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细胞滤除在临床输血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输血治疗的患者在滤除白细胞与未滤除白细胞输血反应率进行比较,观察滤除白细胞输注法在临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1032例输血患者的输血反应率进行统计,采用血细胞计数仪来分析自细胞去除和红细胞回收情况,并且比较去除白细胞组与未去除白细胞组发生的临床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率。结果:滤除白细胞前的输血反应率为0.6%,滤除白细胞后的输血反应率为0.16%。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经过去除白细胞的血液成分制品能显著降低非溶血性反应率,运用去除白细胞输血疗法,可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使白细胞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降至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成分输血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49例发生成分输血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9例发生成分输血不良反应的病例中,输注红细胞出现输血反应共24例,占49.0%,输注血浆类出现输血反应23例,占46.9%,输注血小板类出现输血反应2例,占4.1%。输血反应类型主要以过敏反应为主,共38例,占77.6%,其次为发热反应共9例,占18.4%,恶心、胸闷反应各1例,占4%。结论:导致成分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和反应类型较多,临床医务人员应增强成分输血安全意识,采取积极的预防控制措施,避免和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输血是挽救贫血、失血患者生命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成分输血及科学合理用血原则是提高血液利用率、减少输血反应的现代输血模式,但是在减少输血反应的同时却并不能完全的避免输血反应,为了解我院临床输血出现输血反应的病案情况,以便为今后临床用血提供更好的建议,现对我院42例临床用血中出现输血反应的案例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4.
输血是临床治疗和抢救危重病人生命的一种有效手段.然而,输血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可能发生输血反应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因此,加强输血安全管理,保障输血安全已成为输血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输血治疗的患者在滤除白细胞与未滤除白细胞输血反应率进行比较,观察滤除白细胞输注法在,临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1032例输血患者的输血反应率进行统计,采用血细胞计数仪来分析白细胞去除和红细胞回收情况,并且比较去除白细胞组与未去除白细胞组发生的临床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率。结果:滤除白细胞前的输血反应率为0.6%,滤除白细胞后的输血反应率为0.16%。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经过去除白细胞的血液成分制品能显著降低非溶血性反应率,运用去除白细胞输血疗法,可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使白细胞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降至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临床预输血病人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探讨不规则抗体检测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免疫试验检测不规则抗体,阳性者再进一步做抗体鉴定。结果用微柱凝胶法对3240例预输血的患者中检出不规则抗体阳10例,其中抗-E4例,抗-D1例,抗-C1例,抗-e1例,抗-M1抗-Ce1例,抗-P11例,阳性率0.29%。结论:对输血前患者常规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特别是对预期手术和有输血史和妊娠史的患者更为重要,对保证受血者输血安全,降低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及时寻找配合的血源,均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我院2007—2009年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手段和措施。方法通过查阅病历和输血反应回报单对输血反应进行统计分析,记录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在6452例受血者中。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38例,发生率为0.59%。其中,发热反应27例,占71.05%,发生率为0.42%;过敏反应11例.占28.95%,发生率为0.17%。结论建立规范化的用血制度并严格执行,同时应用输血新方法、新技术,能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赵秀丽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3):163-163
目的:探讨输血路径在临床输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提高护理水平。资料和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在我院行输血治疗的患者14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路径护理组(86例)和常规对照组(60例),常规对照组采用常规输血流程进行操作,路径护理组按照输血路径操作,通过比较相关指标评价输血路径在临床输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路径护理组明显优于常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输血路径在临床输血护理中应用效果较为理想,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9.
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略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和输血医学的发展,人们已逐步认识到,临床同种输血这一行有效的替代疗法却是一把双刃剑。近年来,同种输血导致的不良反应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如溶血反应,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和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因此对广大医务工作者来说认识输血反应的类型、机制,开展输血反应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有助于避免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输血安全,提高输血治疗的水平。下面就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的最新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规范临床科学输血工作程序,避免相关环节差错发生。方法:从临床医师评估患者输血-护士采集血样-输血科实验室检测-血液输注患者的全过程。结论:规范输血环节,减少输血反应、差错事故及医疗纠纷,确保输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价值与意义。方法:对2007年至今我院5600例输血患者做不规则抗体筛检及鉴定。结果:对5600例输血前标本进行抗体检测其阳性率为0.63%,发现男性12例,女性23例,非孕妇9例,孕妇14例。结论:不规则抗体女性多于男性,孕妇多于非孕妇,在临床医疗时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保障输血安全,避免输血反应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输血前不规则血型抗体筛查的临床输血安全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6月~2019年6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458例,所有患者均于输血前行不规则血型抗体筛查,并统计分析其不规则抗体阳性率、特异性及输血情况。结果458例患者中筛查发现有9例显示不规则抗体阳性,阳性率为1.97%;9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ABO血型患者3例且皆为抗-M抗体,而Rh血型患者6例,抗-E、抗-D、抗-DC抗体均为2例,经交叉配血试验后根据患者实际输血,无不良输血反应发生。结论于输血治疗前行不规则血型抗体筛查,可为患者选择更适合的血液制品提供科学参考,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目的:比较外科手术患者行回收式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的效果。方法:选取三门峡市中心医院 2020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收治的 60 例需输血治疗的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 例,异体输血技术)、观察组(30 例, 回收式自体输血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输血指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免疫功能指标及炎症因子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 酶时间(TT)高于术前,纤维蛋白原(FIB)低于术前,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 CD3+ CD4+T 细胞、CD3+ CD8+T 细胞更低,TLR2+ 细胞、TLR4+ 细胞更高,白细胞介素 –6(IL–6)、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α)、可溶性 CD40 配体(sCD40L)及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1(CINC–1)水平更低;自体输血量更高、异体 血输注量更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与异体输血比较,回收式自体输血可减轻对患者凝血功 能的影响以及炎症程度、减少异体血输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输血工作是卫生管理方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国务院、卫生部三令五声的强调输血管理,我认为用这种网络管理的办法很有必要。对中转血库的输血月报,输血怅目,输血反应,输血统计,各卫生主管部门,都会一目了然。这样既便于管理也便于指挥。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输血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疗效,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9月~2011年8月收治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全部患者均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洗涤红细胞输血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输血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疗效确切,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输血前给受血者预防性用药目的是减少或避免输血反应;常用药物为类固醇类、抗组胺类等,以输血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最为多见。笔者在临床使用中发现输血前用地塞米松的患者与输血前不用地塞米松的患者输血反应发生率区别不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输血是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抢救和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输血既要求安全又要求有效,当发生输血反应时血管阻塞和血管内大量溶血,造成严重的后果。但目前由于输血技术和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临床输血还存在着较大的风险,本文通过对降低临床输血风险和输血误差的进行探讨,提出最大限度的减少或避免输血风险的极为科学有效的措施,以期提高临床用血质量,保证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输液泵用于新生儿输血及其注意事项和护理。方法对于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25例新生儿输血事项进行分析,熟练掌握输血的目的及护理措施。结果用输液泵用于新生儿输血,容量恢复快且精确,未发生输血反应,急性肺水肿及急性心力衰竭等。结论输液泵用于新生儿输血安全、精确、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探讨去白细胞输血对白血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三门峡市中心医院 2018 年 1 月 至 2022 年 4 月收治的 120 例白血病患者,根据输血时是否去除白细胞分为对照组(60 例,常规输血)与观察组 (60 例,去白细胞输血),比较输血对两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输血前,两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体液免疫功能、凝血功能及临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输血 2 h 后,观察组患者的 CD3+、 CD4+、CD8+、CD4+ /CD8+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凝血酶原(PT)、活化部分 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TT)均高于输血前,纤维蛋白原(FIB)低于输血前,且观察组患者优于 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sICAM–1)、血清干扰素 γ 诱导蛋白 –10 (IP–10)、巨噬细胞炎症蛋白 –1α(MIP–1α)均低于输血前,体温高于输血前,且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IgE 均高于输血前,且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去白细胞输血可改善白血病患者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改善凝血功能、稳定体温波动。  相似文献   

20.
自体血液回收与异体输血对脊柱手术病人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自体血液回收和异体输血对脊柱手术病人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脊柱手术的156例患者,随机分为自体血液回收组(A组)和异体输血组(B组)。A组全自动自体血液回收机回收术中出血,经过滤、离心、洗涤后回输给病人;B组输入异体红细胞。分别抽取手术前、输血前、输血后1小时、手术后24小时的静脉血,测定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结果:lib、Het、Pit、PT、APIT、FIB、TT在各测定点两组变化一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回收式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