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成勇  何如钢  胡昌俊 《重庆医学》2013,(35):4271-4273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检测对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灰区前列腺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该院2008年4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疑似前列腺癌的患者56例,其PSA值均在4~10ng/mL。经直肠超声测定前列腺体积,化学发光法测血清PSA水平,经前列腺穿刺活检或术后组织病理检查证实前列腺癌患者21例(前列腺癌组),前列腺增生患者35例(前列腺增生组)。比较前列腺癌患者与前列腺增生患者组间腺体体积以及PSAD值的差异。结果前列腺癌组与前列腺增生组比较,血清tP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列腺体积及PSA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体积的平均值39.27为参考值,设前列腺体积40mL为临界点,则80.95%的前列腺癌患者的腺体体积小于40mL,68.57%的患者腺体体积大于40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平均PSAD值0.147为参考值,设PSAD值0.15为临界值,则其对前列腺体积小于40mL的患者判定前列腺癌的敏感性为80.95%,特异性为72.73%,阳性预测值为85%,阴性预测值为61.54%;前列腺体积大于40mL的患者,其判定前列腺癌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66.67%,阳性预测值为27.27%,阴性预测值为94.11%。结论 PSAD值对处于PSA灰区的前列腺癌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若以0.15为PSAD的临界值,则随着前列腺体积的增大其鉴别前列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有所降低,其影响因素尚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PSA是诊断前列腺癌较具有临床价值的肿瘤标志物,然而PSA属器官特异性抗原,而非前列腺癌特异。近年研究发现,除了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与总前列腺特异抗原比值(F—PSA/T—PSA,F/T)在前列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最后确诊则依赖于活检组织病理结果。如何将三者结合以有效提高前列腺癌的早期确诊率值得研究。本研究对98例患者在检查分类PSA异常基础上开展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活检,探讨分类PSA与前列腺活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基于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的前列腺癌诊断系统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9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941例经直肠超声检查并行穿刺活检的前列腺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在MATLAB软件中采用年龄、经直肠超声检查指标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PSA)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的前列腺癌诊断系统,以穿刺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该诊断系统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941例前列腺疾病患者中,前列腺癌358例(38.04%),非前列腺癌583例(61.96%)。BP神经网络对前列腺癌预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8.57%、92.94%、87.23%、88.00%、86.81%。结论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年龄、经直肠超声检查联合血清PSA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高,可作为临床辅助诊断前列腺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对比体检筛查前列腺癌与临床诊断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与病理学资料,评估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筛查对于前列腺癌诊断的影响。方法:自2016年2月—2017年1月,28 162例年龄≥40岁男性参与本院体检前列腺癌筛查,同时选择同一时期门诊以前列腺癌临床症状为主诉就诊的患者作为临床诊断组,评估分析筛查组与临床诊断组的临床和病理特征。结果:筛查组患者平均年龄与临床诊断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666),但PSA水平低于临床诊断组(P < 0.01)、前列腺活检阳性率低于临床诊断组(P < 0.01)、活检Gleason评分低于临床诊断组(P=0.055),筛查组阳性患者与临床诊断组阳性患者相比,临床分期较早(P < 0.01),主要为局限性前列腺癌(75%),无转移性前列腺癌;而临床诊断组阳性患者主要为局部进展性及转移性前列腺癌(68.1%)。结论:开展PSA筛查项目对于早期诊断前列腺癌有重要意义,且发现的均为有临床意义的前列腺癌(中、高危)。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筛查对我国高龄男性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本文分析了经PSA筛查诊断的≥75岁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并与同时期临床诊断的前列腺癌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声像图特征联合年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前列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经直肠超声检查,且行穿刺活检的579例前列腺疾病患者的临床及超声资料,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经直肠超声检查结果联合年龄及血清PSA与穿刺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79例前列腺疾病患者中,前列腺癌194例(33.5%),而非前列腺癌患者385例(66.5%);前列腺癌以低回声结节病灶为主,腺体回声多不均匀,常伴有异常血流,严重时可见前列腺形态失常、边界不清、内外腺分界不清、前列腺与精囊腺或直肠的分界不清及淋巴结转移。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经直肠超声声像图联合年龄及PSA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度为83.59%,敏感度为64.95%,特异度为92.99%,阳性预测值为82.35%,阴性预测值为84.04%。结论经直肠超声特征联合患者年龄及血清PSA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前列腺癌的预测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Gao HW  Li YL  Wu S  Wang YS  Pan YZ  Zhang L  Zhao XJ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5):1300-1302
目的 探讨人群中前列腺癌的活检病理学特征及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的关系。方法 应用Elisa方法对长春市 12 0 2 7名男性血清PSA进行了检测及前列腺癌集团筛查 ,对血清PSA值 >4 0 μg/L和有尿路阻塞症状的男性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系统性行前列腺 6点穿刺活检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0 0进行病理分析。结果  12 0 2 7名对象对 15 8例进行了前列腺活检穿刺 ,其中 137例血清PSA值 >4 0 μg/L ,2 1例血清PSA值 <4 0 μg/L ,但是有尿道阻塞症状。在 15 8例活检组织中 ,有 2 5 9%为前列腺癌 ,其中中分化癌和低分化癌分别占 6 1%和 34%。 4 1例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PSA值与Gleason评分间存在明显的线性正相关关系 (r =0 32 9,P <0 0 5 ) ,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值与 6点活检标本前列腺癌阳性点数间存在明显的线性正相关关系 (r =0 4 2 5 ,P =0 0 0 6 )。结论 中分化癌是人群中前列腺癌的最常见类型。应用血清PSA进行前列腺癌集团筛查对前列腺癌早期发现具有重要意义。血清PSA值不仅和前列腺癌的病理分级而且和肿瘤的范围有关系。  相似文献   

8.
祝旭飞  王立新 《中国医疗前沿》2011,(23):39+70-39,70
目的分析影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数值准确性的相关因素。方法所有患者均行PSA检测,并均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以进一步确诊。调查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对可能影响PSA数值的各种因素如直肠指检、膀胱镜操作、留置导尿、前列腺炎症及良性前列腺增生等进行分析。结果 259例患者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率为40.5%。体检发现PSA增高(对照组)穿刺阳性率为60.4%。前列腺增生组穿刺阳性率41.7%。曾行侵入性器械操作组穿刺阳性率为19.0%。前列腺炎组穿刺阳性率为36.1%,肛诊组穿刺阳性率为38.6%。PSA在4-10ng/ml穿刺阳性率17.3%,10-40ng/ml阳性率65.2%,PSA〉40ng/ml阳性率90%。结论常规的直肠指检、膀胱镜操作、留置导尿、前列腺炎症、良性前列腺增等生都可影响血清的PSA值,随着PSA的增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也随之增高。掌握PSA变化的各种因素及合理分析对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临床情况、影像学检查及指检可大大提高诊断前列腺癌的特异性,减少不必要的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百分率在血清总PSA为4~10 ng/ml时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化学发光法测定98例总PSA为4~10 ng/ml的未治前列腺疾病患者血清游离PSA(f-PSA),其中良性前列腺增生80例,前列腺癌18例,并计算其游离PSA百分率(f/t-PSA).结果总PSA为4~10 ng/ml时,前列腺癌组f/t-PSA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组(P<0.01).以f/t-PSA0.18和0.22为界值时,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为83.3%和94.4%,特异度为75.0%和63.8%,阳性预测值为42.8%和37.0%,阴性预测值为95.2%和98.1%.结论总PSA为4~10 ng/ml诊断盲区时,f/t-PSA对诊断前列腺癌有较好的临床价值,以0.22为界值的敏感度达94.4%,阴性预测值达98.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对 40例前列腺癌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直肠指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B超、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与睾丸切除术、内分泌治疗 40例前列腺癌患者资料。结果 直肠指检 (DRE)阳性率 6 2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 4 .4~ 2 75 μg/L。穿刺活检确诊 2 1例 (72 % )。病理以低分化、晚期肿瘤居多。35例经随访 0 .5~ 7年 ,三年生存率 85 .7%。结论 PSA、DRE和穿刺活检联合应用可提高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率 ,内分泌治疗是对前列腺癌特别是晚期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TRUS)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结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早期诊断前列腺癌价值。方法:对140例前列腺血清PSA增高拟诊前列腺癌病人TRUS引导下穿刺活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40例血清PSA增高病人,前列腺癌的检出率为47.8%。随着血清PSA值的升高,前列腺癌穿刺活检的检出率越高(P<0.01)。术后肉眼血尿19例(13.6%),大便带血6例(4.3%),发热4例(2.9%),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TRUS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的早期诊断前列腺癌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血PSA增高病人前列腺癌的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12.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对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对经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128例[其中确诊为前列腺癌32例,非前列腺癌患者中28例有前列腺上皮内瘤形成(PIN)]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的患者PSA、FPSA、FPSA/PSA比值、PSAD等计量资料以及分区域计数资料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探讨PSA、FPSA、FPSA/PSA、PSAD与前列腺癌的关系.结果 前列腺癌和非前列腺癌患者PSA(P<0.001)和PSAD都存在显著差异(P<0.01),FPSA/PSA存在差异(P<0.05);将无前列腺癌及癌前病变、非前列腺癌存在PIN改变、前列腺癌患者分别作为第一、二、三组分组进行比较,第一、三组患者PSA(P<0.001)和PSAD存在显著差异(P<0.01),FPSA/PSA存在差异(P<0.05);第二、三组患者PSA(P<0.01)和PSAD都存在显著差异(P<0.01),FPSA/PSA无显著差异(P>0.05);第一、二组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PSA是早期诊断前列腺癌的重要线索,结合 FPSA/PSA比值对早期诊断前列腺癌有较大意义,PSAD可以作为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3.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目前临床最重要、应用最广泛的前列腺癌筛查手段之一,然而,当PSA值为4~10μg/L时,即所谓的“PSA灰区”,其诊断前列腺癌特异性及敏感性较低。需进一步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明确诊断,增加了过度穿刺的机会,如何提高这一PSA水平区域的前列腺癌的正确诊断率是早期前列腺癌诊治工作的重要部分。报告现报告本院泌尿外科2015年收治的2例低PSA型前列腺癌,并复习相关文献予以讨论,以期提高灰区值患者前列腺癌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安全性及诊断价值。方法 2005年6月至2014年8月共3 256例男性患者在我院泌尿外科行直肠超声引导的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每个患者均检测PSA和前列腺体积。穿刺点数一般为12点,每个标本分别标记送病理检查,Gleason 评分用于评估肿瘤分级。结果 活检组织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1 112例,阳性率为34.2%,前列腺癌患者PSA中位均数为22.8 ng/ml,Gleason中位均数为7。当总PSA≤4 ng/ml、4-10 ng/ml、10-20 ng/ml、20-50 ng/ml以及>50 ng/ml时,前列腺癌活检阳性率分别为10.1%(11/109)、17.3%(212/1 226)、23.8%(261/1 098)、54.6%(179/328)和90.7%(449/495)。所有前列腺癌中PSA<20 ng/ml占43.5%。术后6例患者出现高热(>38.5℃),其中2例出现败血症,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后所有患者均痊愈;45例患者出现直肠出血,但严重出血需要压迫止血仅2例;其他并发症均不严重,对症治疗后完全恢复,无后遗症。结论 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广泛活检术安全有效;虽然受到不断更新的穿刺活检技术的挑战,但就目前而言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广泛活检联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筛查仍然是国人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首选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PSA在前列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98例前列腺疾病患者的血清PSA值 ,并对比其对前列腺疾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结果 :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PSA值明显高于正常者、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其它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患者 ,PSA对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为 92 %。 结论 :PSA对前列腺癌诊断的特异性不高 ,用于前列腺癌的筛选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经直肠B超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在诊断前列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0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展开分析,本组病例均接受经直肠B超引导下完成前列腺穿刺活检,收集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病理检查等等资料完成统计分析。结果本组病例通过穿刺病理活检诊断34例,阳性率为56.67%,且PSA≥50 ng/m L穿刺阳性率明显高于50 ng/m L。结论经直肠B超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引入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中确有较高确诊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联合靶向活检与前列腺超声造影对老年前列腺癌的诊断效果。方法对收入我院的120例前列腺癌疑似患者进行诊断研究,收集患者资料,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进行诊断,比较各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差异。结果常规超声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为64.71%、准确性为68.33%、特异性为71.01%、阳性预测值为62.26%、阴性预测值为73.13%。病理恶性组的经直肠实时组织超声弹性成像技术(transrectal realtime tissue ultrasound elastography,TRTE)总评分显著高于病理良性组(P0.01),TRTE弹性评分法诊断的敏感性为81.95%,特异性为81.25%,准确性为74.44%,阳性预测值为79.07%,阴性预测值为82.98%。经直肠前列腺内微血管情况的超声造影显像(transrectal ultrasonographic imaging of microvessels in the prostate,TR-CEUS)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为87.50%、准确性为73.33%、特异性为57.14%、阳性预测值为70.00%、阴性预测值为80.00%。对TRUS、TRTE弹性评分以及TR-CEUS三种检测的诊断效果进行比较,三者诊断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三种活检方式进行比较,TRTE+CEUS活检的检出率高于TRTE靶向活检,TRTE靶向活检检出率高于系统活检(P0.05)。结论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进行靶向活检效果优于系统活检以及单独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活检,能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超声模式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54例因直肠指诊(DRE)阳性、经直肠超声(TRUS)检查异常或(和)前列腺特异抗原升高(PSA4 ng/mL)的患者行经直肠不同超声模式靶向引导前列腺穿刺加6点系统穿刺活检方案检测前列腺癌与穿刺活检病理结果 作点对点对照.对比分析经直肠二维灰阶、能量多普勒超声靶向穿刺活检检测前列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54例患者中确诊前列腺癌者31例(57.4%).二维灰阶TRUS、能量多普勒(PDU)及联合应用2种超声模式穿刺结合6点系统活检方案敏感性分别为53.7%、53.7%和57.4%. 结论 联合应用经直肠二维灰阶与能量多普勒靶向穿刺结合6点系统前列腺穿刺活检敏感性较其它方案更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SPECT/CT融合骨显像联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和FPSA/PSA对前列腺癌(PCa)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取前列腺癌患者104例,先行SPECT全身骨显像,对诊断不确切的放射浓聚灶加做SPECT/CT融合骨显像,计算SPECT和SPECT/CT对PCa骨转移诊断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度、特异度。另取同期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BPH)及健康体检者各34例与PCa患者一起测定血清PSA、FPSA和FPSA/PSA值作比较。结果 SPECT与SPECT/CT对PCa骨转移诊断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7.84%、98.53%(χ~2=4.662,P<0.05),83.33%、91.67%(χ~2=0.428,P>0.05),92.86%、95.71%(χ~2=0.133,P>0.05),73.53%、97.06%(χ~2=5.745,P<0.05),SPECT/CT融合骨显像诊断特异性优于SPECT全身骨显像。PCa骨转移患者的PSA、FPSA水平高于PCa无骨转移组、BPH组及对照组(P<0.05),PCa骨转移患者的FPSA/PSA明显低于BPH患者及对照组(P<0.05)。PSA、FPSA水平与前列腺癌骨转移呈正相关。结论 SPECT/CT融合骨显像联合PSA、FPSA、FPSA/PSA对前列腺癌骨转移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前列腺活检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动力学特点,同时观察前列腺癌患者与非前列腺癌患者间前列腺活检后PSA变化的差异.方法 对血清PSA异常的36例患者,进行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活检后在第10、30、60、90 分钟分别进行血清总PSA、游离PSA、F/T比值测定,并描绘血清PSA动力图,同时进行病理检查.根据患者的穿刺活检结果将其分为非前列腺癌组和前列腺癌组,并进行两组T-PSA动力学结果的比较.结果 36例患者活检后各时间点的T-PSA、F-PSA、F/T比值均显著升高,而且在活检后10 分钟即达到峰值,以后逐渐下降.根据前列腺活检病理结果,36例患者中前列腺癌14例,非前列腺癌22例.非前列腺癌患者T-PSA活检后10 分钟值与活检前值的比率较60、90 分钟时的T-PSA活检后比率明显升高;而前列腺癌患者活检后各时间点T-PSA活检后比率无明显变化.即非前列腺癌患者T-PSA活检后比率较前列腺癌患者明显升高.结论 前列腺活检后血清T-PSA、F-PSA、F/T比值明显升高,在活检后10 分钟即可达到峰值,然后逐渐下降.前列腺活检后,非前列腺癌组T-PSA活检后比率较前列腺癌组要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