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梅尼埃病(内耳性眩晕)是基层医院临床常见病症,主要表现为:头晕、走路不稳、耳鸣或视物旋转,甚者恶心、呕吐.按病因及性质可分为前庭系统性和非系统性两大类,发病基本因素是脑细胞缺血和神经系统的损伤.以往治疗主要用抗胆碱能药物及对症治疗,效果不理想.其主要病机是内耳的内淋巴液增多、压力增高,引起患者反复突发性眩晕,伴耳鸣、恶心、呕吐,感觉周围物体旋转甚则晕倒.根据其症状表现属于祖国医学"眩晕"范畴.苓桂术甘汤见于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本方健脾渗湿,温化痰饮,临床运用极广.笔者自2001年以来用之于临床治疗内耳眩晕症105例,疗效尚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眩晕是患者的一种主观感觉,病情轻重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而临床上缺乏一种公认的能够准确、全面评价眩晕的量化评估方法。减少眩晕发作、促进平衡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应做为眩晕疗效评价的重点。笔者认为建立眩晕的中医疗效评价体系,首先应区分不同"病",可以考虑比较粗略地分成系统性眩晕和非系统性眩晕。系统性眩晕可以选择UCLA眩晕调查问卷或头晕残障量表结合一种平衡功能测定指标来综合评价眩晕的疗效,而对于非系统性眩晕则以UCLA眩晕调查问卷或头晕残障量表为主要疗效指标较为合适;其次,应结合不同的眩晕病因,选择既符合疾病特点又符合中医学理论的症状表征,针对不同疾病制定相应的证候疗效标准,而不应简单地将证候诊断标准做为疗效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3.
眩晕的实验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眩晕(Vertigo)系因前庭神经系统病变引发人体的空间定向障碍和平衡功能失调所致的一种运动性幻觉,常表现为突发性的自身和/或外物按一定方向旋转、浮沉、漂移或翻滚感。眩晕在现代医学中只是一个症状,按病因可分为很多种。2003年4月全国(重庆)眩晕会议将眩晕分为耳性眩晕、前庭神经性眩晕、脑性眩晕和颈性眩晕四大类。其中以Meniere(梅尼埃)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等为最常见诱因。因眩晕易与头昏、头晕发生混淆,且可由多系统疾病引起,也可为脑出血、肿瘤等重要器质性疾病的临床症状,稍有不慎即易导致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4.
眩晕是临床上的常见病症,眩是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眩晕是以上述症状常常同时并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1]。眩晕病因复杂,现代医学可涉及数十种疾病,常难以明确病因。中医对眩晕的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但目前仍存在辨证分型过多、辨证标准不一、个人经验总结较多、缺乏临床系统调查依据等问题,通常依《中医内科学》教材将眩晕分为肝阳上亢型、气血亏虚型、肾精不足型、痰浊  相似文献   

5.
天麻钩藤颗粒治疗老年眩晕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眩晕为临床常见症状 ,可分为前庭神经系统性眩晕和非前庭系统性眩晕 ,根据病变部位 ,前庭神经系统性眩晕又可分为前庭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随着老年人口逐年增多 ,老年眩晕及平衡障碍发生率在不断增高。近年来笔者采用天麻钩藤颗粒治疗老年眩晕症患者 6 7例 ,并与采用心脑舒通治疗的 5 6例患者进行疗效对比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2 3例均为内科门诊患者 ,男 70例 ,女 5 3例 ;年龄 4 5~ 78岁 ,平均 6 2 .5岁 ,4 5~ 5 9岁为老年前期组共 4 1例 ,6 0岁以上为老年组共 82例。眩晕的性质 :中枢性12 0例 ,周围性 …  相似文献   

6.
董乃相  彭丽宏 《河北中医》2014,(10):1516-1517
眩晕是目眩和头晕的总称,以眼花、视物不清及昏暗发黑为眩;以视物旋转,或如天旋地转、不能站立为晕,因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称眩晕。眩晕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引起眩晕的疾病种类很多,不同的疾病的病因也不尽相同。可涉及多个系统,颇为复杂。  相似文献   

7.
头晕-眩晕是脑病科(神经内科)常见病症,蒙医对头晕-眩晕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及宝贵的实践经验。蒙医对头晕-眩晕病有独特的治疗优势,传统医学与现代西医学应优势互补,这将有助于开创蒙医治疗的新天地,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张雷 《中医正骨》2011,23(11):29-30
眩晕人体内在的体验,是机体对位向(空间定向感觉)的主观体会错误,是一种运动幻觉或错觉。特点是呈阵发性视物旋转,或持续性视物晃动、行走不稳。可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引起眩晕症状较为常见的病因,临床上称为颈性眩晕。它系颈椎退行性改变或外伤使脊椎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性眩晕(CV)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病机理。方法:前瞻性收集60例颈性眩晕患者,将颈性眩晕又分为一般性头晕和旋转性头晕2种。观察患者颈肩部压痛、颈椎不稳定和颈椎管内神经压迫情况。颈椎管内神经压迫根据颈椎间盘突出或椎体后缘增生部位分为2类,即中央椎管区髓性压迫(5型8亚型)和侧方椎管区根性压迫(3型)。结果:大部分患者为轻型椎管内神经压迫(1-2型髓性压迫或1型根性压迫,57例),有颈椎不稳定(41例)和重型颈肩部压痛(48例)。另外,一般性头晕46例,旋转性头晕14例,前者椎管内神经压迫多数为中央型压迫(42例),后者多数为非中央型压迫(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性眩晕是与颈椎间盘轻度退变相关的临床综合征,轻度颈椎间盘退变、颈椎不稳定、颈肩部疼痛对颈交感神经刺激的综合效应足够强大是颈性眩晕发病的充分必要条件,旋转性头晕可能与颈椎间盘非中央型轻度退变性压迫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眩晕主要病因,验证发生眩晕的疾病,并检验针对疾病治疗方法的应用的有效性。方法:使用揉摩方法检查和治疗远伤病而解除头晕症状。结果:43例经揉摩治疗患者当即头晕症状消失,病灶清除而治愈者6人,33人虽未达到病灶清除,但未再出现头晕,4例经两次揉摩后过三个月或一年后又出现轻微头晕,又继续揉摩。结论:除梅埃尔病眩晕之外,目前发现的眩晕,主要是远伤病发生的头晕症状,可以用治疗远伤病的揉摩方法有效消除头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推拿治疗颈源性眩晕作用研究(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接上期)2讨论 2.1颈源性眩晕发病学的认识 2.1.1颈源性眩晕的病因病理机制:人们对颈源性眩晕的认识总是伴随着脊柱相关性疾病的研究深入而深入.早在1926年Barre与Lieon首先提出由于颈部交感神经系统受到激惹可引起眩晕、视力模糊等综合症状后,引起医学界的重视[12].1933年,Dekleyn等指出眩晕、头晕、肢体无力,称为颈性眩晕、椎动脉缺血综合征[13].1940年末至1950年初,椎-基底动脉机能不全被首次介绍,1946年Kubik最先系统报道"基底动脉闭塞的临床及病理学研究",讨论了最初的VBI包括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栓及栓塞在内的缺血性脑血管病[14].  相似文献   

12.
眩晕是目眩与头晕的总称,目眩即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头晕即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眩晕多属肝的病变,可由风、火、痰、虚引起,根据临床体会,眩晕可大致分为以下治疗方法。笔者采用辨证论治方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眩晕是内科常见的临床病证,是目眩与头晕的总称,以头晕、眼花为主要临床症状。汉代医学家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首次提出了痰饮是眩晕的病因之一,在《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中对痰饮眩晕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辨证方药进行了详细的阐释总结,为现代医学治疗眩晕开辟了新思路,在临床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眩晕是目眩与头晕的总称.眩为眼花,视物模糊;晕为头晕,如坐舟车,旋转不定.眩晕是病人的一种自觉症状,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可伴有恶心、呕吐、汗出、欲仆等症状.眩晕可见于诸多疾病,如颈椎病、梅尼埃病、高血压、低血压、脑动脉硬化症、神经官能症、贫血、耳源性眩晕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下气汤治疗水平半规管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后残留头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水平半规管型BPPV复位成功后残留头晕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下气汤治疗,对照组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疗程为10天。治疗前后观察眩晕中医证候积分、DHI评分变化。结果 2组治疗均有效,但治疗后眩晕中医证候积分、DHI评分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下气汤治疗水平半规管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后残留头晕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眩晕病是指由于清窍失养,出现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症,其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甚者可突然昏仆、不知人事.其病因病机主要是由于风阳上扰、痰浊上蒙等导致脑窍失养,脑髓不充而发为眩晕.西医可见于高血压、低血压、耳源性眩晕、脑性眩晕、神经衰弱等病.笔者采用火针点刺百会穴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病30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30例患者均为近年来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中医科或针灸科门诊及住院病人,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眩晕病的诊断标准,且中医辨证属痰浊上蒙型.  相似文献   

17.
耳石症患者复位治疗后仍有残余头晕,根据残余头晕临床表现,结合古代医籍,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眩晕"范畴。笔者认为"肾精不足、督阳不升"是其发病机制,据此提出"补肾调督"针刺治疗取穴思路,以肾俞、命门、百会、神庭、印堂为主穴,同时临证治疗时随患者病因病症灵活配穴,可荣养肾气,疏通头部经脉,使得清阳得升,脑海得充,眩晕立止。  相似文献   

18.
我科于 1 997年 7月~ 2 0 0 1年 3月利用倍他司汀联合复方丹参治疗眩晕病人 60例 ,并与 60例独用复方丹参治疗的病人进行疗效比较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1 2 0例眩晕病人 ,其中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48例 ,梅尼埃病 2 8例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2 6例 ,头晕待查 1 8例 ;年龄 >2 0岁 ,眩晕发作频率 >1次 /月。上述病人均已排除一般性头晕、非发作性眩晕 ,如神经症、高血压、贫血等所致头晕 ,按照随机开放平行对照实验方法 ,将 1 2 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60例 ,两组性别、年龄、病情计分等一般性资…  相似文献   

19.
徐博 《新中医》2014,46(1):136-137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头晕八味汤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8例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头晕八味汤内服治疗,2组均治疗1疗程评价疗效。结果:治愈率治疗组50.0%,对照组28.6%,2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头晕八味汤治疗颈性眩晕有较好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20.
手法加牵引配合中药治疗颈性眩晕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症状,病因及机理十分复杂,我们认为颈椎退变所致的节段性失稳及由此产生的颈部慢性软组织损害、无菌性炎症对椎动脉周围的神经刺激是发病的主要原因(排除非颈源性眩晕).据临床统计因颈椎病而致眩晕患者颇为常见,50岁以上的头晕患者约50%为颈性眩晕,近年来从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角度对本病的发病机理有了深一步的认识.自1997年以来,我们按潘之清氏诊断标准,对50例患者采用颈椎牵引,正骨手法复位,配合使用口服中药进行对症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