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心率变异性(HRV)时域分析法测定38例扩张型心肌病(DCM)经随访14个月,结果显示:DCM24hRR间期标准差和心率变异均明显低于正常(P〈0.001),心功能Ⅲ~Ⅳ级者明显低于心功能Ⅱ级(P〈0.00),事件组(随访中死亡者)明显低于非事件组(P〈0.001)。提示HRV分析可作为判断DCM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2.
应用心率变异性(HRV)时域分析法测定38例扩张型心肌病(DCM)经随访14个月,结果显示:DCM24hRR间或标准差和心事变异指数均明显低于正常(P<0.001),心功能Ⅲ~Ⅳ缓者明显低于心功能Ⅱ级(P<0.001),事件组(随访中死亡者)明显低于非事件组(P<0.001)。提示HRV分析可作为判断DCM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心率变异性(HRV)改变特点。方法:采用HRV的时域分析法对25例DCM病者、22例非DCM心衰病者及24例健康人进行HRV对比分析。结果:DCM病者HRV各时域指标SDNN、TRIA、SDNN5、SDANN、PNN50、RMSSD均明显低于正常人组(P<0.0001)和非DCM心衰组(P均为0.001以下);DCM病者HRV降低程度与心功能级别显著相关,而与室性心律失常、左室舒张期末径、心胸比例无关。结论:DCM病者心脏植物神经改变可能是一种器质性损害;对DCM患者,HRV降低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方法:对35例DCM患者(心肌病组)和35例健康人(对照组)的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并分析其线性心率变异性(HRV)。结果:心肌病组R-R间期、SDNN、SDNNInden、PNN50、RMSSD等线性时域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心肌病组HRV下降,反跌了自主神经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5.
目的:借助心率变异性(HRV)分析的方法了解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自主神经系统受损状况及相关因素,初步探讨DCM患者心血管事件高发的原因.方法:DCM患者25例,均行24小时长程及昼夜的HRV频域,超声心动图测量左房与左室舒张末期直径、射血分数、E峰/A峰比值等.比较DCM患者昼夜HRV指标的差异及与临床参数的相关性.结果:DCM患者的24小时HRV指标均显著低于正常参考值,仅正常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与左房大小存在中度负相关性(r=-0.49),其余HRV指标与临床参数之间无统计学相关性.结论:DCM患者在总体心率显著降低的基础上,以迷走神经张力低下和HRV昼夜节律性丧失为突出表现;且HRV的变化与心腔大小、心功能等多项临床参数之间无相关性,它们各自均为DCM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西宁地区扩张型心肌病并心衰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旨在探诉扩张型心肌病并心衰患者心率变异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1例扩张型心肌病并心衰患者的时域及频域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并与健康人比较,结果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时域。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健康人,结论扩张型心肌病并心衰患者存在交感,迷走神经的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7.
QT间期(QTc)是指自QRS波起始到T 波终点的 时间间期,代表心室除极和复极的时间。研究表明, QTc 与心肌病室性心律失常关系密切,并反映心功 能的变化。扩张型心肌病(DCM)是心肌病常见类 型,本研究回顾性分析67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 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资料,旨在探讨DCM患者QTc 与 室性心律失常及心功能的相关性,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傅慎文  傅国胜 《浙江医学》2005,27(8):561-562,584
目的评价乙胺碘呋酮对扩张型心肌病合并重度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42例扩张型心肌病伴频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分为胺碘酮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指标包括全部正常窦性心搏间期的标准差(SDNN)、24h内相差超过50ms的连接正常-正常间期(即RR间期或称NN间期)的百分率(PNN50)及24h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左室射血分数(EF值).结果胺碘酮对扩张型心肌病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有效率(77.2%)显著高于对照组(25.0%)(χ 2=11.09,P<0.01);其心率变异性指标治疗组治疗后SDNN(122.1±36.27)ms、PNN50(8.95±3.29)%较治疗前(98.35±38.85)ms、(6.28±3.79)%有显著改善(t=3.46、3.32,均P<0.01);两组治疗后EF值分别为(41.86±11.63)%和(39.25±9.88)%,差别无显著性意义(t=0.78,P>0.05).结论胺碘酮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患者安全有效,并可改善其异常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与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住院或门诊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并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资料,根据有无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分为A组(n=37)与B组(n=72),另设正常对照组C组(n=53)。分析各组的基本临床资料及HRV时域和频域指标。结果A组与B组HRV各项指标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HRV降低较B组更为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RV降低与DCM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是一项重要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孙在茂 《重庆医学》2008,37(1):90-90,105
目的 观察小剂量甲状腺素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衰的疗效.方法 随机分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甲状腺素20mg/d,疗程4个月.结果 对照组在研究结束时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功能指标E峰/A峰(E/A)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小剂量甲状腺素使心功能明显改善,LVEF及E/A增加,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衰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1.
黄学成  尹瑞兴 《广西医学》2004,26(10):1436-1438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 (DCM)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 (TH)水平变化规律及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 4 3例DCM病人和 4 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TH浓度 ,同时用后前位X线胸片测心胸比例 ,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 (LVEF)。结果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FT3 )降低 ,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rT3 )增高 ,DCM患者血清TH水平随充血性心衰 (CHF)的加重而降低。心胸比例与FT3 呈负相关 ,与rT3 呈正相关 ;LVEF与FT3 呈正相关 ,与rT3 呈负相关。结论 血清FT3 降低和rT3 增高可作为反映CHF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之一 ,FT3 可能参与DCM的发生发展和演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高位硬膜外阻滞 (TEB)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 :5 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 ,胸 3~ 4或胸 4~ 5棘突间隙穿刺至硬膜外腔 ,留置硬膜外导管 ,每 2h推注 0 .5 %利多卡因 3~ 5mL至硬膜外腔 ,持续 4周。辅以常规治疗。测定并比较TEB治疗前后 4周 2 4h心率变异性(HRV)指标的差异。结果 :TEB治疗 4周后 ,SDNN由 (72 .1 8± 34.5 1 )ms升高至 (99.93± 37.0 6 )ms ;SDANN由 (6 2 .35± 2 7.5 5 )ms升高至 (96 .85± 4 0 .2 6 )ms ;LnLF由此 5 .76± 1 .5 0升高至 6 .85± 1 .4 3<0 .0 1。实验组患者HRV指标明显提高。结论 :TEB可明显提高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率变异性 ,改善患者的心脏自身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DCM患者55例,均行24h动态心电图(Hoher)检查,依据有无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分为A组(n=25)均伴有室性心律失常者,B组(n=30)不伴有室性心律失常者,并设立正常对照组c组(B=35),对各组分别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并对其中的SDNN、SDANN、PNN50、LF、HF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和B组心率变异性的各项指标与c组相比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较B组降低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CM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率变异性降低有关,且心率变异性的各项指标可成为DCM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对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心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扩张型心肌病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曲美他嗪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率变异性指标、心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1.84%)高于对照组(67.35%),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及心率变异性指标24 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 min 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差值大于50 ms相邻R-R间期与心动周期次数的比值(PNN50)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ESV)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8.37%)与对照组(12.2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具有显著疗效,可改善患者心率变异性,提高心脏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伊贝沙坦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率变异性(HRV)、肾素、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醛固酮(ALD)的影响。方法47例DCM患者分为观察组(n=27例)和对照组(n=20例),对照组常规应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及硝酸酯类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伊贝沙坦75~150 mg,每日1次,连续治疗3个月。检测2组治疗前后HRV指标、肾素AngⅡ及ALD水平。结果2组治疗前HRV各指标、肾素、AngⅡ、ALD及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NN间期标准差(SDNN)、NN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NN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NN间期差值>50 ms的心搏数占NN间期总搏数的百分比(pNN50)均有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除rMSSD外,SDNN、SDANN、pNN50有显著提高(P<0.05),2组治疗后血浆肾素活性、AngⅡ、ALD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LVEF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SDNN、SDANN、rMSSD与pNN5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ngⅡ、AL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伊贝沙坦可以有效改善DCM患者的HRV并降低ALD,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一种特发性心肌病,病因不同。发病率高,起病缓慢,可在任何年龄发病,但以30~50岁多见,临床表现主要为心腔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附壁血栓。治疗缺乏相对性,随着治疗手段的改进,病人的生命可以延长,但由于不可治愈性,多数病人需在相当长生存的时间内带病生存。因而如何使病人在有限的生存时间内恰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HRV变化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 2 4h动态心电图对 99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进行心率变异 (HRV)分析 ,回顾性分析本院 1997年 8月至 2 0 0 2年 8月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 99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之病历资料 ,分析全部患者 2 4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 ,记录HRV的时域分析指标 :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 (SDNN) ;5min平均RR间期的标准差 (SDANN) ;相邻RR间期相差≥ 5 0ms占总窦性心搏的百分数 (PNN5 0 )。结果 :DCM的HRV时域分析指标SDNN、SDANN、PNN5 0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 5。以HRV的时域指标SDNN低于 6 0ms、PNN5 0低于 4 .0和心功能指标LVEF <30 %为联合预测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敏感性为 78% ,特异性为 71% ,阳性预测值为 70 %。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HRV减低增加了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对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心率变异性`射血分数与年龄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收集了1993年1月至1998年12月在本科住院治疗的年龄在41~70岁的390例冠心病与高血压性心脏病人的心率变异性(HRV)资料及无创心功能检测的心脏射血分数(EF)资料,对这两种资料进行了分析对比研究,发现HRV、EF与年龄有一定的相关性,现总结报导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390例住院病人,其中男性246例(63%),女性144例(37%),全部接受动态心电图(DCG)与无创心功能检测。按年龄分为3组,41岁至50岁组74例(第一组);51岁至60岁组128例(第二组);6…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