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观察腰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和椎体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退变性及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2004年10月~2009年5月间对54例腰椎滑脱患者行后路腰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和椎体间植骨融合患者作随访研究.结果 经12~54个月,平均24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获得了骨性融合,椎体滑脱复位率88.2%,腰腿疼痛消失,1例神经根损伤.按侯树勋等评价标准:优94.1%,良2.94%,可2.94% ,总优良率为97.04%.结论 对退变性及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患者行后路腰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和椎体间植骨,具有骨性融合率高,椎间高度恢复和维持满意,手术简单,出血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宋建宽  冯正国  桑飞  姜磊 《当代医学》2009,15(33):72-73
目的讨论应用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椎体间植骨术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及椎体间植骨术治疗。评价术后滑脱复位和椎间植骨愈合情况。结果随访6~24个月,平均14.6个月。术后6~12个月复查腰椎X线片,4例植骨区仍有透亮影,2例出现滑脱椎体复位丢失。结论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疗效满意,植骨愈合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和研究关于单枚椎间融合器联合椎弓根螺钉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方法选取我院自2005~2011年在我院采用单枚椎间融合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患者15例,术前先进行常规检查,显示其不同程度的椎间隙狭窄,腰椎滑脱。术中是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手术下进行的,采用俯卧位,腰椎中心正中切口,两侧的棘突开放腰背筋膜,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推,拉椎棘突椎板然后切除,然后在臂X线机透视下保证每个钉位置准确,选择症状显着一侧的影响椎体半椎板和关节,根据病情,进行相应的切除。结果术后15例患者伤口均回到I期愈合时间,无感染,无神经根损伤和脊髓硬膜破裂,无椎间融合器移位,无断钉棒固定,破碎,松散,没有出现位移。结论单枚椎间融合器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既可以保留脊柱后部结构,也可以实现充分的后路减压,同时也可以确保可靠的融合,其适用于腰椎复位或固定等手术操作,并可广泛应用于临床峡部裂型腰椎滑脱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自体骨植骨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45名椎弓崩裂腰椎滑脱症病人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自体骨椎间植骨融合术,病人全部为峡部断裂型,腰4滑脱20例,腰5滑脱25例,术后卧床两个月,戴支具下床活动6个月。结果随访12~48个月,平均16个月,椎体间融合率为99.6%,无断钉,复位无丢失,JOA评术后改善率为92.5%,椎间高度平均由术前3.5mm恢复至9.3mm。结论后路减压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体间自体骨植骨融合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理想方法,复位内固定是基础,椎管彻底减压松解神经根粘连是关键,椎间隙植骨融合是手术效果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经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椎管减压复位联合椎间自体骨植骨融合器椎体间融合并横突间自体骨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腰椎滑脱症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将滑脱椎体提拉复位,椎管减压,椎间自体骨植骨融合器椎体间融合,横突间自体骨植骨的手术治疗方法评定,术中常规C型臂X线机监控下置钉和植入椎间融合器。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4个月。其中优21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90.6%。结论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椎管减压复位,椎间融合并自体骨横突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具有创伤小,操作相对简单,复位融合率高,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单枚椎间融合器(cage)与椎体间植骨附加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77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中,峡部裂性滑脱37例,退行性滑脱35例,创伤性滑脱2例,腰椎后路减压术后滑脱3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2组,单枚cage加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组(A组,26例),椎体间植骨加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组(B组,51例).对2组术前、术后和随访时JOA评分、滑脱率、复位率、椎间隙高度、植骨融合率及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77例术后随访时间1年10个月至6年4个月,平均2年9个月.A、B两组的恢复率分别是(53.8±12.7)%、(78.4±18.1)%(P<0.05).植骨融合率分别为92.3%、100%(P<0.05).A组并发症多于B组(P<0.05).结论:采用后路椎体间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较后路单枚cage加推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有较好的疗效,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术式.  相似文献   

7.
李攀  邱玉金  张春祥 《潍坊医学院学报》2011,33(6):450-452,F0003
目的 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腰椎管减压及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退变性和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7月~2011年7月,我院对85例腰椎滑脱症病人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管减压,提拉复位及椎体间自体骨植骨融合.结果 85例平均随访16个月(6~24个月),术前滑脱率(23.5±8.3)%,术后6个月滑脱率(14.7±6.2)%(P<0.05);术前椎间盘高度比(13.2±6.6)%,术后6个月椎间盘高度比(22.6±5.8)%(P<0.05);JOA下腰痛评分系统术前评分(10.4±1.2)分,术后6个月评分(25.6±2.7)分,神经功能改善率为81%.结论 对于退变性和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病人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减压复位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滑脱复位及椎间高度恢复满意,术后临床效果较好,该术式是治疗腰椎滑脱症较为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8.
邹凯  车彪  王凯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8):69-71
目的探讨单枚椎间融合器与椎弓根螺钉联合在峡部裂型腰椎滑脱(IS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4例IS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给予单枚椎间融合器联合椎弓根螺钉治疗,对照组给予双枚椎间融合器联合椎弓根螺钉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手术前后椎间隙变化、腰椎前凸弧度变化等方面对比均无差异(P〉0.05),且植骨均达愈合标准;但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单枚或双枚椎间融合器联合椎弓根螺钉治疗ISS均可获得较好效果,但单枚椎间融合器联合椎弓根螺钉手术患者创伤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后路减压,以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固定,同时行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疗效。方法采用改良RF内固定系统复位,椎管减压加自体骨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28例。结果随访6~36个月,6-12个月复查X线片均显示椎体间骨性融合。27例术前症状完全消失。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效果良好,复位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RF-椎弓根系统复位固定、后路全椎板减压加斜向植入单枚螺纹状cage的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方法:对49例腰椎滑脱症病人,采用全椎板减压、RF-脊柱内固定系统复位固定,并以后路单枚椎间融合器后斜向植入技术进行治疗。术后随访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定期摄X线片,并与术前比较。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4~36mo,平均20mo,9例°滑脱和28例°滑脱完全复位,12例°滑脱复位达100%。滑脱椎体均获得骨性融合。37例腰腿疼症状体征消失,11例基本消失,1例无改善,优良率为97.9%。术后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椎间融合器下沉等并发症。结论:RF-椎弓根系统和单枚螺纹状cage在治疗腰椎滑脱症中具有协同作用。增强腰椎固定后的稳定性,并能保证可靠的融合,提高了椎间的融合率,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改良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入路椎体间单侧单枚融合器植骨结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及腰椎不稳的疗效。方法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及腰椎不稳患者31例,其中L1~S12例,L2~55例,L2~S12例L3~S19例,L4~S113例。腰椎不稳、滑脱部位:L1~52例,L2~45例,L2~52例,L3~59例,L4~513例。峡部裂性滑脱12例(外伤性2例),退变性滑脱19例。采用改良TLIF入路椎管减压、GSS或SINO内固定装置复位内固定、椎体间混合植骨、单侧单枚cage治疗。分析术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按侯树勋等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优26例,良5例,31例均获满意复位,椎间植骨融合良好。按日本骨科协会(JOA)下腰痛疾患疗效评定,改善率达90%~98%(平均96%)。结论应用改良TLIF入路椎体间单侧单枚融合器植骨结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并腰椎不稳,具有减压彻底、固定稳定、微创植骨易融合、神经副损伤少等优点,是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及腰椎不稳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比较不同术式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伴椎管狭窄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0例退变性腰椎滑脱伴椎管狭窄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行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后椎间融合器(cage)融合,B组行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结合椎间单纯植骨融合。对手术前后两组患者JOA评分,腰腿痛VAS评分,滑脱椎体融合率及相对椎间隙高度等进行随访,并统计分析。结果随访18~34个月,两组间术后滑脱椎体融合率及相对椎间隙高度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和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一定程度上都能缓解症状,临床疗效相当,椎管狭窄患者行椎间融合器融合术比椎间单纯植骨术具有更优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李继锋  王晓 《中原医刊》2011,(7):50-51,54
目的评价经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自体骨椎间打压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39例,全部采用后路去椎板减压、自体骨打压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随访14~28个月,进行术前、术后功能和症状评分,观察临床疗效及植骨融合率。结果随访14~28个月,植骨融合率达100%,术前、术后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良率为92.3%。结论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自体骨打压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患者35例,平均年龄59岁(49-68岁)。所有患者均行腰椎正侧位、动力位片和MRI或CI’检查。本组患者均为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滑移分度:Ⅰ°19例,Ⅱ°14例,Ⅲ°2例,其中L5/S1 27例,L4/5 8例。均表现为下腰痛,间歇性跛行或坐骨神经症状。35例全部采用后路去椎板减压、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并进行术前、术后功能和症状评分。结果随访12-35个月,平均23个月,依据x线片和临床症状恢复情况,本组患者均获骨性融合,JOA评分术前平均16.25±1.06分,术后平均24.78±1.27分,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优良率94.3%。结论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观察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在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4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2例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有限减压术组)31例和观察组(椎管减压、椎弓根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组)31例,比较两组治疗后腰椎JOA评分优良率及治疗前后的滑脱率、Prolo评分、VAS评分。结果:B组中不同滑脱度者的JOA评分优良率均高于A组,治疗后的滑脱度、Prolo评分、VAS评分均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管减压、椎弓根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相对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路应用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general spine system,GSS)复位固定,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临床效果.方法:将102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后采用GSS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后路减压融合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Ⅰ度滑脱83例,Ⅱ度滑脱19例.比较手术前后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RF-Ⅱ型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联合后外侧关节突和横突间植骨融合对腰椎滑脱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7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RF-Ⅱ型椎弓根螺钉进行复位内固定行椎板切除减压和髓骸摘出,同时行椎间植骨联合后外侧关节突和横突间植骨融合,术后卧床休息6~8周后佩带腰围下床活动。结果随访半年至3年,平均27个月,滑脱椎体平均复位率86.0%(80%~100%),经X线检查,37个椎间隙的融合率为97.6%,术后症状基本消失,植骨均融合,无固定螺钉松动、断裂及再滑脱现象,优良率达83.5%。结论RF-Ⅱ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椎间孔单枚椎间融合器( Cage )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9年11月~2013年9月,共收治61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其中男性19例,女性42例;年龄42~68岁,平均54岁。按Mey-erding分级:Ⅰ度滑脱20例,Ⅱ度30例,III度11例;L3椎体滑脱6例,L4椎体30例,L5椎体25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21例,退变性腰椎滑脱40例。采用后路减压,复位,椎弓根螺钉固定,经椎间孔单枚椎间融合器( Cage)融合进行手术治疗。手术中注意保护棘突,棘间及棘上韧带,术后3天复查X片后佩带腰围下床。根据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JOA下腰痛评分系统(15分)评价手术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括约肌功能进行临床效果评估。结果:术后随访3~26个月,平均11.5个月。随访X线片显示椎体间植骨融合良好,内固定系统无松动和断裂,无明显腰椎不稳征象。复位后的滑脱椎体无丢失。术前腰腿痛VAS评分8.4分,术后2.3分,术前JOA下腰痛评分系统平均8.6分,术后22分。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椎间孔单枚椎间融合器( Cage )融合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通过两侧开窗减压,既能解除神经组织的压迫,又保留了后侧韧带复合体的完整性,能有效的保护椎管内神经组织,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维持了腰椎正常的生物力学基础,减少了创伤。是一种疗效确实、具有复位可靠、远期稳定性确切的手术方法,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后路自体颗粒骨打压植骨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腰椎退变性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09年6月确诊为下腰椎退变性不稳并神经根管狭窄行后路自体颗粒骨打压植骨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患者16例。观察临床疗效及椎体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原有神经压迫症状大部分恢复,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改善,(P〈0.05)。椎间高度由术前平均高度(5.12±0.98)mm增加到术后平均(12.71±1.00)mm(P〈0.05),4~5个月后可见骨融合征象,椎间融合率约为水93.8%(15/16)。内固定未见松脱、断裂等并发症,优良率87.5%(14/16)。结论:后路自体颗粒骨打压植骨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可达到彻底减压、神经根松解、腰椎稳定性的重建、满意植骨合率的目的,同时具有医疗费用低、并发症少的优点,是治疗下腰椎退变性不稳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