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段国威  李芳  王炜 《临床荟萃》2008,23(18):1341-1342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又称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1]。自日本医生川崎富作1967年首次描述本病以来,该病已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或地区有报道。在发达国家或地区,KD所致的冠状动脉并发症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小儿最常见的  相似文献   

2.
氨基末端脑钠肽检测评价川崎病患儿心脏损害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氨基末端脑钠肽(NT-proBNP)在川崎病(KD)患儿心脏损害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KD患儿血浆NT-proBNP水平,对照组为20例正常体检儿童,实验组为30例KD患儿,常规超声心动图观察其中发生冠状动脉病变(CAL)患儿12例,未发生CAL惠儿18例,检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期二尖瓣血流频谱测定早期充盈峰速E峰和晚期充盈峰速A峰,计算E/A值;同时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DI)检测二尖瓣环6个位点的收缩峰值速度(Sa)、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并计算Ea/Aa、E/Ea值.结果:KD患儿急性期血浆NT-proBN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KD急性期内,有CAL组NT-proBNP明显高于无CAL组,(P<0.01).通过直线回归分析,急性期KD患儿血浆NT-proBNP水平与Sa、Ea、Ea/Aa及E/Ea有显著相关关系(P值均<0.05),与LVED、LVEF、E/A及Aa关系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NT-proBNP可用于KD辅助诊断,也可用于预测CAL的发生.血浆NT-proBNP是反映心功能的经典生化指标;KD急性期存在左室舒张功能减低明显,TDI指数可作为反映KD患儿左心功能的敏感指标.本文用TDI指数和NT-proBNP评价KD患儿的心功能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赵敏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6):4368-4368
川崎病(KD)是一种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婴幼儿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病因尚不明确,KD的主要并发症是冠状动脉损害。为加强对该病的早期临床特点的认识,本文通过对我院2007-01—2011-06收治的50例KD患儿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IL-4、IL-6、IL-10、(干扰素-7)IFN-7、(肿瘤坏死因子-a)TNF-“在川崎病(KD)急性期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冠状动脉损害(CAL)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试验方法挑选符合本研究的KD患儿50例、健康儿童65例。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IL-2、IL-4、IL-6、IL-10、IFN-γ、TNF-α的浓度,并将KD组分为CAL组和非CAL组进行对比。【结果】①KD组IL-4、IL-6浓度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IL-2、IL-10、IFN-7、TNF-α浓度与健康对照组浓度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CAL纽IL-6浓度较非CAL组IL-6浓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IL-2、IL-4、IL-10、IFN-γ、TNF-α浓度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4、IL-6水平的升高与KD血管炎症的发生有关,KD急性期监测IL-4、IL-6水平的变化,对于判断KD病情变化及转归有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 (cTnI)在川崎病急性期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川崎病 (KD)组 (n =5 6 )及对照组(n =2 0 )患儿血清cTnI、肌酸激酶 (CK)、肌酸激酶同功酶 (CK -MB)、乳酸脱氢酶 (LDH)浓度。结果 :KD组与对照组血清CK、LDH浓度无显著差别 (P >0 .0 5 ) ,而血清cTnI、CK -MB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 (P <0 .0 0 1)。在诊断KD患儿急性期心肌损伤上cTnI优于CK -MB(P <0 .0 5 )。结论 :cTnI与CK -MB对KD患儿急性期心肌损伤有诊断价值 ;与CK -MB比较 ,cTnI具有高度特异性、灵敏度 ,指导早期IVIG治疗 ,从而减少KD患儿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本院收治的KD患儿50例(试验组)和具有相似体征的非KD患儿31例(对照组),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CD3-CD16+56+、CD3-CD19+、CD19+CD23+、CD4+/CD8+、CD4+CD25+的水平,并观察其ROC曲线特征。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血CD3+CD4+、CD3-CD19+、CD19+CD23+、CD4+/CD8+显著升高(P<0.01),血CD3+、CD3+CD8+、CD4+CD25+明显降低(P<0.01),CD3-CD16+56+无显著差异(P>0.05)。CD3+CD4+、CD3-CD19+、CD19+CD23+、CD4+/CD8+、CD3+、CD3+CD8+、CD4+CD25+的AUC分别为72.4%、79.6%、73.6%、73.6%、76.0%、80.5%、72.7%。结论 KD患儿在急性期存在免疫活化及免疫紊乱,其中调节性CD4+CD25+T细胞的减少亦可能参与KD的发生。CD3+CD4+、CD3+CD8+、CD3-CD19+、CD4+/CD8+的诊断界值对KD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符合度,可以考虑将其作为KD的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7.
朱其菲  孙锋 《医学临床研究》2022,(11):1708-1711
【目的】探讨川崎病患儿血浆微小RNA-26b(miR-26b)与冠状动脉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106例川崎病患儿(观察组),根据冠状动脉损伤情况将其分为损伤组(n=34)和无损伤组(n=72)。同时,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的11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血浆miR-26b表达水平,Pearson分析观察组血浆中miR-26b与血管内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中miR-26b水平对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情况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浆miR-26b表达水平为0.69±0.1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2±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10,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浆中miR-26b与血管内径呈负相关(r=-0.410,P<0.05)。ROC曲线显示,血浆miR-26b水平预测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7(95%CI:0.724~0.890),截断值为0.69,敏感度为85.30%、特异性为70.80%。【结论】川崎病患儿血浆miR-26b呈低表达,且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患儿中miR-26b水平更低,与血管内径呈负相关,血浆miR-26b对冠状动脉损伤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川崎病(KD)患儿血清内皮素-1(ET-1)的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42例KD患儿根据病期分为急性期和恢复期;依据心脏超声检查分为冠脉病变组和非冠脉病变组。采用放免法测定ET-1水平并进行各期组间的比较。【结果】KD急性期患儿ET-1为(87.46±16.79)ng/L明显高于恢复期组(52.53±19.26)ng/L和健康对照组(43.31±18.35)ng/L(P<0.01)。冠脉病变组急性期水平(96.82±18.34)ng/L高于非冠脉病变组(75.21±14.50)ng/L(P<0.01)。【结论】内皮素可能参与了KD的发病机制,ET-1水平可反映KD冠脉血管受累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现将我院2001~2005年住院的川崎病患儿45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28例,女17例,男女比例1.6:1,发病年龄8月龄~7岁,5岁以内有38例。本组均符合川崎病的诊断标准嘲,有2例临床症状不典型,其中1例超声心动图发现冠状动脉病变而确诊,另1例诊断性治疗有效。本组中复发2例。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1例川崎病合并重症溃疡性口腔炎患儿的护理。护理重点包括:黏膜护理、清洁与消毒、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病情及用药观察等,取得了家长及患儿的有效配合。20d后患儿口腔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与急性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脑出血组20例(CH组)、脑梗死组61例(CI组)、蛛网膜下腔出血组9例(SAH组),及同期住院的非心脑血管病及肝肾功能正常者38例(ControI组),用固相免疫层析法检测血浆NT—proBNP浓度。【结果】CH组、CI组、SAH组NT—p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Control组(P〈0.01)。CH组和CI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SAH组较CH、CI组显著增高(P〈0.01);且病情中、重型组显著高于轻型组(P〈0.01)。脑出血和脑梗死大灶组高于小灶组(P〈0.05)。【结论】NT-proBNP异常分泌参与了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NT—proBNP升高对病情评价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测定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清氨基末端脑利钠肽(NT-pro-BNP)的浓度水平,探讨其对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5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成三组:无肺动脉高压(肺高压)组24例,轻度肺动脉高压组15例,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13例,并设正常对照组20例。对所有实验对象采用电化学发光法进行血清NT-pro-BNP浓度检测,并行心脏彩超检查测量肺动脉压力。结果血清NT-pro-BNP浓度水平在正常对照组(91.2±16.9 pg/ml)、无肺动脉高压组(92.5±14.7pg/ml)及轻度肺动脉压组(98.1±18.3pg/ml)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有显著升高(223.6±68.1 pg/ml)(P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脏起搏器不同起搏模式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综合征)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常规植入起搏器的病窦综合征患者30例,根据不同起搏模式分为心房起搏组[AAI(R)组] 12例和双腔起搏组[DDD(R)组] 18例;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测定血浆BNP水平.[结果]术后3个月时两组血浆BNP水平均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113.8±31.3) pg/mLvs (95.7±53.2) pg/mL,(92.8±87.2) pg/mL vs (70.1 74.6±69.3) pg/mL;均P〉0.05];6个月时AAI(R)组血浆BNP水平与3个月时[(84.8±73.7)pg/mL vs (113.8±31.3 )pg/mL]比较无升高,而DDD(R)组血浆BNP水平较3个月时进一步升高[(98.8±61.7)pg/mL vs (92.8±87.2 )pg/mL],但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窦综合征患者采用心房起搏AAI(R)和双腔起搏DDD(R)两种工作模式血浆BNP水平虽无明显改变,但长期双腔起搏模式下的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可能有导致血浆BNP水平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DN)肾病血清脑利钠肽(BN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DN病变程度的关系及强化血糖治疗后二者的变化.[方法]随机选择DN 88例,按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Umalb)及血清肌酐分为正常蛋白尿组(SDM组,Umalb〈30 mg,28例),早期肾病组(EDM组,30 mg300 mg,Cr〉110 μmol/L,14例).另选健康成人28例作为对照组(NC组),应用双抗夹心免疫荧光法检测BNP,用HT-Ⅱ型酶联法检测Hcy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EDM组,CDM组,CRF组BNP明显高于SDM组及NC组(P〈0.05),且与Umalb(r=0.42,P〈0.05),Cr(r=0.56,P〈0.05)呈明显正相关.EDM组,CDM组,CRF组Hcy明显高于SDM组及NC组(P〈0.05),且与Umalb(r=0.28,P〈0.05),Cr(r=0.46,P〈0.05)呈明显正相关.强化血糖控制后BNP,Hcy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DN患者BNP和Hcy水平显著升高,血清BNP和Hcy水平对预测DN的发生发展,病程有较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中水平及其与冠脉病变支数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住入本科的73例冠心病病人,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组(SAP)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1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0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NT-proBNP,因各组间NT-proBNP不符合正态分布,经自然对数(en)处理后NT-proBNP符合正态分布,比较各组间的差异.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14 d内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AMI组、UAP组、SAP组各组间NT-proBNP水平依次高于后一组(P<0.05).所有患者的NT-proBNP与其冠脉病变支数有良好的正相关(P<0.01).[结论]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NT-proBNP浓度存在差异,NT-proBNP可以反映心肌缺血的程度.NT-proBNP与冠脉病变支数有明显的相关性.测量血浆NT-proBNP可能对冠脉病变程度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氨基末端脑利钠肽(NT-pro-BNP)水平与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的相关性.方法:将5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成先心病组(A组)24例,先心病并轻度肺动脉高压组(B组)15例,先心病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C组)13例,并设正常对照组(N组)20例.对所有实验对象采用电化学发光法进行血清NT-pro-BNP浓度检测,并行心脏彩超检查测量肺动脉压力.结果:血清NT-pro-BNP浓度水平在N组(91.2±16.9)pg/mL、A组(92.5±14.7)pg/mL及B组(98.1±18.3)pg/mL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C组显著升高(223.6±68.1)pg/mL(P<0.01).结论:血清NT-pro-BNP水平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并中重度肺高压时显著升高,可作为早期判断肺动脉高压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7.
张晓立  李卓颖  杨作成  魏丁  杨妤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9):1621-1623,1627
[目的]研究人类C反应蛋白(CRP)基因+1059G/C、-757T/C多态性(SNPS)与川崎病(KD)及其冠状动脉损害(CAL)的关系.[方法]通过基因测序对30名KD患儿和60名对照组儿童分别进行CRP基因+1059G/C、-757T/C位点DNA序列测定.[结果]①KD组CRP基因+1059G/C多态性位点的GG、GC基因型分布频率和G、C等位基因频率、-757T/C多态性位点的TT、TC、CC基因型分布频率和T、C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②合并冠脉损伤者与无冠脉损伤组基因型分布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RP基因+1059G/C、-757T/C基因多态性与川崎病及其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均无明显关联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脂联素(APN)与N末端B型脑钠钛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及相关性,探讨其与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CHF患者63例,根据1994年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标准(NYHA)分为Ⅱ级17例,Ⅲ级28例,Ⅳ级18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7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身高、体重、血脂、APN、NT—proBNP,计算体重指数,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CHF患者血清APN和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随着NYHA分级的增加而明显升高,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CHF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血清APN、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数转换的血清APN水平与血清NT—proBNP呈明显正相关(r=0.7u,P〈0.01)。【结论】联合监测血清APN和NT—proBNP水平对于判断CHF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浆B型利钠肽(BNP)在慢性心力衰竭(CHF)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74例住院CHF和46例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当日利用雅培Axsym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浆BNP,并采用日本Alokaa5超声心动仪检查心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衰纽血浆BNP水平显著升高(P〈0.01)。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血浆BNP逐渐增高,患者血浆BNP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呈正相关,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P均〈0.01)。【结论]BNP对CHF诊断和心功能分级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