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葛根素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观察葛根素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 (ET)和一氧化氮 (NO)水平的影响。方法 :4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葛根素组和对照组 ,两组一般治疗基本相同 ,葛根素组加用葛根素治疗 ,测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浆ET和NO浓度并与 30例健康组相比较。结果 :冠心病组血浆ET水平升高、NO水平低于健康组 (P <0 .0 0 1 )。治疗前两组ET、NO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治疗后葛根素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硝酸甘油消耗量均减少 ,同时血浆ET水平下降 (P <0 .0 0 1 ) ,NO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0 1 ) ,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葛根素可改善CAD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能有效调节CAD患者血浆ET和HO水平 ,对CAD心绞痛具有一定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和内皮素(ET1)水平,同时分析ADM及ET1含量与冠心病心功能的关系。方法30例正常人及79例冠心病患者,其中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38例和心绞痛组(AP组)41例,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79例冠心病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ADM和ET1水平。结果冠心病2组血浆ADM和ET1均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血浆ADM和ET1高于AP组(P<0.05);心力衰竭患者血浆ADM、ET1含量升高程度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相平行,心功能II级、III级、IV级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ADM和ET1参与了冠心病及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血浆ADM升高可能与ET1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内皮素 (ET)含量的变化 ,并探讨其在病理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急性脑梗死组 6 0例 ,急性脑出血组 4 9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组 5 7例和对照组 6 0例的血浆ET水平 ,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急性脑出血组、冠心病组血浆ET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5 ) ,急性脑梗死组及脑出血组的血浆ET水平较冠心病组升高更明显 (P <0 .0 5 ) ,但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的ET水平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结论 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ET水平明显升高 ,提示血浆ET水平升高与急性脑血管病的病理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患者血浆NO和ET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水平变化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硝酸还原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n=26)、急性心肌梗死(AMI)组(n=23)及正常对照组(n=22)血浆NO和ET的含量同时进行测定。结果冠心病患者AMI组、UA组患者血浆NO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AMI组明显低于UA组(P均<0.01);AMI组、UA组患者血浆ET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AMI组明显高于UA组(P<0.01)。结论血浆NO和ET代谢失调导致了冠状动脉痉挛和血栓形成,二者共同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是诱发心绞痛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变化及苏之干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变化及评价苏之干预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 2 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2 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 ,2 0例陈旧性 ,心肌梗塞患者和 2 0例正常对照 ,测定其血浆内皮素(ET - 1)和血清C反应蛋白 (CRP)含量 ;并将每种类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组。一组为常规治疗组 ,一组为苏之组即常规治疗加上苏之 ,观察治疗前后ET - 1和CRP水平变化。结果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陈旧性肌梗塞患者血型ET - 1含量及血清CRP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增高最明显 ,其次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苏之治疗组治疗后ET - 1和CRP及总胆固醇 (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含量显著低于治疗前 ,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ET - 1和CRP含量差异无显著。结论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均存在明显的内皮功能不良 ,而以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改变最显著 ,其次为不稳定心绞痛患者 ,苏之在降脂的同时能逆转内皮功能不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NO、ET与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用硝酸还原酶法、放免法对60例不同证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浆NO和ET分别进行临床检测,并与20例正常人比较。结果:血浆NO水平依次为心血瘀证<心气虚证、心阴虚证<正常对照组(P<0.01,P<0.05);血浆ET水平依次为心血瘀证>心阴虚证、心气虚证>正常对照组(P<0.01,P<0.05)。结论:NO含量和ET含量与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型有一定内在联系,可作为冠心病心绞痛辨证分型的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前体N端20肽(PAMP)与缩血管活性物质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66例被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SA)、不稳定性心绞痛组(UA)与急性心肌梗死组(AMI),对照组为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冠心病的患者,所有研究对象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PAM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与内皮素(ET)含量.结果 对照组、SA组、UA组与AMI组PAMP血浆含量(ng/L)依次为5.55±0.97、9.25±2.95、13.07±1.29、15.52±4.60,冠心病患者PAMP血浆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ngⅡ与ET在UA组与AMI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UA组与AMI组血浆PAMP水平与AngⅡ、ET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浆PAMP浓度增高,并且和缩血管物质AngⅡ、ET明显相关,可能与拮抗AngⅡ、ET的缩血管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异常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法将 6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复方丹参滴丸组 (n =36)和常规治疗组(n =32 ) ,疗程均为 3周 ,正常组 (n =56)不予治疗 ,治疗前后分别采用高分辨率血管超声检测颈内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 (FMD)功能变化 ,测定血中内皮素 - 1 (ET - 1 )含量。结果  (1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颈内动脉FMD功能较正常组明显减弱 (P <0 .0 1 ) ,ET - 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 .0 1 ) ;(2 )复方丹参滴丸组和常规治疗组颈动脉FMD功能治疗前无明显差异 ,治疗后功能明显增强 (P <0 .0 1 ) ,ET - 1含量亦显著减少 (P <0 .0 1 )。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可预防和治疗缺血引起的微循环障碍 ,显著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及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_1(sVCAM_1)水平的影响。方法  6 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安慰剂组和辛伐他汀组 (10mg/d ,8周 ) ,分别对两组患者测定用药前与用药 8周后血清ET、NO、sVCAM_1含量及总胆固醇 (TC)水平。结果 ①辛伐他汀组服药 8周后血清ET、sVCAM 1、TC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 (P <0 0 1) ,NO含量明显高于治疗前 (P <0 0 5 ) ;安慰剂组服药前后ET、NO、sVCAM 1及TC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②辛伐他汀组患者血清sVCAM 1水平的降低与血浆TC含量的降低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辛伐他汀不仅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TC含量 ,且降低血清中ET、sVCAM 1水平 ,但升高NO水平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患者血栓前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抑制物 - 1(PAI- 1)、血栓素B2 (TXB2 )、6 -酮 -前列腺素F1α(6 -K -PGF1α)等反映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含量变化 ,并探讨它们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符合 1979年WHO诊断标准或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 6 0例为冠心病组 ,其中 ,稳定型心绞痛 (SAP) 17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 31例 ,急性心肌梗死 (AMI) 12例。同时 ,选择年龄、性别、等配对的正常志愿者 2 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用酶联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PAI - 1和ET、TXB2 、6 -K -PGF1α含量。结果 :①冠心病患者血浆PAI- 1、ET、TXB2 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6 -K -PGF1α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②SAP、UAP、AMI三组患者血浆中PAI- 1、ET含量依次升高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TXB2 、6 -K -PGF1α含量在AMI、SAP、UAP三组之间比较 ,TXB2 在AMI组升高更显著 (P <0 .0 1) ,6 -K -PGF1α在AMI组下降更显著 (P <0 .0 1) ,而在SAP、UAP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冠心病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 ,表现为纤溶功能障碍、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和血小板激活等。  相似文献   

11.
内皮素含量变化在诊断脑血管病发生发展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内皮素 ( ET)含量变化观察 ET在脑血管病 ( CV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用放免测定方法动态观察 1 0 4例 CVD患者不同时期血浆中内皮素含量。结果 :脑出血 ( CH)和脑梗死 ( CI)患者急性期血浆 ET水平分别为 1 39.9± 60 .5 pg/ml和1 2 3.5± 5 0 .9pg/ml,与对照组 ( 83.0± 37.2 pg/ml)比较有显著升高 ( P<0 .0 0 1 ) ;CH病人30 d后血浆中 ET含量与对照组比较 ,仍然是升高的 ( P<0 .0 5 ) ,但 CI患者 30 d后血浆中ET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已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结论 :ET在 CVD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动态观察血浆中 ET含量的变化对于判断 CVD的变化可能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 D)的变化。方法: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116例冠脉造影患者血浆Fg、D- D的含量。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Fg、D- D含量较非冠心病者明显升高(P<0 .0 1) ;且与冠脉病变程度及类型相关,3支病变者血浆Fg、D- D高于2支和单支病变者(P<0 .0 1)。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血浆Fg、D- D水平较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及非冠心病组明显升高(P<0 .0 1)。结论:血浆Fg、D- D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病及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钾通道开放剂烟酰胺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 1(ET 1)的影响。方法 入选 96例冠心病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 8例。观察组在常规服药的基础上加用烟酰胺静脉滴注 ,共 14d。对照组在常规服药的基础上加用鲁南欣康静脉滴注 ,每天 1次 ,共 14d。测定 2组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ET 1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浆ET 1明显降低 (P <0 .0 0 1) ,对照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血浆ET 1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值有显著差异 (P <0 .0 0 1)。结论 烟酰胺可保护内皮细胞 ,减少ET 1的分泌和释放 ,舒张冠状动脉 ,缓解心绞痛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内皮素 (ET - 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 6 2例健康者、4 4例脑出血、5 0例脑梗塞及 4 2例冠心病患者分别进行了外周血浆ET - 1水平的测定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脑出血组为 96 .5± 14 .1pg/ml,脑梗塞组为 10 2 .2± 18.7pg/ml,冠心病组为 78.9± 14 .7pg/ml,正常对照组血浆ET - 1水平为 4 2 .5± 13.6pg/ml;各患病组血浆ET - 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脑出血组与脑梗塞组ET - 1水平较冠心病组升高更为明显 ,而脑出血组与脑梗塞组ET - 1水平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ET - 1水平显著升高 ,血浆ET - 1水平的测定有助于脑血管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判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心绞痛患者血浆内皮素 1(ET 1)浓度的变化。方法 将 2 4h以内有绞痛发作的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 14例 (SAP组 )和不稳定型心绞痛 16例 (UAP组 ) ;以发病在 2 4h以内的 35例急性心肌梗塞 (AMI组 )及 2 0例正常人 (NC组 )作对比 ,血浆ET 1浓度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结果 SAP组与UAP组患者血浆ET 1浓度 (1.76± 0 .5 7pg/ml与 1.87± 0 .40pg/ml)与NC组 (1.6 0± 0 .43pg/ml)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均P >0 .0 5 ) ,而AMI组患者血浆ET 1浓度 (2 .77± 0 .45pg/ml)显著高于NC组 (P <0 .0 1)。结论 心绞痛患者在发病 2 4h以内血浆ET 1浓度不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观察"自拟气阴两虚方"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前后血浆ET、NO、CRP、SOD等疗效指标的变化,评估"自拟气阴两虚方"对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及其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疗效.方法 临床研究中将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予基础西药治疗加免煎中药冲服,对照组予基础西药治疗,2周为1疗程.结果 临床试验表明,益气养阴法改善心肌供血,提高血浆N0含量和降低血浆ET、CRP、SOD等含量.统计表明,治疗后治疗组ET、CRP、NO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自拟气阴两虚方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从而改善冠心病心绞痛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血府逐瘀汤对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病人血管内皮功能和细胞因子的影响. 方法 将80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治疗6周后进行中医证候疗效评定及心绞痛疗效评定,并观察病人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2.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7.5%(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内皮素(ET)水平显著降低,白介素-6(IL-6 )含量下降,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下降,一氧化氮(NO)含量升高(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ET、IL-6、TNF-α及N0水平无显著改变.结论 血府逐瘀汤能改善冠心病心绞痛及其相关症状,并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细胞因子作用.  相似文献   

18.
徐睿  李源  黄熙  张丽  王骊丽  孟华 《广东药学院学报》2001,17(4):264-265,271
目的:探讨冠心病发病过程中内皮素(ET)的作用及川芎嗪对冠心病患者血浆ET水平的动态影响,方法:采用放免测定法,测定22例冠心病患者,28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浆ET含量,同时测定22例冠心病患者分别用5%葡萄糖液(葡萄糖组)与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川芎嗪组)在10.30,60,120,300min对血浆E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冠心病组血浆ET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葡萄糖组(GS)组示应用5%葡萄糖液对血浆ET无影响,冠心病川芎唪组(TMP组)用药60,120min时血浆ET水平与GS组相应时间段血浆ET水平比明显下降(P<0.01),10,30,300min TMP组血浆ET水平与GS组相应时间段血浆ET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ET在冠心病的发病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川芎嗪可迅速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浆ET水平,其作用强度可能与血浆中川芎嗪浓度有关,且血药浓度与效应间存在延迟关系,作者认为,这种内源性物质的测定,可能为确定川芎嗪有效治疗血药浓度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高血压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 (EH )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关系。方法 对 5 0例不同临床分期EH患者 (EH组 )及2 5例体检健康的正常人 (对照组 )分别检测血浆内皮素 (ET)、血清一氧化氮 (NO)、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浓度、血清丙二醛 (MDA)含量 ,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结果 EH组ET、MDA、vWF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1) ;NO、SOD活性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均 <0 .0 1)。结论 EH时内皮细胞损伤 ,NO和ET的平衡受到破坏 ,NO和ET及氧化应激参与EH的发生、发展。vWF可作为EH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程度的特异性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高压氧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疗效及对血浆内皮素 (ET)水平的影响。方法  32例脑出血患者于病情稳定后 3天行高压氧 (HBO)治疗 ,分别于首次治疗前 1h、治疗后 2 4h、第 2周、第 4周行血浆内皮素含量测定 ,并与未行HBO治疗 30例患者对照 ,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浆ET含量均较正常值明显增高 ,HBO组治疗后 2 4h ,血浆ET值较治疗前有所下降 ,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治疗后第 2周 ,血浆ET含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P <0 .0 1) ,治疗 4周后两组ET值均降至正常 ;HBO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早期配合高压氧治疗可有效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浆ET含量 ,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