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对大鼠脑出血灶周围TNF-a、IL-10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ICH)、黄芪组,应用肝素化Ⅶ型胶原酶建立大鼠ICH模型,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脑出血灶周围组织TNF-a、IL-10含量变化。结果 (1)ICH组和黄芪组术后6h出血灶周围有少量TNF-α阳性细胞,并逐渐增多,到24h时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至7d表达量明显减少;黄芪组TNF-α阳性细胞数在6、24、48、72h、7d均较脑出血组同期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ICH组和黄芪组术后6h出血灶周围有少量IL-10阳性细胞,并逐渐增多,到7d时达高峰;黄芪组IL-10阳性细胞数在6、24、48、72h、7d均较脑出血组同期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可以减少出血灶周围TNF-α的表达,增加出血灶周围IL-10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疏血通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SOD活性的影响。方法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疏血通、脑出血和假手术组,建立脑出血模型;在不同时间点检测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及SOD活性变化。结果在相同时间点疏血通组脑含水量低于脑出血组,而SOD活性高于脑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可减轻出血后脑水肿,并增加SOD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大鼠脑出血后脑组织水肿及细胞间黏附分子(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的影响.方法 将1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用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的含水量;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大鼠脑血肿周围组织中ICAM-1蛋白的表达.结果 神经功能行为学检测显示脑出血后模型组和治疗组较正常组明显升高,2d后治疗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模型组大鼠脑出血后6h脑组织含水量开始升高,2d时达到高峰,治疗组脑组织含水量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模型组和治疗组ICAM-1表达6h开始增加,与模型组比较,2d和3d治疗组ICAM-1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 黄芪注射液通过抑制炎症介质ICAM-1的表达,减轻脑水肿,促进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黄芪注射液对实验性大鼠脑出血灶周围TNF-α、IL-10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对大鼠脑出血灶周围TNF-a、IL-10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ICH)、黄芪组,应用肝素化Ⅶ型胶原酶建立大鼠ICH模型,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脑出血灶周围组织TNF-a、IL-10含量变化。结果 (1)ICH组和黄芪组术后6h出血灶周围有少量TNF-α阳性细胞,并逐渐增多,到24h时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至7d表达量明显减少;黄芪组TNF-α阳性细胞数在6、24、48、72h、7d均较脑出血组同期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ICH组和黄芪组术后6h出血灶周围有少量IL-10阳性细胞,并逐渐增多,到7d时达高峰;黄芪组IL-10阳性细胞数在6、24、48、72h、7d均较脑出血组同期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可以减少出血灶周围TNF-α的表达,增加出血灶周围IL-10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血清IFN-γ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新鲜豚鼠全脊髓匀浆+完全福氏佐剂免疫Wistar大鼠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模型,选用黄芪注射液干预治疗,观察其对大鼠发病率、神经功能评分和病理学改变的影响,并检测血清IFN-γ的水平。结果黄芪注射液治疗组大鼠发病率明显降低,炎性病灶明显减少,血清中IFN-γ表达减少。结论黄芪注射液可以改善EAE大鼠的临床症状,减轻脊髓内炎症反应,其作用可能与减少血清IFN—γ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丁苯酞注射液对大鼠脑出血周围组织含水量及自由基的影响。方法 7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脑出血组、丁苯酞治疗组,每组18只。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治疗组应用丁苯酞腹腔注射,一天二次,注射3d。干湿重法测量脑组织含水量。测定脑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结果丁苯酞治疗组较脑出血组,血肿周围脑水肿明显减轻(P<0.05),MDA值明显降低(P<0.05),SOD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能有效清除脑出血后体内产生的大量自由基,减轻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救脑宁注射液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水肿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在大鼠脑内注入自体血凝块造成大鼠脑内血肿模型,观察救脑宁注射液作用。结果:模型大鼠造模后1d脑系数、脑组织含水量升高,第3d达高峰,第7d开始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脑血管通透性升高与脑水肿变化相一致,并发现脑组织丙二醛(MDA)升高、SOD活性下降。救脑宁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均可不同程度降低脑系数和脑组织含水量,降低脑血管通透性及脑组织内MDA含量,提高SOD活性,但以救脑宁注射液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清开灵注射液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内P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胶原酶注入脑内造膜法,经ABC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显示了清开灵注射液对脑出血大鼠脑内P物质(SP)的分布及含量影响。揭示清开灵注射液治疗脑中风的机理之一很可能是通过调节脑内SP的含量达到治病疗效的。 相似文献
9.
羚蝎胶囊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胶原酶合肝素为诱发剂,制成实验性脑出血大鼠模型,观察羚蝎胶囊(由羚羊角,全蝎,三七、水蛭组成,实验分组为A组)对该模型神经症状积分。脑含水量和脑组织形态学的影响,同时设正常组(B组0、模型组(C组)、脑血康口服液组(D组)作对照。结果:神经症状积分:造模后24小时,A组低于D组(P<0.05),脑含水量,造模后第4天,A组和D组显低于C组(P<0.05),但高于B组(P<0.001),A组和D组之间无显差异(P>0.05),脑组织形态:A组病理学改变较D组轻,提示羚蝎胶囊有降低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含水量,促进血肿吸收,减轻神经细胞损伤,促进细胞增生的作用,疗效优于脑血康口服液。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逐淤化痰汤对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脑含水量及SOD活性的影响.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逐淤化痰汤组、脑出血组和假手术组,每组30只.用尾状核注射自体血法建立脑出血模型;在不同时间点检测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脑含水量及黄嘌呤氧化法检测SOD活性的变化.结果 在相同时间点逐淤化痰汤组脑含水量低于脑出血组,差异性显著(P<0.05或P<0.01);在相同时间点逐淤化痰汤组与出血组比较SOD活性增加,差异性显著(P<0.05或P<0.01).结论 逐淤化痰汤可减轻出血后脑组织水肿,同时增加SOD活性. 相似文献
11.
大鼠脑出血后行为学、外周血白细胞与脑水肿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大鼠脑出血(ICH)后行为学、外周血白细胞和脑水肿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关系.方法 6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ICH组,应用肝素化Ⅶ型胶原酶建立大鼠ICH模型,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检测白细胞,Berderson评分评定行为学变化,干/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结果 (1)大鼠ICH后行为学改变与脑水肿演化规律一致,从12h开始升高,48h达高峰,72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第7天大致恢复至正常.(2)ICH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2h开始升高,72h达到高峰,48-72h与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随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与脑水肿和行为学变化相一致.结论 ICH后行为学改变、外周血白细胞变化能够反映脑水肿的严重程度和病情的轻重. 相似文献
12.
川芎嗪、黄芪注射液辅助治疗紫癜性肾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的辅助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肾功能、血脂、血液流变学和临床恢复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102例紫癜性肾炎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1例。两组均以西医对症治疗,实验组同时应用川芎嗪注射液和黄芪注射液治疗21 d,观察4-6周并随访。观察临床疗效并测定治疗前后血脂、肾功能、血液流变学等有关指标,检查两组患儿治疗后浮肿、蛋白尿、血尿、血压等恢复正常的时间。结果:实验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肾功能、血脂较对照组有显著性改善(P<0.05);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及红细胞电泳时间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实验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压积比、血沉下降等血液流变指标的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临床恢复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PN采用联合川芎嗪和黄芪注射液辅助治疗临床疗效明显,对患儿肾功能、血脂以及血液流变学等方面均有积极的作用,能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3.
甘草酸二胺对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甘草酸二胺对大鼠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后脑水肿的疗效.方法 参照Rosenberg等报道的方法制备大鼠脑出血模型,术后24 h对大鼠进行头颅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扫描,判断脑出血模型制作是否成功,将模型制作成功大鼠随机分为脑出血模型组、甘草酸二胺治疗组,另设假手术组,所有大鼠第5天MR扫描后处死,采用干湿重法测定大鼠脑组织含水量,用ELISA法测定脑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T-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的表达水平.结果 脑出血模型组大鼠脑含水量、脑组织中TNF-c、IL-1β、IL-6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甘草酸二胺治疗组脑含水量、TNF-α、IL-1β、IL-6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磁共振扫描显示模型组血肿血肿周围水肿范围明显增大,甘草酸二胺治疗组血肿周围未见明显水肿.结论 甘草酸二胺能减轻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4.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脑出血、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脑出血、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对111例急性脑出血、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病变性质分为脑出血组(50例)和脑梗死组(60例),对照组46例为非脑出血、脑梗死患者,比较分析不同组的baPWV值,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与baPWV之间的关系及脑出血、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1)baPWV在脑出血组、脑梗死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出血、脑梗死患者,其baPWV值明显增高(均P〈0.01)。(3)在所有危险因素中,baPWV是脑出血、脑梗死最敏感危险因素(均P〈0.01),高血压是脑出血、脑梗死的较敏感危险因素(均P〈0.05),年龄、吸烟也是脑梗死的较敏感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baPWV是反映大动脉弹性的参数,是与脑出血、脑梗死发生相关的一个重要和独立的因素,可作为发生脑血管意外的一个危险信号,以指导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5.
电针治疗对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对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电针组,制备右侧脑出血模型,治疗组于大鼠造模后12h给予电针刺激治疗,于治疗14d后取脑,应用光镜和电镜观察脑组织普通病理及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空白组大鼠脑组织形态和结构基本正常。造模后12h模型组光镜及电镜下均可见到明显的病理改变及超微结构变化,而治疗组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均得到很好的改善。结论:在脑出血早期给予电针治疗能促进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的恢复,从而能最大效应地发挥其脑保护及康复治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和肽素及精氨加压素受体(AVPR)基因多态性对脑出血后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147例基底核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浆和肽素浓度及AVPR基因多态性。根据4周后头颅MRI结果分为再发脑梗死组55例和未发脑梗死组92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血浆和肽素浓度及AVPR基因多态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脑出血后脑梗死的因素,并进行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能力分析及最佳临界点的确定。结果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再发脑梗死组血浆和肽素浓度高于未发脑梗死组(P<0.05),A等位基因频率及AA基因型分布频率亦高于未发脑梗死组(均P<0.05)。经ROC曲线分析,血浆和肽素AUC为0.746,灵敏度为63.0%,特异度为82.8%,最大约登指数为0.458;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能力AUC为0.921,灵敏度为83.4%,特异度为88.3%,最大约登指数为0.717。结论脑出血后脑梗死发生与血浆和肽素及AVPR基因多态性有关,和肽素-AVPR基因模型对脑出血后脑梗死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大鼠脑出血后MMP-9的表达与脑含水量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鼠脑出血(ICH)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和脑含水量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未抗凝新鲜自体股动脉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建立脑出血动物模型.湿重-干重法测定脑含水量的变化.结果:MMP-9在ICH后6 h开始表达,24~48h最明显(P<0.01),6 d仍有较低水平表达.脑组织含水量ICH后6 h开始增加,24~72 h达高峰(P<0.01),6 d基本恢复正常水平.结论:MMP-9可能参与急性期脑水肿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依达拉奉对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及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脑出血(ICH)后脑组织氧化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105只SD大鼠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ICH组和假手术组,每组35只.术后每组分7个时点(各5只).立体定向自体血注入尾状核建立ICH模型;观察各组各时点血肿周围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ICH组各时点SOD活性明显低于假手术组,而MDA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ICH组各时点含水量与SOD活力呈明显负相关,与MDA含量呈明显正相关.依达拉奉组SOD活力显著高于ICH组,12~96h时点MDA明显低于ICH组,依达拉奉组含水量与SOD活力呈显著负相关,与MDA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依达拉奉使脑出血氧化损害明显减轻,抗自由基药物可能是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与传统多田公式比较,探讨基于新型影像辅助分析软件对脑出血体积计算的精确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7月延安市人民医院32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男性21例,女性11例。分别采用传统多田公式与脑出血辅助分析软件对脑出血体积进行计算。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两组脑出血体积计算结果的差异。线性回归分析两种方法间脑出血测量体积的关系。Bland-Altman分析两种测量方法的一致性。结果 两种测量方法一致性好,具有线性相关关系(R2=0.96)。对32例脑实质出血患者进行脑出血体积计算,传统多田公式计算脑出血体积(9.01±8.47)mL较新型脑出血辅助分析软件计算脑出血体积(8.73±7.76)mL平均高估0.269 mL。结论 新型影像辅助分析软件对脑出血量计算准确、客观并且测量简单可行,尤其能够对不同出血类型、出血密度以及是否大脑中线偏移等进行系统、全面评估,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0.
局部亚低温对大鼠脑出血后水通道蛋白4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对大鼠自体血注入法脑出血模型水通道蛋白4(AQP-4)mRNA及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探讨局部亚低温减轻脑出血后水肿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W istar大鼠240只,随机分为脑出血(ICH)组和脑出血加局部亚低温(ICH+H)组。每组分为对照、脑出血后6、24、72 h,5、7 d共6个亚组,ICH+H组于注血后给予4 h的局部亚低温治疗,各亚组分别进行血脑屏障(BBB)通透性、脑水含量的检测以及应用逆转录(RT)-PCR及W estern印迹对AQP-4进行测定。结果ICH组大鼠脑组织水含量、BBB通透性以及AQP-4 mRNA表达的增加始于脑出血后6 h,AQP-4蛋白质表达的增加始于脑出血后24 h,均至72 h达高峰(P<0.01)。AQP-4 mRNA及蛋白质表达的变化与BBB通透性的变化呈正相关(r=0.78和r=0.76)。ICH+H组的脑组织水含量和BBB通透性在各时间点与ICH组相比明显下降,而AQP-4 mRNA吸光度值(A)在脑出血后48 h与ICH组相比开始较低,在72 h,由ICH组的1.25±0.03降至1.04±0.02(P<0.01),AQP-4蛋白质A值在各时间点与ICH组相比明显下降,在72 h,由ICH组的0.77±0.08下降至0.25±0.04(P<0.01)。结论脑出血后BBB完整性的破坏可以导致AQP-4表达的上升。局部亚低温可以抑制脑出血后AQP-4 mRNA和蛋白质表达的增加。局部亚低温可能既通过减轻BBB完整性的破坏在转录水平抑制AQP-4 mRNA表达的增加,也可以在翻译水平直接抑制AQP-4蛋白质的表达,来减轻脑出血后的脑水肿形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