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6例致死病案的分析,研究造影剂过敏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收集病案6例,2例为碘海醇造影剂过敏致死;1例为碘普罗胺造影剂过敏致死;2例为泛影葡胺造影剂过敏致死;1例为碘佛醇造影剂过敏致死。结果:6例死亡患者均因造影剂过敏致死。结论:造影剂过敏反应并不常见,但一旦发生,后果却很严重。  相似文献   

2.
优维显造影剂过敏反应一例报告Onecaseofultraristcontrastmediumsensitivityreaction谢兵(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放射科)630038优维显是一种毒性很低的进口非离子型造影剂,在碘过敏试验阴性情况下引起病人造...  相似文献   

3.
临床上应用碘制剂过程中,个别病例可出现过敏现象。其发生时间通常在注入碘造影剂数分钟至半小时内,偶见数小时至数日后出现的迟发反应。轻者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重者危及病人的生命。因此,碘造影剂过敏反应的预防和处理是护理人员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4.
碘过敏试验及其过敏反应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放射影像诊断及介入性治疗技术的发展,各种造影剂的使用越来越多,为了明确诊断及介入性治疗的需要,常须进行各个脏器的造影及血管造影,这些造影均需使用含碘造影剂如60%~76%泛影葡胺、30%胆影葡胺及欧乃派克等,由于这些造影剂本身有一定的毒性及制剂提纯不够,在使用造影剂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过敏反应及毒性反应,因此,使用含碘造影剂前均需作碘过敏试验。1常用碘过敢试验的方法碘过敏试验的方法颇多,如静脉注射试验、舌下试验、皮下试验、眼结合膜试验、口服试验、皮肤划痕试验等。为了确保各种造影能安全进行,我们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静脉尿路造影对糖尿病的影响。方法:作双剂量静脉尿路造影。结果:造影剂注射后15分钟拍片肾盂肾盏内造影剂显影极淡,二肾实质造影剂显影在25分钟拍片仍很明显,但肾盂肾盏内有无造影剂难以辨认。结论:该病人造影剂排汇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
对三种碘过敏试验方法应用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碘造影剂是进行X线造影检查中最常用的诊断药物 ,其作为致敏原可导致Ⅰ型速发型变态反应 ,检查前应常规做碘过敏试验。碘过敏试验是保证病人安全和检查顺利进行的一个致关重要的步骤。碘过敏试验方法有多种 ,如眼结合膜试验、皮内试验、静脉注射试验等。我院放射科自 1 995年以来随机对 1 0 2 5例造影病人进行 3种不同试验方法 ,观察其结果 ,发现不同的碘过敏试验方法具有不同的阳性率 ,而其阴性病人在进行检查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率出也不同 ,不良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打喷嚏、皮肤荨麻疹 ,甚至休克尤以恶心呕吐为主 ,现报告如下。资料…  相似文献   

7.
张玲惠 《当代医学》2010,16(24):95-96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各个环节的技术特点,为基层医院CT技术人员操作提供方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51例CT增强扫描资料。结果给出了CT增强扫描在病人心理准备、碘过敏试验、造影剂的注射方法和不良反应的处理及扫描过程等操作上的技术特点。结论 CT增强扫描的基本步骤为:1.通过适当的心理沟通,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2.认真做好碘过敏试验;3.遇到不良反应,应分轻度、中度和重度分别处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非离子型造影剂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前用相应剂型作碘过敏试验预测临床过敏反应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 800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患者,30%复方泛影葡胺碘过敏试验阴性5 516例,阳性284例.对284例患者再行非离子造影剂碘普胺(优维显)/三碘三酰普胺六醇苯(欧乃派克)试验为阴性,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284例30%复方泛影葡胺碘过敏试验阳性,而非离子型碘普胺/三碘三酰普胺六醇苯试验阴性,应用相应剂型行冠状动脉造影临床未发生过敏反应.结论:应用非离子型造影剂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前用相应剂型造影剂作碘过敏试验预测临床过敏反应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无假阳性发生.  相似文献   

9.
为了增加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显示密度的差别,明确诊断,在CT检查中常使用造影剂作增强检查,由于造影剂滴注速度快,大多数病人会出现轻重不一的毒副反应,轻度反应可以不予处理或稍作处理即可,而对于重度反应者抢救时机的把握则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就我院近五年来CT增强检查过程中5例出现中重度过敏反应甚至休克患者的处理结合文献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10.
碘造影剂过敏试验方法及结果判断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玉芹  蒿崑  傅承桦  全勇  周丽娜 《河北医学》2005,11(11):967-970
目的:探讨碘造影剂过敏试验方法和结果判断标准.方法:将3840例用离子型碘造影剂行影像检查者,用30%泛影葡胺试验液行皮内试验,依据不同的皮试结果判断标准(3840例均按两种标准进行判断)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比较两组阳性率的差异,对实验组皮试为阴性而对照组皮试为阳性者再行静脉试验.1086例用非离子型碘造影剂行影像检查者,取原液采用直接静脉试验法进行试验性研究.结果:离子型造影剂碘皮试结果比较两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皮试为阴性而对照组皮试为阳性者经静脉试验均为阴性,实验组皮试阳性者经静脉试验阳性率74.71%;非离子型碘造影剂静脉试验阳性率为2.12%.结论:离子型碘造影剂先皮试再静脉试验及非离子型碘造影剂直接静脉试验,均为最佳的试验方法;新的碘过敏试验结果判断标准明显降低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其标准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1.
杨献军  刘剑平 《吉林医学》1995,16(5):265-266
国内常用于CT造影增强扫描的造影剂有离子型和非离型两类。本文对1200例病进行了随机对比研究。通过两类造影剂在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影像质量的对比,我们认为为了保证CT增强扫描中病人的安全和效果,应以非离型造影剂为首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T造影剂外渗在儿科病人中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 对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中出现CT造影剂外渗的6例儿科病人在检查过程中的基本参数、造影剂外渗表现及处理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CT造影剂外渗发生率为0.2‰,3例局部红肿,治疗后24小时内恢复,3例局部肿胀明显伴水泡形成,治疗后一般5~6天恢复.结论 儿科病人由于其特殊生理特征,更易发生CT造影剂外渗并出现并发症,CT室工作人员应引起高度警惕,做好预防及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放射造影检查或强化CT检查时需行外周静脉加压团湿造影剂。对于肢体肥胖、水肿、皮肤角化、色素沉着的病人,常需反复穿刺,因此可能会损伤血管壁。加之需要加压注射,使静脉压显著增高,更易造成造影剂渗漏。临床常用60%泛影葡胺为离子型造影剂,渗透压可达到1600mosm/L,是血浆渗透  相似文献   

14.
高压静脉注射造影剂已被临床上广泛使用,但运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造影剂存在着压力大、速率快,病人的血管状态及当时的配合情况等因素的影响,易使针头脱出血管外或损伤血管,导致造影剂外渗时有发生。目前对于造影剂外渗的处理方法中,文献有过这方面的报道,本科采用如意金黄散联合地塞米松外敷治疗造影剂外渗患者21例,效果满意,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造影剂过敏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的发展,对一些比较难分辨的病例也有着不同的诊断方法.在影像学中较常用静脉注射造影剂,对于诊断与鉴别诊断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恒温箱加热造影剂在病人CT增强扫描中的作用及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2月~2012年11月在本院行CT增强扫描的1 26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使用恒温箱加热的造影剂,对照组使用常温的造影剂,回顾分析收集的资料,比较两组病人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穿刺点局部疼痛程度.结果 实验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且实验组患者注射部位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在CT增强扫描中,使用恒温箱加热造影剂,可降低造影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减轻病人的穿刺点局部疼痛,提高CT增强扫描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离子型造影剂和非离子型造影剂的毒副反应及其合理使用。方法:随机抽取湖北医科大学附二医院CT室1990~1996年作增强CT的病例5600例,比较离子型造影剂Angiografin和非离子型造影剂Ultravist的不良反应,全部病例采用团注非动脉CT和动态CT。结果:卡方检验结果可知两种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病率有明显差别,使用离子型造影剂者不良反应的发病率显著增高。结论:从病人的生命安全角度  相似文献   

18.
含碘造影剂如泛影葡胺、优维显、欧乃派克等,因其显影清晰,毒副作用少,易于吸收与排泄,广泛应用于放射科四肢血管造影、静脉肾盂造影、胆道造影等检查中。碘造影剂过敏反应是造影检查过程中最严重的不良反应,轻者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重者危及病人的生命。现将造影剂过敏反应的预防和处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国内常用于CT造影增强扫描的造影剂有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两类。本文对1200例病例进行了随机对比研究,通过两类造影剂在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影像质量的对比,我们认为为了保证CT增强扫描中病人的安全和效果,应以非离子型造影剂为首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等渗及低渗造影剂对高危患者造影剂肾病发生率影响结果。方法:2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研究组给予等渗造影剂;对照组给予低渗造影剂。记录2组造影剂注射前后造影剂肾病发生率,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2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经不同造影剂注射后,研究组造影剂肾病发病率仅为6.25%,显著低于对照组造影剂肾病发病率34.38%,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危患者实施造影术时采用等渗造影剂可显著降低其术后造影剂肾病发生率,提高造影术使用安全性,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