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孕妇血小板四项参数(PLT、MPV、P-LCR、PDW)及凝血四项指标(PT、APTT、Fbg、TT)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30例妊高征孕妇,40例正常孕妇和40例正常妇女外周静脉血标本分别检测血小板四项参数和凝血四项指标,血小板四项参数采用SYSMEX KX21N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凝血四项指标采用SYSMEX CA530全自动血凝仪检测。结果:妊高征组的血小板四项参数(PLT、MPV、P-LCR、PDW)与正常妊娠组和对照组比较,妊高征组的血小板数量(PLT)降低,血小板其他参数(MPV、P-LCR、PDW)升高。妊高征组的凝血四项指标(PT、APTT、Fbg、TT)与正常妊娠组和对照组比较,妊高征组凝血指标(PT、APTT、TT)比正常妊娠组和对照组缩短。妊高征组的血小板四项参数(PLT、MPV、P-LCR、PDW)和凝血指标(PT、APTT、TT)与正常妊娠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高征孕妇的血小板四项参数和凝血四项指标分析,对于早期诊断和预测妊高征病情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妊高征血小板四项参数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妊高征孕妇及正常妊娠孕妇进行血小板计数 (PLT)、血小板压积 (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PDW )四项参数进行测定 ,旨在探求妊高征病情预测和诊治措施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1年 10月 ,我院收治妊高征患者 76例 ,年龄 2 3~ 36岁 ,平均 2 8 5岁 ,孕周 34~ 4 2周 ,平均 38 5周 ,其中轻度妊高征2 2例 ,中度 39例 ,重度 15例 ;自然分娩 35例 ,剖宫产 4 1例。诊断及分类标准按乐杰[1] 分类方法。另选正常妊娠者 5 4例作对照 ,年龄 2 3~ 34岁 ,平均2 7 3岁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高征部分血液指标改变的特点,为妊高征病情监测提供新指标及依据。方法测54例妊高征患者及25例正常晚期妊娠孕妇,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血尿酸(UA)水平。结果与正常晚期妊娠孕妇相比较,轻度妊高征患者上述四项指标改变不明显,中、重度妊高征患者PLT减少,MPV增大,PDW增加,血尿酸明显增高。MPV正常组及MPV异常组期血小板改变不明显。结论妊高征患者PLT、MPV、PDW、UA均发生改变。且随病情加重其改变更加明显。提示以上四项指标可用来监测妊高征的病情变化,MPV能比PLT更早反映妊高征的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小板及凝血功能联合检测对妊高征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88例妊高征患者及50例健康孕妇,观察两组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值、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值、凝血酶凝结时间(TT)值、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值及血小板(PLT)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妊高征患者的PT、APTT、TT、FIB、PL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四项及血小板联合检测有助于预测妊高征病情,对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及产后出血的防治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正常妊娠与妊高征孕妇凝血与纤溶指标的变化。方法采用日本SysmexCA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正常非孕妇女和正常妊娠孕妇各50例及99例妊高征孕妇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含量及采用挪威NycoCardReaderⅡ型多功能全定量金标检测仪检测D-二聚体(D-D)的含量。结果正常孕妇血浆PT、APTT缩短,Fbg及D-D水平增高;妊高征孕妇血浆PT、APTT明显缩短,Fbg及D-D水平明显增高。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妊高征组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三组间TT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妊高征组中,血浆D-D含量随病情的加重而升高,差异有显著性(Ρ<0.01)。结论正常妊娠妇女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而妊高征孕妇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且有血栓形成趋向。产前进行凝血四项与D-D的检测,对指导病情监测和治疗、预防出血及避免DIC发生等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1前瞻性观察妊娠12周、24周、36周、产后48h血浆内皮素、血液流变学指标在妊高征发病过程中的演变规律。2探讨上述两指标与妊高征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方法:对104例正常初孕妇,在孕12周、24周、36周及产后48h分别测定血浆内皮素(ET)、血液流变学参数(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比积、纤维蛋白原、血沉),并随访其妊娠结局。结果:1妊娠结局:104例孕妇中发生妊高征30例(妊高征组),无合并症的正常妊娠妇女74例(正常妊娠组)。2正常妊娠妇女血浆ET水平随孕周增加呈不同程度增长趋势,高峰出现在孕36周前后,产后48h开始明显下降。3妊高征组血浆ET水平在各孕周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P<0.01),尤其孕36周升高水平是正常妊娠组测定值的2倍。4ET与血液流变学水平在妊高征患者中的变化趋势一致,但无明显相关(P>0.05)。5以ET≥78.29pg/L为最佳切点预测妊高征的发生机率。孕12周时应用该检验值误诊率仅12.16%,半数以上患者可早期发现,到妊娠晚期,占96.97%的正常孕妇ET值均低于该指标之下。结论:内皮素在正常妊娠妇女中,预测妊高征的临床价值较好。最佳切点为ET≥78.29pg/L。  相似文献   

7.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参数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和正常孕妇的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等3项参数的变化,了解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对妊高征患者病情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更多、更可靠的监测指标。方法用美国雅培公司生产的CELL—DYN37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100例妊高征患者和200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测出的PLT、MPV、PDW3项参数进行相关性的比较分析。结果妊高征患者组和正常孕妇对照组的PLT、MPV、PDW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妊高征患者和正常孕妇的血小板3项参数相比较,妊高征患者由于血小板破坏和消耗增加,导致PLT减少,MPV和PDW明显升高,血小板参数的测定对了解妊高征患者的病情变化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PLT参数及凝血功能7项对预测妊娠合并HBV感染孕妇产后出血的价值.方法 妊娠合并HBV感染发生产后出血产妇62例,其中产前肝功能正常24例(肝功能正常组),肝功能异常38例(肝功能异常组);选择正常分娩产妇72例为对照组,分别于产前及产后检测PLT参数[PLT计数、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凝血功能7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结果 (1)在产前、产后PLT计数、PCT均呈对照组>肝功能正常组>肝功能异常组(P<0.05);产后肝功能正常组、肝功能异常组的PLT计数、PCT低于产前(P<0.05),3组产妇产前、产后MPV、PDW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产前、产后PT、APTT、TT、D-D、FDP水平均呈肝功能异常组>肝功能正常组>对照组(P<0.05),FIB、AT-Ⅲ均呈对照组>肝功能正常组>肝功能异常组(P<0.05);产后肝功能异常组、肝功能正常组PT、APTT、D-D、FDP水平高于产前,FIB、AT-Ⅲ低于产前(P<0.05),对照组产前与产后D-D、FDP、AT-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PLT参数及凝血功能7项能正确评估妊娠合并HBV感染孕妇产前、产后凝血及纤溶功能,对预测产妇发生产后出血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凝四项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检测血凝四项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凝血功能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正常非妊娠妇女、20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及6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凝四项(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进行检测比较。结果与正常非妊娠组及正常晚期妊娠组比较,妊高征组PT、TT、APTT水平均显著缩短(P<0.01),并随病情加重而呈缩短更明显,而Fbg活性均显著升高(P<0.01),病情越重升高越明显。结论血凝四项异常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病有关,正常晚期妊娠妇女存在高凝状态,而妊高征患者存在明显血栓前状态。产前测定有关凝血功能指标,对妊高征的防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红细胞三项参数和血小板四项参数与妊高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细胞三项参数和血小板四项参数与妊高征关系的研究尚涛,杜丽敏(沈阳第二临床学院妇产科,沈阳110003)关键词妊高征;红细胞;血小板好高征是产科常见疾病,严重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障碍。我们对正常孕足月产妇及好高征患考的末梢血的红细胞3项参数,包...  相似文献   

11.
妊高征患者和正常孕妇妊娠晚期血小板参数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妊高征 (PIH )患者和正常孕妇妊娠晚期血小板参数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CD 370 0SL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别对 5 0例妊高征患者 (妊高征组 )、15 0例正常孕妇以及 15 0例正常非孕妇女 (对照组 )血液标本进行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 )以及红细胞压积 (Hct)检测。结果 妊高征组的MPV、PDW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 (P <0 0 5 ) ,而此二组又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妊高征组的PLT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1)。三组间的Hct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妊高征患者妊娠晚期由于血小板消耗和破坏增加 ,导致血小板减少 ,MPV、PDW明显增加。检测血小板参数能为临床预测妊高征的发生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孕妇外周血中大血小板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100例正常妊娠妇女分娩前后、40例妊娠后并发症妇女及45例妊高征患者外周血血小板参数进行检测,包括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总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并观察其动态变化情况.结果:孕妇大血小板比率及数量在分娩前后会出现一过性升高(P<0.01),且变化最显著,分娩1周后迅速回复正常;而妊高征及产后并发症患者体内大血小板变化情况与正常妊娠妇女相比有明显差异.结论:动态监测孕妇外周血中大血板变化情况简便可行,并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其妊娠及产后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13.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45例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凝血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5例妊高征孕妇,并同时选择45例正常孕妇作对照,分别在妊娠中、晚期取血,检测相关凝血指标:血小板计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妊高征组孕中期与对照组孕中期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高征组孕晚期与对照组孕晚期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妊高征与正常妊娠孕妇凝血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正常妊娠来说,妊娠晚期呈现高凝状态将有利于产后快速止血,但是对于妊高征患者来说,妊娠晚期出现病理性的高凝状态,有血栓形成趋势,所以要注意预防。  相似文献   

14.
神经肽Y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神经肽Y(NPY)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高征 )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3 4例妊高征患者 (妊高征组 ,轻度 10例 ,中度 10例 ,重度 14例 )产前及产后的血浆NPY水平 ,以同期 2 0例正常孕妇(正常妊娠组 )和 10例正常非孕妇女 (正常非孕组 )为对照。结果 正常妊娠组产前血浆NPY水平 (82 .60±2 7.5 9)ng/ml稍低于正常非孕组 (85 .94± 2 8.12 )ng/ml,两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妊高征组产前血浆NPY水平为 (148.79± 64 .3 2 )ng/ml,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和正常非孕组 (P均 <0 .0 1)。轻度妊高征组血浆NPY水平高于正常妊娠组和正常非孕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 (P均 >0 .0 5 ) ;轻、中、重度妊高征三组间血浆NPY水平差异显著 (P均 <0 .0 1)。产后 3天血浆NPY水平下降到非孕水平。结论 妊高征患者血浆NPY水平升高 ,在妊高征的发生、发展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临产孕妇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孕妇产前凝血功能检测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下称妊高征)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TECOM2半自动凝血分板仪对123例轻、中、重度妊高征患者,65例健康妊娠妇女和65例健康非妊娠妇女产前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妊高征患者是PT、APTT缩短,Fbg含量升高,与健康非妊娠妇女、妊娠妇女相比,P〈0.05;中、重度妊高征患者的上述指标与轻度妊高征患者相比,P〈0.05;健康妊娠妇女与健康妇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凝血功能检测不仅对产妇和医务人员自身有益,而且避免了孕妇产前及产后意外的发生,确保了母子生命安全,有效地降底了孕产妇死亡率,其凝血指标对妊高征患者的病情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孕妇产前血凝四项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围生期孕妇、特别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凝血四项指标变化,预防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方法孕妇组550例、妊高征组100例与正常对照组100例进行凝血四项指标检测,采用生物学凝固法。结果孕妇组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孕妇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低于对照组,而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高于对照组;通过Ⅱ检验APTF、PT、FIB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TT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高征组与对照组比较表明APTF、PT、FI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孕妇产前进行凝血四项指标检测,特别对妊高征患者非常必要;孕妇血浆中FIB浓度要比正常组明显升高;所以动态观察血凝四项指标,特别是FIB结果有着重要临床价值,能及早发现和预防DIC。  相似文献   

17.
1993年2月~1994年2月对30例妊高征患者及15例正常孕晚期孕妇采用放射免疫直接测定法测定其产前及产后24、48,72 h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结果:轻、中度妊高征组与正常孕妇相比无差异(P>0.05),而重度组与前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孕妇组产后24、48及72 h血浆ET差异不明显;而妊高征组,尤其是重度组产后48及72h与产前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表明ET参与了妊高征病理生理变化,并在妊高征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妊高征病情与红细胞比容和血小板参数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红细胞比容和血小板参数在预测及判断妊高征病程的价值。方法:应用日本Sysmex F-820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对44例正常妊娠,23例轻度,19例中度及22例重度妊高征妇女进行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参数测定。结果:妊高征HCT值比正常孕妇明显升高,且随着妊高征病情的加理而增高。重度妊高征PLT值比正常孕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9.
据<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年4月36卷第4期报道 为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血浆神经肽Y(NPY)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妊高征发病的关系,湖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晋丽平等,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30例妊高征患者(妊高征组)产前及产后、23例正常妊娠妇女(正常妊娠组)和20例正常育龄未孕妇女(正常非孕组)血浆NPY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妊高征患者分娩前后血清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妊高征组(均为中重度,共28例)和正常妊娠组(30例)的血清氨基酸含量.结果①妊高征组产前血清游离谷氨酸、缬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胱氨酸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产后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②妊高征组产前血清精氨酸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产后升高达到对照组产前及产后水平;③妊高征组产前甘氨酸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前含量,产后含量无明显降低.结抡中重度妊高征患者存在着血清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异常,可能与妊高征的病理生理改变有关,临床上对于有妊高征倾向及妊高征患者应慎用某些复合氨基酸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