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由臂三维超声评价完全性葡萄胎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自由臂三维超声成像评价完全性葡萄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自由臂三维超声成像方法对 31例完全性葡萄胎患者进行了三维图像重建。结果 完全性葡萄胎的表面、内部结构及其液性区内表面均可立方体显示。结论 自由臂三维超声对完全性葡萄胎的成像是可行的 ,可提供二维超声图像不能提供的形态学信息  相似文献   

2.
3.
P^57在完全性葡萄胎和部分性葡萄胎中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p^57蛋白表达在完全性葡萄胎(cM)、部分性葡萄胎(PM)及水肿流产胎(HA)诊断中的作用。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方法对诊断明确的49例完全性葡萄胎,13例部分性葡萄胎,10例水肿流产胎的石蜡标本进行标记。结果在cM中,p^57不表达或弱表达(6/49)。相反,在90%(9/10)HA和84,6%(11/13)PM中p^57为持续强阳性表达。CM与PM及HA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而PM与HA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57免疫组化结果与葡萄胎的组织表型关系密切,对CM、PM和HA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三维超声诊断胎儿双侧完全性唇腭裂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23岁。孕2产1,停经23周来我院产前常规检查。二维超声检查:双顶径5.9cm,头围20.6cm,腹围19.1cm,股骨长4.2cm,羊水指数22.9cm。胎心率140次/min,脊柱排列整齐,胎儿颜面部见上唇两侧连续线中段,各显示一缺损区,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P57KIP2在完全性葡萄胎(CHM)和部分性葡萄胎(PHM)中的表达差异。方法:对比分析33例CHM和32例PHM中P57KIP2蛋白免疫组化阳性表达率。结果:P57KIP2在CHM中表达阳性比例为0(0/33),在PHM中,P57KIP2阳性表达比例为84.4%(27/32),CHM与PHM的P57KIP2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57KIP2免疫组化染色能够帮助鉴别诊断CHM和PHM,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分析葡萄胎的超声声像图,来评价超声诊断葡萄胎在临床中的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2年至2007年超声诊断56例葡萄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本组52例经病理证实,诊断符合率92.8%;4例误诊,占7.2%.结论 典型葡萄胎的超声声像图具有特异性,但是非典型葡萄胎需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及随诊才能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少见类型葡萄胎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胎是滋养叶疾病最常见的一种 ,而部分性葡萄胎、完全性葡萄胎与正常胎儿共存则较少见。 1992年至今 ,我院收治部分性葡萄胎 9例及完全性葡萄胎与正常胎儿共存 2例 ,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本组 11例患者 ,年龄 2 6~ 40岁 ,平均 32岁。临床表现均有停经史、妊娠反应及不规则阴道流血。二、仪器与方法使用东芝SSA 2 70A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和阿洛卡630型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分别为 3.75MHz、3.5MHz。患者取平卧位 ,行常规产科超声检查。结  果超声检查 11例患者中 ,部分性葡萄胎 9例 ,完…  相似文献   

8.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婴幼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诊断及在围手术期处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27例例婴幼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超声心动图诊断及其在围手术期中的应用,结果:本组21例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7例手术6例尸解诊断与超声心动图诊断结果基本一致。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内科诊断,早期手术处理以及后随访具有积极意义,而对合并其它严重畸形的患者,其应用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侵蚀性葡萄胎是妊娠滋养细胞层疾病的一种,介于良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之间。局部侵袭力强,但转移的潜能不如绒毛膜癌强。及时诊断,对患者治疗非常关键。虽然侵蚀性葡萄胎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真正的发生及诊治情况却很少报道,现报告1例如下。  相似文献   

10.
超声不仅能显示子宫的大小、形态,同时可清晰地显示子宫内各种回声,实时超声对部分葡萄胎具有较高的检出率,这对于临床判定病情,估价治疗方案提供了一项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三维超声对腹部器官病变进行表面模式成像,评价三维超声在腹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Voluson 530 DMT及Voluson 730三维超声成像系统对127例患者进行腹部器官三维超声检查.结果三维超声表面模式成像直观地显示腹水中肝脏、肠管及卵巢癌的表面情况,形象地显示胃、结肠、胆囊、膀胱等空腔器官病变的立体形态及附件囊性或囊实混合性包块的内部结构.结论三维超声有利于对病变进行整体、全面观察,三维超声图像后处理功能的联合应用有利于获得优质的三维图像.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内超声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5例冠脉造影患者行冠脉内超声成像检查(ICUS)。定性分析斑块成分、性质及夹层形成;测量冠脉最小管腔内径、面积、斑块面积及血管狭窄百分数等。冠脉造影结果10例正常,25例冠脉狭窄≥70%,其中17例行PTCA术。10例冠脉造影正常者中,5例ICUS有粥样硬化病变。17例左冠狭窄而左主干正常者中,ICUS示12例(70.6%)左主干有不同程度病变。另17例PTCA后,5例植入支架。对植入与未植入支架的ICUS定性和定量方面的特征进行比较。结论:ICUS可发现冠脉造影正常的冠脉病变。I-CUS为PTCA后的冠脉提供了理想的形态学资料,PTCA后残余狭窄>50%,钙化偏心斑块或PTCA后有夹层者应植入支架。根据支架成功植入的超声诊断标准,ICUS可指导支架成功植入,避免急性血栓闭塞。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超声检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初步探讨腹腔镜超声检查术在腹腔镜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在腹腔镜手术中应用专用腹腔镜超声探头,观察病灶及其靶器官二维超声表现,并与术前经体表常规超声检查对比,尤其注意与常规超声检查不同之处或者常规超声不明确以及未发现的病变。 结果由于无腹壁、肠气及骨骼干扰,高频探头的应用.腹腔镜超声检查术显示病灶小论二维及彩色信息均优于常规经腹超声,并能弥补腹腔镜手术触觉丧失、不能显示病灶内部等本身的不足。 结论腹腔镜超声有助于术中指导手术步骤及提供准确信息,腹腔镜超声检查术在腹腔镜手术中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透明模式在胆囊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实时三维超声对89例胆囊疾病诊断.结果实时三维超声透明模式能够清晰显示胆囊病变的大小、数量、立体形态、胆囊壁回声,病变与胆囊壁的关系.结论实时三维超声透明模式对胆囊疾病的诊断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能量图(3D-CDE)技术在膀胱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29例经膀胱镜活检,病理证实为膀胱癌患者,进行3D-CDE检查。结果 3D-CDE技术对膀胱癌内部及周边血流显示逼真清晰,富有立体感,明显优于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能量图(2D-CDE)。结论 3D-CDE技术不仅能显示膀胱癌内部及周边血流信号,并且能清晰显示癌体内部滋养血管走行、形态、分支及分布范围,对膀胱癌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VPQ检测技术与CTA血管成像技术分别测定颈动脉斑块所致血管狭窄程度,评价三维超声VPQ技术定量评价颈动脉斑块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对102例患者的颈动脉分别进行实时三维超声及CTA检查,评估共130个颈动脉斑块所致局部血管狭窄的程度。应用实时三维超声VPQ技术脱机分析测定面积狭窄率、内中膜厚度、最窄处斑块厚度、NWI(标化壁指数)及斑块回声强度等数值。同期应用CTA测定颈动脉狭窄程度,并与三维超声VPQ技术测得的狭窄程度对比。 结果 实时三维超声与CTA判定颈动脉狭窄程度相比较,诊断准确性高,可很好显示颈动脉斑块的位置、管壁结构并测得相关参数。实时三维超声测得颈动脉局部管腔轻度狭窄15处、中度狭窄78处,重度狭窄37处;CTA测得颈动脉局部管腔轻度狭窄11处,中度狭窄71处,重度狭窄48处。实时三维超声与CTA对颈动脉斑块所致管腔狭窄程度的检测具有高度一致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时三维超声VPQ技术测得颈动脉不同狭窄程度的NWI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VPQ技术能够准确测定颈动脉斑块所致血管狭窄程度,操作简便易行,可获得较二维超声更详细的参数,并对相关指标可进行量化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脉络膜黑色素瘤的三维与二维超声成像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三维与二维超声成像对脉络膜黑色素瘤的检查及比较 ,了解三维诊断技术的优越性。方法 :应用 OTI3Di- Scan眼科专用超声仪首先进行二维 B超检查 ,取肿瘤最清晰方位作三维检查 ,探头旋转 1 80度 ,连续取二维扫描图像 ,然后重建成三维图像。体积测定按需要设定病变的切割厚度 ,画出各切面的轮廓 ,由计算机算出体积。结果 :4例脉络膜黑色素瘤三维图像中 1例呈圆球形 ,3例为椭圆球形 ,并可观察任何切面的肿块内部结构。精确测定出肿块体积 ,其中最大 1例体积为 1 4 99.9mm3 。二维超声显像显示 1例圆形 ,3例为椭圆形。 4例都有挖空现象 ,3例有脉络膜凹陷及球后声影。测量肿块面积最大 1例为 1 1 .1 5mm× 1 7.66mm。结论 :诊断脉络膜黑色素瘤三维超声成像比二维超声成像更具有优越性。外部形态呈立体球形 ,与肿瘤实际形态接近 ,并可观察任意切面内部结构 ,能够精确测量肿瘤的体积  相似文献   

18.
血管内超声在冠脉内支架植入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血管内超声(IVUS)评价冠脉内支架植入前后动脉壁形态学改变及斑块形态对支架膨展的影响,探讨该技术在支架植入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5例冠心病患者在支架植入前后靶病变处,使用30MHz、2.9F机械旋转式超声导管施行IVUS成像.测量支架植入前后靶病变处外弹力膜横截面积、斑块+中膜面积及腔面积,并评价血管壁的形态学特点.结果:15处靶病变在支架植入前后血管造影直径狭窄百分比由76±11%降至8±10%.超声上,外弹力膜面积由支架植入前的10.8±3.6mm2增至14.1±2.9mm2,斑块面积则从8.3±1.4mm2降至6.5±1.6mm2(P均<0.01),而管腔面积由于外弹力膜面积增加及斑块面积的缩小,由植入前的4.5±1.8mm2增至6.5±2.3mm2(P<0.05).15处靶病变中,钙化斑块、纤维混合斑块、软斑块分别为3例,8例,4例.偏心班块占73.3%,同心斑块26.7%.IVUS发现PTCA后87%(13/15)存在夹层,其中一些伴有管腔内的小内膜片,而造影则为40%(7/15).符合IVUS支架植入最佳标准者占27%(4/15).有3例(20%)在支架边缘处发现存在内膜撕裂或小裂隙.1例在操作过程中冠脉痉挛,导管后撤及冠脉内注入硝酸甘油后消失.结论:IVUS在发现PTCA术后血管夹层方面比CAG更加敏感.冠脉支架植入后,血管的伸展和斑块的减少均参与了管腔的增加.钙化病变影响支架的最佳膨展.此技术安全可行,可用来指导支架的植入.  相似文献   

19.
超声全景成像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超声全景成像的技术支持,针对常规检查,解读全景超声成像技术在临床应用的特点。材料与方法:购机以来受检者的不同部位(腹部、妇产、浅表组织、小器官等)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对正常组织以及病灶体积较大的器官或瘤体进行探头的自由移动,获取图像信号,经过处理,从而得到一副较为连续完整的超声解剖结构图像。结果:全景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对较大器官,病变整体,包括载体的显示与测量的研究具有明显的优势,即克服了以往常规检查的测量误差。结论:超声全景成像可扩展超声的观察视野,弥补常规实时超声视野局限性的不足,可较为完整的显示器官解剖层次,平面结构,为临床诊断提供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