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目的:探讨椎体经皮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对2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26个椎体,经皮椎弓根入路向椎体内穿针注入适当黏度和剂量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术后观察疼痛缓解情况及压缩塌陷椎体高度恢复程度。结果:平均每个椎体注入PMMA 5ml,疼痛不同程度缓解,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测试,21例中10例完全缓解,6例中度缓解,疼痛缓解率达76.1%,X线检查骨水泥充填较好,但椎体高度无明显变化。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能有效缓解疼痛,增加椎体强度和脊柱稳定性,微创操作,并发症少,临床前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经皮椎体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1]。方法:在C臂X线机定位下对18例患者的24个椎体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弓根向椎体内穿刺,并注入骨水泥。结果:术后复查X线和CT见骨水泥在椎体呈团块状分布,其中2例骨水泥溢入邻近间盘,2例溢入椎旁软组织,1例溢入椎管,但患者无临床症状,未行特殊处理,疗效判定按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疼痛完全缓解(CR)12例,部分缓解(PP)6例。对全部病例随访4~16个月,疼痛无加重或复发,椎体无压缩现象。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能够迅速缓解疼痛,重建椎体生物强度,恢复椎体稳定性,是一种操作简便、疗效肯定、并发症少、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1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的临床情况。结果椎体的前中缘较术前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X线片显示椎体后凸畸形及Cobb角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小。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能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所引起的顽固性腰痛,能使患者早日下床活动,改善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立竿见影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内注入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治疗脊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自2008年1月~2009年6月,对15例18个椎体的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患者使用经皮椎体内注射骨水泥,行椎体成形术。结果:术后1~2天所有患者的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3天内均下床活动。随访1~7个月,平均4.5个月,无疼痛复发。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椎体内注入骨水泥治疗脊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以往多采用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止痛等,但长期卧床可导致诸多并发症。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项微创介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新技术,即在影像系统引导下经皮向椎体内注射一定量的骨水泥等材料,以产生增加椎体强度、防止塌陷、止痛等作用。2010年10月至2011年8月我院采用PVP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28  相似文献   

6.
杨帆  范海泉  黄海讯  江洋 《四川医学》2013,(8):1120-1122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PVP治疗77例94个椎体病变。70例得到了半年以上的随访。PVP采取经皮经椎弓根入路穿刺病变椎体,将针尖置于椎体前1/3处,进行椎体骨内造影。最后注入骨水泥2~7ml。术后观察PVP的操作成功率、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74例90个椎体PVP治疗成功,按病例数成功率为96.1%,按椎体数成功率为95.7%。术后疼痛51例完全缓解(CR),10例部分缓解(PR),6例轻微缓解(MR),3例无效(NR),总有效率为90.9%;无原椎体再发塌陷。未出现神经受累症状。结论 PVP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C-型臂X光机直接透视下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观察临床疗效。方法本组15例共20个椎体,胸椎8个,腰椎12个。患者在局麻或全麻下俯卧位,C-形臂X光机透视下定位穿刺,注入骨水泥。术前、术后视觉类评分(VAS)、活动能力评分,随访时间1-6个月。结果本组15例20个椎体手术全部顺利完成,骨水泥用量2-4ML,VAS评分术前(7.3±1.0),术后(2.3±1.5),疼痛明显缓解(P〈0.001)。活动能力评比术前2.3±1.0,术后(1.3±0.6),术前与术后相比(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n fracture,OVCF)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主要的临床症状是腰背疼痛[1-3]。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用11G或13G长15.0cm骨穿针穿剌到位后,用球囊扩张将压缩骨折的椎体进行扩张,然后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粉剂、液态单体及超液态碘化油按比例配制成骨水泥,当骨水泥呈牙膏状时,注入破坏的椎体腔。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根据WHO疼痛缓解程度判断其有效性,术后18例患者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完全缓解率为66.67%,WR部分缓解率16.67%,轻度缓解3例,总有效缓解率为83.34%。术后椎体压缩程度与术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一种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所致疼痛、增加椎体高度、减轻后凸畸形、增强脊柱稳定性的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黄扬  李海生 《吉林医学》2014,(8):1669-1670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40例,男15例,女25例;年龄61~82岁,平均73岁。骨折部位:T5骨折2例、T6骨折1例、T10骨折3例、T11骨折6例、T12骨折8例、L1骨折10例、L3骨折5例、L4骨折2例、L5骨折1例、T12和L2骨折2例。病程3 d~24个月,平均13个月。治疗后观察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和Cobb's角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单个腰椎骨水泥注射量3~6 ml,单个胸椎骨水泥注射量2~4 ml。7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渗漏,其中5例患者骨水泥漏至椎旁组织,1例渗漏至椎管内,1例渗漏至椎间盘内,至随访结束时这7例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神经损伤症状。所有患者的疼痛症状在术后第2天明显减轻。本组患者术前Cobb's角(23.1±2.0)°,VAS评分(8.45±1.35)分;术后第5天Cobb's角(9.40±2.5)°,VAS评分(2.10±0.75)分。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弯角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curved vertebroplasty, PCVP)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aplasty,PVP)治疗陈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PCVP与PVP治疗的58例陈旧胸腰段脊柱OVCF,其中28例采用PCVP治疗记为观察组,30例采用PVP治疗记为对照组。记录2组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骨水泥分布等级、骨水泥渗漏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 OD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pain visual simulation, VAS)评分。结果 两组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水泥用量大于对照组,骨水泥分布等级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ODI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VP治疗陈旧OVCF安全有效,可较PVP注入更多的骨水泥,使其达到更好的双侧分布;而且缓解疼痛、改善脊柱功能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张悦  庞尊中 《当代医学》2010,16(11):204-205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2009年12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症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25例疼痛缓解完全,4例部分缓解,1例疼痛无明显变化,有效率效率97%,随访1~18个月,无感染,术后无并发症。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应用于治疗椎体骨质疏松具有安全、微创等特点,近期疗效好,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椎体成形术(PVP)中“补丁技术”对于椎体前壁破裂的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VCF)的应用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拟行PVP手术治疗的椎体前壁破裂的OVCF病人72例,随机分为湿沙期骨水泥推注组(A组)、拉丝期骨水泥推注组(B组)、应用“补丁技术”组(面团早期骨水泥封闭椎体前壁破口,然后湿沙期骨水泥推注)(C组),各24例。术中均双侧穿入,推注速度基本相同,推注的骨水泥量均为4~5 mL。术后拍摄X线片,观察骨水泥的弥散情况和渗漏情况;3组病人术前、术后2 d进行ODI评分,评估疼痛缓解情况。结果A组病人术后病椎骨水泥弥散状况佳,但发生C型渗漏高达13例(渗漏率54.17%);B组病人术后病椎骨水泥弥散状况欠佳,发生C型渗漏5例(渗漏率20.83%);C组病人术后病椎骨水泥弥散状况佳,且发生C型渗漏仅1例(渗漏率4.17%),3组渗漏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3组病人术前ODI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3组病人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 < 0.01),且A组和C组均明显低于B组,而A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术中的“补丁技术”不仅有利于骨水泥在病椎内均匀分布,减少再骨折的发生,术后减轻疼痛效果好,且因其极低的渗漏率,手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国产灌注剂最佳的配制比例及其性能,探讨利用其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可行性。方法 (1)以进口灌注剂为对照组,国产灌注剂为试验组,两组各制成水泥柱10个,并进行耐压和应变的生物力学测定比较。(2)取5具新鲜尸体的相邻胸、腰椎椎体20个,分成两组,一组作为对照,另一组注射灌注剂,然后分别进行耐压测定比较。(3)取健康家犬12只,用两种灌注剂进行腰椎体成形术,观察所调制灌注剂的注射难易程度、椎体成形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理想的国产灌注剂配制比例为粉剂、单体和造影剂的比例为4:2.6:1(g、ml、m1)。术中用该种比例配制灌注剂,操作时间从容,注射简单易行;注射后可明显提高椎体强度。结论 国产灌注剂可用于经皮注射治疗椎体疾病,合适的配制比例是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结合应用胸腰骶固定矫形器支具固定90 d治疗胸腰椎(T10~L4)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临床疗效,并设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OVCF为对照组比较疗效.方法 整群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采用PVP治疗的112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OVCF患者的资料,其中PVP组(以下统称为A组)56例,PVP结合应用胸腰骶固定矫形器支具组(以下统称为B组)56例,男39例,女89例;年龄61~93岁,平均(78.6±11)岁.骨折节段:T1012例,T1124例,T1225例,L126例,L225例,L316例.受累节段椎体前缘平均压缩为66%(56%~78%).全部采用双侧椎弓根基底部穿刺入路手术.记录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术后及随访时复查DR了解骨水泥分布;比较术前1 d、术后3 d及末次随访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受累节段椎体前缘高度(anterior height,AH)及Cobb角、手术椎体再骨折及塌陷发生率、相邻节段椎体骨折发生率.结果 两组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随访3~12个月,术后3 d及末次随访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受累节段椎体前缘高度值(anterior height,AH)及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及B组手术椎体再骨折再塌陷发生率分别为10.71%、0.00%,相邻节段椎体骨折发生率分别为12.5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组及B组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OVCF均可以有效缓解胸背痛、活动能力及功能障碍指数(ODI),部分恢复受累节段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角,但PVP结合应用胸腰骶固定矫形器支具有效预防手术椎体再骨折再塌陷及相邻节段椎体骨折,而A组则不能,故PVP结合应用胸腰骶固定矫形器支具治疗OVCF疗效与PVP相仿,但其在预防手术椎体再塌陷及相邻节段椎体骨折等并发症上有优势,适合治疗OVCF.  相似文献   

16.
周亮 《西部医学》2015,27(2):265-267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骨质疏松性T6以上胸椎严重压缩骨折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在2012年1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接收治疗的10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治疗方式,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人,采用PVP(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50人,采用保守治疗。并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后随访调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及术后1周和3、6个月内的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1](VAS)以及脊柱后凸Cobb’s角、并发症等临床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1周及3、6个月的VAS与对照组的患者比较均有明显降低,两组患者VAS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obb’s角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胸腰部疼痛的症状。可以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攀门拽伸法联合双侧椎弓根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疗效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方法选择120例OVC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所有患者均进行双侧椎弓根穿刺PVP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术前采取攀门拽伸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治疗效果、康复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骨水泥灌注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ODI指数低于对照组,cobb角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攀门拽伸法联合双侧椎弓根穿刺PVP能升高OVCF患者骨折椎体高度,降低后凸角度及降低ODI指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在治疗胸11-腰3椎体压缩性病变的应用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经DR、CT、MRI检查,结合临床表现、病史明确诊断18例椎体压缩性病变,共涉及20个椎体,应用椎体成形术治疗。在CT导引下注入骨水泥,术中行CT扫描观察骨水泥注入量及椎体膨胀情况,临床观察患者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CT导引下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操作成功,经临床1~18个月不定期随访,16例患者在术后1个月内疼痛症状完全缓解;1例患者在术后时有神经根刺激症状,用药后症状可以改善,3个月复查症状完全缓解;1例患者手术前后症状未见明显变化;所有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3个月对病变行CT椎体扫描,18个椎体明显饱满扩大,骨水泥涵于椎体内;2个椎体外形轻度变化,骨水泥外溢于椎旁间隙。结论:CT定位导引下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路径设计合理,穿刺成功率高,避免多次重复穿刺,所以创伤小、并发症少;有效地解除了由于椎体压缩性病变而引起的多种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渗漏的X线征象及其相关因素与预防。方法:分析28例46椎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其中转移性肿瘤4例5椎,椎体血管瘤2例2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9例23椎,外伤性压缩性骨折13例16椎。结果:22例32椎出现骨水泥渗漏,渗漏率69.6%(32/46),静脉丛渗漏23椎,其中并发肺栓塞3例及下腔静脉骨水泥栓子1例,椎间盘渗漏4椎,针道渗漏8椎,椎旁软组织渗漏3椎,椎管内渗漏4椎。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率较高,术中加强监控及术后X线常规检查有利于尽早发现、处理骨水泥渗出,严格的掌握手术适应证及良好的手术技巧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脊柱不稳定性预测评分系统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OVCF)椎体强化术后骨折再发的预测效果。方法 选取2015 年6 月-2017 年6 月该院行椎体强化术的OVCF 患者,收集其一般情况和影像学资料,以及随访过程中再发骨折情况和视觉疼痛评分,利用Logistic 回归分析骨折再发的危险因素,并对其赋分,构建脊柱不稳定性预测评分系统,计算似然比检测该系统的准确性。结果 共纳入342 例患者,2 例失访,142 例患者再发骨折。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包括脊柱后凸角度、椎体后凸角度、椎体高度、强化椎体的数量、骨密度以及骨折部位。根据预测评分系统评分将所有患者分为4 组,总体评分<5 分组似然比为0.10,总体评分≥ 15 分组似然比为5.84。结论 脊柱不稳定性预测评分系统较为准确地预测椎体强化术后OVCF 患者的骨折再发风险,可为骨折再发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值得临床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