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朱杰 《中医药通报》2007,6(5):23-23
赵海仙,原名履鳌(1829--1904),清代咸丰、同治年间兴化名医.为苏北地区医学流派的著名代表人物。辨证匠心独运,判断如神;用药别出心裁,崇尚轻灵。尝谓:“医为仁术,为医而不仁,何用为医?”著有《霍乱辨证》、《寿石轩医案》等,秦伯未编纂的《清代名医医案精华》收录有67则之多,流传许多妇孺皆知的故事,是民间崇敬的“医仙”。[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医原》之“原”说略贵州550001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肖家翔主题词@《医原》,中医药学文献,医学史,清朝《医原》系清代名医石寿棠所撰。寿棠针对当时不少医家对医学“昧于本原,而仅逐其未”为憾,遂著书阐析医原,谓“能达其原,而歧伯之奥旨,仲景之秘思...  相似文献   

3.
清代医家杨栗山正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栗山是清代中州名医。多年来医籍、医刊对其籍贯载述不一。学术评议 ,亦存在不实之处。兹就我们的考证 ,管陈如下 ,供同道参考。1 杨栗山生卒可推知 ,而非不祥  杨栗山 ,名 (璇 ) ,字玉衡 ,号栗山 ,清代中州夏邑 (今河南省夏邑县 )人 ,约生于公元 170 5— 1795年 ,享年 90岁 ,著有《伤寒瘟疫条辨》(又名《寒温条辨》)。关于杨栗山的生卒年代 ,诸说不一。有云“公元 170 5 ,— ?” ,如徐国仟点校《伤寒瘟疫条辨》[1] ;有云“公元 170 6—1795” ,如李经纬《中医人物辞典》[2 ] ;有的则笼统说“约生于公元十八世纪” ,如俞慎初《中国医…  相似文献   

4.
王仲奇治疗肺痨咯血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仲奇先生(1881~1945年),安徽歙县人,近代名医。其曾祖履中公为清朝道光年间名医程思敏弟子,《歙县志》云其“名著江浙皖赣间。”其父养涵公,医名更盛,《歙县志》云其“专精医术,远近求医者咸归之,称新安王  相似文献   

5.
施氏补益温通方对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施维智是国务院首批颁布的全国500位名老中医之一,位列上海伤科八大家之内,其一生著述较多,如《骨折三期分治法》、《阴阳学说在伤科临床实践的体会》等在中医骨伤界影响深远。施老寝馈清代名医费伯雄之学日久,其宗费氏《医醇(?)义》“温经养荣汤”之意创设的补益温通方,临床用于治疗以瘫  相似文献   

6.
名方“一贯煎”,出自清代名医魏之舞的《柳州医话》,堪称滋阴疏肝的良方妙药。今临证新用,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陕西中医函授》2009,(3):77-77
名方“一贯煎”,出自清代名医魏之舞的《柳州医话》,堪称滋阴疏肝的良方妙药。今临证新用,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清代名医王旭高氏,素以治肝三十法称誉医林,其临证医案分别辑入《柳选四家医案》及《清代名医医案精华》中。观其论证遣方、议病用药,颇有独开新境之感,试作初步探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医醇媵义》为清代名医费伯雄所著,费氏立论中正平和,立方用药强调“和缓醇正”。本文以费伯雄的著作为基础,从医理、治法、方药等方面论述其和缓醇正的特点,并对其医德作风有所评述,望对临床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写在点注《松心堂医学笔记》之前《松心堂医学笔记》,原名《松心医案》,亦称《松心笔记》、《松心堂医案经验抄》、《松心医案笔记》等。由于书中内容 ,并不局限于医案 ,而有相当篇幅是经验方论 ,故此 ,更易为现名。本书作者缪宜亭 (1 70 9~ 1 793 ) ,名遵仪 ,号方彦 ,堂名松心 ;江苏吴县人。初仕后医 ,乾隆三年进士 ,曾任知县 ;旋因母病究心医学 ,并由此弃官为医。是清代著名医学家 ,与叶天士、薛生白齐名 ,故有“吴中三家”之称 (1 83 1年笠泽名医吴子音曾汇集叶、缪、薛三氏方案 ,辑成《三家医案合刻》,足见其当时之盛名 )。缪氏学贯百…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医易经传会通》,钞本,不分卷,上下两册。上册妇人部,下册针灸部。作者葛自申,字令贻,江苏省江都县人。其父葛天民为清代康雍间江苏名医,“精易象,通医学”,撰有《医易》、《内经类疏》、《金匮要略杂病》等书。自申“邑文学,能精讨父业,缵其志”(见《江都县志》卷二十七)。其生卒年代未详,当为清乾嘉时人。本书遵《内经》和《易经》之旨,综合后世医家如张仲景、孙思邈、李东垣、朱丹溪、张景岳等人传经之论,融会贯通,阐扬医理,指导临证,故名曰《医易经传会通》。  相似文献   

12.
汪缵功,名光爵,号学舟,为清代姑苏一带的名医。唐大烈称其为“遂业医,治病多奇中”,可见其学术高明。其著作有《医要》若干卷,未梓行世。所著《虚劳论》一文,系唐氏收集载于《汇讲》一书中。现就其证治经验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朱杰 《世界中医药》2008,3(4):239-239
赵海仙,原名履鳌(1829~1904),清代咸丰、同治年间兴化名医,为苏北地区医学流派的著名代表人物。辨证匠心独运,判断如神;用药别出心裁,崇尚轻灵。尝谓:“医为仁术,为医而不仁,何用为医?”著有《霍乱辨证》《寿石轩医案》等,兹将流传的故事,介绍数则如下。  相似文献   

14.
郑钦安,名寿全,字钦安,清代同治年间名医,辨证施治独具特色。他认为:"咳症虽多,总以阴阳两法辨之即可"[1]142。郑氏以此思想为指导,《医法圆通》[2]7设《肺病咳嗽》一节专门来讨论咳嗽之治法。但其详于阳虚证而略于阴虚证,其关于阴虚咳嗽治法的论述散见于《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中。郑钦  相似文献   

15.
闲读名医传略 ,有一事颇觉有趣 ,某些名医大腕常给自己起些凡俗的字号 ,如清代温病四大家之一的薛雪 ,号扫叶山人 ,又号磨剑山人、槐云山人。同为温病四大家的王孟英则自称“半痴山人”。著《时病论》的雷丰 ,晚年则自号“侣菊布衣” ,而《伤寒贯珠集》的作者尤在泾则晚号“饲鹤山人”……。“山人”、“布衣”类字号固然反映了名医自谦的美德 ,更多的则展示了他们的一种追求 ,即保持平民本色 ,布衣风格。在杏林众医中 ,这些布衣名医显示了难能可贵的高风亮节。顾尚之 (1799— 186 2 ) ,清代上海金山县名医 ,博学精医 ,治病药简效佳 ,人送“…  相似文献   

16.
一贯煎考源     
1 一贯煎方源考辨关于一贯煎的出处 ,有两种说法。《中医大辞典》、《中医方剂大辞典》均载录为《续名医类案》 ,但彭怀仁主编的《中华名医方剂大全》、冉小峰所著《历代名医良方注释》及全国高等院校五版教材《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等则录为《柳州医话》。其实 ,《柳州医话》源于《续名医类案》 ,一贯煎的最初出处当是《续名医类案》。具体情况 ,考辨如下 :《续名医类案》为清代医家魏之 (字玉璜 ,一作玉横。别号柳州 ,或作柳洲 )继明·江《名医类案》之后 ,辑录清初以前历代名医及史传地志所载验案之巨著。原稿 …  相似文献   

17.
孟河医派记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河医派作为著名医派之一,其形成可追溯至东汉三国时期,可谓为葛洪医药余绪。孟河地区历代名医辈出,宋代出了许叔微,著《本事方》,开医案类著作之先河。明代王肯堂著《六科准绳》以求“宗学术之规矩”,“求醇疵互辨”。至清代,孟河地区积集了一批学养很深的医界人物,为孟河医派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孟河医派著名医家如费伯雄、马培之、巢崇山、丁甘仁等纷纷走出故土,有多名名医东行上海,开业授徒,共和国建国前后许多著名中医专家皆传承于孟河医派。  相似文献   

18.
“四气汤”是本县名医唐伯伦依据清代顾靖远《顾氏医镜》治疗胃痛主张“气滞者用四磨汤”的记载,在《济生方》“四磨汤”的基础上演化出来的一个经验方,由枳实18克、槟榔18克、乌药18克、沉香3克组成。  相似文献   

19.
金芷君 《中医药文化》2006,1(6):I0001-I0004
阐述砚的起源与历代演变,概论四大名砚的特点,择要介绍制观藏砚高手名家及历代砚铭砚谱.包括清代名医吴尚先著述《理论骈文》,陈莲舫校勘《素问》、《灵枢》所用之砚及其砚铭。对砚的人文属性作一简述.其中有赵学敏堂号“双砚草堂”、王士雄医著《归砚录》等。  相似文献   

20.
乌镇医派     
乌镇自古经济社会发达,人文荟萃,名医辈出。特别是明清以来的乌镇医林,更是名医辈出,传承不绝。尤其以僧逸黔一脉学术传承脉络清晰。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医学流派。清代陆以溉在《冷庐医话》中明确称之为“乌镇派”。乌镇医派的产生兴盛有其历史条件,乌镇医派传承严,流传广,影响大,至今不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