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多种鼠疫耶尔森菌选择培养基进行比对验证,筛选出一种可以有效抑制部分常见致病菌以提高分离鼠疫菌效率的选择培养基。方法将5种实验菌株分别接种在改良胆碲铜紫选择溶血培养基、5%大蒜汁选择培养基、0.1%水合氯醛选择培养基、青霉素选择培养基和庆大霉素选择培养基进行鼠疫菌分离培养。结果 5种实验菌株在5%大蒜汁选择培养基、青霉素选择培养基和庆大霉素选择培养基生长良好,改良胆碲铜紫选择溶血培养基上鼠疫耶尔森菌、假结核耶尔森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生长良好,其中鼠疫耶尔森菌菌落形态典型,其它试验菌株未生长,变形杆菌在0.1%水合氯醛选择培养基上受抑制未生长。结论改良胆碲铜紫选择溶血培养基是较为理想的选择培养基,0.1%水合氯醛选择培养基可作为抑制变形杆菌的选择培养基。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长期低温保藏野生型鼠疫耶尔森菌噬菌体的活性。方法采用液体法、点滴法和双层琼脂平皿法检测不同保藏时间野生型鼠疫耶尔森菌噬菌体的效价。结果分离自四川省石渠县的3株野生型鼠疫耶尔森菌噬菌体,于1998年采用液体法检测其效价分别为10~(-4)、10~(-4)、10~(-9),4℃保藏10年后采用点滴法测定3株鼠疫噬菌体,发现川4和川157不完全裂解,川212完全裂解,经过20年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法测定其效价分别为10、10、10~4PFU/ml。分离自青海、西藏的9株鼠疫耶尔森菌噬菌体4℃保藏了10年,尽管效价降低了1~3个梯度,但仍以10~4~10~6PFU/ml的低效价状态存活。结论野生型鼠疫耶尔森菌噬菌体以赫氏肉汤作为保护介质,密封于普通安瓿内,4℃保藏10~20年仍然具有较低的活性。该悬液保藏方法操作简便、有效且成本低廉,适合于实验室和野外鼠疫检测工作时培养和保藏鼠疫耶尔森菌噬菌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丽江市鼠疫疫源地内家犬中携带致病性耶尔森菌的流行情况及其病原学特征。方法 选择丽江市古城区和玉龙县各2个乡镇,逐户采集犬肛拭子及血液标本。肛拭子经4 ℃冷增菌后,采用耶尔森选择培养基对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鼠疫耶尔森菌和假结核耶尔森菌三种致病性耶尔森菌进行分离;对所分菌株再进行生化鉴定、生物分型、血清分型和毒力基因型检测;对血液标本进行鼠疫F1抗体的检测。结果 共采集467份肛拭子,分离到4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未分离到鼠疫耶尔森菌及假结核耶尔森菌;4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中,2株为O∶3血清型和非1A生物型,毒力基因齐全为致病株;另2株为1A生物型血清型未定,毒力基因阴性为非致病株;467份血液标本中26份为F1抗体阳性,其中1份阳性标本与1份分离到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肛拭子来自同一只家犬。结论 丽江市家犬中携带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且有致病性菌株;此外,在一只家犬中,发现存在着鼠疫耶尔森菌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共感染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广东省鼠疫疫源地和非鼠疫疫源地鼠类耶尔森氏菌的分布和相互抑制的情况。方法 分别采用间接血球凝集试验(IHA)、放射免疫沉淀试验(RIP)进行鼠疫耶尔森氏菌特异性F1抗体检测,并分别对鼠类回盲部内容物和肝、脾、舌进行冷增菌后,以选择培养基分离。结果 广东省鼠疫疫源地未检出任何一种耶尔森氏菌,而非鼠疫疫源地区检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2株,中间型耶尔森氏菌1株。结论 广东省鼠疫疫源地处于静息期,在鼠疫疫源地区和非疫疫源地区耶尔森氏菌存在互相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梁河县家鼠鼠疫疫源地鼠疫、假结核及小肠结肠炎3种致病性耶尔森菌分布情况调查分析并研究其病原学特征。方法选择梁河县5个鼠疫常规监测的乡镇,采集鼠盲肠标本,4℃冷增菌后采用耶尔森菌选择培养基进行致病性耶尔森菌的分离;对所分菌株进行生化鉴定、生物分型、血清分型和毒力基因(ail、yst A、yst B、yad A、vir F及rbfc)检测。结果共捕鼠533只,主要是黄胸鼠、臭鼩鼱、斯氏家鼠等;自鼠肠道中分离到2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离率为0.4%(2/533),皆分离自黄胸鼠;2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均为生物1A型,且毒力基因检测均为阴性;未检测到鼠疫耶尔森菌和假结核耶尔森菌。结论梁河县家鼠中少量携带非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未发现鼠疫耶尔森菌与假结核耶尔森菌的相关线索。  相似文献   

6.
周伟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6,38(12):1160-1162
鼠疫耶尔森能导致致病性极强的鼠疫,曾在世界范围内引起3次大流行,可作为生物武器使用。鼠疫耶尔森菌的全基因组序列已测定完成,3个毒性质粒上含有诸多与致病性有关的基因。对鼠疫耶尔森菌遗传特征的研究已进入后基因组时代。本文就鼠疫耶尔森茵的基因组,遗传特征及检测技术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云南省家鼠鼠疫疫源地鼠疫指示动物-犬中致病性耶尔森菌分布情况调查分析,以探求鼠疫菌微生态状况,为研究鼠疫的流行与静息提供更多线索。方法 2016年7月—2017年8月采用多重分层抽样法在云南省抽取不同时间进入流行静息期、不一样流行强度和不同地理位置的家鼠鼠疫疫源县共10个(历史疫区、近史流行区、复燃疫区、现疫区)作为调查点,采集犬肛门拭子置于改良PBS中,经4 ℃冷增菌15 d后,吸取混匀的培养液1 mL 提取DNA,采用PCR方法检测foxA、inv及caf1基因,并对基因阳性材料采用耶尔森选择培养基分离菌株,提取菌株的DNA并检测其ail毒力基因。结果 云南省10个疫源县共采集犬肛门拭子标本915份,foxA 基因检测阳性率为1.64%(15/915),未检出inv基因与caf1基因阳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离阳性率为1.3%(12/915),其中2株具有ail 毒力基因;未分离到鼠疫耶尔森菌和假结核耶尔森菌。结论 云南省家鼠鼠疫疫源地犬中存在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分布;未发现鼠疫菌线索,其原因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广东省鼠疫疫源地8株耶尔森氏菌的生物学特性及与鼠疫菌的免疫原性关系。方法采用生长特性、糖醇酵解、毒力因子、药敏、动物试验和免疫原性血清学等试验。结果试验菌株菌落圆形光滑,G-短杆菌,22℃有动力3、7℃无动力;生化试验6株菌与标准株基本一致,2株菌有偏差;8株菌均对氯霉素、痢特灵、舒普深、环丙沙星、先锋噻肟、庆大霉素敏感;2株菌为VW 株,3株为VW±株,VW 及VW±株对小白鼠有致病性;8株菌均与小肠结肠炎菌0:3血清型的抗血清呈强凝集反应,与鼠疫菌、假结核菌的抗血清不凝集;每株菌免疫血清进行鼠疫IHA试验均阴性。结论8株菌为小肠结肠炎菌0:3血清型,其中6株为典型菌株,2株为非典型菌株,血清学上与鼠疫菌、假结核菌无免疫原性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宁夏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人群及动物感染现状,生物型别的分布及毒力基因携带情况。方法采用细菌分离培养和生化的方法分离鉴定菌株,对确认的阳性分离株进行血清学鉴定、生物分型和毒力基因检测,并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进行分子分型。结果猪为宁夏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主要宿主,带菌率较高,检出率为7.02%(34/484);2011年分离的38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主要以0∶3血清型为主,占分离菌株的71.05%(27/38),其中该型菌株均为生物3型;毒力基因分布特征为ail+、ystA+、ystB-、virF+、yadA+基因型占分离菌株的65.79%(25/38);26株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共分为4个带型,K6GN11C30021为主要型别,占所有分型菌株的36.00%(9/25)。结论 2011年分离到的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以0∶3血清型为主,为生物3型;所有致病菌株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非鼠疫疫源地三株耶尔森氏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三株耶尔森氏菌生物学特性,查明该菌株与鼠疫菌的免疫原性关系。方法采用生长特性、糖醇酵解试验、毒力因子和免疫原性交叉等试验方法。结果试验菌株的菌落呈圆形光滑、G^-短杆菌、22℃有动力、37℃无动力,生化测试葡萄糖、蔗糖、尿素、甘露醇和山梨醇阳性,鸟氨酸出现不稳定,而赖氨酸、鼠李糖、明胶和乳糖呈阴性,对氯霉素和链霉素呈高度敏感,而青霉素有耐药性,三株菌与鼠疫菌和假结核菌的抗血清不起凝集作用,而且与鼠疫反向试验的诊断液不发生凝集。三株菌抗血清与鼠疫间接血凝试验的诊断液不起凝集作用。结论153和271菌株属小肠结肠炎菌(生物Ⅰ型),而272菌株属中间型耶氏菌.它们与鼠疫菌和假结核菌无免疫原性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11.
曾敏  杨华源  梁秋光  潘珠  杨柳 《中国热带医学》2006,6(3):426-426,459
目的 查明广东省鼠疫疫源地静息期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在啮齿动物感染和自然环境中分布情况。方法 采集鼠回盲部内容物378份、菜市摊位污水200份和猪场猪粪200份各分别放入改良PBS缓冲液中,置4℃增菌3周,经KOH溶液处理后,涂布IN培养基;蚤类直接拉胃接种IN培养基。置28℃24h,挑取可疑菌落鉴定。结果 从鼠、猪粪、蚤分别检出小肠结肠炎菌9、50和1株。结论 广东省鼠疫疫源地内静息期啮齿动物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携带率偏低,而在局部地区猪携带率很高,已造成流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动物试验和抗鼠疫噬菌体血清对1株已半干枯、污染严重且携带鼠疫噬菌体的疑似鼠疫菌株进行复活和分离。方法首先对该疑似鼠疫菌株进行动物传代,再经抗鼠疫噬菌体血清处理的赫氏琼脂培养基生长,结果使将要死去的菌株得到重新复活。结果对已半干枯、污染严重且携带鼠疫噬菌体的疑似鼠疫菌株进行了复活,分离出正常的鼠疫菌,并被鼠疫噬菌体所裂解。结论通过动物试验和抗鼠疫噬菌体血清使将要死去的菌株得到重新复活,类似菌株在自然界一定条件下一旦返祖成典型鼠疫菌,可能对再次发生动物鼠疫流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安徽省六安市家禽家畜粪便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病原学研究及流行病学分析,了解六安市家禽家畜感染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病原学特性和分布规律,为在六安市开展该菌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2018年采集猪、狗、鸭、鹅等动物的粪便663份,进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离培养,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型分型以及毒力基因等检测。结果 本项研究监测的663份家禽家畜粪便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总检出率为12.22%,其中猪粪的检出率最高,为23.49%,其他家禽家畜粪便中均有该菌的检出;猪粪的检出率与总检出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各种粪便在各年度之间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致病性菌株中猪粪检出株占总致病性菌株的95.83%;致病性血清型主要为O:3型;致病性菌株毒力基因分布主要为基因Ⅲ型,基因Ⅲ型占总致病性基因型菌株的91.67%。结论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在六安市家禽家畜粪便中普遍存在,该菌在家猪粪便的检出率最高,且致病性菌株携带率最高,致病性血清型为O:3型和O:9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制出一种能从腐败材料中分离出鼠疫菌的指示敏感选择培养基.方法 将变形杆菌和鼠疫菌分别接种在去氧胆酸指示选择培养基、胆盐培养基、胆碲铜紫培养基、含水合氯醛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分离,比较这几种鼠疫菌常用选择敏感培养基分离结果.结果 胆盐培养基和含水合氯醛培养基不适合分离鼠疫菌;胆碲铜紫培养基抑制变形杆菌,鼠疫菌生长缓慢;含去氧胆酸指示选择敏感培养基能抑制变形杆菌的迁徙生长,迅速分离出鼠疫菌.结论 含去氧胆酸指示选择培养基从腐败材料中分离鼠疫菌优于其他培养基.  相似文献   

15.
张丽 《中国热带医学》2023,(6):575-578+589
目的了解青海省都兰县鼠疫的流行特点及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pestis,以下简称“鼠疫菌”)菌株的表型特征,为及时调整该地鼠疫监测方案,预防鼠疫的再次发生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有效的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1964—1994年青海省都兰县分离的23株鼠疫菌进行生化特征研究,毒力因子鉴定和质粒分析。同时按照鼠疫基因组的23个差异区段和质粒验证引物(PMT1)设计引物,采用差异区段法(different region,DFR)对青海省都兰县分离的23株鼠疫菌进行基因分型研究。结果自都兰县分离的23株鼠疫菌中,22株鼠疫菌生物型为古典型,生化型为青藏高原型,还有1株生物型、生化型均与该地区不符。86.96%(20/23)的鼠疫菌具备4种毒力因子(F1+、Pst I+、VW+、Pgm+),所有被试菌株均能产生F1和Pst I,95.65%(22/23)被试菌株VW为阳性,Pgm阳性的菌株占86.96%。23株鼠疫菌均携带相对分子质量(Mr)为6×106...  相似文献   

16.
张丽 《中国热带医学》2023,(6):575-578+589
目的了解青海省都兰县鼠疫的流行特点及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pestis,以下简称“鼠疫菌”)菌株的表型特征,为及时调整该地鼠疫监测方案,预防鼠疫的再次发生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有效的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1964—1994年青海省都兰县分离的23株鼠疫菌进行生化特征研究,毒力因子鉴定和质粒分析。同时按照鼠疫基因组的23个差异区段和质粒验证引物(PMT1)设计引物,采用差异区段法(different region,DFR)对青海省都兰县分离的23株鼠疫菌进行基因分型研究。结果自都兰县分离的23株鼠疫菌中,22株鼠疫菌生物型为古典型,生化型为青藏高原型,还有1株生物型、生化型均与该地区不符。86.96%(20/23)的鼠疫菌具备4种毒力因子(F1+、Pst I+、VW+、Pgm+),所有被试菌株均能产生F1和Pst I,95.65%(22/23)被试菌株VW为阳性,Pgm阳性的菌株占86.96%。23株鼠疫菌均携带相对分子质量(Mr)为6×106...  相似文献   

17.
目的将基因芯片技术用于鼠疫的快速诊断。方法分别采用RD标记技术对鼠疫耶尔森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和假结核耶尔森菌的DNA样品进行标记,与芯片上的探针进行杂交。结果芯片能将鼠疫耶尔森菌与同属的2种致病性细菌鉴别开。结论基因芯片是一种有效的诊断工具,可用于鼠疫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31株鼠疫耶尔森菌进行系统的鉴定,探讨广西鼠疫自然疫源地的结构及性质,为今后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鼠疫细菌学常规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手段确定其生物学表型特征及基因组特征。结果31株菌株均具备鼠疫菌的典型形态特征,能被鼠疫噬菌体完全裂解,主要生化特性为阿胶糖(+)、鼠李糖(-)、麦芽糖(+)、甘油(+)、脱氮(+),毒力因子(Pgm)呈阳性、弱阳性和阴性的比例为6:5:4;对Lawton和Glu呈半依赖,对Phe依赖;对22种常用的抗生素敏感,有4种抗生素耐药;含有相对分子量为4MD、6MD、45MD、65MD和111MD五种质粒。结论广西鼠疫菌属E群滇闽居民区型,推测广西的鼠疫流行可能是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地区相同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内源性复燃。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广东省鼠疫静息期小肠结肠炎、假结核耶尔森氏菌的致病和交叉免疫性。方法致病性试验:菌株分皮下注射、饮水感染昆明小鼠,观察其发病和死亡情况,然后剖检。交叉免疫性试验:提取假结核鼠株冻溶抗原加佐剂研磨免疫家兔,然后分别用小肠结肠炎0∶3猪株和鼠疫菌EV76株攻毒。试验均设对照组。结果0∶3猪株皮下注射小鼠5只全部死亡,饮水感染死亡3只,2只发病;0∶9鼠株皮下注射死亡2只,饮水感染仅发病;假结核鼠株两种途径感染仅发病。假结核鼠株免疫的家兔能抵抗0∶3猪株攻毒,用EV76株攻毒未能产生鼠疫F1抗体。结论0∶3猪株毒力强,0∶9鼠株弱,耶尔森氏菌对动物有交叉免疫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不同时间段的紫外线照射对鼠疫菌的杀菌效果,寻找紫外线杀灭鼠疫菌的最佳有效时间。方法将28℃24 h鼠疫菌培养物和用其培养物稀释比浊成1×10~4/ml鼠疫菌悬液,接种于赫氏溶血培养基上,对照组37℃24 h培养,实验组分别经过10 min、20 min、30 min的紫外线垂直照射后37℃24 h培养,观察鼠疫菌生长情况。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发现,10 min、20 min和30 min 3个不同作用时间段的紫外线照射对鼠疫菌的杀菌效果不同,紫外线照射10 min和20 min不能完全杀灭鼠疫菌,有少量鼠疫菌落生长;紫外线照射30 min无鼠疫菌落生长。结论随着紫外线对鼠疫菌照射时间的延长,鼠疫菌的存活率也逐渐降低,紫外线对鼠疫菌的最佳有效作用时间为30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