中供心表面置冰屑,左心房内滴注冷生理盐水.结果:ECC时间(133.3±13.1)min,供心热缺血时间为1~3 min,冷缺血时间为(142.0±28.2)min.4例心脏均自动复跳,术后1月左室射血分数为60%~65%.1例因急性排异反应术后第150天猝死,其余3例目前存活.结论:良好的ECC管理,注重各重要器官功能及供心心肌保护是心脏移植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为在全麻体外循环下建立猪原位心脏移植的实验模型,选用小型猪进行供体心切取,在全麻体外循环下,切除受体心,进行原位心脏植入。术中进行血液动力学监测。发现移植后心脏全部复跳,辅助循环60min后,均顺利脱离体外循环,血液动力学稳定。表明猪原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是成功的,为心脏移植的进一步基础及临床研究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总结探讨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手术体外循环管理的经验和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4月至今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7例终末期心脏病患者的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手术.采用浅中低温、轻中度血液稀释、中高流量CPB体外循环,注重供体心肌保护,应用常规超滤与改良超滤技术,行多指标监测和临床观察.结果7例患者体外循环过程平稳,手术过程顺利.例1、例2和例5患者生存至今,已分别存活10 a、9 a和5 a;例3患者术后存活1 a;例4和例6患者死于移植术后右心衰、急性排斥反应;例7患者死于停机困难、严重低心排.结论进行良好的体外循环管理,合理选择供体心脏保护技术,减轻再灌注损伤和积极保护心肺功能是原位心脏移植手术体外循环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9例心脏移植病人的体外循环转流经验。方法体外循环采用中度低温、轻度血液稀释法。供心保护采用晶体心肌麻痹液停搏,供心取下后UW液灌注,并将其保存于UW液内。结果9例手术病人脱离体外循环顺利,后期死亡2例。结论应严格掌握受体手术适应证,对术前并发肾衰竭病人行心脏移植要慎重考虑。良好的供心保护,体外循环过程中各项重要生理指标的监测和超滤的应用是顺利脱离体外循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选用供心,在全麻体外循环下,切除病心,进行原位心脏植入。围术期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及免疫抑制治疗,观察排斥反应。供心冷缺血时间180min,受体主动脉阻断72min,移植后心脏自动复跳,辅助循环30min后,顺利脱离体外循环,血流动力学稳定。心脏移植的成功取决于正确选择患者、采用合适的手术方式、良好的供心保护方法、术后早期的处理及免疫抑制剂的合理应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胡双飞  楼正 《浙江医学》1998,20(10):617-618
1997年6月我院进行了1例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手术,术后患者心功能良好,已存活1年余,现将麻醉处理情况报道如下。 病例介绍 患者男,38岁,体重53kg。因心衰反复发作,3月前病情加重入院。诊断:扩张型心肌病(终末期),心功能Ⅳ级。术前检查:X线胸片示心脏呈普大型,心胸比率0.73。心电图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室肥大。  相似文献   

19.
人工心脏和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有效方法 ,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近年来 ,国内多家医院也开展了数十例心脏移植手术 ,其体外循环技术日趋成熟[1] ,但长期人工心脏辅助后的心脏移植手术病例目前在亚洲少有报导。日前 ,天津医大总院与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联合 ,成功完成了 1例左室辅助泵术后 2年行心脏移植手术。术后 3天患者可下地活动、自主进食 ,一般状况良好。现就其体外循环的特点做一些介绍及探讨。1 病例资料患者 ,男 ,34岁 ,体重 90kg。体表面积 2 .11m2 。2年前因冠心病、大面积心肌梗塞、难…  相似文献   

20.
原位心脏移植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我院1997年9月至2001年9月4例同种原位心脏移植的经验和教训。方法:4例终末期扩张性心肌病病人接受了标准式心脏移植,其中1例术中采用了右心转流技术。儿童心脏移植克服了术后高心排带来的不良影响。免疫抑制剂应用三联方案加减。结果: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早中期死亡2例。2例长期存活,供心功能良好。结论: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扩张性心肌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合理的选择供体,术中加强心肌保护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术后应加强对霉菌感染的预防、监测和治疗,可进一步提高心脏移植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