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匮要略》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书,历代医家倍为推崇,被奉为中医经典著作之一。由于年代久湮,几经兵烫,加之印刷术所限,流传者意取传按,注释者立意发挥,因此,所成之帐各异,出现了不同的版本和注家。今笔者不揣浅陋,试就其流传、版本和注家分别作一探讨(重点探讨流传与版本,因注家较多,年代较近,故仅略述其大概)。玉《全匾要略》的流传1.l仲景之书据张仲景原序自述:“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稳,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原名《伤寒杂病论》,约成书于东汉建安十年。该书在流传过程中,曾经西晋王叔和整理和编次,唐代孙思邈和王熹亦曾加以收集而作出贡献,至北宋治平间校正医书并雕板印行、金代成无已注解之后,始普遍流行。现存《伤寒论》的各种版本,以宋本和成本最为重要,此外尚有同体而别名的《金匮玉函经》、康平本、康治本等。民国之后又出现三种俱称古本的十六卷《伤寒杂病论》,即长沙本、四川本和桂林本,但多被认为系伪书,其中桂林本近年有逐渐受到重视的倾向。  相似文献   

3.
李艳杰  刘宏岩 《吉林中医药》2013,(12):1295-1297
李《金匮要略广注》刊行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是清早期继明赵以德后注释《金匮要略》注书之一,其注释《金匮要略》见解独特,论析精辟,说理深入浅出,学术观点多被后世医家引用。《金匮要略广注刊印量少,流传不广,后世医家对《金匮要略广注》全貌多有不知,学术界更缺乏对《金匮要略广注》及作者李的系统研究。开展对《金匮要略广注》及作者李的深入研究,对《金匮要略》的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金匮要略》前22篇共398条,其中涉及到针灸治疗方法者,虽只有11条,但都切中要害,于临床颇具启迪,现分述如下。1治疗疾病1.1祛风解表“疟病脉证并治第四”第1条:“师曰:疟脉自弦,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弦小紧者下之差,弦迟者可温之,弦紧者可发汗、针灸也,浮大者可吐之,弦数者风发也,以饮食消息止之。”疟病虽由感受疟邪引起,而其病情变化则有偏表偏里、在上在下、属寒属热的不同。迟紧两脉,虽均主寒,但有表里不同,弦紧为病偏表,多兼感风寒,放以发汗或针灸的方法解表扶风散寒而达到治疗的目的。1.2清泻瘀热“妇人杂…  相似文献   

5.
张瑞  宋建平 《中医研究》2010,23(8):74-76
《金匮要略》为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的部分内容,首创脏腑经络辨证体系,为医方之祖,治杂病之宗,以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对中医学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清代医家陈修园认为:“其深文奥义与《伤寒论》同。”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博采众长著成《金匮要略浅注》。  相似文献   

6.
韩宁  张永 《国医论坛》1997,12(2):6-6
五脏皆有气血阴阳.五脏之病皆有气血阴阳的虚实不同.其治也有温请补泻之异。唯肝因其性刚愎.内寄相火,外应风木,故临证多以实证热证论述,治也多用清肝泻肝之法,送进苦寒,且有“肝病局桂”之说。然挂枝辛甘而温.性锐走散.出气入血,为“心肝之要药”。故《金匾要略》治肝多用枝枝配伍应用。三挂校在《全区要略》肝病中的运用卜互温经通脉栓技人肝家而行血分.走经络而达营卫.身兼温散之性,出气入血,故仲景善用其温经散寒,通达血脉.如寒湿阻于肝经,留滞于明器之“阴狐迹气者,偏有小大.时时上下.蜘蛛散主之”。蜘蛛散用蜘蛛…  相似文献   

7.
李昕  龚谨 《河北中医》2009,31(6):928-929
清代医学家徐彬所注《金匮要略论注》(以下简称《论注》)成书于康熙十年,为现存较早的《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全注本,一经刊刻,即广为流传,堪称推广仲景学术之功臣。其注释颇具特色,就其形式而言,可总括为“先注后论,间以眉批”。由于徐彬于《论注·凡例》中自书“拙著有注有论,正义疏释,备于注,或有剩义,及总括诸证,不可专属者,见于论,更有经义可借以发本文之覆者,别具上方”,故诸学者多认为《论注》中眉批完全出自徐彬之手。然而我们详加考证后认为,《论注》眉批并不完全出自徐彬之手,具体考证如下。  相似文献   

8.
宋本《伤寒论》即明·赵开美的复宋刻本,实为复宋本。由于影印逼真,后世均称宋本,在此,亦称宋本,但林忆校定的原刻本早已不见。赵氏于1599年以前刊刻金·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刊印后,又得到宋版《伤寒论》,并于1599年予以复刻,他在刻《仲景全书·序》中说:“复得宋本《伤寒论》焉。予曩固知成注非全文,及得是书,不啻拱壁,转卷间而后知成之荒也,因复并刻之,所以承先大夫之志欤。”〔1〕并与《注解伤寒论》、《金匮玉函方论》以及《伤寒类证》合辑成为《仲景全书》。我们今天所见到的称作宋本的《伤寒论》即指此本。此外,…  相似文献   

9.
《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作为最早治疗杂病的典范之作,有许多盖世独特的经验,被历代医家所推崇、效仿,其用药经验更是留芳百世。该书第二至二十二篇,共载方剂205首(属仲景方),在205首方剂中,有75方配用甘草,约占36.6%。兹就《金鹰》中甘草的运用浅析如下,以飨同道。亚甘草的用法《金匾》中甘草的用法有生用和炙用两种。生用有49方约占66.22%,炙用25方,约占33.78%(因基芦甘草汤只有方名,不见药物,无法确定其用法)。仲景对甘草的用法是比较重视的,一般而言,对于中焦虚寒、脾胃虚弱、中气不足、营卫不和以…  相似文献   

10.
《金匮》一书,言简意赅,有些医理,于文未尽。学习时,不仅要知仲景所言,还应知其未言;不仅要知其然,还应知其所以然。现浅析《金匮》两则,望能对《金匮》的学习有所帮助。一、肝病“补用酸”与“辛补之,酸泻之”仲景在《金匮》首篇提出:“肝之病,补用酸”,这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酸生肝”理论相应,然《素问·脏气法时论》中又说:“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何以肝病既有“补用酸”之说,又有“辛补之,酸泻之”之论?现简述其理。  相似文献   

11.
《金匮要略》汤液溶媒的选择,运用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中医治病临床疗效的优劣 ,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 ,即辨证、选方遣药的准确和煎煮药物方法的得当。在目前人们为提高中医临床疗效而进行探索研究的同时 ,应充分注意煎药溶媒的运用与临床疗效的内在关系。不同的煎药溶媒因其性质的差异 ,而具有不同的临床作用。这一点在《金匮要略》中多有独到之处 ,于指导临床颇有意义 ,现阐述如下。1 溶媒的选择1 .1 水类溶媒《金匮要略》中使用最广泛的溶媒是水。水本身确实是一种优良而价廉的溶媒 ,除少数生物碱、高级醇和油脂外 ,一般植物成分差不多都能在水中溶解。在水这一溶媒的使用中 ,张仲景除运用…  相似文献   

12.
浅谈《金匮要略论注》之注释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匾要略论注》(以下简称《论注》)乃清代医学家徐彬(字忠可)所著,是注释《全区要略》(以下简称《全反》)的第三家.由于前二者《金匾方论衍义》与《金豆要略注)版本罕见,流传甚少,鲜为人知.而《论注》流传较广,影响较大.其对《金匾)的注释详细透彻,言简意措,且具有路又。《中国医江提要》赞誉日:“其论注简明,辨疑剖析,引经祈义,切合临床—…·是叹金匾》注本中最好的一家,后世多宗其说.”笔者研读此书深有同感,并将其注释特点归纳如下:互尊崇呐经》,田采众在以经解经,是批注》注释《全反》的一大特点。徐氏在…  相似文献   

13.
《内经》自问世以来被医家称之为医之经典.其研究者甚众,研究方法亦众多.为便于学习、理解《内经》原文角度出发,笔者特选取有关类分研究、注解研究及校勘研究的注家与注本,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4.
张琦 《国医论坛》1997,12(1):4-5
《金匮要略》中属瘀水同治法的方剂有10首,其特点有三,一是其适应范围既有三;一是其适应范围既有阏阻水停并见的证候,亦包括未见瘀水至患症状,但在病机上却存在瘀水互患必然性病证。二是据病情虚实缓急择地遣用活血药与治水药。三是视瘀阻与水停的先后主次,确定治水药与治血药的剂量比例。  相似文献   

15.
《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中关于下利的证治,除有专篇论述外,还散见于它篇,内容十分丰富,值得进一步研究发掘。笔者复习之余,略谈体会如下。1《金匮》下利证治概要1.1肠腑实热证阳明胃家实,实热积滞搏结于肠道,逼迫津液从旁流出而下利不止,谓之“热结旁流”。这种下利当采用“通因通用”治法,《金匾呷大、小承气汤攻下实热积滞,使实邪去而利自止。对承气汤治疗下利,《金鹰》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强调必须证实、脉实方能使用,倘若正气已虚,虽有邪实,亦不可滥攻,以免犯“虚虚”之戒。1.2肠腑湿热证“干呕而利者,黄等…  相似文献   

16.
《金匮要略》药物剂量的使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匮要略》对药物剂量的使用有一定的规律性:①第一药物用量有常用量、大量、小量之分。②影响药量使用的因素,与所治病证、组方配伍、制方大小及药物性质有关。③重视药物用量间的比例,即药物比例有异,方治不同;相反药性配伍,比例要恰当;随证变化,按比例调整用药;整个方剂,要注意比例协调。  相似文献   

17.
《御药院方》是我国现存成书年最早且相对完整的宫廷医药处方集,由元代许国祯编撰整理,其成书使宋金元时期宫廷医药秘方从隐蔽走向公开。此书的版本一度只见日本宽政10年戊午(1798年)精思堂木活字本。日本静嘉堂文库的元刻本,曾由张金吾、汪士钟、蔡廷桢、蔡廷相、陆心源等收藏,是现存的最早的版本,基本保留了《御药院方》的原貌,且为校勘现行版本的谬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金匮要略》痰饮病治则对肺病咳喘的辨治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论述痰饮病的脉因证治,极为精当,理法方药,丝丝入扣,后世医家论治痰饮病,莫不奉为圭臬。如孙思邈《千金要方》论痰饮,全宗《金匮》痰饮篇;喻嘉言《医门法律》论痰饮,对仲景方论推崇备至;清代温病大师叶天士治痰饮,亦本《金匮》痰饮篇创立的原则而辨证立法,遣方用药。笔者在肺系咳喘的治疗中,亦颇受启迪,宗其治则,灵活化裁,屡获效验。兹结合临床,将痰饮病治则对肺系咳喘的辨治意义作如下探讨。1痰饮是肺病咳喘的基本病理因素《金匮》痰饮篇把痰饮与咳嗽合为一篇,显然昭示后人:痰饮是咳喘…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