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血清性激素、糖代谢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21例PCOS患者的血清性激素及糖代谢水平,包括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雄烯二酮(AND)、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游离雄激素指数(FAI),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321例PCOS患者辨证分为脾虚痰湿证、肾虚肝郁证、肾虚血瘀证和痰瘀互结证,其构成比分别为33.33%、28.04%、12.46%、26.17%。PCOS患者肾虚肝郁证、肾虚血瘀证LH显著高于脾虚痰湿证、痰瘀互结证(P0.05);肾虚肝郁证LH/FSH高于脾虚痰湿证、痰瘀互证组(P0.05);脾虚痰湿证、痰瘀互结证T、FAI高于肾虚肝郁证(P0.05);脾虚痰湿证、痰瘀互结证SHBG低于肾虚肝郁证、肾虚血瘀证(P0.05);PCOS患者脾虚痰湿证、痰瘀互结证FPG、FINS、HOMA-IR显著高于肾虚肝郁证、肾虚血瘀证(P0.05)。结论:不同证型PCOS患者表现出血清性激素及糖代谢特点的差异,脾虚痰湿证、痰瘀互结证以糖代谢异常为特点,肾虚肝郁证、肾虚血瘀证以LH水平升高为特点。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不孕症中医辨证分型与性激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不孕症证候规律及其与性激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原发性不孕症患者70例,健康对照者19例,以辨证分型、证候积分、性激素检测为指标.结果:不孕症以兼夹证多见,其中肝郁证、肾虚证所占比例为高(P<0.01).月经周期第10天,各证型组雌二醇(E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肝郁组、肾虚组孕酮(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肝郁组、痰湿组、血瘀组泌乳素(PR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月经周期第20天,肝郁组、肾虚组、痰湿组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不同证型组P/E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痰湿组E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不孕症证候与性激素变化具有相关性,肝郁和肾虚是不孕症的基本证候和原发病机.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中医证候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门诊促排加指导同房的临床特征和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7年12月于门诊促排加指导同房助孕治疗的216例PCOS不孕患者,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法,探索PCOS不孕患者的证候特征规律,并统计各证候患者的BMI、性激素水平、糖代谢情况、促排卵结局及临床妊娠结局。结果: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法,结合科室专业知识,且经过专家讨论后,最终确定5类符合临床的证型,即脾虚痰湿型(102例,47.22%)、痰瘀互结型(46例,21.30%)、脾虚肝郁型(35例,16.20%)、肾虚血瘀型(22例,10.19%)和其他型(11例,5.09%),脾虚痰湿型、痰瘀互结型患者肥胖程度较脾虚肝郁、肾虚血瘀型、其他型患者重(P0.01),肾虚血瘀型PCOS不孕患者的LH、LH/FSH、T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证型脾(P0.05),脾虚肝郁型PCOS不孕患者PRL的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证型患者(P0.05),不同证型PCOS不孕患者间FSH、E_2的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脾虚痰湿型、痰瘀互结型患者血糖异常情况明显高于其他各证型患者(P0.05),其妊娠率亦较其他证型高(P0.05);不同证型的PCOS不孕患者卵泡生长速度、内膜厚度及直径≥16 mm的卵泡个数无差异(P0.05);各证型流产发生率较高,其中肾虚血瘀型患者流产率高于其他证型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证型PCOS不孕患者BMI、基础性激素(LH、LH/FSH、T、PRL)、糖代谢情况以及妊娠率存在差异。各证型促排卵后卵泡和内膜情况无明显差异。各证型均有较高流产率,但证型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不孕症肝郁病理与性腺轴功能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孕症肝郁病理与性腺轴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原发性不孕症患者70例,健康对照19例,以辨证分型、肝郁积分、性激素检测为指标。结果:①不孕症以兼夹证多见,其中肝郁证、肾虚证所占比例为高(p<0.01)。②不同证型组肝郁病变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③月经周期第10天,各证型组E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肝郁组、肾虚组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肝郁组、痰湿组、血瘀组PR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月经周期第20天,肝郁组、肾虚组、痰湿组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不同证型组P/E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痰湿组E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④月经周期第10天,PRL与E2呈负相关(P<0.05);PRL与P呈负相关(P<0.01);PRL与P/E2呈负相关(P<0.01);PRL与LH呈正相关(P<0.05)。月经周期第20天,肝郁分级与PRL呈正相关(P<0.05)。结论:PRL增高,继而干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导致排卵障碍是不孕症肝郁的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玉环  钱玥 《新中医》2019,51(8):25-27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生殖激素水平与中医证型分布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门诊收治的238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中医辨证类型分为脾虚痰湿组(79例)、肾虚血瘀组(30例)、肾虚肝郁组(67例)和痰瘀互结组(62例)。收集临床资料,比较各组间生殖激素水平的差异。结果:在生殖激素水平方面,4组患者在促黄体生成素(LH)、催乳素(PRL)和睾酮(T)项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间促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E2)水平虽有所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 0.05)。LH项:LH水平高低依次为肾虚血瘀组肾虚肝郁组脾虚痰湿组痰瘀互结组,其中肾虚血瘀组、肾虚肝郁组LH水平明显高于脾虚痰湿组、痰瘀互结组(P 0.05)。PRL项:PRL水平高低依次为肾虚血瘀组肾虚肝郁组痰瘀互结组脾虚痰湿组,其中肾虚血瘀组、肾虚肝郁组PRL水平明显高于脾虚痰湿组(P 0.05);T项:T水平高低依次为痰瘀互结组脾虚痰湿组肾虚血瘀组肾虚肝郁组,其中脾虚痰湿组、痰瘀互结组T水平明显高于肾虚肝郁组(P 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其血清生殖激素LH、PRL和T水平具有明显差异,可为中医辨证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与性激素及胰岛素抵抗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126例PCOS患者,予以中医辨证分型,检测其血清性激素[孕酮(P)、促卵泡生成素(FSH)、雌激素(E2)、黄体生成素(LH)、催乳素(PRL)及睾酮(T)]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PCOS中医证型与血清性激素、HOMA-IR的关系。结果:126例患者中,痰瘀互结证47例(37.31%),脾虚痰湿证42例(33.33%),肾虚肝郁证23例(18.25%),肾虚血瘀证14例(11.11%);痰瘀互结证、脾虚痰湿证患者体重指数(BMI)明显大于肾虚肝郁证与肾虚血瘀证患者(P<0.05),痰瘀互结证患者腰臀比明显大于肾虚肝郁证与肾虚血瘀证患者(P<0.05);肾虚肝郁证、肾虚血瘀证患者P水平、HOMA-IR明显低于痰瘀互结证、脾虚痰湿证患者(P<0.05),PRL明显高于痰瘀互结证、脾虚痰湿证患者(P<0.05);肾虚血瘀证患者FSH水平明显高于痰瘀互结证患者(P<0.05);痰瘀互结证、脾虚痰湿证患者LH水平明显低于肾虚血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女性性激素水平检测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中医证型判断的指导价值。方法:将2012年5月~2015年4月就诊的108例确诊PCOS患者按照中医证候辨证分型标准分组,记录其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黄体生成激素(LH)、孕酮(P)等性激素水平,分析不同证型患者性激素检测结果差异。结果:此次入组的108例PCOS患者的中医证候辨证分型可分为肾虚证、痰湿证、肝郁证和血瘀证四种;其中痰湿证39例(36.1%)、血瘀证28例(25.9%)、肝郁证22例(20.4%)、肾虚证19例(17.6%)。四种PCOS中医证候类型除FSH水平检测结果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剩余三种女性性激素指标检测结果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其中肾虚证LH、E2水平为四组最低,血瘀证LH、E2水平则均为四组最高,肝郁证P水平为四组最高,痰湿证P水平则为四组最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的PCOS患者女性性激素水平差异较大,性激素检测对中医证型的判断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拟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内分泌特点。方法:对120例PCOS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调查,总结PCOS患者证型、分析其证候分布规律,同时检测患者内分泌性激素指标,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临床证候中月经稀发发生率最高,共72例,达60%,辨证分为肾虚、脾虚痰湿、肝郁气滞,构成比分别为35%,33%,32%。各证型间血清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E2、睾酮T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肝郁气滞组血清泌乳素PRL高于肾虚组、脾虚痰湿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PCOS中医证型以肾虚、脾虚痰湿、肝郁气滞为主,PRL升高与肝郁气滞证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西医亚型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为中西医结合治疗PCOS提供依据。方法由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平台共纳入PCOS患者506例,根据西医诊断标准分为Ⅰ型(稀发/无排卵+高雄激素临床和/或生化特征+卵巢多囊样改变)、Ⅱ型(稀发/无排卵+卵巢多囊样改变)、Ⅲ型(稀发/无排卵+高雄激素临床和/或生化特征)3个亚型,根据中医证候特点分为脾虚痰湿证、肾虚肝郁证、痰瘀互结证、肾虚血瘀证4个中医证型,比较分析不同亚型及证型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差异。结果 506例PCOS患者中,西医亚型Ⅰ型258例、Ⅱ型123例、Ⅲ型125例,中医证型脾虚痰湿证203例、肾虚肝郁证146例、痰瘀互结证55例、肾虚血瘀证102例;各西医亚型中中医证型所占比,Ⅰ型中肾虚肝郁证脾虚痰湿证肾虚血瘀证痰瘀互结证(P均0.05),Ⅱ型中脾虚痰湿证痰瘀互结证肾虚肝郁证/肾虚血瘀证(P均0.05),Ⅲ型中肾虚血瘀证脾虚痰湿证痰瘀互结证/肾虚肝郁证(P均0.05)。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2的发生率,Ⅰ型和肾虚肝郁证接近,Ⅱ型与痰瘀互结证接近;睾酮(T)60 ng/dL的发生率,Ⅰ型和肾虚血瘀证相近;高雄烯二酮(AND)发生率,Ⅲ型和肾虚血瘀证相近;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发生率,Ⅱ型与痰瘀互结证接近。Ⅰ型和Ⅲ型LH、T、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AND水平和LH/FSH比值均明显高于Ⅱ型(P均0.05);Ⅰ型T水平明显高于Ⅲ型(P0.05),Ⅰ型和Ⅱ型雌二醇(E_2)水平明显低于Ⅲ型(P均0.05)。肾虚肝郁证LH水平和LH/FSH比值升高,T水平最高,SHBG水平降低;肾虚血瘀证LH水平和LH/FSH比值升高,SHBG水平较高;脾虚痰湿证LH水平和LH/FSH比值最低,SHBG水平较高;痰瘀互结证LH、SHBG水平和LH/FSH比值低。结论肾虚肝郁证可能为Ⅰ型的主要中医证型,痰瘀互结证和脾虚痰湿证可能为Ⅱ型的主要中医证型,肾虚血瘀证可能为Ⅲ型的主要中医证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影响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患者受孕结局的中医体质、中医证候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3月—2018年11月收治的268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以PCOS的中医体质和中医证候为因变量,以人体、生殖及内分泌等相关临床指标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中医体质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和痤疮是痰湿质患者的危险因素,收缩压和空腹胰岛素(FINS)是痰湿质患者的保护因素(P0.05);初潮年龄、空腹血糖(FPG)和痤疮是湿热质患者的危险因素(P0.05);BMI是血瘀质患者的危险因素,腰臀比(WHR)和FINS是血瘀质患者的保护因素(P0.05);初潮年龄和卵泡刺激素(FSH)是阴虚质患者的危险因素(P0.05);BMI是特禀质患者的危险因素,睾酮(T)是特禀质患者的保护因素(P0.05)。中医证候分析结果显示,黄体生成素(LH)是肾虚血瘀证患者的危险因素,FSH是肾虚血瘀证患者的保护因素(P0.05);BMI、FINS、FPG、多毛评分、WHR和LH/FSH3是脾虚痰湿症患者的危险因素(P0.05);FSH和LH/FSH3是脾肾阳虚证患者的危险因素,垂体泌乳素(PRL)、FINS和痤疮是脾肾阳虚证患者的保护因素(P0.05);雌二醇(E_2)是肾阴虚症患者的保护因素(P0.05);PRL和E_2是气滞血虚证患者的危险因素(P0.05);BMI、FSH、孕酮(PRG)、FINS和痤疮是肝郁血热症患者的危险因素,LH和C-肽是肝郁血热症患者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通过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建立了患者身体、生殖及内分泌指标与中医体质、中医证候之间的相关性,对客观评价患者病症严重程度,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改善受孕结局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证候分布及其规律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中医证型及相关临床症状的分布规律,以及PCOS相关参数的改变与中医证候分类可能存在的联系,指导选用与证型紧密相关的指标评价疗效。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达因-35联合自拟调经汤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门诊6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达英-35联合自拟调经汤,西药组:达英-35,每组各30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中3个月、6个月以及停药后3个月检测血清:LH(黄体生成激素)、T(睾酮);并观察停药后3个月、6个月的月经情况、卵泡发育情况。结果:(1)停药3个月以及停药6个月后中西医结合组正常月经人数以及排卵人数多于西药组的人数(P<0.05)。(2)实验室指标检测表明:两组治疗中3个周期以及6个周期,停药3数个月以及6个月后较治疗前血清LH、T显著下降(P<0.001);且两组间相比西药组激素回升的机率比中西结合组的大(P<0.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更快,更稳定,更持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中药“四期四型法”辨证论治对临床确诊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内分泌的影响。方法:观察10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疗程3个月到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做妇科内分泌检查,测定各证型患者在治疗前、后内分泌值指标的变化,进行疗效观察。结果:30例脾肾阳虚型 PCOS 患者 T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LH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药(右归丸加减)有减低PCOS患者T、 LH的功效。35例痰湿瘀滞型PCOS患者T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LH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药(苍附导痰汤加减)有减低PCOS患者T、 LH的功效。16例肝郁化火型PCOS患者T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药(龙胆泻肝汤加减)有减低PCOS患者T的功效。19例气滞血瘀型PCOS患者T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LH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药(膈下逐瘀汤加减)有减低PCOS患者T、 LH的功效。结论:中医药“四期四型法”辨证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对其内分泌值有显著改变,提示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性激素和胰岛素水平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120例患者辨证分为肾阴虚型30例、肾阳虚型30例、脾阳虚型30例、肝郁化热型30例,测定各型患者血清睾酮(T)、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雌二醇(E2)、胰岛素(INS)水平。结果(1)T水平:肾阴虚型患者高于其他3型组(P〈0.01),其他3证型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血清LH水平和LH/FSH比值:肾阳虚型高于其他3型组(P〈0.05),其他3证型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PRL水平:肝郁化热型高于其他3型组(P〈0.01),其他3证型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INS水平:脾阳虚型高于其他3型组(P〈0.01),其他3证型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水平增高与PCOS肾阴虚证相关;血清LH水平、LH/FSH比值增高与PCOS肾阳虚证相关;PRL水平增高与PCOS肝郁化热证相关;INS水平增高与PCOS脾阳虚证相关。  相似文献   

15.
郭爱平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7):395-395,4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06年4月-2009年5月收治的120例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组)各60例,连续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促卵泡素(FSH)、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雌二醇(E2)水平均有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FSH、LH、PRL水平较对照组变化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个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观察组患者妊娠32例,妊娠率为53.3%;对照组患者妊娠18例,妊娠率为30.O%。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黄晓桃 《世界中医药》2014,9(3):318-320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化痰法联合西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中西药组56例和西药组50例,西药组采用达英-35治疗,中西药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补肾活血化痰法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LH/FSH、FINS水平和排卵率的情况。结果:中西药组治疗后血清T、LH/FSH、FINS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且中西药组在降低血清T、LH/FSH、FINS水平及排卵率方面均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补肾活血化痰法联合西药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122例卵巢早衰患者中医证候分析及致病因素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卵巢早衰中医证候及分布规律、卵巢早衰发病原因与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对122例卵巢早衰患者进行病情、病因调查及中医辨证。结果卵巢早衰中医症状临床呈多样趋势。122例卵巢早衰患者中,肝郁。肾虚证33.61%,肝。肾阴虚证18.03%,脾肾阳虚证15.57%,热盛伤津证15.57%,肾虚血瘀证8.20%。肝郁脾虚证7.38%。在68.03%卵巢早衰患者病史中可找到现代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因素对疾病发生的影响。因情致因素致病者占31.15%。因药物、疾病因素致病者占31.97%;因情志及药物、疾病双重因素致病者占4.92%。因情志因素致病组。以肝郁肾虚证比例最高(P〈0.05);因药物、疾病因素致病组,以热盛伤津证、肝郁肾虚证所占比例较高(P〈0.05);无诱因致病组37例,以肝肾阴虚、肝郁肾虚、脾肾阳虚三证为主,3组比较,P〉0.05。结论肝郁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热盛伤津为卵巢早衰常见证候;除患者个体先天禀赋不足、肾气未盛、冲任气血不充或由遗传因素致卵巢早衰外。现代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因素对卵巢早衰发病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与性激素、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择PCOS患者120例,健康对照组36例。月经周期第22天检测性激素水平、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按中医辨证分型。结果患者中肾阳虚比例高于其他证型(P<0.05);各证型E2、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肾阴虚组、肝郁组、血瘀组L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肝郁组PR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肾阳虚组、肾阴虚组及痰湿组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证型与性激素变化及胰岛素抵抗状态有相关性,肾阳虚是PCOS的基本证候和原发病机。  相似文献   

19.
缺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与外周血干细胞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候与心功能及外周血干细胞(PBSC)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治疗肾虚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64例患者分为中药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分别予补肾活血方和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达英-35)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临床体征(WHR、BMI、多毛)、生殖内分泌激素(LH、T)、血清激活素A(ACTA)、抑制素B(INHB)、卵泡抑素(FS)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1中药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93.8%,组间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WHR、BMI及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毛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WHR、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LH、LH/FSH及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ACTA、INHB、FS及FS/AC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ACTA、FS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可改善肾虚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激活素-抑制素-卵泡抑素(ACT-INH-FS)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