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比较MRI各成像序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病灶的显示数,探讨更具优势的成像序列。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20例经临床诊断为DAI患者临床和MRI资料,分析MRI各成像序列对DAI病灶的显示数。结果共显示DAI病灶43个,病灶部位位于脑白质、皮髓交界、基底节、胼胝体、脑干区。DWI(弥散加权成像)序列对DAI病灶的检出率及信号强度明显高于T1WI(常规自旋回波),T2WI(快速自旋回波),T2FLAIR(流动衰减反转恢复)序列。结论 DWI序列可作为诊断并显示DAI病灶的首选序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MRI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0例临床表现符合DAI的病列MRI表现特点进行分析。结果:MRI表现为中线未见移位,多数病灶较小且为非血性,脑干和胼胝体损伤灶多见于重度头部损伤病人,常伴有其他类型脑部损伤。结论:结合临床,MRI能对DAI作出正确诊断,是DAI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近年我国颅脑外伤呈明显上升趋势,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患者日益增多。DAI的早期诊断,合理治疗,能够明显减少死亡率,减轻不良后果。MRI检查对DAI的早期检出率,有明显的优势,已越来越多的应用在DAI患者的检查,尤其是CT检查阴性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1 资料与方法患者15 例,10 例,5 例,龄10~50 岁.突遇车祸12 例,处失足坠落3 例.15 例患者伤后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中昏迷10 例,迷时间1~9 d.采用保守治疗12 例, 例因脑肿胀,疝形成而行去骨瓣减压术.  相似文献   

5.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脑外伤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病情重,死亡率和致残率高.本文通过近年遇到的21例DAI的临床、CT、MRI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凹和Mm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价值和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颅脑损伤CT、MRI表现。结果CT显示4个病灶,MRI显示41个病灶,23例全部经MRI确诊,CT的敏感性仅有MRI 10%。结论 MRI检查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比凹检查有显著的优越性,MM可作为DAI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与MR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方法:对18例患者均行CT检查,12例行MRI检查.结果:18例患者中CT明确诊断6例,显示阳性征象;另12例CT显示正常的病例MRI显示异常信号.结论:CT表现正常者,MRI有30%存在弥漫性轴索损伤,CT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精确性较差,阳性发现只有20%~50%.  相似文献   

8.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c axonal injury,DAI),是在特殊的外力作用下,脑内发生的以神经轴索断裂为特征的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意识障碍是其典型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困难,预后极差。本文对DAI近年来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MR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D的MRI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临床确诊的DAI22例,均做MRI扫描。结果22例中共发现50个病灶,其中包括大脑白质32个病灶,小脑3个病灶,胼胝体8个病灶,脑桥2个病灶,大脑脚3个病灶,延髓2个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结论MRI对DAI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蒋广元 《华夏医学》2000,13(6):847-849
弥漫性轴索损伤 (Diffuse Axonal injury,DAI)于 1995年 Strich首次报道了其病理学特点以后 ,逐渐被人们认识 ,并用来解释颅脑损伤的某些临床表现和发病机理。随着病理学及 CT、MRI等应用的深入 ,DAI在颅脑损伤中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DAI不论是单独的脑损伤还是与其它颅脑损伤并存 ,它都是目前颅脑外伤患者预后差、死亡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1 ,2 ,3] 。1 病理学特征和历史195 6年 Strich等先后报告 ,在 1组颅脑损伤死亡尸体解剖中发现 ,患者胼胝体有挫伤和出血 ,提出了严重脑外伤后脑白质弥漫退行性变的观点。Strich再次对脑外伤致…  相似文献   

11.
程锋  侯卓 《河北医学》2012,18(8):1063-1065
目的:研究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影像学诊断及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临床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18例,均在伤后10天内行16排CT及1.5TMR常规序列(T1WI T2WI FLAIR )及SWI序列扫描.结果:18例患者CT发现6个病灶;MR常规序列共发现149个病灶,其中T1WI发现26个,T2WI发现55个,FLAIR发现68个;SWI发现366个,DAI出血灶SWI上形态多样,SWI发现病灶数量明显多于常规MRI.结论:SWI对脑内微出血灶检出明显优于常规MRI及CT.  相似文献   

12.
施优波  童竑章  陈孟达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7):54-55,64,F0003
目的探讨脑发育性静脉异常的MR表现,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搜集脑发育性静脉异常2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常规MRI平扫及增强扫描,22例行B-FFE技术及MRV检查,MRV采用2D-TOF、3D-PCA及3D-CEM-RA。结果 26例均为单发DVA,其中幕上15例,幕下11例。引流静脉和髓静脉增强扫描及MRV呈典型的"海蛇头"样表现,即多条扩张的髓静脉形如枯树枝样呈辐射状向引流静脉汇聚,B-FFE图像上静脉的信号强度及髓静脉的分支优于2D-TOF、3D-PCA的原始图像。结论 MR能明确诊断脑发育性静脉异常及其并发症,B-FFE技术可以作为脑静脉系统成像的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13.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一种原发性闭合性脑损伤,常引起脑功能障碍、严重者致残甚至死亡。其临床表现往往较重且缺乏特异性,尤其是在早期,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DAI越来越为临床所重视。但目前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未能及时发现或发现了却低估了DAI,相信随着医学的进步,医学影像检查新技术、新方法的飞速发展,对DAI的影像学认识有了很大进步。  相似文献   

14.
包继华  丁常青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1):3038-3039
目的:探讨CT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经临床证实为DAI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分析病灶累及部位与临床预后、GCS评分的关系。结果:60例DAI早期CT均表现为弥漫性脑肿胀,脑室及脑沟池受压变小或闭塞;脑白质内单发或多发小出血灶53例,呈斑点状,直径多<20 mm,主要位于胼胝体、皮髓质交界处、基底节区、脑干及小脑;蛛网膜和/或脑室出血47例,合并硬膜外血肿24例,颅底骨折28例。37例累及中线部位。本组中治愈40例,好转5例,植物状态1例,死亡14例。GCS评分13分15分4例,9分12分16例,≤8分40例。结论:病灶累及脑中线部位,预后差且GCS评分较低。DAI的CT征象有其特点,对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及评价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早期CT征象及对临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对25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早期CT表现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早期CT表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弥漫性脑肿胀或脑水肿,皮髓质界限不清、模糊。双侧侧脑室、三脑室及脑干周围池大多对称性受压变小或闭塞,中线结构未见移位或轻度移位。脑实质内可见局部蜘蛛网样模糊影或单发、多发小出血灶22例(直径多<1.5 cm),出血灶主要分布在大脑半球皮髓质交界处19例(双额颞区18例),胼胝体4例,基底节区2例,脑干5例,小脑1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21例,其中脑干周围池出血9例,有薄层硬膜下血肿11例,脑室内出血4例,硬膜外血肿3例,脑挫裂伤4例,颅骨骨折5例。入院时均表现为昏迷状态,GCS评分均较低,3分12例,4分5例,≤8分8例。本组中恢复良好5例(20%),中残8例(32%),重残或植物生存状态3例(12%),死亡9例(36%)。结论及时进行CT检查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对降低DAI病死率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在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出血灶的检出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临床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成人患者进行头部SWI扫描,将脑分为九区,按分区的不同统计检出的出血灶数目,分析应用SWI所检出的出血灶数目与GCS分组间以及昏迷时间的相关性。结果:应用SWI所检出的DAI患者的出血灶的数目,对成人DAI患者研究结果示,除小脑外,其他脑分区出血灶数与GCS有相关性;除小脑及丘脑外,其他脑分区出血灶数与昏迷时间有相关性。结论:SW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中出血灶检出与GCS及昏迷时间相关性,可为临床诊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李百升  荆国杰 《医学综述》2008,14(23):3647-3649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及其预后判断仍然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目前,DAI的诊断主要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其传统影像学表现来实现的,这种诊断方法缺乏精确性,而且缺乏对具体病变部位进行可靠定位的能力。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在临床及科研中应用越来越广的一项磁共振成像技术,其突出优点体现在对神经纤维的高度敏感性上,可对神经纤维的完整性进行定量及定性研究,显示脑神经纤维束的走行及其病理状态,从而为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帮助。本文主要综述DTI在DAI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急性创伤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DiffuseBrainAxonalinjuryDAI) ,是闭合性颅脑损伤的重要类型 ,其死亡率和伤残率均较高 ,是影响脑外伤预后的重要因素。我院自 1996年 4月~ 2 0 0 0年 4月共收治重型DAI患者 6 7例 ,从中选择资料完整的 5 5例作为临床研究病例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创伤后持续昏迷 >6h ;入院时GCS评分 <8分 ;CT示在脑白质、胼月氏体、脑干、三脑室旁、小脑半球有小的散在出血灶或撕裂伤。1.2 临床表现全部患者入院时均处于昏迷状态 ,GCS评分 <8分 ;瞳孔变化 :2 4例无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