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主动脉不典型夹层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主动脉不典型夹层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东芝Aquilion 16层螺旋CT扫描机,对21例主诉急性胸背痛患者进行MSCT检查并诊断为主动脉不典型夹层.结果:21例按Stanford分型,A型5例,B型16例.MSCT所见主动脉壁内血肿的直接征象:主动脉壁呈新月形或环形增厚≥5mm,无内膜破裂形成的双腔主动脉征象.间接征象:钙化内移5例,穿透性溃疡征9例,主动脉壁粥样硬化改变13例,内膜渗漏5例.并发征象:心包积液3例,胸腔积液10例,主要分支血管受累3例,主动脉夹层6例,主动脉瘤2例.结论:MSCT是一种快速、无创的检查方法,能为主动脉不典型夹层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MSCT可作为主动脉不典型夹层的首选诊断及随访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对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价值及优势。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连续容积增强扫描,对32例主诉急性胸背痛患者行CT检查并诊断为壁内血肿。结果:32例按Stanford分型:A型8例,B型24例。其直接征象:沿主动脉壁的环形或新月形低密度影,无撕裂的内膜片。间接征象:钙化的动脉壁内移10例,溃疡18例,主动脉粥样硬化改变8例。并发胸腔积液3例。结论: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可以在无创或微创的情况下清晰地显示壁内血肿,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在不典型主动脉夹层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主动脉不典型夹层(AIH)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疑似主动脉病变的患者行MSCT增强前后扫描,发现17例AIH,并对保守治疗15-30天后的CT图像进行比较。结果:17例AIH,A型4例,B型13例。CT表现:①主动脉壁环形或新月形增厚>5mm,平扫血肿高密度5例,等密度3例,低密度9例,增强后均表现为充盈缺损;②6例见钙化的内膜内移;③12例并发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④经内科保守治疗后,8例完全吸收,6例部分吸收,3例无明显变化。结论:MSCT能清楚显示AIH的部位、范围及并发症,是诊断AIH有效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并对治疗后AIH的转归提供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35例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的CT检查资料,通过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等处理,观察图像,分析结果.结果 35例患者中DeBaKey分型Ⅰ型8例,Ⅱ型2例,Ⅲ型25例;其中11例内膜钙化斑内移,9例穿透性溃疡,6例并发心包积液,15例胸腔积液.结论 64层螺旋CT以快速、无创的方法清晰显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位置、范围及其他并发征象,对临床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巨大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主动脉壁内血肿( aortic intramural hematoma , AIH)的CT表现,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诊断及其随访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AIH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并对其中13例有CT随访者进行前后对比。结果按Stanford分型,A型3例,B型14例。 CT主要表现为主动脉壁增厚,平均约7.55mm。增厚的主动脉壁CT值40~81HU不等,平均67.7 HU左右。6例主动脉壁内见穿透性溃疡形成。2例见主动脉壁钙化内移。13例随访中病变进展2例,好转3例,病情平稳5例;9例接受了手术或支架植入治疗。结论 MSCT在AIH的诊断及其随访中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主动脉壁内血肿(IMH)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 16层螺旋CT对11例AIH患者行平扫和CTA扫描。将采集的薄层数据在AW4.3工作站上行MPR和VR重建。结果:A型IMH 3例,B型IMH 8例。MSCT主要征象为:11例主动脉壁新月形或环形增厚大于5mm,呈等密度或高密度,无内膜片撕裂及真、假两腔形成;主动脉粥样硬化7例;内膜钙化内移4例;内膜渗漏3例;穿透性溃疡3例。结论:MSCT结合MPR和VR重建技术能准确、直观地显示IMH的范围和其它并发征象,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5例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行多层螺旋CT主动脉造影(MSCTA),并进行图像重建,重建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MPR),容积重建(VR),表面遮盖成像(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并分析其表现,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MSCT/MSCTA显示主动脉壁呈新月形或环形增厚.增强扫描增厚管壁均未见增强,内膜钙化斑内移8例、主动脉壁溃疡3例、合并胸腔积液3例、心包积液2例.结论MSCT能清晰显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特点及范围,对主动脉壁内血肿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双源CT对主动脉壁内血肿影像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双源CT(DSCT)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DSCT扫描机,连续容积增强扫描,对25例主诉急性胸背痛患者进行DSCT检查并诊断为主动脉壁内血肿。结果:25例按Stanford分型:A型7例,B型18例。DSCT所见主动脉壁内血肿的直接征象:主动脉壁呈新月形或环形增厚≥5mm,无内膜破裂形成的主动脉征象。间接征象:钙化内移7例,穿透性溃疡征12例,主动脉壁粥样硬化改变18例,内膜渗漏5例。并发征象:心包积液5例,胸腔积液14例,主要分支血管受累5例,主动脉夹层3例,主动脉瘤4例。结论:DSCT能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且便于治疗后随诊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价值.方法 收集主动脉壁内血肿12例,对其MS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按Stanford分型,A型3例,B型9例.MSCT表现:主动脉壁呈新月形增厚12例,厚度为10~16 mm,增强后未见强化;内膜钙化斑块内移7例;穿透性溃疡征3例;内膜渗漏4例;合并胸腔积液5例,心包积液1例,左髂总动脉及髂外动脉夹层1例;3例治疗后随访可见主动脉壁内血肿厚度呈动态变化.结论 MSCT能清晰显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部位、累及范围、厚度及有无并发症,对临床诊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MSCT对主动脉壁内血肿(aortic intramural hematoma,AIH)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经临床证实AIH患者的MSCT表现。结果:25例主动脉壁增厚均5 mm,其中17例新月形增厚,8例环形增厚,伴内膜钙化移位3例,穿透性溃疡6例,5例合并胸腔积液,3例合并心包积液;增强扫描后23例增厚的主动脉壁未见强化,2例静脉期壁内可见小片絮状强化。结论: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可准确区分主动脉夹层及AIH,为临床AIH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朱应礼  徐益明  朱昭环   《放射学实践》2009,24(4):396-39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53例冠心病患者同期均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CA),以CCA的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采用美国心脏协会冠状动脉改良分段法,分析745个冠状动脉节段MSCT图像质量及对冠状动脉狭窄的显示情况,得出有意义病变(冠状动脉狭窄率≥500%)MSCT诊断的正确性,并分析钙化对其影响。结果:587个冠状动脉节段图像可以满足诊断要求,158个节段因运动伪影(27个节段)或管壁严重钙化(131个节段)无法进行血管评价。MS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93.4%、特异度为97.9%、阳性预测值为93.9%、阴性预测值为97.7%。钙化积分≥1000的患者,MS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4%、82%、68%、96%。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快速、安全、无创的检查方法,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以作为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一次性联合检查同时显示冠状动脉、肺动脉、主动脉的能力和成像质量。资料与方法 60例急性胸痛患者进行64层MSCT检查,应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冠状动脉、肺动脉、主动脉一次性联合成像,采用多种重组方式显示冠状动脉、肺动脉、主动脉,对照50例单纯64层MSCT冠状动脉成像、30例单纯肺动脉成像和20例单纯主动脉成像,进行分析比较,评价成像质量和能否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结果 一站式成像平均扫描时间为(8.0±1.5)s,对比剂用量100 ml,注射流率为4.0~4.5 ml/s。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成像质量优于研究组;主动脉成像中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和整体胸主动脉的成像质量在两组整体和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两组成像质量同样优良;肺动脉中央段、周围段和整体肺动脉的成像质量在两组整体和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P<0.01),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64层MSCT能够在10 s内完成冠状动脉、肺动脉、主动脉一次性联合检查。主动脉、肺动脉成像质量优良,同单纯主动脉成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较单纯肺动脉成像质量为佳,冠状动脉成...  相似文献   

13.
X线平片和CT诊断骨样骨瘤的能力:64层CT后处理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良洲  薛汉忠  连祖胜  陈军   《放射学实践》2009,24(11):1243-1246
目的:分析骨样骨瘤的X线和CT表现,探讨64层CT对骨样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19例,男13例,女6例,年龄12~44岁,平均21.5岁.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同时行CT检查者12例,其中行64层CT检查者4例.分析骨样骨瘤的X线和CT表现,分析2种检查方法对瘤巢和瘤巢周围改变的显示能力.结果:19例病灶均表现为一圆形或卵圆形透亮区,直径0.4~1.7cm(平均10.2cm),其周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5例周围软组织肿胀.19例中X线平片显示瘤巢14例,12例行CT检查者均清楚显示瘤巢,X线和CT对瘤巢的显示率分别为73.7% (14/19)和100% (12/12).结论:X线平片是诊断骨样骨瘤的重要检查方法,64层CT结合其后处理技术对发现瘤巢和正确诊断骨样骨瘤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64层螺旋CT对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CT增强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对先天性心脏病(CHD)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52例经手术证实的CHD患者的64层CT、心脏超声(TTE)和X线心血管造影(CAG)检查资料。结果:手术证实心内外畸形共142处,其中心内畸形54处,MSCT漏诊4处,TTE漏诊2处,CAG漏诊2处,MSCT、TTE和CAG对心内畸形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2.6%、96.3%和96.3%,3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769,P〉0.05);心脏大血管连接部及心外血管畸形88处,MSCT误诊或漏诊4处,TTE误诊或漏诊24处,CAG误诊或漏诊4处,MSCT、TTE和CAG对心外畸形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5%、72.7%和95.5%,MSCT、CAG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TTE(P=0.004,P〈0.05)。结论:64层CT能客观清晰地显示CHD的病理解剖形态,对心脏大血管连接部及大血管畸形的诊断明显优于TTE,在CHD的无创性检查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方法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的能力及可靠性。方法:对26例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患者行心脏冠状动脉CT成像(CTA)并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为金标准,冠状动脉CTA影像判断血流动力学相关性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度0.933、特异度0.974、准确度0.968、阳性预测值0.857、阴性预测值0.989。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无创、简便、优良的冠状动脉成像方法,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筛选手段及冠状动脉术后复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SCT在诊断肝脏周围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资料完整的16例肝脏周围炎患者,行64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分析其CT表现、临床及病理特点。结果:平扫显示全部病例肝包膜有不同程度增厚;8例有包膜下积液;8例伴有胸膜腔少量积液。增强扫描,动脉期显示所有病例呈不同程度的肝包膜增厚、强化。明显强化15例,轻度强化1例。5例病变累及到邻近肝实质,CT表现为动脉期呈斑片状或类三角形强化。其中12例盆腔炎患者表现为盆腔内片状不均匀性强化影并伴有少量积液。结论:MSCT能够及时、准确诊断肝脏周围炎,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64-层螺旋CT在心脏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多层螺旋CT(MSCT)特别是64-层CT的临床应用证明,MSCT在心脏冠状动脉成像方面是切实有效的。本文综述了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检查技术和临床应用进展。64-层螺旋CT心脏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筛查、冠心病诊断和治疗效果随访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肺静脉异位引流的64层螺旋CT及后处理图像征象,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先天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的64层螺旋CT图像在工作站进行多半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资料,观察异位引流肺静脉的位置、形态、其异位连接(心腔或静脉)以及合并的心脏畸形,并对8例行手术治疗病例的CT诊断、超声心动图检查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64层螺旋CT诊断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8例,其中心上型5例,心内型3例;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8例,其中心上型4例,心内型4例.8例手术病例CT诊断与手术结果完全相符.结论 64层螺旋CT在诊断肺静脉异位引流中具有重要作用,是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有效、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64层螺旋CT下肢动脉成像扫描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多排螺旋CT增强成像(CTA)的方法和技巧。方法使用东芝Aquillion64层螺旋CT扫描机,扫描层厚0.5~1mm,螺距12.7,间隔0mm,应用Smooth功能对92例患者进行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结果本组90例(98%)获得了满意的图像,经工作站重建后,能够清楚显示下肢动脉正常解剖分支和病变部位、范围及重要的侧支循环路径。其中40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手术对比证实,CTA显示病变的准确性是98%。结论 CTA准确显示下肢动脉及其分支,高质量的图像依赖于注药后把握扫描时机的准确性、扫描参数设置的合理性,操作者的技巧和熟练程度,其中注入造影剂的流速与总量的合理配比是CTA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