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炜 《河南医学研究》2013,22(2):181-183
目的:探讨麻痹性斜视的病因、麻痹肌的分布及对视功能的干扰。方法:回顾性分析长葛市人民医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244例行斜视矫正手术的麻痹性斜视患者病历资料。结果:在244例患者中,先天性麻痹患者210例,占86.1%,后天性麻痹斜视34例,占13.9%。麻痹性斜视患者中,原因不明者189例,占77.5%,比例最高。外伤性斜视31例,占12.7%。244例斜视患者中,上斜肌麻痹患者187例,下直肌麻痹13例,下斜肌麻痹22例,双上转肌麻痹12例,双下转肌麻痹10例。结论:麻痹性斜视患者中主要为先天性麻痹患者;上斜肌麻痹患者在斜视患者中的比例最高。麻痹性斜视病因复杂,应尽量早期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天性麻痹性斜视的病因及临床特征。方法:对51例后天性麻痹性斜视患者进行病因,麻痹神经肌肉的分析。结果:51例后天性麻痹性斜视的主要病因有:血管性疾病,内分泌性疾病,肿瘤,不明原因。受累的神经有外展神经,动眼神经和滑车神经。结论:后天性麻痹性斜视发病突然,病因多样且复杂,外展神经为首要受累的神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天性麻痹性斜视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需手术治疗的后天性麻痹性斜视患者55例,术前及术后检查斜视度及第一眼位的双眼单视功能,统计治愈率、良好率及有效率,并全部随访一年以上.结果:术后斜视度及第一眼位双眼视功能均比术前好转;术后出院时治愈率、良好率、有效率分别为70.9%、16.40%和10.9%;最后一次复查时的治愈率、良好率、有效率分别为67.3%、14.5%和16.4%.结论:后天性麻痹性斜视手术矫正眼位偏斜和恢复第一眼位双眼单视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正>麻痹性斜视为眼科常见病,中医称之为"风牵偏视",病因复杂,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之分,本文主要探讨后天性麻痹性斜视。1岁以后发生的麻痹性斜视称为后天性麻痹性斜视,临床起病急,主要因眼位偏斜、双眼复视而就诊,病情严重者可出现眩晕、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麻痹性斜视治疗方法多样,但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传统治疗多采取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通常在保守治疗6个月后无效才考虑手术治疗,手术设计精确度要求比较高且术后风险高。近年来,  相似文献   

5.
后天性麻痹性斜视非手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岁以后才发生的麻痹性斜视称为后天性麻痹性斜视。后天性麻痹性斜视病因复杂 ,主要有 :神经系统疾病 ,颅内血管病、炎症或肿瘤 ,肌肉疾病 ,代谢或内分泌障碍 ,外伤等。后天性麻痹性斜视的治疗首先是去除病因 ,同时用药物或物理治疗 ,大多数患者均能恢复功能。常用的药物有中药 ,维生素类药物 ,糖皮质激素 ,肌苷 ,ATP ,辅酶等。Scott(1980 )发明用A型肉毒杆菌毒素 (BotulinumtoxinA ,简写BTXA ,商品名Oculinum)在肌电图的指引下注入麻痹肌的拮抗肌的肌腹内 ,使之暂时麻痹 ,以减轻拮抗肌的挛缩及眼位偏…  相似文献   

6.
刘斌  栾瑛  高雁  王淑霞  支洪峰  周博研 《吉林医学》2009,30(15):1601-1602
目的:探讨复方樟柳碱穴位注射治疗后天性麻痹性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后天麻痹性斜视应用复方樟柳碱穴位注射治疗,外展神经麻痹给予丝竹空穴注射,滑车神经麻痹给予丝竹空穴加攒竹穴注射,动眼神经麻痹给予丝竹空穴加球旁注射。观察2个疗程(20d)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56例后天性麻痹性斜视,治愈48例,好转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结论:复方樟柳碱穴位注射治疗后天性麻痹性斜视可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患者痛苦,降低经济负担,操作简单、安全,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获得性(后天性)麻痹性斜视的病因特点。方法对57例以复视为首发症状的眼外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依据病史、临床检查分析发病原因,采用角膜映光、三棱镜、红绿镜片及同视机等方法进行眼位、眼球运动和复视像检查,辅以血液生化检查及影像学(CT、MRI)诊断。结果 57例中主要病因依次为糖尿病(26例,45.6%)、外伤(14例,24.6%)、脑血管疾病(10例,17.5%)、颅脑肿瘤(5例,8.7%)以及Graves病(2例,3.5%)。结论后天性麻痹性斜视病因复杂,结合病史和检查,并与相关科室合作,多可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天麻痹性斜视的病因特点。方法采用三棱镜、同时机、Hess屏及红玻璃片等方法进行眼位、眼球运动和复像检查,辅以血液生化和影像学诊断。结果15~50岁发病率最高,35例,占42.17%,其病因以外伤和甲状腺相关眼病为主;50岁以上30例占36.14%,以血管性疾病为主;15岁以下18例占21.69%;以外伤和肌无力为主。结论后天麻痹性斜视的病因复杂,应对病人进行详细的全身检查和眼部检查。麻痹性斜视可能是系统性疾病的先兆或症状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12例垂直眼外肌麻痹手术治疗分析尹永宁麻痹性斜视分为先天性及后天性两种,其病因一般与年龄有关。可以为先天性发育异常,也可因出生时创伤或婴儿时期疾病所致。故先天性眼外肌麻痹中垂直运动肌较为常见,有记载四倍于水平肌肉麻痹。上斜肌麻痹在先天性垂直眼外肌麻痹...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近年来儿童斜视的类型及手术年龄的分布,以指导斜视的手术治疗。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行全麻下斜视矫正术病儿(≤13岁)的病历资料作回顾性研究,分析斜视的类型、手术年龄的构成比。结果共同性内斜视病儿占20.7%,共同性外斜视病儿占50.6%,麻痹性斜视病儿占26.4%,特殊类型斜视病儿占2.3%。共同性内斜视病儿的手术年龄以1~6岁最多,占61.8%;共同性外斜视病儿的手术年龄明显偏大,7岁及以上者占58.1%。结论儿童斜视手术病例中外斜视比例高于内斜视,外斜视手术病儿中以7岁及以上者较多,内斜视手术病儿中以6岁及以下者较多。  相似文献   

11.
麻痹性斜视分为先天性、后天性两种,是以神经核、神经或眼外肌本身器质性病变使眼外肌麻痹引起的病变,其治疗常以西药为主,但效果不甚满意,为探求其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采用针刺治疗该病,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资料收集后天麻痹性斜视32例,均为单侧斜视,经西药治疗效果不佳者,男23例,女19例,伴有代偿头位者18例,上眼睑下垂者5例,复视者12例,眼性眩晕,步态不稳者8例。1.2检查方法应用遮眼试验法检查,其斜视度与病因见表1。2治疗方法及标准2.1方法取穴:①阳白攒行睛明三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正容汤加减结合针刺治疗后天性麻痹性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1例麻痹性斜视患者采用中药正容汤加减内服、针刺睛明等穴综合治疗。[结果]41例患者经中医综合治疗1个疗程内治愈者4例(9.8%);2—3个疗程治愈者23例(56.1%);4—6个疗程治愈者12例(29.3%),无效1例(2.4%);复发1例(2.4%);总有效率95.2%。[结论]中药结合针刺对麻痹性斜视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张小红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137-138,141
目的分析分离性垂直斜视合并麻痹性垂直斜视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8例分离性垂直斜视合并麻痹性垂直斜视患者,对其临床特点、手术方式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分离性垂直斜视合并麻痹性垂直斜视临床特点:出现原在位垂直斜视;遮盖会出现高位眼上飘,部分外旋加大或者不稳定,低位眼也可能出现上飘现象;单眼眼球运动时出现明显眼外肌麻痹以及亢进。经手术治疗后,所有患者中显效64例,有效33例,总有效可达98.98%。治疗后54例患者的双眼单视功能水平得到不同程度地提高。结论分离性垂直斜视常同麻痹性垂直斜视合并发生,治疗时需根据所合并的不同类型的麻痹性垂直斜视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上斜肌麻痹,特别是先天性上斜肌麻痹占麻痹性斜视的首位,也是垂直性斜视的最常见病因,其手术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术后效果也不尽相同,为了寻找一种比较有效的手术方法,我科于1999~2003年利用下斜肌部分切除术和下斜肌后徙转位术治疗上斜肌麻痹病人5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组织黏合剂用于斜视矫正术12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8年8月~2004年8月,我们用组织黏合剂代替传统缝线,为125例斜视患者实行了矫正术,经观察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25例斜视矫正术中,男性51例,女性74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53岁,平均17.9岁。斜视类型包括共同性内斜视52例,占41.6%;共同性外斜视63例,占50.4%;麻痹性斜视10例,占8%。斜视度数最小15°,最大60°,平均32.2°。对照组:随机抽取60例手术用传统缝线病人。1.2手术方法按一般斜视手术常规操作,所不同的是用组织黏合剂代替传统缝线法。1.2.1眼外肌后徙术分离出肌肉后,用自行设计的器械充分暴露手术视野,肌肉…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203例麻痹性斜视的住院病例.203例中先天性麻痹性斜视75例.原因不明占65%,外伤占17%,发热、上呼吸道感染、麻疹后占9%,脑炎占3%.外伤中,外展神经麻痹最多见,占50%,其次为滑车神经麻痹.先天性麻痹性斜视以上斜肌不全麻痹最多,占29%,下直麻痹占19%,下斜肌麻痹最少,占6%.对先天性麻痹性斜视应早期手术.上斜肌不全麻痹效果较好.采用保留直肌睫状前血管的肌移植手术可减少手术次数及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覃小平 《广西医学》2009,31(8):1095-1096
目的探讨斜视矫正术矫正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斜视患者42例,其中麻痹性斜视5例,共同性斜视32例,A-V综合征5例;不同类型斜视分别施行不同术式。结果随访0.5~4年,获得眼位矫正37例,占89%;好转5例,占11.9%。结论外直肌超常量后徒矫正大度数外斜、内外直肌移位矫正A-V综合征及部分肌移植术治疗麻痹性斜视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8.
孙中祥 《中原医刊》1996,23(1):16-17
麻痹性斜视多因后天性眼外肌麻痹所致。临床上以突发性眼位偏斜,眼球运动受限,复视及由此而产生的定向定位障碍、眩晕、恶心、步态不稳等为特征,有时合并上睑下垂。对此应查明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但眼科常遇到平素身体健康,无明显全身症状,病因检查无阳性发现的病例,且保守治疗往往效果不好。笔者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此类病人8例。效果较好。其中1例是动眼神经上支麻痹合并面神经麻痹,较为少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对34例麻痹性垂直性斜视手术矫正的观察,就诊断、手术设计原则,眼前节缺血的预防等进行了讨论。上斜肌麻痹是麻痹性垂直性斜视中最常见类型(本组占76.5%);下斜肌切断术为矫正垂直斜视的常用术式,其方法简便,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对8例下直肌直接损伤引起的麻痹性上斜视作了手术治疗,完全治愈5例,明显好转3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