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揭示目前ACS合并DM患者住院期间血糖控制现状,为ACS合并DM的住院患者优化血糖管理策略进行有益的探索。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ACS合并DM患者382例的一般资料,住院期间血压控制的理想值及生化指标控制的理想值,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肌酐、HbA1c、有无低血糖的发生及原因、死亡及原因。结果 FPG控制良好以上为49.22%,控制理想的仅为36.13%。餐后2hPG控制良好以上占45.55%。血压控制良好以上352例,占92.15%。TG控制良好以上299例,占78.27%。TC控制良好以上342例,占89.53%。HDL-c控制良好以上240例,占62.83%。LDL-c控制良好以上308例,占80.63%。结论无论FPG或2hPG与总体DM人群的达标率相差较远;血压、TG、TC、HDL-c、LDL-c与总体DM人群的达标率较为接近。ACS合并DM患者优化血糖管理策略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揭示目前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住院患者血糖管理现状,探索优化ACS住院患者血糖管理的策略.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收住的1310例ACS患者的一般资料、UA、Cr、TG、TC、HDL-c、LDL-c,入院首次血糖检测、空腹血糖检测、空腹血糖>5.6 mmol·L-1的患者OGTT检测、餐后2h血糖检测、住院期间血糖的最高值、HbA1c测定、有无低血糖的发生及原因.结果 1310例ACS患者血糖正常组(A)731例(55.8%)、糖耐量受损(IGT)组(B)106例(8.09%)、DM组(C)382例(29.16%),应激性血糖升高未确诊DM组(D)91例(6.95%).C组与A组比较,性别构成不同(P<0.01),患者的平均年龄较大(P<0.05),患者有高血压病史较多(P<0.01),肌酐、甘油三酯平均值较高(P<0.01).首次血糖检测率68.47%.空腹血糖检测率100%,空腹血糖大于5.6 mmol·L-1的患者263例,OGTT检测率为57.67%.餐后2h血糖检测率49.38%.HbA1c检测率0.52%.低血糖的发生率1.30%.IGT组患者餐后2h血糖平均值(9.5±1.4)mmol·L-1,住院期间血糖最高值(7.5±3.7)mmol·L-1.DM组患者餐后2h血糖平均值(12.2±3.3)mmol·L-1,住院期间血糖最高值(14.2±4.3)mmol·L-1.结论 ACS住院患者OGTT检测率低,应对心内科无DM的患者常规行OGTT检查,心血管疾病患者血糖管理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合并患有肿瘤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导致血糖控制不良的主要原因和相应的护理对策进行总结分析.方法 抽取74例合并患有肿瘤疾病的糖尿病临床确诊患者病例,采用常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对患者在治疗期间的血糖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经过仔细研究后我们发现,抽样研究对象中有17例(23.0%)在治疗期间血糖表现出现异常.结论 对合并患有肿瘤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针对导致其血糖水平出现异常的原因,对患者进行细致周到的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在疾病治疗期间,血糖水平保持相对平稳,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常合并有高血糖.流行病学资料显示,ACS患者入院时高血糖的发生率为25%~50%,甚至更高.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监测期间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运用于糖尿病(DM)患者的临床意义及护理特点。方法将观察组60例DM患者进行72h动态血糖监测,同时进行相关知识教育与护理,与对照组在低血糖发生率,HbA1c,达标时间,住院总费用等指标进行观察,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动态血糖监测且耐受性良好;根据CGMS检查结果,可以针对性制订治疗方案,并且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GMS所提供的信息对于血糖波动特征及变化趋势的认识和协助制订DM患者治疗策略是非常有帮助的,而加强护理是CGMS顺利完成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高血糖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现象.然而,在ACS患者的高血糖管理方面,不同的大型实验其结果也不尽相同,临床工作者面临着困惑.笔者结合临床实际工作体会到,ACS合并高血糖的高血糖管理,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降糖应慎重,尤其对于老年人血糖管理的治疗靶点应高一些.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控制血糖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糖尿病(DM)患者急性加重频率及平均住院天数的影响。方法对该院 COPD 合并 DM 患者116例(血糖控制良好组60例,血糖控制不佳组56例),单纯 COPD 组62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控制血糖对 COPD 急性加重频率及平均住院天数的影响。结果血糖控制良好组平均急性加重频率、平均住院天数均低于血糖控制不佳组(P <0.05),血糖控制不佳是 COPD 合并 DM 患者急性加重频率大于或等于3次/年的危险因素。结论积极、有效控制血糖,保证血糖波动在正常范围可以减少 COPD 合并 DM 急性加重频率及平均住院天数,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8.
谢育琴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5,(3)
目的:探讨血糖控制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64例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血糖控制及9个月抗结核治疗,根据控制水平分为控制满意组、控制尚可组和控制差组。治疗3个月,观察三组患者实验室、影像学检查及临床症状,治疗9个月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血糖控制满意47例,控制尚可76例,控制差41例,三组组间痰检阳性、咳嗽减轻、咳痰减轻、盗汗缓解、部分钙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1);血糖控制满意组上述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血糖控制尚可组和血糖控制差组( P <0.025)。治疗9个月,三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且血糖控制尚可组和血糖控制差组总有效率均低于血糖控制满意组( P <0.025)。结论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有助于快速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常伴有高血糖,急性血糖升高可以对心血管系统造成许多有害的影响,并可加重患者的不良转归。入院时低血糖与高血糖一样,也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就入院时血糖水平、住院期间空腹血糖水平、低血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糖控制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3年6月至2010年12月接受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170例,在随访过程中监测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按正常值划分,低于7.0%确定为正常组,高于7.0%确定为非正常组,探讨两组患者疾病及预后,分析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有无联合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血糖非正常组FPG、2h-PG水平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0.001).血糖非正常组患者MCE发生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患者(P<0.05).血糖非正常组患者的无MCE生存率低于血糖正常组患者(P<0.05).血糖控制不佳组的无MCE生存率低于血糖控制达标组(P<0.05).结论:控制血糖保持HbA1c<7.0%,能够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控制血糖护理在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9月-2010年8月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控制血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围手术期血糖控制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控制血糖护理可以较好的控制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有效缓解应激反应,确保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是我国住院患者中的常见疾病,良好的血糖控制则可能改善患者住院结局、缩短住院时长、提高医疗效率、节约医疗资源。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总结不同血糖管理模式的特点和适用场景,为临床血糖管理和研究提供参考。目前临床常见的血糖管理模式包括科间会诊、全院血糖管理项目和智能血糖管理决策支持系统3种,每种血糖管理模式均有其优点和局限性。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不同的血糖管理模式将不断提高医院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4.
15.
糖尿病肾病(DN)又称“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DM)全身性微血管合并症之一。据Anderson等统计,DM患者最终发展成为终末期肾病(ESRD),约占DM患者的5%~10%[1]。在治疗DN的终末期时,严格控制血糖可延缓肾病及微血管病变的发生,防止过度分解代谢,减少感染,改善胃麻痹,降低心 相似文献
16.
赵翠芳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20(1):50-52
目的:为探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的原因。方法:对86例血糖控制不良的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控制不良原因的问卷调查。结果:血糖控制不良主要与对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认识不足,药物治疗欠佳,缺乏长期有效的血糖监测及糖尿病知识教育缺乏有关。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加强糖尿病知识的宣教工作,使患者真正认识到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急性期血糖波动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连续入选34例老年糖尿病合并ACS患者(ACS组,ACS病程<7 d),并选择34例无ACS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做对照(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1∶ 1配对.用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GRACE)评分评价ACS患者危险度,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连续3 d的血糖监测.对两组间各项参数进行比较,并与GRACE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ACS组的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和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明显高于对照组[MAGE(4.02±1.63)和(3.10±0.88)mmol/L,MODD(2.83±1.21)和(2.01±0.97)mmol/L,PPGE(3.35±1.70)和(2.47±1.59)mmol/L,均P<0.05].(2)在整体研究人群中各因素相关分析显示,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与各动态血糖参数间均呈正相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MAGE、PPGE之间呈正相关,而射血分数(EF值)与MAGE、MODD、PPGE之间呈负相关.(3)在ACS组中以GRACE积分作为因变量,各相关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年龄、EF值和MAGE是影响GRACE积分的危险因子.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在ACS急性期时血糖波动明显增大,而且MAGE的变化有可能影响老年糖尿病ACS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8.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4,(6)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达标的原因。方法对53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并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达标的原因主要为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不足、饮食控制不佳、运动不规律、未按要求进行血糖监测、治疗药物选择不当等。结论影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达标的原因很多,我们应针对糖尿病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使之符合每个患者的病情和经济状况,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患者对糖尿病管理的态度,从而提高血糖的达标率。 相似文献
19.
许敏昭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5):618-618
目的通过七段血糖监测了解糖尿病患者各时段的血糖变化,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七段血糖监测,观察血糖动态变化,并根据各时段血糖值随时进行饮食、运动、治疗、指导。结果治疗3周后实验组空腹及早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显著好于对照组。结论七段血糖监测对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其治疗目标为:(1)降低血糖,纠正酸碱平衡紊乱。(2)保持体力,维持正常体重。(3)控制症状,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其中,血糖的控制为糖尿病治疗的核心。本人通过临床调查,就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稳的原因作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