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增液承气汤保留灌肠治疗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单纯采用西医外科常规保守疗法;治疗组2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增液承气汤保留灌肠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27例,无效1例,治愈率为96.43%;治愈时间5d~15d,平均8d。对照组治愈23例,无效5例,治愈率82.14%;治愈时间8d~24d,平均17d。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增液承气汤保留灌肠对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刘全德  陈奎 《新中医》2005,37(9):64-6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将63例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7例单纯应用西医外科常规保守疗法;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处方:生大黄、芒硝、厚朴、枳实、丹参、赤芍、桃仁、瓜蒌子、黄芩、金银花)。结果:治疗组治愈35例,治愈率为97.2%,平均治愈时间为10.6天;对照组治愈22例,治愈率为81.5%,平均治愈时间为21.3天。2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显著,并可有效缩短治愈时间。  相似文献   

3.
复方大承气汤联合红霉素治疗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志超 《陕西中医》2008,29(5):545-546
目的:观察复方大承气汤胃管注入加保留灌肠并联合红霉素治疗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8例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复方大承气汤胃管注入加保留灌肠及静滴红霉素。对照组28例单纯采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37例,无效3例,治愈率92.5%,治愈时间3~7d,平均5d,对照组治愈20例,无效8例,治愈率71.4%,治愈时间6~11d,平均9d。2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提示:复方大承气汤联合红霉素在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应用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术后饮加芒硝外敷治疗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将42例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1例采用术后饮加芒硝外敷治疗,对照组21例采用西医常规保守治疗。结果对照组治愈率为52%,有效率为81%,治愈时间为(288.72±81.32)h;治疗组治愈率为76%,有效率为95%,治愈时间为(264.56±56.52)h。2组各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术后饮加芒硝外敷治疗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可缩短住院时间,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处理,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22%优于对照组的75.00%,观察组肛门排气、腹部症状消失、液气平面消失等所需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可加快肠功能恢复,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6.
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8例患者分为2组各34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组配合中药大承气汤加味胃管注入加保留灌肠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33例,无效1例,治愈率97%。治愈时间6~17d,平均10d.对照组治愈27例,无效7例,治愈率79.4%。治愈时间10—28d,平均20d。2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是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处理,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22%优于对照组的75.00%,观察组肛门排气、腹部症状消失、液气平面消失等所需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可加快肠功能恢复,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8.
加味小承气汤配合西药治疗术后炎性肠梗阻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治军  张祖清  卫常委 《陕西中医》2010,31(9):1157-1158
目的:观察加味小承气汤配合西药治疗术后炎性肠梗阻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采用加味小承气汤配合西药治疗,对照组25例,用单纯西医保守治疗。结果:治疗组平均治愈时间11d,治愈率97%,对照组平均治愈时间21d,治愈率82%,经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治疗组比单纯西医对照组有明显优势,提高治愈率,缩短治愈时间,降低病人费用。  相似文献   

9.
何建新 《山西中医》2007,23(6):39-4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炎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或经胃管灌入畅肠饮煎剂,每日2次;同时予中药敷剂,每8h1次。结果:30例中29例治愈,平均6.9天,1例无效转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6.7%。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能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通肠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愈率、恢复排气排便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及X线片液气平面消失时间。结果对照组患者恢复排气排便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及X线片液气平面消失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率(85.00%)及总有效率(97.5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2.50%,80.00%)(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具有效果满意、并发症少、有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联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西药经宫腔输卵管通液术加微波理疗及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活血解毒通堵汤保留灌肠,观察2组治疗前后输卵管复通率。结果:观察组治愈35例,好转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9.6%;对照组治愈24例,好转9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68.7%。2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治疗有32例受孕,受孕率66.67%;对照组有18例受孕,受孕率37.50%。2组受孕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铺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推广做出指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0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铺灸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灸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35例,显效15例,有效3例,无效2例;对照组治愈14例,显效16例,有效13例,无效11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36%(53/55),明显高于对照组79.63%(43/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铺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开腹手术用于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将我院普外科10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常规组和优质组,各50例。分别给予普通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优质组在此基础上行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恢复时间、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经过不同治疗方式后,优质组显效15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显著高于常规组显效12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4%,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时间以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优质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进行开腹手术恢复时间为11.63±3.2天,症状缓解时间为7.6±3.4天明显小于常规组恢复时间19.53±4.3天,症状缓解时间10.1±2.6天,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腹手术在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上相对于常规药物治疗时间短,疗效快,并能有效减少治疗后的各种并发症,加快患者恢复速度,提高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50例和单纯西药组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氨甲喋呤(MTX)50mg/m2单次肌注后给予米非司酮50mg,口服,一日二次,连服5天,若β-HCG下降〈15%,包块直径不缩小,则重复上述治疗,一般治疗2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常规煎服,每日二次,7剂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并随访患者血β-HCG下降时间和包块消失时间。结果:经2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治愈36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有效率92%;对照组治愈28例,有效8例,无效14例,有效率72%,两组有效率相比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随访患者100例,两组患者血β-HCG下降时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包块消失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早发现、早确诊、病情较轻的异位妊娠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能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5.
郭翠萍 《光明中医》2010,25(11):2034-2035
目的观察理脾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理脾汤药物组成(黄芪、升麻、炒白术、陈皮、炒防风、芍药、甘草等),水煎服,每日1剂,15天为一个疗程。结果治愈20例(占58.8%);显效8例(占23.5%);无效6例(占17.7%),总有效率82.3%。结论理脾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十九味散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诊断为慢性胃炎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应用十九味散治疗,每日两次,每次15g;对照组45例,应用奥美拉唑治疗,奥美拉唑20mg,每日2次。治疗前后行胃镜检查,观察对比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12例(26.67%),显效15例(33.33%),有效13例(28.89%),无效5例(11.11%);对照组:临床痊愈5例(11.11%),显效9例(20%),有效21.ff4(46.67%),无效10例(22.22%)。结论:十九味散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明显优于阳性对照,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厄贝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用大厄贝沙坦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口服给倍他乐克12.5mg,2次/d;安体舒通20mg,1次/d;结束用药前观察期加服厄贝沙坦75mg,1次/d口服,第3天增至150mg,1次/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ACEI及常规治疗,药物剂量、用法、适应症同厄贝沙坦组,两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疗程均为18用,每2周随访1次。结果:厄贝沙坦组:显效28例(50%),有效24例(42.9%),无效4例(7.1%);对照组:显效24例(42.9%),有效24例(42.9%),无效8例(14.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HF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厄贝沙坦后,心衰症状明显缓解,且安全、副作用少,患者的耐受性好,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术后胃瘫病人的疗效。方法:将64例胃瘫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前者32例,采用针刺和艾灸结合治疗;后者32例,单纯针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组的胃液引流量、治疗次数及痊愈率。结果:两组胃液引流量均明显减少。试验组平均治疗(9.67±2.34)次,痊愈率100%。对照组平均治疗(14.12±5.34)次,痊愈率72.6%。两组在治疗次数、痊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胃瘫综合征有明显的效果,治疗次数少,见效快,痊愈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炎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肠外营养支持,抗生素等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肠梗阻1号方,1剂/d,水煎分服,不能口服者从胃管注入或经肛管保留灌肠,以每日排便2-3次为宜,大便次数超过3次则减少服药量;每日足三里新斯的明或维生素B,封闭,见效后再用2天,但不超过5天;此外芒硝外敷,3次/d。结果:对照组痊愈18例(45.0%),有效15例(37.5%),无效7例(17.5%);治疗组痊愈27例(67.5%),有效10例(25.0%),无效3例(7.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肠梗阳缓解时间、通便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炎性肠梗阻安全可靠,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培元化瘀方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5例)。给予钻孔引流手术治疗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第7日开始服用培元化瘀方进行治疗,分别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出血量和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均有效,治疗组较对照组痊愈患者居多(P〈0.05),治疗后残余血量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眩晕症状改善明显(.P〈0.05)。结论培元化瘀方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应用,对于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残余血量的吸收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