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囊虫病的CT诊断(附30例报告)王瑞英吴立德*马吉伟*李红军*刘玉元*万洪强*(滨州地区卫生学校,256610*滨州地区人民医院)关键词囊虫病;脑囊虫病;CT诊断脑囊虫病是猪绦虫的囊尾蚴寄生于人脑组织所导致的疾病,约占全身囊虫病的80%。本病多见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度脑囊虫病减量法口服丙硫咪唑治疗期间外科协同治疗的必要性。方法将同期住院治疗的209例脑囊虫病人分为轻中度组(135例)和重度组(74例)。服药治疗期间使用降颅压药,包括脱水剂和减轻脑水肿药物(糖皮质激素、七叶皂甙钠、白蛋白)。药物降颅压无效者行脑室外引流术或/和颞肌减压术。结果在口服丙硫咪唑治疗时,轻中度脑囊虫病组1.5%行外科治疗,重度脑囊虫病组90.5%行外科治疗,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性(P〈0.01)。轻中度组102例患者治疗后进行随访平均29.4月,重度脑囊虫病组中有69例在治疗后随访平均37.2月。两组患者随访中经复查CT或MRI,除1例(脑内虫体数量达1160个)治疗失败外,其余患者均达到临床治愈。结论重度脑囊虫病患者在减量法服丙硫咪唑治疗期间,行药物降颅压治疗应同时使用外科降颅压措施,这样才能使患者顺利度过治疗期。  相似文献   

3.
13年来我们用丙硫咪唑治疗囊虫病82例,其中A组(皮肌型)总有效率100%,B组(脑囊虫病)总有效率90%,AB两组治疗前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采用小剂量,长疗程的服药方法,既能杀死虫体而反应轻,表明丙硫咪唑是治疗囊虫病疗效好毒性低口服方便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297例单纯型脑囊虫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囊虫病(猪囊见糊病,CystiC。ICCSIS)是猪肉绦虫的幼虫寄生在人体所致的疾病,因摄入猪肉绦虫卵而感染,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尤其是脑型囊虫病。在我室自1992年10月~1999年3月诊治的资料完整的1084例囊虫病入中,脑囊虫病人824例(包括混合型患者),占囊虫病患者的76%。其中单纯型脑囊虫病297例,占脑囊虫病患者的36%,而这部分患者在确诊为单纯型脑囊虫病前有113例曾被误诊为原发性病痛、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偏头痛、脑肿瘤和精神障碍等。误诊率高达38%。为了提高临床医生对单纯型脑囊虫病的认识,最大限度地降低误诊…  相似文献   

5.
脑囊虫病是猪带绦虫的蚴虫(囊尾蚴)寄生于脑组织中所引起的疾病,脑囊虫病的发病率较高,约占囊虫病的50%-80%,我国主要流行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等地区。脑囊虫多见于脑膜、大脑皮质,累及脑室系统的占脑囊虫病的12%-16%,由于脑脊液动力学关系,第四脑室占脑室内囊虫的70%,它具有潜在的致死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收集了198例皮肌型及脑型囊虫病,分别经活检、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诊断为囊虫病,并具有相应临床症状。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检测本组病人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皮肌型66.67%(54/81),脑型82.05%(96/117)。对脑型中20例患者的脑脊液和血清抗体进行检测对比,阳性率分别为55%和85%。实验表明,IFAT对于脑型囊虫病的抗体检出率高于皮肌型,在检测抗体诊断脑囊虫病时应首选血清标本。  相似文献   

7.
脑囊虫病MRI诊断-附2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MRI对脑囊虫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MRI诊断为脑囊虫病及资料完整的23例MRI影像进行分析,并与其中曾行CT检查和囊虫酶联吸附试验的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3例中MRI病灶检出率为100%,特异性为17/23(74%),诊断符合率为100%(23/23);23例中有20例曾行CT检查,其病灶检出率为90%(18/20),特异性为10%(2/20),符合率为75%(15/20),有16例做过酶联吸附试验,其中阳性率为38%(6/16)。结论:MRI对脑囊虫病有较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特别是对非钙化期病灶有强的定性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8.
105例脑囊虫患者的护理高庆鲜潘栓珍金便芬张兰俊第二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050000)关键词脑囊虫病;高颅压;护理学脑囊虫病常见,目前主要应用丙硫咪唑或吡喹酮治疗,治疗过程中易引起高颅压反应,甚至形成脑疝而死亡。因此,做好护理工作极为重要。1991~...  相似文献   

9.
脑囊虫病是链状绦虫(猪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脑所引起的疾病。60%~96%的囊虫寄生于脑内,好发于青壮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群饮食结构逐渐科学化,社会卫生保健日益普及化,囊虫病在经济发达的地区较少见,因此容易被忽视而误诊。本文报道1例以发热为前驱症状及癫痫持续状态为首发症状的脑囊虫病,以增加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脑囊虫病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2例经手术后病理检验或经皮下结节活检证实的脑囊虫病患者,其中脑实质型38例占90.5%,多以癫痫、肢体运动障碍,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脑室型4例,占9.5%,常以头痛、呕吐、眩晕,视乳头水肿等症状多见。作者认为若有以下标准之一可诊断为脑囊虫病,(1)头颅CT见典型囊虫结节或多数散在小异常钙化点;(2)头颅CT所见加皮下囊虫结节或绦虫感染史;(3)头颅CT所见加血囊虫间凝试验或其它免疫学试验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囊虫病患儿的脑电图和头颅CT的变化。方法:对198例脑囊虫病患儿的脑电图和头颅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95例患儿的脑电图异常,异常率为98.4%,异常脑电图中,轻度异常65例(33.3%),中度异常76例(39%),重度异常54例(27.7%)。头颅CT检查:异常182例占91.9%。结论:脑电图检查和头颅CT检查对脑囊虫病的诊断和评估疗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脑囊虫病是猪绦虫的囊尾蚴寄生于颅内所造成的疾病,脑实质、脑室和脑膜均可受累。病灶位于脑室者占脑囊虫病的11~17%。作者对4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四脑室囊虫病作一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单克隆抗体检测循环抗原(CAg)诊断脑囊虫病的价值。方法:用猪囊尾蚴囊液抗原制备单克隆抗体4B6,ELISA法检测患和对照血清和/或脑脊液中的猪囊虫抗原。结果:82例脑囊虫病患诸 血清CAg阳性率为79.2%(65/82),脑脊液CAg阳性率为100%(26/26),治疗一个疗程后血清CAg转阴率为85%(17/20)。对照标本中未检出猪囊虫CAg。4B6和包虫抗原有轻微交叉反应。结论:脑脊液CAg检测有助于脑囊虫病的诊断,而血清CAg检测有助于疗效考核。  相似文献   

14.
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10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临床确诊的脑囊虫病1056例,应用吡喹酮每天45mg/Kg,分为3次/d,同时口服地塞米松0.75mg/次,小儿0.375mg/次)。连续服药6d为一疗程,间隙10d重复1疗程。3mo后复诊,继续服药2个疗程(方法同第1、2疗程),共4个疗程,观察临床症状、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痊愈436例(41.29%),显效598例(56.63%),进步22例(2.08%),有效率97.92%变化,评定疗效。结论吡喹酮分疗程间隙治疗脑囊虫病疗效好,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5.
脑囊虫病治疗期的护理体会右江民族医学院附院神经科覃美兰(百色533000)脑囊虫病为猪绦虫的囊尾蚴寄生于人脑所致。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有癫痫、颅内压增高、炎症性症状或某些局灶体征。部分病例十分复杂而难治,甚至发生脑疝而死亡。因此如何护理好脑囊虫病是...  相似文献   

16.
不同类型脑囊虫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脑囊虫病的诊断方法及其临床治疗。方法 通过对2840例接受检查发现的病例资料分析,总结临床各项检查方法的诊断效率及脑囊虫病的治疗效果。结果 1、典型脑囊虫病的脑CT扫描检查确诊率为85.83%(1502/1750),ELISA和IHA检测血清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91.31%(1598/1750)和92.17%(1613/1750),特异IgG4抗体检出率为88.95%(765/860),血清囊虫CAg检出率为69.94%(1224/1750)。2、亚临床型脑囊虫病的确诊率较低,上述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6.18%(68/422)、13.98%(59/442)、18.01%(76/422)、10.12%(17/168)和8.77%(37/422)。3、脑囊虫病的临床治疗有效药物为吡喹酮,总有效率为100%,3个疗程的治愈率为87.60%(657/760);对于亚临床型脑囊虫病人采用诊断性治疗。结论 脑CT及血清免疫学检查是脑囊虫病临床诊断的主要手段,临床治疗有效药物为吡喹酮,亚临床型脑囊虫病的诊断较困难,临床上用诊断性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李海波  李龙鲁 《吉林医学》1998,19(3):146-147
小儿高颅压型脑囊虫病的诊治李海波常桂芬李春怀梁东梁志学(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儿科130021)李龙鲁(吉林市红十字会第一医院儿科132011)孟繁红(长春市246医院130062)小儿脑囊虫病并不少见,目前还有增多趋势,而高颅压型脑囊虫病在儿童...  相似文献   

18.
脑囊虫病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报告罗曙光,许永成,秦昆明,张超元(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现将所遇到的由脑囊虫病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性,农民,35岁,突然头昏、头痛13天,意识不清3天于1992年1月...  相似文献   

19.
对160例脑囊虫病CT扫描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脑实质型89例(55.6%),脑室型26例(16.3%),脑膜炎型2例(1.3%),混合型43例(26.3%)。我们认为CT扫描能显示囊虫的数目、寄生部位以及演变过程,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脑囊虫病是囊尾蚴寄生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为探讨脑电图对其诊断价值,通过与CT对比观察,研究其在脑电图改变特征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国产PRD-2000型数字化脑电定量分析仪,对50例脑囊虫病患者进行脑电图描记。结果:50例脑囊虫病患者中异常占72%。结论:脑电图异常与囊尾蚴寄生的部位、感染的数量及对脑损害的程度有关。与CT28%结果不一致,主要是因为脑组织内感染后形成的囊虫蚴小而少,对脑组织损害轻微或远离大脑皮层所致。所以脑电图正常也并不能排除脑囊虫病的可能,必须结合临床症状、体征、CT及囊虫免疫学反应等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