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2.
3.
恙虫病是由东方立克次体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古称沙螨热。某部驻珊瑚岛是恙虫病疫区,1994年对该岛自然疫源地调查证实为我国最南方热带珊瑚岛恙虫病疫源地〔1〕。近年来岛上恙虫病发病率持续上升,终年流行,为查明该岛恙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1999年10~12月笔者在岛上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患者资料由岛上驻军医院提供,疑似患者经核实后,填写个案调查表。现场调查包括自然地理、气象情况、岛上居民生活的环境等。1.2方法(1)笼日等距离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生境以等距离(240×100×110)cm布…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恙虫病立克次体的首次分离和初步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等继1986年首次证实山东省恙虫病流行之后,于1987年9~11月间,在流行区进行了病原分离.用小鼠分别自小盾纤恙螨(Leptotrombidium(L) scutellarae)、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以及恙虫病患者血液分离出8株恙虫病立克次体,分离阳性率分别为10、25和50%.所有分离物感染小鼠的肝脾均有3~5倍的扩大,其中3株仅血清抗体阳性而小鼠不发病;5株可使小鼠有规律地发病,并可以从病鼠组织中查见立克次体颗粒,但毒力有区别,其中3株症状不典型、发病晚,有2株感染小鼠接种后5~12天发病,症状典型,7~15天部分小鼠死亡(25~75%).用酶标染色法进行血清学鉴定,结果表明.分离株与普氏立克次体(E株)、Q热立克次体(06株)和斑点热立克次体(246株)无任何交叉反应,而与恙虫病立克次体(Gilliam株)呈阳性反应.初步认为,自山东分离的恙虫病立克次体可能是与Gilliam同一血清型.但山东恙虫病为秋冬型. 相似文献
5.
恙虫病又叫丛林斑疹伤寒,顾名思义,本病多发生于丛林地带的居民。东南亚、澳大利亚与远东的许多地区,我国东南沿海及台湾省等均有病例报告,而城市地区的恙虫病患者极为罕见。我校于1992年6月曾收治一例向居广州市区患者,临床诊断为恙虫病,为获得病原学的证实,乃进行了动物接种,转种了三代,始获得恙虫病立克次体,从而进一步确诊。特报告于次,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7.
恙虫病又名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羔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是主要传染源,以恙虫幼虫为媒介将疾病传染人。临床特征为发热、焦痴或溃疡、淋巴结肿大及皮疹等。现对近年来我院就诊的45例恙虫病的彩色图1心肌损伤:左图为心尖四腔心切面,二尖瓣开放减小;右图为左室短轴切面表现为左心扩张,左室活动减弱收缩期增厚率稍降低图2胸腔积液液性回声图3肝肿大,回声分布欠均匀图4双肾肿大,皮髓质界线不清晰,血流阻力指数0·72~0·75多普勒超声表现总结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本组45例中,男30例,女15例,年龄6~75岁。临床表现为高热、焦痴…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恙虫病的实验室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室以从联合国引进的各群立克次体标准株为参考株,采用免疫荧光和免疫酶标记染色方法,结合病原体的检查,证实了1986年9~12月山东省恙虫病的流行.免疫荧光和免疫酶标染色检测10例可疑恙虫病人血清的恙虫病立克次体抗体,阳性率90%,IgG抗体滴度为2560~5120,IgM抗体滴度为2560~20480,高于IgG抗体滴度,且可在病人静脉血感染的小鼠脏器涂片中查见立克次体. 相似文献
9.
10.
11.
采用斑点酶标染色技术对临床疑似恙虫病患者196份血清进行了IgM抗体的检测并作了初步统计分析。总检出率为92.3%;病后3天内检出率为50%,抗体滴度几何平均值(GMT)为226;4-7天检出率为83%,GMT为320;第4周抗体滴度达峰值,GMT为1585,检出率为100%,同时在4周内棋 GMT与发病时间呈正相关。提示应用本法进行IgM抗体的检测对恙虫病的早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