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是脏腑中重要的器官,主宰各脏腑进行着协调的活动。故《内经》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就是说,各脏腑在心的领导下互相联系,分工合作,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神志,主血脉,主汗,开窍于舌。心的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体  相似文献   

2.
一、防御功能心主血脉:藏神志,主管精神意识活动。情志上保持安闲清静,去掉杂念,没有太过的欲望,人体内气机就会调顺,五脏六腑间的关系就会协调,阴平阳秘,腠理致密,卫阳固守,外邪就不致于乘虚侵袭,而达到防御功能。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谵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內守,病安从来”。就是说心主神志的功能正常,没有太过的私欲、杂念、负担等干扰,对全身就有防御的功能。二、心脏对全身有调节作用人体是一个有机统一体。心脏是五脏六腑之大主。心藏泳,脉舍神。神是脏腑功能活动的具体表现。在内表现在心脏与各脏腑间的协调关系上;在外为肌表腠理致密卫外功能上;在脑为反应敏锐。  相似文献   

3.
朱建江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0):2204-2205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脏腑之间是密切相关的,任何一个脏器的活动都是人体整个生理活动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无不存在着互相滋生和互相制约的关系。笔者在临床上遇到过一些心肺系病例,在调治本脏无效时,便依据其临床主证,分析与周围脏腑的相互关系,遵《内经》“病在中,傍取之”之法则,调治与其相邻的脏腑,每获佳效,兹述3则如下。  相似文献   

4.
脏腑经络是祖国医学对人体结构认识的主要内容。脏腑是内脏的总称,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祖国医学认为,人体内存在着脏腑和经络两个主要系统,它们进行着各种生理活动,从而显现和维持了机体的各种生命现象,是人体能够生存的根本。一、脏象学说的概貌脏腑位在体腔内,它们的功能表现在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等各方面,这些现象祖国医学称“脏象”。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来研究各脏腑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称为“脏象学说”,或称“脏腑学说”,是中医学基础理论中一个重要的部分。脏象学说的特点是以五(六)脏为中心,研究脏与脏,脏与腑,脏腑与人体各器官组织和某些生理  相似文献   

5.
《按摩与康复医学》2008,24(11):20-20
刮痧和按摩导引都属于自然理疗,是中医内病外治的特色疗法,疗效确切无药物副作用,倍受人民的推崇。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相对平衡的有机整体脏腑之间在生理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当某一个脏腑出现病症时,除了直接调整本脏腑和外脏腑,还应调整其它脏腑协同康复,强调整体观念,讲求标本兼治,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表里内外,并能调节人体各部功能的通路,将人体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经脉有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组成.喻穴是人体脏腑气血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是人体疾病的反应点也是中医施术的部位,解剖学也解剖不到的,是我国人民经几千年积累完善的,古老面独特的医疗理念。  相似文献   

6.
<正> 脏腑,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依赖脏腑的功能活动。脏与腑之间,阴阳相配,表里相合,各有所司,互相协作,不可分割。脏腑之间的密切联系主要表现在生理功能上的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以及病  相似文献   

7.
神志活动与五脏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田青  包祖晓  唐启盛 《吉林中医药》2008,28(12):859-860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有机整体,人体的各脏器组织在其功能活动下按一定的规律、程序进行着有机的联系,形成以五脏为主体的"五脏调控系统".神志活动与五脏具有相关性,神志活动产生之根在于肾.神志活动调控的枢纽在于肝,神志活动平和之保障在于脾,神志之运用出于心,神志活动需肺辅佐.建立神志病的脏腑辨治体系,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与规范化是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正> 中医学之气,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二是指脏腑经络组织的功能活动。气的运动称为“气机”,尽管不同的气,有不同的运动形式,但可归纳为升降出入四种基本形式,这些基本形式体现于各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以及脏腑组织间的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9.
以东方传统哲学理论为基本指导思想的中医学一贯认为,人体的脏腑、组织和器官虽各有其不同的功能,但各自又都是整体活动的一部分、其在生理上是相互联系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这种联系和影响,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的作用实现的。在生理方面,脏腑与形体组织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共同完成人体统一的机能活动。在病理状态下,脏腑功能失常和体表、组织、器官的疾病常常互为因果,各脏腑的疾病也因经络的联系而相互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了充分的依据。中医的这种整体观念表现在研究方法上不去破坏对象的整体性,充分运用形象比类、司外揣内的手段,充满了哲理、推理和思辨色彩。  相似文献   

10.
唐英  周立华 《中医研究》2007,20(9):56-58
针灸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经络理论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能够沟通表里,贯穿上下,运行气血、调理阴阳,将人体脏腑器官和四肢百骸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维持相对平衡。在针灸临床实践中,通过循经取穴、辨证选穴、合理配穴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加强  相似文献   

11.
绪论【学习的重点】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一、整体观念整体,就是完整性和统一性。中医认为,人体是个有机整体,人体与外界环境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整体性思想,称之为整体观念。中医学整体观念包括以下两个内容: 1.人体是个有机整体中医认为,构成人体的各个脏腑、组织器官都有各自不同的生理功能,这些不同的生理功能又都是整体机能活动的组成部分。从而,决定了机体的整体统一性。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生理上是相互联系有机配合,协调共济,共同完成人  相似文献   

12.
气、血、阴、阳是脏腑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的物质基础. 脏腑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核心,脏腑学说认为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以脏腑为中心,并在其主导下体现的;气、血、阴、阳是脏腑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的基础,人体脏腑生理活动都是能过气、血、阴、阳进行;人体脏腑的病理变化亦通过气、血、阴、阳的改变而反映.脏腑与气血阴阳的关系有如一经一纬,一纵一横紧密地交织在一起.每个脏腑都有各自的气血阴阳,而气血阴阳在各脏腑中却又有其特点和意义.因而在生理上表现出脏腑的各具功能,在病理上表现出脏腑的各自病证.  相似文献   

13.
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故《难经·八难》说:“气者,人之根本也。”气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五个方面,即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人体之气流行全身各脏腑、经络,激发着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气对于人体的生长发育,各脏腑器官的功能活动,血的生成和运行,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等,均起着推动作用。人体的体温依靠气的温煦作用来维持恒定,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也要在气的温煦作用下才能进行正常的功能活动。机体中血液循脉而行,不会逸于脉外,体液能够正常分泌排泄,不会无故流失,则是依赖气的固摄作用。人体的肌表…  相似文献   

14.
31.何谓气?包括哪几种?其功能是什么?答: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它在人体脏腑组织中存在,是通过脏腑组织的机能活动反映出来的。气有元气、宗气、营气和卫气。元气:是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结合而成,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又可以激发脏腑组织功能。  相似文献   

15.
田同良 《江苏中医药》2007,39(10):69-69
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津液是人体脏腑生理活动的产物,又为脏腑经络进行生理活动提供所必须的物质和能量,所以说气血津液也是脏腑经络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物质性是气血津液共同的根本属性.  相似文献   

16.
从中医学对人体的认识看其研究方法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玉辉 《中医杂志》2005,46(5):326-328
中医学对人体的基本认识包括三个方面:(1)人体在本质上是形气神的统一体;(2)人体在功能结构上是由五脏构成的整体;(3)人体的形气神和脏腑是通过经络联系在一起的.中医学研究方法的特点主要是:研究对象的三元性、现象类比性、功能主导性和整体统一性.  相似文献   

17.
气与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源泉。在生理上,气与血既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所以在病理上,脏腑发生病变可以影响气血的变化,而气血的病变也必然影响某些脏腑。本文根据《内经》关于气血的生理、病理,论述气血的相互影响及其病变不仅是形成疾病的根源,也是导致阴阳失调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而提示,临床医生在分析病情时,既要注意气血的变化,又要将调理气血作为调整人体阴阳平衡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8.
气、血、阴、阳是脏腑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的物质基础。脏腑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核心,脏腑学说认为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以脏腑为中心,并在其主导下体现的;气、血、阴、阳是脏腑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的基础,人体脏腑生理活动都是能过气、血、阴、阳进行;人体脏腑的病理变化亦通过气、血、阴、阳的改变而反映。脏腑与气血阴阳的关系有如一经一纬,一纵一横紧密地交织在一起。每个脏腑都有各自的气血阴阳,而气血阴阳在各脏腑中却又有其特点和意义。因而在生理上表现出脏腑的各具功能,在病理上表现出脏腑的各自病证。对病理而言,气血阴阳…  相似文献   

19.
张改花 《山西中医》2007,23(1):74-74
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情志活动,是人体对外界各种刺激的生理反应。这些情志变化过度时,可引起体内阴阳、气血及脏腑功能活动失调而产生疾病。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精神情志的正常与否与健康有很大关系。精神正常则阴平阳秘,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相似文献   

20.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指出:“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唯治肝也。”其中“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一句,充分说明人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体现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念。人体由若干脏器和组织器官组成。各脏器、组织、器官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生理功能,而这些功能又都是人体整体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机体统一性的形成,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