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腹膜透析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健康状况问卷(SF-36)评估 164 例腹膜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评估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根据评分并将其分为抑郁、焦虑组与非抑郁、焦虑组,比较2组间生活质量及腹膜透析质量的差异.将抑郁、焦虑组患者以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心理干预组和非心理干预组,比较2组间生活质量及腹膜透析质量的差异.结果 腹膜透析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发生率分别为21.95%和41.46%.抑郁、焦虑症状评分与生活质量8项指标中7项呈负相关;尤其在躯体疼痛、情感问题所导致的角色限制和情感健康中差异有显著性(r分别为-0.310,-0.367,-0.409;均P<0.01),抑郁、焦虑组SF-36总分[(46.23±16.25) 分,(73.69±19.17)分, P=0.000]、主观综合营养评估[(19.84±4.41)分,(57.34±6.14)分,P<0.01]、尿素清除指数[(2.00±0.43)分,(3.76±0.35)分,P<0.01]明显低于非抑郁、焦虑组.心理干预治疗后心理干预组SF-36总分、主观综合营养评估、尿素清除指数明显高于非心理干预组.结论 腹膜透析患者抑郁、焦虑症状发生率较高,且与患者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心理干预对腹膜透析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崔明姬  顾春梅  许颖  李敬阳 《吉林医学》2008,29(17):1441-1443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社会人口学特征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为临床心理干预,提高尿毒症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稳定腹膜透析1年以上的尿毒症患者68例为腹透组,对照组为健康自愿者50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评抑郁量表(SDS)、自评焦虑量表(SAS)等定式问卷调查后,资料量化用SPSS7.5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SCL-90结果腹透组躯体化、焦虑、抑郁等因子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SDS结果腹透组抑郁严重度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S结果腹透组焦虑标准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与抑郁程度指数和焦虑标准分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腹膜透析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应该针对不同情况患者采用相应的心理治疗,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常规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两种不同的透析方式对尿毒症患者营养状态及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6例(血液透析组),连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40例(腹膜透析组),透析时间均≥12个月。记录2组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病、透析龄;在透析治疗12个月后随访记录2组患者血色素及血生化指标:血尿酸、血浆白蛋白、总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钙、血磷、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25-(OH)D、尿素氮、肌酐,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基础疾病的构成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腹膜透析组血浆白蛋白、总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低值,与血液透析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组患者血25-(OH)D水平均低于正常值,且血液透析组高于腹膜透析组〔(19.23±1.62)vs(12.37±1.29)ng/ml,P〈0.05〕;患者血25-(OH)D水平与血浆总蛋白及白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1=0.347,P1〈0.05;r2=0.413,P2〈0.05)。结论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及维生素D缺乏的程度重于血液透析患者,而维生素D缺乏与营养不良相关,提示腹膜透析患者长期预后可能较血液透析患者为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维持性腹膜透析(PD)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7 年6 月—2019 年 3 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内科腹膜透析中心且透析龄>3 个月的175 例维持性PD 患者。收 集患者基本资料、腹透评估资料及各检查指标(包括血常规、血清白蛋白、肾功能、血电解质、血脂、全段 甲状旁腺激素、高敏C 反应蛋白、25- 羟维生素D 等),对每位患者进行贝克抑郁量表积分、SAS 焦虑量表 积分及匹森堡睡眠指数(PSQI)评分。根据患者PSQI 分为睡眠较好组(PSQI ≤ 5 分)和睡眠障碍组(PSQI>5 分)。 分析睡眠与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睡眠障碍组抑郁、焦虑、睡眠总分、iPTH 及hs-CRP 较睡眠较好组高 (P <0.05),血红蛋白、BMI、总Kt/V 较睡眠较好组低(P <0.05)。经Spearman 相关分析显示,PD 患者PSQI 与血红蛋白、总Kt/V 呈负相关(r s =-0.332 和-1.890,P <0.05),与iPTH、BDI- Ⅱ及SAS 呈正相关(r s =0.363、 0.450 和0.354,P <0.05)。经线性回归分析,BDI- Ⅱ、iPTH 是PSQI 的影响因素(P <0.05)。轻度贫血组 PSQI 较正常组高(P <0.05),中度贫血组PSQI 较轻度贫血组高(P <0.05),中度贫血组与重度贫血组PSQI 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D 患者睡眠障碍患病率较高,与血红蛋白水平、透析充分性、甲状旁 腺功能及抑郁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苏彩芳  郭井娟 《中国病案》2011,12(12):41-42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差异,探讨适合慢性肾衰竭患者的透析方式。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某中心医院规律血液透析患者32例,规律腹膜透析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检测生化指标,并行健康生活质量SF-36问卷调查。结果两组患者MAP、血肌酐、血白蛋白、血红蛋白、Ca、P、iPTH、等临床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透析组的躯体疼痛、情感职能要优于血液透析组,血液透析组的生命活力要明显优于腹膜透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好于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尿毒清颗粒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微炎症状态的临床干预作用。方法选取40例腹膜透析患者(透析时间〉3个月),随机分为腹膜透析组(A组)、腹膜透析加尿毒清颗粒组(B组),20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C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0天后检测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TNF、IL-6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Hs-CRP、TNF、IL-6浓度治疗前A、B组与C组比较显著增高(P〈0.01);治疗60天后B组与A组、自身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果与健康对照者比较,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存在全身微炎症状态,血清Hs-CRP、TNF、IL-6水平明显升高,经过尿毒清颗粒治疗60天后,Hs-CRP、TNF、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尿毒清颗粒可以降低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血清Hs-CRP、TNF、IL-6水平,具有明显的抗炎症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的抑郁状况,探讨患抑郁状况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MHD三个月以上并且愿意参加本项调查的解放军305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88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汉米尔顿抑郁障碍评定量表(HAMD)评分、及终末期肾脏疾病透析患者SF-36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分析MHD患者抑郁情绪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透析时间、月透析次数及部分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探讨焦虑情绪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62.4%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障碍,HAMD均分(13.58±4.69);两组间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营养不良与其抑郁情绪呈显著负相关(P〈0.05);患者抑郁情绪与其生活质量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易产生抑郁情绪,与营养不良及性别、文化程度等密切相关,并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有必要进行心理治疗,减少抑郁情绪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家庭随访对老年腹膜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将由专职腹透护士定期进行家庭随访的50例年龄≥63岁、透龄≥4个月的老年患者设为干预组,将未进行家庭随访的42例年龄≥65岁、透龄≥4个月的老年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自患者出院后至6个月时的焦虑、抑郁、情感指数及生活满意度、兴趣、生存欲望、睡眠质量的评分。结果6个月后,干预组的焦虑评分为(49.7±3.8)分,抑郁评分为(45.6±4.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2、P=0.001)。干预组的情感指数为(9.3±1.8),生活满意度评分为(9.8±1.6)分,较对照组高(P=0.001、P=0.005)。就兴趣及生存欲望而言,干预组的兴趣评分为(60.5±3.8)分,生存欲望评分为(78.9±5.8)分,高于对照组(P=0.04、P=0.02)。干预组的睡眠质量评分为(30.6±4.8)分,也高于对照组(P=0.002)。结论家庭随访对老年腹透患者的心理健康有较好的作用,能促使患者建立正确的心理防御机制,从而保证其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王月爱  余习蛟  阳力  杨体骠 《当代医师》2013,(11):1552-1553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评价腹膜透析对腹膜影响方面的应用。方法选取50例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按透析时间分为A1组、A2组)、30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B组)及30例未透析患者(C组)。对四组进行常规超声四个象限的腹膜壁层厚度测定。结果(1)A2组和A1组的腹膜壁层厚度均大于B组及C组(P〈0.01,P〈0.05);(2)A2组的腹膜壁层厚度大于A1组(P〈0.05);(3)B组和C组的腹膜壁层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腹膜超滤功能与腹膜透析时间成反比。结论患者腹膜透析时间〉3年,其透析效果逐渐下降,可能与腹膜壁层厚度的变化有关,采用高频超声技术可有效评价腹膜壁层厚度的变化对腹膜透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该文旨在观察规律性腹膜透析患者(2年左右)和刚开始腹透的尿毒症患者生活质量的不同, 以比较腹膜透析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78例腹透患者,规律性腹透(A组)45例,平均腹透龄24±16.6月;刚开始透析(B组)33例,平均腹透龄3.8±3.1月,用SF-36生活质量询问表进行评估.结果A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B组,尤其在躯体痛苦、情感问题所导致的角色限制和情感健康三项指标中差异显著(P均<0.05).SF-36总分与腹透龄呈正相关(r=0.30,P=0.0039);两组营养状态无显著差异,透析均达充分性水平(P>0.05).结论随着腹透治疗的进行,患者生活质量逐步上升,从生活质量角度提示腹透是终末期患者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腹膜透析(PD)、血液透析(HD)及血液透析滤过(HDF)对尿毒症患者认知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93例尿毒症患者,按照不同透析方式分为PD组31例,HD组32例,HDF组30例,分别调查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月、3月及6月后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肾脏疾病生存质量量表(KDQOL-SFTM)评分,评估尿毒症维持透析治疗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生存质量.结果:3种透析方式在治疗6月后MMSE评分,PD组、HD组及HDF组分别为29.56±3.61、25.46±3.28及24.54±4.37,PD组高于HD组及HD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组患者经PD治疗半年后KDTA所属维度高于HD组、HDF组及实施透析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F-36各维度明显高于HD及HD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组的患者在认知功能、生活质量高于HD组、HDF组的患者.  相似文献   

12.
颈椎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心理伦理干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椎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正常人群焦虑抑郁情绪的差别,为心理伦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颈椎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患者各125例,采用心理问卷和心理量表测试,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一次性完成症状自评量表(SCL2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的测试和评定,然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并提出伦理对策。结果颈椎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明显的高于正常人群。结论颈椎病具有较高的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伦理治疗干预势在必行,对颈椎病进行治疗时,要加强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等心理伦理方面的干预,以减轻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对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研究及心理伦理干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正常人群焦虑抑郁情绪的差别,为心理伦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乳腺癌患者100例和正常对照组患者100例,采用心理问卷和心理量表测试,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一次性完成症状自评量表(SCL2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的测试及评定,然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并提出伦理对策。结果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明显的高于正常人群(P〈0.05),焦虑抑郁情绪得分分别为89%和18%(P〈0.05),心理伦理治疗势在必行。结论乳腺癌患者具有更高的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对乳腺癌患者进行治疗时,要加强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等心理伦理方面的干预,以减轻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合并抑郁情绪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2年7月在浙江省宁波市第二医院心内科治疗的72例合并抑郁情绪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6例,A组仅给予常规健康宣教和治疗。B组患者则加用心理干预,干预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在焦虑抑郁情绪得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B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得分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患者的SF-36量表中各维度指标得分均明显高于A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合并抑郁情绪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以聚焦解决模式为基础的心理干预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以期为该类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提供帮助.方法 选取门诊炎症性肠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聚焦解决模式进行心理护理.各入组患者在入组时和干预4个月后均分别采用中文版炎症性肠病问卷(IBDQ)、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干预4个月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更为显著(P<0.05或P<0.01).结论 采用焦点解决模式为基础的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放松训练对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89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和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和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神经肌肉放松训练。分别于训练前和训练3、6个月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测定。结果2组患者训练前HAMA及HAMD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训练3、6个月后HAMA和HAMD总分与训练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训练3、6个月后HAMA和HAMD总分显著低于训练前(P〈0.05)。训练3、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HAMA和HAMD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训练前sF-36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训练3、6个月后躯体疼痛(BP)、活力(VT)、情感角色(RE)、心理卫生(MH)和总的健康状况(GH)得分显著高于训练前(P〈0.05);观察组患者训练3、6个月后社会功能(SF)、躯体功能(PF)和躯体角色(RP)得分与训练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训练6个月后BP、sF和RE得分显著低于训练前(P〈0.05);对照组患者训练6个月后PF、RP、GH、VT和MH得分与训练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BP、GH、VT、SF、RE和MH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训练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sF-36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放松训练可有效地改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将65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全程接受社区干预,干预内容包括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关节功能锻炼。观察治疗6个月。结果显示,观察组实际观察29例,对照组实际观察28例;治疗后观察组的脊柱运动(前屈、后伸、侧弯)、指地试验、扩胸试验和枕墙距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SAS、SDS标准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社区干预能有效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脊柱活动度,减轻脊柱畸形的发生;改善焦虑和抑郁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先兆流产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先兆流产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护理,分别于人院1周后行SF-36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并评价对护理满意度.结果在采用集束化护理后,观察组较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GH、VT、MH3个维度有显著改善(P〈O.05),对照组患者1周后GH、VT、SF、RE、MH较常模仍有显著下降(P〈O.05).观察组躯体化、抑郁、焦虑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躯体化、抑郁、焦虑较中国常模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23例对护理评价为良好,21例为一般,观察组38例评价为良好,9例为一般,显著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以有效改善先兆流产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心理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