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联合丁螺环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住院就诊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9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西酞普兰联合丁螺环酮),对照组(单用西酞普兰)。疗程均为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2周后,以观察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西酞普兰联合丁螺环酮的疗效优于单用西酞普兰,丁螺环酮对难治性抑郁症不仅起效快,且副作用轻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益肾疏肝法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应用益肾疏肝法联合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单用西酞普兰。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抑郁严重程度,作为主要疗效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周两组间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6周、8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益肾疏肝法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可以明显提高疗效,优于单用西酞普兰。  相似文献   

3.
范文涛  王倩 《河南中医》2013,(12):2086-2088
目的:观察醒脑解郁胶囊配合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卒中后抑郁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中药加西酞普兰组、单纯中药组和西药对照组各30例。中药加西酞普兰组给予醒脑解郁胶囊和西酞普兰口服治疗,单纯中药组给予醒脑解郁胶囊口服治疗,西药对照组给予氟西汀口服。3组疗程均为3周。结果:治疗后中药加西酞普兰组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与单纯中药组、西药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且中药加西酞普兰组疗效优于单纯中药组、西药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解郁胶囊配合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温胆汤治疗焦虑症34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仁义 《新中医》2006,38(12):66-66
目的:观察温胆汤与多塞平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予温胆汤加减治疗,对照组34例予多塞平治疗,疗程均6周。结果:显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79.4%、88.2%,对照组分别为76.5%、85.3%,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HAMA评分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温胆汤加减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疗效肯定,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与氯米帕明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难治性强迫症64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西酞普兰与氯米帕明治疗8周。采用强迫症量表(Y—BOG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各周Y—BOC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或P〈0.01);治疗第4、第6、第8周末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药的总体疗效相仿。西酞普兰不良反应小。结论:西酞普兰治疗难治性强迫症郁疗效与氯米帕明相当,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轻微,依从性好。西酞普兰尤适用于难治性强迫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西酞普兰与多塞平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西酞普兰治疗)和对照组(多塞平治疗)各30例,观察时间8周。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分别评定抑郁程度和不良反应,统计学处理采用x^2和t检验。结果:HAMD评分,研究组治疗1周后,对照组治疗2周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第1周末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它时点2组间无显著差异;治疗8周后,2组显效率和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但不良反应和TESS评分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疗效好,不亚于多塞平,但不良反应少而轻微,临床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8例广泛性焦虑症的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A组)在原抗焦虑药物的基础上予血府逐瘀汤为主加减。采用SAS,HAMA评估临床症状及疗效,TESS和ESRS评估不良反应;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的2、6周末各评定1次。对照组(B组)单用抗焦虑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A组)显效率72.2%;对照组(B组)显效率56.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显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广泛性焦虑症有肯定疗效,为广泛性焦虑症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雷公藤复方治疗强制性脊椎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8~2009年采用雷公藤复方治疗强直性脊椎炎的42例患者进行总结分析,作为实验组。另外选取我院采用其他方法进行强直性脊椎炎治疗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脊椎强直部位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对两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计数卡方检验。结果:实验组治疗显效的比率为57.1‰对照组显效的比率为33.3%;实验组治疗无效比率为4.8%,对照组为28.9%,实验组治疗显效率高于对照组,无效率低于对照组。SPSS18.0软件计数卡方检验结果为X^2=8.86,P〈0.01,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雷公藤复方对强直性脊椎炎患者进行治疗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舒肝解郁胶囊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轻中度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治疗组(舒肝解郁胶囊组)和对照组(西酞普兰组),共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分别与治疗前和治疗2、4、6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症状。结果:舒肝解郁胶囊与西酞普兰治疗后HAMD、BP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两组间统计无显著差异(P〉0.05);舒肝解郁胶囊显效率为86.6%,西酞普兰为90%,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肝解郁胶囊不良反应症状较西酞普兰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肝解郁胶囊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10.
张春玲  温夏  李岳朋 《河南中医》2014,(7):1343-1344
目的:观察十味温胆汤加减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观察纽采用十味温胆汤加减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HAMA、SAS、TESS评分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愈显率为70.00%,对照组愈显率为50.00%,观察组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有效率为82.50%。两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15天、第30天及第60天的HAMA评分、SAS评分和TE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十味温胆汤加减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帕罗西汀与舍曲林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106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P组(帕罗西汀组)和S组(舍曲林组)各53例,治疗周期均为8周,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9%与83.0%,无统计学意义(P〉O.05);P组(帕罗西汀组)总计发生不良反应14例,占26.4%,S组(舍曲林组)总计发生不良反应4例,占7.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帕罗西汀与舍曲林治疗广泛性焦虑症效果均较理想,但舍曲林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优先考虑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联合丁螺环酮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80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西酞普兰联合丁螺环酮治疗,对照组仅用西酞普兰,疗程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4周末、8周末观察组的HAMD和HAMA平均减分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西酞普兰联合丁螺环酮治疗老年抑郁症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而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探讨西酞普兰治疗2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疼痛的疗效,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9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全部患者均给予综合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西酞普兰。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的变化,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并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西酞昔兰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可明显缓解疼痛程度,但同时不良反应也较大,以嗜睡为主,临床可酌情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0例住院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和氟西汀组,疗程为6周,以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艾司西酞普兰疗效优于氟西汀(P〈0.05),且不良反应较少(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高压氧联合盐酸法舒地尔和单独使用盐酸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高压氧联合盐酸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取高压氧联合盐酸法舒地尔进行治疗,对照组则单独使用盐酸法舒地尔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治愈45.7%,显效34.3%,进步11.4%,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患者治愈24.0%,显效32.0%,进步20.0%,总有效率为76.0%;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实验组患者治疗前为(24.9±10.3)分,治疗后减少到(9.3±3.8)分;对照组治疗前为(25.1±9.4)分,治疗后减少到(16.3±5.1)分。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压氧联合盐酸法舒地尔治疗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平肝益肾中药配方颗粒与阿普唑仑治疗广泛性焦虑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78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分为平肝益肾中药颗粒组简称中药组(39例),阿普唑仑纽(39例)。两组患者均用药治疗观察6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Hamilton焦虑量表(HAMA)、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疗效与副反应评定。结果:通过6周的开放性对照研究后发现,中药组与阿普唑仑组疗效相当(P〉0.05)且副反应少。结论:平肝益肾中药配方颗粒治疗广泛性焦虑症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7.
成立  梅建强  孙福军 《新中医》2011,(11):50-51
目的:观察清心泻肝安神法中药神安汤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9例口服中药神安汤,对照组43例口服帕罗西丁,疗程均为4周。观察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值、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分值。结果:治疗1周末、2周末、3周末、4周末,2组SAS分值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第1周末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80%.对照组为93.02%,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4周末TESS总分治疗组为(1.34±1.06)分,对照组为(6.97±1.83)分,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清心泻肝安神法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疗效好,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6例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临床治愈36例,显效20例,好转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临床治愈20例,显效20例,好转12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76.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随访,实验组患者咳嗽无复发现象,对照组患者咳嗽复发率为11.76%,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咳嗽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拜阿司匹林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西药常规控制血糖。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58.93%,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显效率为41.07%,总有效率为7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4小时HUPQ、AST、ALT、以T、BUN、Cr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拜阿司匹林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疗效显著,且对肝肾功能无明显损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白细胞减少症的患者使用地榆生白片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08年至今,我院收治了45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白细胞减少症患者,2009年前治疗的22例患者均服用利血生(对比组),之后治疗的23例患者均服用地榆生白片(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变化和疗效。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6.9%(20/23),对比组的总有效率为59.1%(13/22),实验组与对比组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服药7天后白细胞明显增高(P〈0.05),对比组患者服药7天后白细胞数量无显著变化(P〉0.05),7天后白细胞计数变化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14天后两组白细胞均明显增高,实验组的作用更明显,(P〈0.05)。结论:临床医师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白细胞减少症的患者选药时应优先考虑地榆生白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