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房颤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在美国,房颤占心律失常患者住院总数的35%以上。房颤患者病死率是无房颤者的2倍。房颤患者卒中发病率:50~59岁为1.5%,80~90岁则增至23.5%。虽然房颤的临床诊断不难,但有效的治疗方法却很少。现主要讨论如何更有效地转复房颤,转复房颤还是控制房颤心室率的利弊,房颤转复后窦性心律的药物维持,以及血栓栓塞的预防等几个问题。同时,简介一些非药物性房颤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现阶段房颤病人的流行病学变化、临床特征、评价目前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情况。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2007年4月出院诊断为房颤的590例心房颤动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目前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情况。结果瓣膜性房颤221例,占房颤病人总数的37.5%,非瓣膜性房颤369例,占房颤病人总数的62.5%(其中冠心病占31.6%,高血压病占28.3%,心肌病占10.1%,孤立性房颤占15.4%,其他占14.6%);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139例(23.7%),缺血性脑中风98例(16.8%),瓣膜性房颤伴缺血性脑中风41例,非瓣膜性房颤伴缺血性脑中风57例,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房颤发生缺血性脑中风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年龄〉75岁、外周血栓、心衰等;阵发性房颤与持续性房颤的脑卒中发生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应用阿斯匹林抗血小板治疗165例,脑血栓患病率16.3%,应用华发林抗凝治疗217例,脑血栓患病率9.2%(p=0.041),提示华发林抗凝治疗的脑率中患病率明显低于阿斯匹林的抗血小板治疗。结论现阶段房颤的病因已发生明显的变化,非瓣膜性房颤已成为房颤的主要病因,房颤发病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房颤发生缺血性脑率中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年龄〉75岁、心衰、外周血栓等,应予积极抗凝治疗,持续性房颤与阵发性房颤的脑率中发生率是相同的,要加强对阵发性房颤的抗凝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162例老年患者心房纤颤的病因和临床特点,并了解抗栓治疗现状。方法收集本院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住院的老年心房纤颤患者162例,分为阵发性房颤组和持续性房颤组,对照组为老年无心房纤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心房纤颤的病因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房颤组和对照组心力衰竭和脑梗死的发生率分别为66.7%、30.3%和37%、11%,房颤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房颤患者中最常见的病因是冠心病(占33.7%和43.8%),其次为高血压病并冠心病(占26.5%和23.4%),高血压病(占18.4%和10.9%);三组患者抗栓治疗成功率分别为房颤伴栓塞组70.8%,房颤不伴栓塞组69.3%,对照组44%,房颤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老年房颤患者阵发性房颤发病率高,其心力衰竭和脑梗死的发生率较高,抗栓治疗应引起临床医师高度重视,并加强华法林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因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房颤)住院的老年患者的伴随疾病及心律和心室率控制的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2余年住院患者的240例资料,分析其房颤病程和伴随的疾病,药物治疗和起搏治疗的情况,心率和心律的变化。结果:合并心力衰竭、传导系统病变和脑卒中者分别为57.1%、31.7%和20.4%。对房颤病程不清楚者在阵发性房颤中占13.9%、在持续性房颤中占20.1%。在阵发性房颤中单独应用普罗帕酮(心律平)、B受体阻滞剂、胺碘酮治疗者分别占37.6%、25.7%和21.8%,用两种以上药物治疗者占14.9%,有7.9%的患者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在持续性房颤中单用地高辛、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治疗者分别占57.6%、23.7%和7.2%,用两种以上药物治疗者占10.8%,有20.1%的患者无需用药物控制心室率。有10.9%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和14.4%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均行VVI起搏,主要原因分别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结论:老年非瓣膜性房颤常伴随心力衰竭、传导系统疾病和脑卒中,部分患者未及时发现和治疗房颤,大部分阵发性房颤单用普罗帕酮、β受体阻滞剂或胺碘酮可转复为窦性心律,在持续性房颤患者中,有57.6%用地高辛、20.1%不用控制心率的药物就可维持心室率。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的起搏指征和方式均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5.
作者分析了750例心房增大患者与房颤发生关系。认为:左心房增大程度与房颤密切相关,右房增大与房颤无关。其中左房轻度增大301例,16.9%发生房颤;左房中度增大180例,52.2%发生房颤;左房重度增大74例,82.4%发生房颤。左房增大程度越重发生房颤的机会就越多,尤其是慢性持久性房颤。在200例右心房增大患者中无1例发生房颤。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自限发作性房颤来评价对房颤电复律后复发的预测。方法80例持续性房颤病人,成功接受直流电复律后1周、3周和6周监测24h动态心电图。结果80例病人中73例恢复窦性心律,随访6周,40例(54%)维持窦性心律,33例(24%)转为持续性房颤。第1周Holter记录有自限发作性房颤的病人为8例(24%);在40例未复发的病人中,第1周Holter记录有自限发作性房颤芡生的病人为12例(30%),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olter在第一、二和三次记录中,分别有21例(41%)、22例(51%)和15例(38%)发生自限发作性房颤。结论在房颤电复律后6周内,自限发作性房颤不能预测持续性房颤的发生,并且窦性心律伴短阵自限发作性房颤的发生在复律病人后很常见。  相似文献   

7.
吴慧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9):1657-1659
瓣膜性心脏病患者,房颤的发生率较高,2004年阜外医院1371例行瓣膜手术的患者中房颤的发生率为30%,其中二尖瓣病变合并房颤的发生率高达79%。房颤对患者的主要影响包括:(1)降低心输出量^[1]:合并快速心室率的房颤患者心输出量可降低30%以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曾凤兰 《广西医学》2009,31(9):1367-1369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在人群中的患病率正在不断增高,有调查发现,一般人群中房颤的发病率为0.7%-1.0%,〉65岁人群的发病率为5%,〉80岁的老年人的发病率为8%-9%。有关房颤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近年来都有很大进步,但目前房颤的确切发病机制仍不清楚,近年炎症因素在其中的作用受到重视。本文就心脏炎症反应与房颤的关系及其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在人群中发生率为0.4%,在大于60岁人群中为2%~5%。现在,一般将房颤分为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前两者主张转复为窦性心律,后者主张用华法令抗凝治疗,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是房颤治疗的理想目标。但我们临床观察发现对于永久性房颤,采用胺碘酮复律与不复律对其预后无显著性差异,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对79例老年人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发病原因,并观察西地兰、地高辛加小剂量阿替洛尔对房颤的治疗作用。发现747%的病人有基础心脏病,其中冠心病、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风湿性心瓣膜病、心肌病和高血压病是老年人房颤的最主要病因,肺心病、甲心病也常合并房颤。左房扩大是房颤最重要的直接原因。西地兰、地高辛加小剂量阿替洛尔可使882%的阵发房颤转为窦性心律,但不能转复慢性房颤,却可使907%的慢性快速房颤的心室率控制在85bpm以下,心衰病人的心功能平均提高11级  相似文献   

11.
一、心房颤动流行病学特征与危害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患者可占成年人口的近7%,房颤也是老年人最常罹患的心律失常。房颤的发生与人类老龄化密切相关,70%的房颤患者年龄在65~85岁之间。房颤通过引发或/和加重原有心脏疾病,使老年房颤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非房颤者明显升高。从某种意义上讲,房颤就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疾病。多发病。老年人房颤的原因是复杂的。除了年龄因素以外,还有其它的促发房颤的病因学因素和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1概述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简称房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房颤发生率为1%,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在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有研究表明,老年人的所有脑卒中发作中有36%是由房颤引起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75岁以上老年人阵发性房颤药物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住院患者264例,年龄75-91岁,男185例、女79。本次房颤发作持续时间≤7d。共记录611次房颤发作,房颤起24h内自行转复130次(21.3%)。将其余481次房颤分为6组,观察用药48h的房颤转复及心室速率变化。结果:房颤转复率在对照组、毛花甙丙组、胺碘酮组、罗帕酮组、维拉帕米组和奎尼丁组分别为7%、49%、71.7%、55.9%、32.7%和73.6%;心室速率控制率分别为4%、83.6%、84.9%、77.9%、78.8%和11.3%;总有效率以胺碘酮组和毛花甙丙组最高。当心室速率控制在<90/min,患者在82%的房颤发作中,自觉症状明显减轻或消除。各治疗组不良反应轻微。结论:75岁以上阵发性房颤最初24h自行转复率较高,药物治疗以速率控制为基本目标,以节律控制为理想目标,以胺磺酮和毛花甙丙为首选。  相似文献   

14.
老年房颤患者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丽洁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5):1795-1796
1概述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简称房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房颤发生率为1%,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在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有研究表明,老年人的所有脑卒中发作中有36%是由房颤引起的。  相似文献   

15.
房颤合并心衰患者导管消融的收益与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房颤)与心力衰竭(心衰)常常一起发生,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房颤同时合并心衰的发病率〉1%,而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年升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房颤与心衰常常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导致患者病情恶化。轻、中度心衰(NYHA Ⅱ-Ⅲ)患者中房颤的发病率约为10%~15%,而在严重心衰患者中约有一半的患者同时合并有房颤。  相似文献   

16.
非瓣膜性房颤并发脑栓塞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470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分为脑栓塞组(106例)和非脑栓塞组(364例),比较分析非瓣膜性房颤并发脑栓塞的危险因素。脑栓塞组年龄>65岁者82例(77%),持续性房颤50例(47%),中风史17例(16%),合并高血压病63例(59%),冠心病30例(28%);非脑栓塞组分别为210例(47%);127例(35%),8例(2%);163例(45%),18例(5%),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高龄,持续性房颤,中风史及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是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脑栓塞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据统计,其发病率0.4%~0.9%,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房颤患病死率高于无房颤患2倍;老年房颤患脑卒中发生率比无房颤患增高6倍,因此,治疗房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胺碘酮治疗房颤效果较好。为此,我科采用胺碘酮长期防治阵发性心房纤颤发作,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肥胖、心房颤动(房颤)是公认的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近期有些专家提出心脑同治理论。心血管疾病中高血压、房颤是脑梗死常见原因,有报道脑梗死患者中有高血压病史占70%^[1],另有报道房颤占全部脑梗死的10%~15%。本研究旨在探讨脑梗死与高血压、房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谭琛 《中国乡村医生》2005,21(17):13-14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房颤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50~59岁人群中的房颤发生率为0.5%,65岁以上人群为3%~5%,而80~89岁人群中则高达8.8%。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尤其是Holter、远程心电传输及植入性心脏起搏器心律诊断功能的不断完善,人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人存在无症状房颤。  相似文献   

20.
黄连素转复心房纤颤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焱  王永志 《新疆医学》1999,29(2):70-71
本文应用黄连素转复心房纤颤(房颤)46例,并根据房颤病程,房颤(f)波振幅及左房直径(LAD)对其疗效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总有效率54.3%,房颤病程〈1年者,f波振幅〈1mm者和LAD〈45mm者的有效率分别为75%,74%和64.5%,均显著高于总有效率(P〈0.05~0.01),表明黄连素对转复房颤有一定疗效,且无严重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