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从胎儿骨髓中分离培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并进行细胞表面标志的检测,探讨MSC的培养方法。方法采用全骨髓培养、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MSC,采用差速贴壁培养方法纯化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并观察不同方法处理的培养界面对细胞贴壁和生长的影响。结果通过分离纯化培养,光镜下细胞形态以长梭形、不规则多角形为主;IV型胶原包被和Co60照射(照射量6GY)处理的培养瓶更利于MSC的贴壁、生长;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D44( )、Stro-1( )、CD14(-)、CD34(-)、CD45(-)、CD11b(-)。结论采用贴壁筛选法和差速贴壁法结合可获得较高纯度的MSC,并且细胞生长良好,在体外具有较强的扩增能力。  相似文献   

2.
田诗政  杨志宏  冯国华  唐俊明  陆华 《西部医学》2011,23(12):2303-2306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分离培养方法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获得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成骨、成脂肪诱导分化以及流式细胞仪分析其表面标记(CD29、CD34、CD45、CD90)等鉴定BMSCs特征。结果全骨髓贴壁培养法获得的BMSCs,原代和传代培养具有活跃的增殖能力;BMSCs经诱导后可分别向成骨、成脂转化;流式分析表面标志分子高表达CD90(96.5%)、CD29(92.3%),低表达CD34(0.89%)、CD45(1.41%)。结论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可有效地分离和扩增BMSCs,分离培养的BMSCs具有潜在的多向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离培养和鉴定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方法:分离SD青年大鼠股骨,L-DMEM冲洗骨髓腔,制备细胞悬液接种培养,消化传代纯化细胞.传代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增殖曲线、克隆形成能力测定,用免疫组化检测增殖细胞vimentin、laminin的表达.结果:传代的细胞在培养第1~2天为潜伏期,第3~6天是细胞快速增殖期,第6天达高峰,第 9天后速度减慢,进入平台期,并且随传代次数的增加,细胞增殖速度逐渐下降.随传代次数增多,克隆形成能力逐渐下降.第5代以后细胞基本纯化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呈长梭形.免疫组化检测增殖细胞vimentin表达阳性、laminin表达阴性.结论:本实验方法能有效扩增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而且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一套简单易行有效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培养、纯化、鉴定的方案,初步了解BMSCs的基本性状和功能特点.方法 取4周龄雄性SD大鼠,全骨髓贴壁培养BMSCs,对细胞相关的性状进行观察及分析,流式鉴定表面抗原,诱导其成骨、成脂分化,并进行染色鉴定等.结果 流式检测结果CD29、CD90呈阳性反应,CD34、CD45呈阴性反应,成骨诱导分化后茜素红染色呈阳性反应,成脂诱导分化后油红染色呈阳性反应.结论 全骨髓培养法是一种相对简单易行的BMSCs分离纯化的方法,可获得纯度高,活性好,性状均一的BMSCs.  相似文献   

5.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成人骨髓取自手术中非血液系统疾病、非肿瘤及乙肝表面抗原阴性患者摘取的肋骨,采用贴壁筛选法进行体外扩增;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体外培养的原代hMSCs9d融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44表达阳性。结论:贴壁筛选法在体外很容易分离培养和扩增hMSCs,可作为获得hMSCs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体外分离培养方法。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BMSCs,进行形态学观察,绘制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检测细胞表面抗原标志物,并进行成脂、成骨分化诱导。结果获取的BMSCs形态呈均一成纤维细胞样,并呈集落样生长。生长曲线呈S形,细胞周期显示86.02%P3代细胞为G0/G1期,保持活跃的扩增能力。BMSCs高表达CD44、CD90、低表达CD34、CD45。成脂诱导21 d后,可见细胞的胞浆内出现大量红染脂滴。成骨诱导21 d后,可见大量橘红色矿化结节形成。结论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可成功有效地分离培养BMSCs。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通过贴壁法培养、鉴定大鼠骨髓MSCs,观察其生长规律及光镜结构特点。结果 大鼠MSCs 7代以前增殖速度较快,细胞接种后1~2d为滞留期,3d后达对数生长期,第6天进入平台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MSCs表达CI)44,不表达CD45;光镜下可见MSCs呈梭形、纺锤形和多角形,核居中,有1~2个核仁。结论 培养的细胞为骨髓MSCs;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细胞生长性状稳定,可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实验旨在建立一套简便有效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诱导分化及染色方法,观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其成骨、成脂分化潜能,为后续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因修饰实验做好准备。方法本实验通过全骨髓培养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用诱导分化培养液做定向诱导培养,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及成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细胞形态学变化,进行成骨成脂细胞染色鉴定,以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生长规律及向成骨成脂细胞分化的条件。结果(1)通过全贴壁法成功进行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及传代培养并绘制出第4代细胞生长曲线;(2)通过茜素红染色验证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3)通过油红O染色验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脂分化能力。结论全贴壁法提取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传代4次左右可达到一定纯度,在一定诱导条件下,经特定染色方法鉴定,可分化为成骨细胞,成脂细胞。  相似文献   

9.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鉴定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方法: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人骨髓单个核细胞(MNC),通过贴壁筛选法建立hBMSC的体外培养体系,并通过一系列检测方法对所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细胞主要呈“成纤维样”,但体积较大、形状不规则、细胞质突起多,细胞核大而疏松,核仁明显。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阳性率为2.09%、CD29阳性率为94.46%;CD54及CD105表达阳性。细胞周期及透射电镜检测提示细胞处于相对原始状态。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CD14、CD45、胶原蛋白Ⅱ呈阴性;CD106、CD166、纤维连接蛋白、波形蛋白及胶原纤维酸性蛋白呈阳性。细胞化学染色:糖原染色呈强阳性;碱性磷酸酶染色呈阴性。通过诱导分化培养可诱导出成骨细胞。结论:成功建立了稳定的hBMSC体外培养体系,按照此培养体系进行培养可获得hBMSC。hBMSC可传代培养,但在培养过程中细胞逐渐出现老化现象,且不能冻存。  相似文献   

10.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及性质鉴定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 分离培养并鉴定人胚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方法 抽取流产胎儿股骨骨髓,梯度离心,取含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低密度血小板层进行培养;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细胞膜抗原和细胞基质中的蛋白属性;酶细胞化学法测定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 培养的细胞呈现纺锤形外观;细胞膜抗原PDGFR、CD29、CD44有阳性表达,IGF-1R、CD34、CD45呈阴性表达,细胞基质中纤维粘连蛋白、胶原蛋白Ⅰ、胶原蛋白Ⅲ有表达,而胶原蛋白Ⅱ和层粘蛋白没有表达;碱性磷酸酶检测呈阴性反应。结论 培养的细胞不是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或骨髓基质中的成纤维细胞,是处于未分化阶段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大鼠骨髓基质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的体外培养生物学特性及其定向诱导分化能力.方法 从大鼠双侧股骨中分离获取MSCs,体外培养扩增纯化后传代于塑料培养皿中,相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学特点,MTT法测定绘制传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曲线,经成骨诱导液,20%新生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10mmol/L β-甘油磷酸钠,8~10mmol/L地塞米松,50mg/L维生素C,神经细胞诱导液,0.06mg/L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20%FBS.对传至3~5代的细胞进行体外诱导分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对诱导后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大鼠MSCs在体外培养中具有增殖、分化潜能,可分化为软骨细胞、神经细胞等.结论 MSCs可在体外大量扩增,具有较强的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能力,在适宜的诱导分化条件下,可诱导为神经干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生长特性及潜在分化潜能,为组织工程中种子细胞选择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应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兔BMSCs,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其生长特点,应用流式细胞术对第三代细胞进行表面抗原鉴定。经成脂和成骨诱导液体外诱导兔BMSCs向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分化,对诱导2周后的细胞进行油红O染色、茜素红染色、Van-kossa银染染色及碱性磷酸酶染色。结果:经流式细胞术鉴定,全骨髓贴壁法可获得兔BMSCs,第三代兔BMSCs生物特征基本一致并能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及成骨细胞,成脂诱导后油红O染色细胞内出现红色脂滴,成骨诱导后茜素红染色、Vankossa银染均可观察到矿化结节。碱性磷酸酶活性染色对照组呈弱阳性,诱导组呈强阳性。结论:全骨髓贴壁法是分离培养兔BM-SCs简便可行的方法。BMSCs来源丰富并有成脂及成骨潜能,是组织工程的优良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3.
目的:拟在体外建立一种分离纯化、培养扩增、标记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方法。方法: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相结合,台盼蓝染色观察离心后细胞活性,绘制BMSCs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BMSCs表面标记。诱导传代细胞向成软骨细胞分化,2周后免疫组化检测Ⅱ型胶原的表达和阿尔新蓝染色检测蛋白多糖的表达。BrdU标记BMSCs,观察最佳标记率及标记时间,并予四甲基偶氮唑盐方法测定标记后细胞活性。结果: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法能分离培养出纯度较高的BMSCs,分离后细胞活性均大于99%,BMSCs表面标记CD90、CD45、CD34阳性细胞表达分别为99.24%、0.03%、1.37%,BMSCs的生长曲线呈S形。成软骨诱导2周后Ⅱ型胶原免疫组化阳性,阿尔新蓝染色细胞基质被蓝染。BrdU标记后,MSCs标记率〉95%,BrdU细胞标记最佳时间为48 h,最佳浓度为10 mg/L,标记后细胞活性高。结论: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相结合,可获得纯度较高BMSCs;BrdU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标记BMSCs的方法,BrdU对细胞标记率高。  相似文献   

14.
15.
改良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改良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原代分离方法,探讨大鼠MSCs体外培养的适宜条件。方法:比较改良与传统单纯贴壁培养法、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分离法分离培养大鼠MSCs,观察不同方法获得原代细胞形态及不同代MSCs的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同时观察不同浓度的胎牛血清(FBS)对MSCs生长曲线的影响。结果:改良单纯贴壁培养法获得的原代细胞贴壁时间早、生长快,与其他两种分离方法差异明显(P〈0.01);原代MSCs用15%的FBS培养,其增殖明显高于5%、10%及20%的FBS培养;第3代以后MSCs用5%的FBS培养有力于细胞纯化。结论:成功地改良了分离培养大鼠MSCs的方法,配合不同血清浓度培养基可使收获MSCs效率增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体外分离培养,观察其形态学特征。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联合贴壁培养法,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体外分离、扩增、纯化,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学特点。结果:体外培养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贴壁生长,长梭形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可增殖形成克隆。结论: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密度梯度离心联合贴壁培养法可大量扩增、纯化,并表现为一定的形态学生长特征。  相似文献   

17.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肝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HGF、aFGF及OSM诱导MSCs成为肝细胞的能力及其在分化中的作用。方法:用HGF、aFGF、OSM诱导分化MSCs后,用化学发光法、RT—PCR法及谷氨酸脱氢酶法检测细胞AFP、ALB及尿素的表达情况。结果: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细胞均有AFP表达(P〈0.05);对照组及a+O组无ALB、尿素的表达,其余各组出现ALB及尿素的表达(P〈0.05)。结论:HGF联合aFGF、OSM及aFGF能够诱导MSCs分化为表达AFP、ALB、尿素的肝细胞;aFGF与OSM在没有HGF存在时不能诱导MSCs向较为成熟的肝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1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探讨其生物学特性,为组织工程和基因工程提供优势靶细胞。方法:全骨髓细胞贴壁法进行BMSCs的原代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BMSCs表面抗原,MTT法检测BMSCs增殖能力,并绘制生长曲线。结果:原代培养24h后看见少量贴壁细胞,初起为小圆形,3d后可见梭形类似成纤维细胞,呈漩涡样生长,传3~6代细胞均一性良好,10代以后细胞逐渐有宽大梭形样变,增殖减慢,偶有细胞漂浮、死亡。流式细胞仪检测传3代细胞CD29表达率为92%,CD34几乎无表达。生长曲线显示,传3、6代BMSCs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其中传6代细胞更为明显,传10代细胞的增殖能力较前有所减弱。结论:成功从大鼠骨髓组织分离、培养BMSCs,纯度高,生物学特性符合正常干细胞生长规律,是组织工程和基因工程理想的靶细胞。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肝细胞生长因子(HGF)、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制瘤素M(OSM)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为肝细胞的能力及效果。方法:采用红细胞裂解+贴壁法分离纯化大鼠骨髓MSCs,取第4代MSCs,按如下分组诱导其向肝细胞分化:①MSCs组(空白对照):不加细胞因子;②H+a组:20μg/LHGF+20μg/LaFGF;③H+O组:20μg/LHGF+20μg/LOSM;④a+O组:20μg/LaFGF+20μg/LOSM;⑤H+a+O组:20μg/LHGF+20μg/LaFGF+20μg/LOSM;⑥H+a+O(分)组:20μg/LHGF(1~9d)+20μg/LaFGF(9~18d)+20μg/LOSM(9~21d)。于不同时间点采用RT-PCR检测甲胎蛋白(AFP)和细胞角蛋白18(CK18)的表达,溴甲酚绿法检测其中白蛋白(ALB)的含量,谷氨酸脱氢酶法检测其中尿素(Urea)含量。结果: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在7~14d可见AFP mRNA的表达,21d仅a+O组表达阳性。除对照组及a+O组外,其余各组均出现CK18 mRNA、ALB及Urea,在同一时间点,H+a+O组表达量高于其余各组(P〈0.05)。结论:HGF联合aFGF/OSM能够成功诱导MSCs分化为肝细胞;aFGF与OSM不能诱导MSCs向较为成熟的肝细胞的分化,但与HGF联合使用能明显提高分化率。  相似文献   

20.
成体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和体外培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探讨成体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分离,体外培养,为其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无菌条件下抽取大鼠股骨骨髓,Percoll梯度分离液离心分离,在含12%生牛血清的DMEM中,37%,5%,CO2饱和湿度下常规培养,对分离的细胞行碱性磷酸酶(AKP)的检测,结果:取较高纯度的成体大鼠骨髓MSCs,并保持细胞的活性,成体大鼠骨髓MSCs在体外培养中,为贴壁生长的单个核球形细胞,培养3-4d后开始大量增殖,并形成形态均一的细胞增殖集落。对分离后所获细胞进行AKP染色为强阳性。结论:采用Percoll梯度分离液进行分离心分离,可获得较高的MSCs,是实用,便捷的可行的方法,而且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能大量增殖,形成态均一的细胞集落,可以成为进一步进行细胞扩增或其它实际应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